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察局捞了一肚子气的女记者别莲娜,马上开车回到了自己所在的报社大楼,她都没有来得及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就拿着自己在这之前写的一篇关于这个恐怖案件的稿子,乘电梯来到了大楼的最顶层,进入了总编辑彼得罗相的办公室。
因为按照报社的规定,这种涉及重大恐怖案件的稿子,必须经过总编审查才能上新闻版,这是报社的一种严格的制度,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即使是象别莲娜这样的名记者和中层管理人员,也不能例外。
同样才华横溢、责任心很强的总编辑彼得罗相,对别莲娜一直很信任,也很欣赏她的才华,觉得这个才女非常敬业、非常可爱,是个不可多得的新闻人才。他接过稿子后,马上快速的看了起来,那双训练有素的职业编辑眼睛,几乎是一目十行的扫描着稿子上的文字,即使是这么快的速度,仍然没有一漏掉任何一句话、拉下任何一个词语。
等待结果的别莲娜,就坐在彼得罗相办公桌前的靠椅上,看着总编大人审稿子。不倒5分钟,一篇2000多字的稿子就看完了。
彼得罗相长得中等身材,身体开始发福,啤酒肚子渐渐挺了出来;他流着小平头,头顶上的头发已经掉了很多,这大概是所有脑力劳动者普遍的毛病吧;平时,一包名牌香烟总是塞在他那洁白的衬衣口袋里,随时准备拿出来抽一支,这也是他的一种固定习惯。
“别莲娜,你的稿子写得不错,文笔很流畅。不过,现在这样的文章绝对不能上新闻版了,顶多只能放在副刊上,作为一种消遣。”彼得罗相放下手上的稿子,失望地对别莲娜说。他根本没有想到,名记者兼地区版的主任编辑,回去写这种类似于惊险小说的东西。
“为什么?”别莲娜猛然站了起来,不解地问道。报社为了吸引读者,多卖报纸多赚钱,以前这类文章一般都能上头版,甚至头条还加花边,今天怎么啦?
“因为你写的这篇报道,太像一个编造的惊险离奇故事,或者说是一个蒙太奇式的电影故事情节:一个小女孩子突然间被一辆当地没有见过的一辆高级汽车压死了,接着又有人失踪了,而且这个失踪的人也与这个被压死的小女孩相关联……再接下来,就是一个个阴谋诡计的出现,一次次有意的掩盖事实和真相,还有腐败的警察机构和政府部门,黑社会和恐怖主义暗中控制各种渠道,并且与官方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等等等等,这简直汇聚了一部畅销的惊险小说或者谍战小说所需要的全部内涵和佐料,如果全面展开,写成一部网络小说,绝对会很吸引读者的眼球。凭着这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你在当地新闻界的名望,每天点击过万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这种稿件却不太合适发表在我们报纸的新闻版上,顶多只能当做一种文艺作品,发表在副刊上了。”
“别跟我瞎说,总编大人。你很清楚,我写的是新闻稿子,不是在创作惊险小说。听着你刚才这几句话,我不能不感到吃惊,甚至都担心你是不是也已经被他们收买了?不管你怎们说、怎么看,我会坚持我自己的观点,而且仍然会继续追踪调查下去,一直到把事实真相弄清楚为止。”听到总编对稿子的评价,别莲娜心里凉了半截,禁不住气愤起来,甚至有点口不择言,毕竟年轻气盛。
“谁收买我?我是那种人吗?别莲娜,你别瞎说好不好?我还没有堕落到那种程度,别人是那么容易收买我的良心吗?”
“这正是我很不理解的东西,也是我很想找到答案的问题!”
“别莲娜,我们不要离开主题,随意的去猜测别的问题好不好?我刚才的话,只是说出了我对你这篇文章的印象。记住我的话,我一直说的是文章,没有说‘新闻报道’这四个字,因为你写的这些东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一篇惊险小说。”
别莲娜摇摇头,又叹了口气,坐回到原来的座位上:“那么,我怎么才能让这篇‘文章’变成‘新闻稿件’?怎们才能让它上新闻版?你是不是想让我修改,或者重新推倒再来?”
“这个嘛,我也说不清楚,也不希望你那样做,毕竟你已经付出了劳动。不过,我总觉得你的稿子里面缺少一些必要的东西。别的不说,起码要有一些当事人的证词,才能使这篇稿子有一定说服力。”
“可是,唯一知情人、市警察局反恐怖处的帕特尼亚警官,现在突然失踪了,我根本找不到他了,那个小女孩死了,那个照相馆的男孩子也失踪了,只有他几个人知道那五个人的样子……”
“你呀,还是太年轻,考虑问题往往受到局限,甚至是一根筋。除了上面你说的那几个人之外,还有达旺卡小镇‘宾如归’旅馆的人,尤其是那个认识克钦涅夫娜娃的旅馆保安,还有你和帕特尼亚警官调查过的那个前台领班,她还是旅馆老板的女儿,应该知道得更多……如果你说的‘故事’都是真的,那么,我说的这些情况就都很重要了,你务必再去找到他们,深入进行调查。”看着脸上仍然带着气愤的别莲娜,彼得罗相只得摇摇头,先停顿一下,缓了缓口气,继续解释道:“我想,总会有人能够记忆起一些与这件事相关的情况吧,比如其他目击者。另外,你也可以赶到苏巴科尔市,去找你的老校友、克钦涅夫娜娃的母亲继续谈一谈,深度的了解一下,多找找人,扩大范围调查一下,你兴许就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线索,找到一些新的证据,这些都是很可能得到的。即使不能找到直接的证据,也可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旁证材料,这种东西发表出去,至少会有一定的说服力,让人看上去有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虚无缥缈的臆造。”
“这么说,你……你依然相信我?”别莲娜似乎明白了总编辑的心思,怒气顿消,内心高兴起来。
“别莲娜,你不要这么说,毕竟你是我手下的得力干将,我们已经在一起工作3年多了,我知道你的为人。我是这个城市的老人,我认识你的丈夫加加里林和他们一家人,那就更早了,至少也有20年了。从你来到报社以后,我发现你很正直、你很有才华,确实可以信赖,你的为人和你的能力都让我很欣赏,尽管你有时候还显得有些单纯,好像个淘气的小女孩。看完你写的这个稿子,我总觉得你有点小题大作了,或者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我并不是说你是在故意编造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欺骗我。我觉得,问题不在你提供的这些素材是不是真实可靠,而在于你这篇文章的组织方式有点不对头,你只写出了这个惊险的故事的经过,却缺少证据材料,就如何才能让别人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你却没有考虑到。可以这么告诉你,我现在非常相信你说的都是事实,我们这里可能正在发生着某种可怕的事情,但如果我们需要把这件事情揭示给读者,让读者真正相信你说的故事确实存在,而且正在发生,你必须拿出切实的、直接的、有力的证据来才行,否则,读者就会把它看成是一个编造的小说故事,仅此而已。新闻报道讲事实、重证据,你是新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这一点应该不必由我来提醒你。”
别莲娜笑了笑:“总编大人,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你的意思我已经完全明白了,我必须去找到那些能够证明这件事情真实性、可靠性的相关证据。”
“别莲娜,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还要告诉你,我还和以前一样的相信你。时间紧迫,你该出发了,赶紧去找那些可以证明你的报道可靠性的东西,也就是能够帮助你澄清这件事情的东西。”
“谢谢彼得,我一定把那些东西找到!”
当记者三年多了,别莲娜这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确实成了一个奔波劳、一心一意去寻找可靠证据的记者。自从和总编彼得罗相谈完话以后,她就完完全全的投入到了寻找证据的工作中去了。
她每天下午4点钟从幼儿园把儿子接出来,直接送到一个要好的、非常信任的朋友家,托朋友的母亲照看。然后开着车离开,到处奔跑,调查取证,她觉得自己简直成了一位负责刑事案件调查工作的专业警察,就像帕特尼亚警官那样。
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别莲娜越来越感到,一种恐惧和忧虑渐渐袭扰上了她的心头,她已经开始感到,自己确确实实置于一种极度的恐怖主义危险之中。尤其是当她突然发现,与那五个人的有关线索,突然间全部中断了,里面涉及到的人,不是已经死亡或失踪,就是一反常态的开始说谎,或者故意装傻,或者故意装作不知道,一句话也不说了,心里就感到了一种少有的恐惧感。不用猜,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故意所为,才会出现这么奇怪、这么巧合的结果。
她想:如果这一切都是恐怖分子的恐吓所致,那问题可能就会越来越严重,说不定哪一天那五个人及其同伙发现苗头不对,周围的情况继续对他们存在威胁,他们可能还会继续杀人。克钦涅夫娜娃被害了,照相馆的小伙子失踪了,接下来对她这样一对孤儿寡母下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这里,别莲娜感到一阵透心的凉意,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就连当时丈夫被谋杀时,她的心里也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孤独和恐惧的感觉。她竭力不去这样想,但这种感觉始终缠绕着她,在她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她想过搬家,早点离开这里,打点行李带着儿子远走高飞,或者到莫斯科公公婆婆那里去,因为两位老人仍然很喜欢她。如果她能带着孩子长期守护在老人身旁,两位老人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可是,这又能怎么样?那样做能够摆脱这种境况吗?仓惶的逃离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反而会使她提心吊胆,而且可能永远无处藏身。比如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都可能被认为是恐怖分子派遣出来寻找她的人;在外面居住的每个旅馆房间,都仿佛会成为一种充满危险的牢狱,这种生活让她根本无法接受,甚至无法生存下去。她宁愿留下来,走自己的路,甘愿冒一次风险,好好的闯一闯。
如果文章能够发出去,必然会引起人们的警惕性,谎言就会被揭穿,恐怖分子及其帮凶也许就会收敛一点。至少人们能够看到些许真相,尽管不是全部,但也会逐渐明白其中的内容,这样,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她写这篇报道,就是想提醒人们,恐怖主义正在威胁着这个城市的安宁,正在给人们带来恐惧和危险!
因为按照报社的规定,这种涉及重大恐怖案件的稿子,必须经过总编审查才能上新闻版,这是报社的一种严格的制度,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即使是象别莲娜这样的名记者和中层管理人员,也不能例外。
同样才华横溢、责任心很强的总编辑彼得罗相,对别莲娜一直很信任,也很欣赏她的才华,觉得这个才女非常敬业、非常可爱,是个不可多得的新闻人才。他接过稿子后,马上快速的看了起来,那双训练有素的职业编辑眼睛,几乎是一目十行的扫描着稿子上的文字,即使是这么快的速度,仍然没有一漏掉任何一句话、拉下任何一个词语。
等待结果的别莲娜,就坐在彼得罗相办公桌前的靠椅上,看着总编大人审稿子。不倒5分钟,一篇2000多字的稿子就看完了。
彼得罗相长得中等身材,身体开始发福,啤酒肚子渐渐挺了出来;他流着小平头,头顶上的头发已经掉了很多,这大概是所有脑力劳动者普遍的毛病吧;平时,一包名牌香烟总是塞在他那洁白的衬衣口袋里,随时准备拿出来抽一支,这也是他的一种固定习惯。
“别莲娜,你的稿子写得不错,文笔很流畅。不过,现在这样的文章绝对不能上新闻版了,顶多只能放在副刊上,作为一种消遣。”彼得罗相放下手上的稿子,失望地对别莲娜说。他根本没有想到,名记者兼地区版的主任编辑,回去写这种类似于惊险小说的东西。
“为什么?”别莲娜猛然站了起来,不解地问道。报社为了吸引读者,多卖报纸多赚钱,以前这类文章一般都能上头版,甚至头条还加花边,今天怎么啦?
“因为你写的这篇报道,太像一个编造的惊险离奇故事,或者说是一个蒙太奇式的电影故事情节:一个小女孩子突然间被一辆当地没有见过的一辆高级汽车压死了,接着又有人失踪了,而且这个失踪的人也与这个被压死的小女孩相关联……再接下来,就是一个个阴谋诡计的出现,一次次有意的掩盖事实和真相,还有腐败的警察机构和政府部门,黑社会和恐怖主义暗中控制各种渠道,并且与官方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等等等等,这简直汇聚了一部畅销的惊险小说或者谍战小说所需要的全部内涵和佐料,如果全面展开,写成一部网络小说,绝对会很吸引读者的眼球。凭着这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你在当地新闻界的名望,每天点击过万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这种稿件却不太合适发表在我们报纸的新闻版上,顶多只能当做一种文艺作品,发表在副刊上了。”
“别跟我瞎说,总编大人。你很清楚,我写的是新闻稿子,不是在创作惊险小说。听着你刚才这几句话,我不能不感到吃惊,甚至都担心你是不是也已经被他们收买了?不管你怎们说、怎么看,我会坚持我自己的观点,而且仍然会继续追踪调查下去,一直到把事实真相弄清楚为止。”听到总编对稿子的评价,别莲娜心里凉了半截,禁不住气愤起来,甚至有点口不择言,毕竟年轻气盛。
“谁收买我?我是那种人吗?别莲娜,你别瞎说好不好?我还没有堕落到那种程度,别人是那么容易收买我的良心吗?”
“这正是我很不理解的东西,也是我很想找到答案的问题!”
“别莲娜,我们不要离开主题,随意的去猜测别的问题好不好?我刚才的话,只是说出了我对你这篇文章的印象。记住我的话,我一直说的是文章,没有说‘新闻报道’这四个字,因为你写的这些东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一篇惊险小说。”
别莲娜摇摇头,又叹了口气,坐回到原来的座位上:“那么,我怎么才能让这篇‘文章’变成‘新闻稿件’?怎们才能让它上新闻版?你是不是想让我修改,或者重新推倒再来?”
“这个嘛,我也说不清楚,也不希望你那样做,毕竟你已经付出了劳动。不过,我总觉得你的稿子里面缺少一些必要的东西。别的不说,起码要有一些当事人的证词,才能使这篇稿子有一定说服力。”
“可是,唯一知情人、市警察局反恐怖处的帕特尼亚警官,现在突然失踪了,我根本找不到他了,那个小女孩死了,那个照相馆的男孩子也失踪了,只有他几个人知道那五个人的样子……”
“你呀,还是太年轻,考虑问题往往受到局限,甚至是一根筋。除了上面你说的那几个人之外,还有达旺卡小镇‘宾如归’旅馆的人,尤其是那个认识克钦涅夫娜娃的旅馆保安,还有你和帕特尼亚警官调查过的那个前台领班,她还是旅馆老板的女儿,应该知道得更多……如果你说的‘故事’都是真的,那么,我说的这些情况就都很重要了,你务必再去找到他们,深入进行调查。”看着脸上仍然带着气愤的别莲娜,彼得罗相只得摇摇头,先停顿一下,缓了缓口气,继续解释道:“我想,总会有人能够记忆起一些与这件事相关的情况吧,比如其他目击者。另外,你也可以赶到苏巴科尔市,去找你的老校友、克钦涅夫娜娃的母亲继续谈一谈,深度的了解一下,多找找人,扩大范围调查一下,你兴许就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线索,找到一些新的证据,这些都是很可能得到的。即使不能找到直接的证据,也可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旁证材料,这种东西发表出去,至少会有一定的说服力,让人看上去有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虚无缥缈的臆造。”
“这么说,你……你依然相信我?”别莲娜似乎明白了总编辑的心思,怒气顿消,内心高兴起来。
“别莲娜,你不要这么说,毕竟你是我手下的得力干将,我们已经在一起工作3年多了,我知道你的为人。我是这个城市的老人,我认识你的丈夫加加里林和他们一家人,那就更早了,至少也有20年了。从你来到报社以后,我发现你很正直、你很有才华,确实可以信赖,你的为人和你的能力都让我很欣赏,尽管你有时候还显得有些单纯,好像个淘气的小女孩。看完你写的这个稿子,我总觉得你有点小题大作了,或者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我并不是说你是在故意编造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欺骗我。我觉得,问题不在你提供的这些素材是不是真实可靠,而在于你这篇文章的组织方式有点不对头,你只写出了这个惊险的故事的经过,却缺少证据材料,就如何才能让别人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你却没有考虑到。可以这么告诉你,我现在非常相信你说的都是事实,我们这里可能正在发生着某种可怕的事情,但如果我们需要把这件事情揭示给读者,让读者真正相信你说的故事确实存在,而且正在发生,你必须拿出切实的、直接的、有力的证据来才行,否则,读者就会把它看成是一个编造的小说故事,仅此而已。新闻报道讲事实、重证据,你是新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这一点应该不必由我来提醒你。”
别莲娜笑了笑:“总编大人,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你的意思我已经完全明白了,我必须去找到那些能够证明这件事情真实性、可靠性的相关证据。”
“别莲娜,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还要告诉你,我还和以前一样的相信你。时间紧迫,你该出发了,赶紧去找那些可以证明你的报道可靠性的东西,也就是能够帮助你澄清这件事情的东西。”
“谢谢彼得,我一定把那些东西找到!”
当记者三年多了,别莲娜这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确实成了一个奔波劳、一心一意去寻找可靠证据的记者。自从和总编彼得罗相谈完话以后,她就完完全全的投入到了寻找证据的工作中去了。
她每天下午4点钟从幼儿园把儿子接出来,直接送到一个要好的、非常信任的朋友家,托朋友的母亲照看。然后开着车离开,到处奔跑,调查取证,她觉得自己简直成了一位负责刑事案件调查工作的专业警察,就像帕特尼亚警官那样。
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别莲娜越来越感到,一种恐惧和忧虑渐渐袭扰上了她的心头,她已经开始感到,自己确确实实置于一种极度的恐怖主义危险之中。尤其是当她突然发现,与那五个人的有关线索,突然间全部中断了,里面涉及到的人,不是已经死亡或失踪,就是一反常态的开始说谎,或者故意装傻,或者故意装作不知道,一句话也不说了,心里就感到了一种少有的恐惧感。不用猜,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故意所为,才会出现这么奇怪、这么巧合的结果。
她想:如果这一切都是恐怖分子的恐吓所致,那问题可能就会越来越严重,说不定哪一天那五个人及其同伙发现苗头不对,周围的情况继续对他们存在威胁,他们可能还会继续杀人。克钦涅夫娜娃被害了,照相馆的小伙子失踪了,接下来对她这样一对孤儿寡母下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这里,别莲娜感到一阵透心的凉意,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就连当时丈夫被谋杀时,她的心里也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孤独和恐惧的感觉。她竭力不去这样想,但这种感觉始终缠绕着她,在她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她想过搬家,早点离开这里,打点行李带着儿子远走高飞,或者到莫斯科公公婆婆那里去,因为两位老人仍然很喜欢她。如果她能带着孩子长期守护在老人身旁,两位老人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可是,这又能怎么样?那样做能够摆脱这种境况吗?仓惶的逃离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反而会使她提心吊胆,而且可能永远无处藏身。比如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都可能被认为是恐怖分子派遣出来寻找她的人;在外面居住的每个旅馆房间,都仿佛会成为一种充满危险的牢狱,这种生活让她根本无法接受,甚至无法生存下去。她宁愿留下来,走自己的路,甘愿冒一次风险,好好的闯一闯。
如果文章能够发出去,必然会引起人们的警惕性,谎言就会被揭穿,恐怖分子及其帮凶也许就会收敛一点。至少人们能够看到些许真相,尽管不是全部,但也会逐渐明白其中的内容,这样,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她写这篇报道,就是想提醒人们,恐怖主义正在威胁着这个城市的安宁,正在给人们带来恐惧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