旁边偏厅里,果是备下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这三个人,都是出生入死过来的,也没那么多穷讲究。上了桌,二话不说,先吃一碗,然后大块朵颐。王彦索性连仆人也撤了去,只留他三人在厅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彦终究还是忍不住,道:“两位,咱们这些人,都是几十年追随徐宣抚从尸山血海中滚出来的!咱们多少弟兄浴血疆场,才有今天的局面!他刘光世凭什么敢对咱们抖威风?就凭他是皇亲?我去他娘地!他那一套,在别处好使,在这陕西地上却不中用!”
    马扩将手里一块大骨扔在桌上,拍拍手,道:“这种小人得志的事,难道还少?没听过好人不长命,小人活千年么?徐宣抚那么大的功劳,那么大的名声,不也避着他们去?就因为他刘光世的特殊背景,所以,他可以从一路帅守直接作到川陕长官。”
    “那就拿他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他为所欲为?看着他搅屎棍子一样,坏了宣抚相公多年经营的成果?”王彦又有些怒了。
    张庆在碗边抿了一口酒,咂巴着嘴道:“子才兄,不是我说你。当初宣抚相公临走之前是怎么跟你说的?就是知道你的脾气,所以让你忍辱负重嘛!这才到哪儿,你就公然跟他对抗起来。你让他下不来台,对你又有什么好处?你还不知道吧?跟你置的气,结果撒在曹大身上,替你挨了二十军棍!”
    “这马参谋跟我说了。娘的!他这哪是打曹大?这简直是在打宣抚相公!曹大是追随宣抚相公多年的老人,结果被寻个由头挨这一顿!这口鸟气,如何咽得下?”王彦叹道。
    张庆拿着筷子敲着碗边道:“这口气,你不咽也得咽!刘光世把环庆军弄到兴元府周边来,你以为他要干什么?”
    王彦听了,疑惑道:“不就是舍不得他环庆兵权么?恨不能别在裤腰带上!”
    “此其一。”张庆道。“其二,他想吞并你的部队。”
    王彦一蹦三尺高!大声道:“什么?他想吞并我的部队?”
    “你能小点声吗?”张庆皱眉道。“就你这嗓门,街外都听到了。”
    王彦哪里还坐得下?将桌面拍得嘭嘭作响,杯盘碗盏也叮咚作响,怒不可遏道:“我是真没看出来,他还有如此野心!不得了,不得了!这是要变天了!这是要大乱了!老子跟他翻脸!我要去四川,请了宣抚相公回来!”
    马扩看着暴跳如雷的他,道:“越说越不着调。你要兵变呐?还请宣抚相公回来?”
    王彦脑袋一热,脱口道:“就是兵……”后头的话,他终究是还有顾虑,没有说出来。
    “你坐下,慢慢听我说。”张庆招手道。王彦本来已经喝红的脸,这会儿有些青了,缓缓落座下去,竟不言不语。
    “子充兄,我今日想了想,刘光世在堂上所说什么改编、整顿、撤司,其实全是障眼法。他就是想通过这么搞来搞去,最终,两兴安抚司没了,部队合作一处了,直接归他节制了。他绕这么多弯子,就是绕来绕去,把咱们都绕进去。整顿是假,其志在并军!”张庆分析道。
    马扩此时摆出了正形,道:“有理。但是,刘光世想吞并两兴军,关键还在王安抚身上。部队是子才兄带了多年的,只要子才兄在,他就难以得逞。我估计,他要通过整编改组,把王安抚排除在外。说不定,要弄到宣抚司来,搞明升暗降这一套。”
    张庆摇了摇头:“不会,他没有这么大胆子,或者说,没有这么大魄力。如此明目张胆地这么搞,陕西其他大帅怎么看?朝廷也不会同意他这么作,毕竟,万一整出事来,那非同小可。”
    这两个你来我往,说好大一阵,王彦只是埋头吃酒,大碗大碗,一声也不言语。张庆看着不对,提醒道:“子才兄,宣抚相公跟你说的话,可万万不能忘了。”
    王彦怒极反静,将满满一碗酒,喝得半滴也不剩,将碗往桌上一顿,长叹一声:“自我当年在东京求门路,遇上宣抚相公以来,老弟兄们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虽然是抛头洒血,也终究快意恩仇!何曾有这等鸟气受?依着我的性子……罢!他若真要吞并两兴军,我大不了扔给他,也学相公那般,归隐泉林去!”
    张庆脸色一暗,正经道:“万万不可!你这样他是求之不得!宣抚相公辞职,那是不想将川陕搅得一团乱,将来不好收拾。也是以退为进,静待时机!你若是辞职,三万精兵可就归了他姓刘的!宣抚相公当日告诉你,千难万难,让你盯住了这三万弟兄。你可不能使性子来!”
    “那我怎么办?他真撤了我的职,让我去作马夫,我也去么?他若把我弄到宣抚司,给个空衔,我也干么?老子不受这鸟气!”王彦横劲上来,谁的劝也不听了。
    “撤职?他凭什么撤你职?你只记住一条,只要你在军中,弟兄们便都望着你。你若不在了,他们就没有主心骨。权宜忍耐一时,看他能蹦哒多久。咱们还守不到拨开云雾见青天?你等着吧,照他们这么搞下去,北边早早晚晚是要出事的。到时候,他收不了场,还不得你我来?”张庆劝道。
    王彦也不知听进去没有,闷着头不说话。
    马扩此时道:“怕只怕,吞并两兴军只是第一步啊。接下来,不知道他还要耍什么把戏。”
    张庆竟是默认了。刘光世不比其他朝廷派员,他是将门子弟,武臣出身,最看重的,就是军队。可以没有地盘,但是不能没有队伍。所以,他即使主政川陕,也要把环庆军带在身边。如此还嫌不够,要拿两兴军开刀。
    为什么选两兴安抚司?因为这是陕西诸路里,兵力最少,实力最弱,影响最小的一支。这是在捡软杮子捏,先吞了两兴军,再看下一步。左右,只要他在西军统帅这个位置上,行事就会方便许多。想必,他的目标,就是将徐家军,变成刘家军。
    不出张庆马扩等人所料,很快,刘光世就露出其“志在并军”的面目了。他借朝廷之手,撤销了两兴安抚司建制。将原两兴军和原环庆军合并一处,又不另置一司管辖,而是直接隶属于川陕宣抚司,也就是说,直接对他负责。
    为了掩人耳目,或者说掩耳盗铃,他给这支部队弄了一个番号。西军的官方名称,不是“神武右军”么?这支七万人的部队,番号便是“神武右副军”。合军之后,重中之重,便是人事安排。
    他也确实不敢太过激,没有将王彦排除在外。而且还任命王彦为神武右副军都统制。什么是都统制,方面大员之下,真正总管军中事务的将领,唤作都统制。看这个安排,好像王彦不止没有被剥夺兵权,反而还多节制四万部队。
    但别急,王彦作了都统制。刘光世又将这七万人的部队,分作三军,每军设一“统制”,这才是真正掌管本军事务的军事主官。三位统制官直接对他负责,还有王彦这个“都统制”什么事情?可能是为了安抚王彦及其他徐卫旧部的情绪,他还奏请朝廷,将王彦加官一级。
    王彦接到任命当天,就想撂挑子不干,没有这么糊弄人的!你委我为都统制,结果我屁事不顶!我连个机构都没有,光秃秃一个秃尾巴鸡!三个统制都是你的人,事情都管完了,还有我什么鸟事?与其在这里现眼,不如我自己走罢!
    张庆等人好说歹说,又把徐卫搬出来,这才劝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要是一撂挑子,咱们就被动了,两兴军就真完蛋了!
    历史这个东西,总是惊人地相似。你一旦内耗,那么同时,外患就肯定在滋生!就在刘光世费尽心机,吞并两兴军的同时。边境上,出事了。
    以前,徐卫“在位”时,边境贸易是非常繁荣的。不管是西夏时代,还是契丹入主之后,陕西与夏境的贸易往来一直不曾中断。即使是宋辽联军伐夏之后,边境贸易也只是受到较大影响而已。但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榷场互市很快就恢复了相当水平。
    那么,陕西跟夏境之间的贸易,到底是卖些什么东西?是不是还在笼统的,凡中国所出,必丝绸、瓷器、茶叶?凡外国所入,必珠宝、香料、地毯?
    其实不然,宋夏之间的贸易。西夏输出的,主要是青白盐,马匹,牲口等。其中,以青白盐为最大宗。所谓青白盐,就是出自西夏境内乌白二池的食盐。陕西关陇地区是不产盐的,吃盐主要依靠西夏的青白盐输入。所以,输出食盐,曾经给西夏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如今契丹人入主夏境,同样,也依靠出口青白盐来获利。
    此外,就是马匹和牲口。昔年宋夏交恶时,西夏曾经严厉禁止马匹夫牲口的出口和走私,规定“一等牛、骆驼、马不论大小,敢私相贩敌者,主犯斩,从犯当得无期、长期徒刑。有官当以官品当”
    因为宋朝缺马,马匹属于战略物资。西夏从军事角度出发,禁绝马匹出口是有道理的。但是夏亡之后,契丹人入主,他们跟大宋有共同的敌人,再加上徐卫的缘故,所以并不禁止马匹出口。所以,边境主马匹贸易很活跃,每年向陕西输出的马匹,动辄数以千计万计。
    这么看起来,好像钱都让外人挣走了。陕西尽在买,没有卖。这当然不是,陕西输出茶叶、布帛、瓷器、酒曲等物。其中茶叶为最大宗,唐代以来,茶叶是流行于社会的新兴商品。西北诸夷以食肉饮酪为生活习性,对茶的需要特别大,也特别重。你汉人可以不十天半月不吃茶,甚至一辈子不喝茶也没事,但他们不行。没茶日子就难过。
    当初,宋夏因为战争,或者交恶,禁绝贸易。西夏茶价涨疯,一斤茶,换一头羊。徐卫主政,川茶大宗输往夏境,获利颇丰。
    由此可以看出,陕西跟夏境之间的贸易,是互相依赖,不存在什么倾销。你输出的盐,我必需,我输出的茶,你也必需。另外,夏境输出的产品,基本上属于“原材料”性质,而陕西输出的产品,则属于“高附加值”。
    陕西输出的一匹绢,在边境榷场上,论品质,价格当在一贯到两贯上下。但到了夏境,可以卖到四贯以上,无论契丹党项,都争相购买。你说这贵?当年宋夏禁止边贸贸易时,一匹绢涨到十多贯,还不是有人买?
    当然,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卖。徐卫就曾经亲自签发命令,严禁贵重金属出口!不是说黄金白银才叫贵重金属,铜铁亦在此列。这是大宋朝廷的惯例,因为西夏缺乏矿源,所以缺乏金属。曾经,从宋境流出的铜钱,铁钱,到了夷人手里,“悉销铸为器”,拿去造兵器了。
    陕西与夏境之间的贸易,并不是只有专业的商人才在参与。几乎边境上的所有“边民”,都涉及其中。倒腾一匹马,几袋盐,再不然就几斤茶,几斤曲,然后换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须器。商人赚的是利,他们赚的是口粮。
    受惠于徐卫主政期间的边贸繁荣,边境上的夷民们日子还是过得去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部族首领将儿子送到徐卫麾下作人质,以示忠心。
    但是现在,大宋朝廷一纸禁令,关闭了所有榷场,禁止了边境贸易。其他人还不说,边民们怎么办?他们本来就是靠倒腾这些货品获利过活的,现在不让作买卖了,让他们吃西北风去?
    既然官方不准,那么暗地里,走私就出现了。其中,尤以泾原边境上最为严重。国境两边都是党项人,没有语言障碍,你带茶和布曲出来,我就带盐,毛皮,牲口。童叟无欺,银货两讫。
    可是官府察觉之后,不能不闻不问啊。刘光世三令五申,封闭边境,禁绝贸易,严查走私。泾原帅徐成,秉持他的意思,给边境守军下了严令,揪出一批典型来,杀鸡警猴。你说官府真要逮你,你能逃得过他们的耳目?
    威州边境上,从夏境鸣沙过来的一伙武装走私匪徒,带了上千斤盐,一百多匹马,四百多张毛皮,正跟威州这边出去的边民团伙,交换茶叶和布帛。哪知,盯了许久的官兵从天而降!骑兵杀过来!
    夏境的武装匪徒自侍有器械在手,又舍不得货物,竟应战。一个回合没完,就被杀散,逃之夭夭。威州这边出来的宋籍边民没来得及逃的,全部被抓,货物查抄。结果回去一清点,不止走私数额特别巨大,而且其中还夹带了违禁品,严禁出口的铜钱和铁钱。
    事情报到徐成处,徐少帅大手一挥,严惩不怠。就这么一回,被处死的边民便有四十多人。消息传出,边境夷民闻风丧胆,苦主哭告无门。徐成也不知怎么想的,还派人到各部族大肆宣扬,这都是现在主政川陕刘宣判的钧旨,谁敢走私,绝不轻饶!数额到一定数目,便有徒刑相待,若涉及违禁器,定斩不饶!
    这么一宣传,谁还敢明目张胆地大肆走私。胆小的,洗手不干,胆大的,也不敢再结伙作伴,只是偷偷的一两人,两三人,夹带少许货物,不过换些日常生活所必须的物资,养家活口罢了。
    但是,在高压之下,民怨总是积累得非常迅速。边境诸夷都在风传,徐宣抚相公已经抛弃川陕,不管我们了。现在上台这个刘宣抚,哪顾我们边民的死活?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于是,边区是非不断。先是偷盗,抢劫等犯罪陡增!夏境的夷人没有茶,消化不良,没有曲,喝不了酒,便来宋境的部落村庄偷盗抢劫。而宋境的夷民没有盐吃,没有粮吃,眼看冬天要到了,没有衣料,他们肯定没法去抢夏境的同族,便转头来抢来偷宋境的汉人。
    起初,地方官府只当这是治安事件。可后来成群结队的,就不是治安事件能说得过去。直到某一天之内,接连发生两场夷人与夷人之间,夷人与汉人之间的械斗之后,地方官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诸羌牧猎为生,天性凶悍自不必说,而秦陇汉儿,有汉唐遗风,重义轻生,民风剽悍。你好好到我家里,我就算只剩一口吃的,说不定也分你一半。你敢来抢,我去你娘地!
    事态如果持续恶化下去,那么,就将从偷盗抢劫,演变为骚乱、民变、暴动!又因为涉及到多民族,情况尤其复杂!搞不好就要整个你死我活!
    消息报到徐成处,徐少帅冷笑一声,下令,如实上报兴元府,川陕宣抚司,请此事的始作俑者,刘宣判定夺。(未完待续。如果您

章节目录

宋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宋默然并收藏宋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