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兵马在西夏境内攻城略地时,环州城外的仁忠大营却是气氛沉重。
分兵四掠了一日,没有给汉人留一丝口粮,但是所有兵马只抢回了二十万大军半日的粮草,也就是说停了一日,大军的粮草还少了半日的。
一众将领商量了一阵,也没商量出一个结果,只能各自散去。
等到众人都走了,仁忠却又让人招来心腹将领。
“如今形势便是这样了,这里没有外人,大伙都说说有什么对策?”
一个番将道:“既然抢不到大军的粮草,那也只能减少大军的数目了。”
一众人闻言,也都思量起来。
“说的也是,尤其那些汉儿撞令郎。现在我西夏形势吃紧,梁国太子又带兵打入了我国,即使带他们回去,也难保他们不起异心。”
一个番将怀疑道:“即使抛弃撞令郎,大军也还有十五万人,和现在的局面并不会差太多吧。”
先前招降薛嗣昌的番人咬牙道:“依我看,不如选五万精兵出来,让其余兵马自寻生路。这样一来,五万精兵就有八日的粮草了。如果宰杀战马的话,足可撑十几日了。”
“什么?那不是要放弃十五万兵马,国主和晋王两路兵马已经损兵折将,我们再丢弃十五万兵马,即使退回去了,又拿什么阻挡梁国兵马。”
“如今形势便是这样,再不下决断的话,恐怕二十万大军会全数崩溃。将士们听得国主和察哥大败,都已军心不稳,一旦断粮,必然兵变。与其这样,还不如保住几万兵马。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一众番将闻言,顿时都安静下来。
仁忠看只有这一个办法,无奈道:“如今也只有这样了,不过我们可以留下十万兵马。这样一来,大军可以有四日粮草,再宰杀一些战马,足可以支撑回去了。”
一个番将道:“另外十万兵马知道他们被放弃的话,恐怕马上就会兵变了。”
“支开他们便是,明日遣他们去抢夺粮食,等到他们走远,我们再拔营北上。等到他们发现,想要追我们也追不上了。”
仁忠又和众人商量了一番,定下留哪些兵马,抛弃哪些兵马,这才散去。
次日大早,仁忠便接连派了多支兵马往东、南两边的村坊去劫掠。
等到准备抛弃的兵马走远,仁忠当即拔营而起,绕过环州,向西夏而去。
薛嗣昌正在城中盘点他的家财,他也知道以太子对卖国贼的痛恨,不杀他便是万幸了,绝对不会再给他官做。
薛嗣昌仔细看着一个玉雕,想象着日后做富家翁的生活。他为官多年,朝中蔡京、高俅等人都是贪腐成风,他也不例外,积攒了颇多家私。即使大梁朝廷不赏赐他,他的家财也足以让他富贵后半世了。
收集一些书画,再买几房美妾,不用操心政事,不用勾心斗角,倒也惬意。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厅外传来。
薛嗣昌把手中的玉雕放到一旁桌子上,正襟危坐。
环州团练使狄坤快步进来,抱拳道:“大人,城外的西夏兵马突然拔营了。”
薛嗣昌突然站起来,道:“什么?刚刚不是还来报说,西夏派了许多支兵马四下抄掠吗?”
狄坤点头道:“先前确实派了不少兵马出去,只是刚刚营中大军却是全部拔营而起,往北去了,还有许多辎重车辆。先前出去抄掠的兵马也没返回,难不成仁忠抛弃了他们?”
薛嗣昌想了想,拍案道:“不好,仁忠这厮多半是放弃一部分兵马,保存精锐了。”
狄坤闻言,道:“那怎么办?”
狄坤是薛嗣昌心腹,先前薛嗣昌投靠西夏,他们也跟随薛嗣昌投了西夏。薛嗣昌是卖国贼,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梁连破察哥、李乾顺两路兵马后,他们也是胆战心惊,害怕大梁秋后算账。
环庆路将官知道仁忠决定退兵后,便都弃了官职,快马跑来环州,准备跟着仁忠大军逃到西夏,以免被大梁清算。
只是薛嗣昌觉得西夏折了李乾顺和察哥,又损失了几十万兵马,已是元气大伤。而大梁却是来势汹汹,害怕西夏会献出他们,向大梁求和。因此不想跟着仁忠去西夏,才有了后来和大梁朝廷的谈判。
狄坤也知道薛嗣昌和大梁朝廷谈的条件,环庆路只有挡住仁忠大军,让大梁兵马合围仁忠大军,才算完成他们的任务。大梁朝廷才会赦免他们一众人的罪过,不光薛嗣昌不会再被任用,便是他们这些各州府要员也都会被免职,不过免职总比丢了性命要好。
原本仁忠大军在城外扎营下寨,城中的众人都欢呼雀跃,只要停留几日,大梁兵马也就到了,或许不用大梁兵马合围,仁忠大军便断了粮草土崩瓦解了。他们的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他们回乡做一个富家翁也不错。
他们也知道大梁对官员的苛刻,贪一文便斩,无论官员还是小吏。大梁建国打下东京也不过两个多月,处斩的官吏却超过宋朝数十年。
一者是因为宋朝对官员历来优待,很少斩杀官员,贪污敛财更是基本不会问罪。尤其赵佶当了皇帝以后,朝中大臣更是无所不用,大肆敛财。蔡京每年寿辰,各地供奉的生辰纲都以百万贯计。朱勔借花石纲敛财,高俅借禁军敛财,杨戬借扩田所敛财,梁师成卖官鬻爵。可以说朝中重臣都是敛财先锋,而赵佶对这些事情都是一笑置之,因此全国官吏敛财成风。
虽然大梁建国后,便颁布了各种条例,但是习惯了敛财的官吏难免利用手中权力弄一些好处,而大梁遍布的暗探和监察御史一旦发现,全部是斩首,没有例外。
可以说宋朝的官员完全不适应大梁的制度,即使让他们继续做官,也不定何时他们就会犯错,丢了脑袋。倒不如回乡做个富家翁的保险,因此环庆路一众官员对归顺大梁免官为民的事情也都十分满意。
关系身家性命,薛嗣昌心中也不无着急,起身踱了几步,道:“北上的兵马有多少?”
狄坤道:“不下十万,我们出城恐怕也拦不住他们。”
薛嗣昌摇头道:“说不定这是仁忠奸计,若是出城中了他们埋伏,被他们破了环州,他们便不缺粮草了。而且我们也挡不住他们。”
狄坤道:“那我们如何和大梁朝廷交待?”
薛嗣昌笑道:“城外不是还有许多西夏兵马吗?只要我们坚守不出,仁忠得不到粮草,只能真的放弃这些兵马。这些兵马没了粮草,多半都会向我们投降。俘虏几万西夏兵马,也足以让大梁朝廷满意了。”
狄坤道:“城中不过万余兵马,若是放他们进城,他们翻变起来,恐怕失了环州。”
薛嗣昌想了想道:“不放他们进城,他们肯投降的话,我们派小队人马出城收缴他们的武器,然后让他们在城外扎营,城中提供他们粮草。每次只给他们一顿的口粮,不怕他们造反或者逃跑。”
狄坤双眼一亮,发自内心的道:“大人高明,我这就便人去联系城外的兵马。”
薛嗣昌忙道:“且再等半日。”
狄坤道:“为什么?”
“让仁忠兵马走远了,免得他们去追仁忠兵马。近处的百姓昨天就被他们抢光了,今天他们只能走的更远,但是城外的百姓早逃的所剩无几了,等他们饥肠辘辘的回来,却发现仁忠已经跑了,想要追也追不及了,也就只能归降我们了。”
狄坤点头道:“那我就等他们回来再去招降他们。”
薛嗣昌道:“撞令郎应该被他们放弃了吧?”
狄坤点头道:“早晨出营的至少有一半是撞令郎。”
薛嗣昌道:“一个时辰以后,你可以派人联系撞令郎。先招降他们,他们是汉人,对投降的事情不会那么敏感。也不怕他们去追仁忠,即使追上仁忠,他们是汉人,也终究是要被抛弃的。有了投降的榜样,其他兵马投降起来也就没有什么负担了。”
狄坤也知道这关系他的身家性命,全神贯注的听着、记着。
薛嗣昌顿了顿,又道:“你派人禀告镇戎军来的李应将军和从京兆府来的林冲将军,免得他们误会。还有东边鄜延路来的刘光世。他们三人准备合围仁忠大军,免得他们跑来时,我们已经把留下的兵马都招降了,让他们白走一趟,到时他们再怪罪起来,也是麻烦。”
狄坤点头道:“大人说的是,京兆府的林冲听说是梁山元老,也是太子的心腹,先前我们只是派人往镇戎军去游说,并没征得他的同意。若是他怪罪起来,恐怕也不好应付啊。”
薛嗣昌笑道:“你派个机灵的人去禀告他,若是他不满时,我们想法把战功转移给他便是,我们要战功也无用。俘虏几万西夏人的战功当能换的他同意了。”
狄坤心悦诚服的道:“大人高明,我这就去办。”
分兵四掠了一日,没有给汉人留一丝口粮,但是所有兵马只抢回了二十万大军半日的粮草,也就是说停了一日,大军的粮草还少了半日的。
一众将领商量了一阵,也没商量出一个结果,只能各自散去。
等到众人都走了,仁忠却又让人招来心腹将领。
“如今形势便是这样了,这里没有外人,大伙都说说有什么对策?”
一个番将道:“既然抢不到大军的粮草,那也只能减少大军的数目了。”
一众人闻言,也都思量起来。
“说的也是,尤其那些汉儿撞令郎。现在我西夏形势吃紧,梁国太子又带兵打入了我国,即使带他们回去,也难保他们不起异心。”
一个番将怀疑道:“即使抛弃撞令郎,大军也还有十五万人,和现在的局面并不会差太多吧。”
先前招降薛嗣昌的番人咬牙道:“依我看,不如选五万精兵出来,让其余兵马自寻生路。这样一来,五万精兵就有八日的粮草了。如果宰杀战马的话,足可撑十几日了。”
“什么?那不是要放弃十五万兵马,国主和晋王两路兵马已经损兵折将,我们再丢弃十五万兵马,即使退回去了,又拿什么阻挡梁国兵马。”
“如今形势便是这样,再不下决断的话,恐怕二十万大军会全数崩溃。将士们听得国主和察哥大败,都已军心不稳,一旦断粮,必然兵变。与其这样,还不如保住几万兵马。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一众番将闻言,顿时都安静下来。
仁忠看只有这一个办法,无奈道:“如今也只有这样了,不过我们可以留下十万兵马。这样一来,大军可以有四日粮草,再宰杀一些战马,足可以支撑回去了。”
一个番将道:“另外十万兵马知道他们被放弃的话,恐怕马上就会兵变了。”
“支开他们便是,明日遣他们去抢夺粮食,等到他们走远,我们再拔营北上。等到他们发现,想要追我们也追不上了。”
仁忠又和众人商量了一番,定下留哪些兵马,抛弃哪些兵马,这才散去。
次日大早,仁忠便接连派了多支兵马往东、南两边的村坊去劫掠。
等到准备抛弃的兵马走远,仁忠当即拔营而起,绕过环州,向西夏而去。
薛嗣昌正在城中盘点他的家财,他也知道以太子对卖国贼的痛恨,不杀他便是万幸了,绝对不会再给他官做。
薛嗣昌仔细看着一个玉雕,想象着日后做富家翁的生活。他为官多年,朝中蔡京、高俅等人都是贪腐成风,他也不例外,积攒了颇多家私。即使大梁朝廷不赏赐他,他的家财也足以让他富贵后半世了。
收集一些书画,再买几房美妾,不用操心政事,不用勾心斗角,倒也惬意。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厅外传来。
薛嗣昌把手中的玉雕放到一旁桌子上,正襟危坐。
环州团练使狄坤快步进来,抱拳道:“大人,城外的西夏兵马突然拔营了。”
薛嗣昌突然站起来,道:“什么?刚刚不是还来报说,西夏派了许多支兵马四下抄掠吗?”
狄坤点头道:“先前确实派了不少兵马出去,只是刚刚营中大军却是全部拔营而起,往北去了,还有许多辎重车辆。先前出去抄掠的兵马也没返回,难不成仁忠抛弃了他们?”
薛嗣昌想了想,拍案道:“不好,仁忠这厮多半是放弃一部分兵马,保存精锐了。”
狄坤闻言,道:“那怎么办?”
狄坤是薛嗣昌心腹,先前薛嗣昌投靠西夏,他们也跟随薛嗣昌投了西夏。薛嗣昌是卖国贼,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梁连破察哥、李乾顺两路兵马后,他们也是胆战心惊,害怕大梁秋后算账。
环庆路将官知道仁忠决定退兵后,便都弃了官职,快马跑来环州,准备跟着仁忠大军逃到西夏,以免被大梁清算。
只是薛嗣昌觉得西夏折了李乾顺和察哥,又损失了几十万兵马,已是元气大伤。而大梁却是来势汹汹,害怕西夏会献出他们,向大梁求和。因此不想跟着仁忠去西夏,才有了后来和大梁朝廷的谈判。
狄坤也知道薛嗣昌和大梁朝廷谈的条件,环庆路只有挡住仁忠大军,让大梁兵马合围仁忠大军,才算完成他们的任务。大梁朝廷才会赦免他们一众人的罪过,不光薛嗣昌不会再被任用,便是他们这些各州府要员也都会被免职,不过免职总比丢了性命要好。
原本仁忠大军在城外扎营下寨,城中的众人都欢呼雀跃,只要停留几日,大梁兵马也就到了,或许不用大梁兵马合围,仁忠大军便断了粮草土崩瓦解了。他们的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他们回乡做一个富家翁也不错。
他们也知道大梁对官员的苛刻,贪一文便斩,无论官员还是小吏。大梁建国打下东京也不过两个多月,处斩的官吏却超过宋朝数十年。
一者是因为宋朝对官员历来优待,很少斩杀官员,贪污敛财更是基本不会问罪。尤其赵佶当了皇帝以后,朝中大臣更是无所不用,大肆敛财。蔡京每年寿辰,各地供奉的生辰纲都以百万贯计。朱勔借花石纲敛财,高俅借禁军敛财,杨戬借扩田所敛财,梁师成卖官鬻爵。可以说朝中重臣都是敛财先锋,而赵佶对这些事情都是一笑置之,因此全国官吏敛财成风。
虽然大梁建国后,便颁布了各种条例,但是习惯了敛财的官吏难免利用手中权力弄一些好处,而大梁遍布的暗探和监察御史一旦发现,全部是斩首,没有例外。
可以说宋朝的官员完全不适应大梁的制度,即使让他们继续做官,也不定何时他们就会犯错,丢了脑袋。倒不如回乡做个富家翁的保险,因此环庆路一众官员对归顺大梁免官为民的事情也都十分满意。
关系身家性命,薛嗣昌心中也不无着急,起身踱了几步,道:“北上的兵马有多少?”
狄坤道:“不下十万,我们出城恐怕也拦不住他们。”
薛嗣昌摇头道:“说不定这是仁忠奸计,若是出城中了他们埋伏,被他们破了环州,他们便不缺粮草了。而且我们也挡不住他们。”
狄坤道:“那我们如何和大梁朝廷交待?”
薛嗣昌笑道:“城外不是还有许多西夏兵马吗?只要我们坚守不出,仁忠得不到粮草,只能真的放弃这些兵马。这些兵马没了粮草,多半都会向我们投降。俘虏几万西夏兵马,也足以让大梁朝廷满意了。”
狄坤道:“城中不过万余兵马,若是放他们进城,他们翻变起来,恐怕失了环州。”
薛嗣昌想了想道:“不放他们进城,他们肯投降的话,我们派小队人马出城收缴他们的武器,然后让他们在城外扎营,城中提供他们粮草。每次只给他们一顿的口粮,不怕他们造反或者逃跑。”
狄坤双眼一亮,发自内心的道:“大人高明,我这就便人去联系城外的兵马。”
薛嗣昌忙道:“且再等半日。”
狄坤道:“为什么?”
“让仁忠兵马走远了,免得他们去追仁忠兵马。近处的百姓昨天就被他们抢光了,今天他们只能走的更远,但是城外的百姓早逃的所剩无几了,等他们饥肠辘辘的回来,却发现仁忠已经跑了,想要追也追不及了,也就只能归降我们了。”
狄坤点头道:“那我就等他们回来再去招降他们。”
薛嗣昌道:“撞令郎应该被他们放弃了吧?”
狄坤点头道:“早晨出营的至少有一半是撞令郎。”
薛嗣昌道:“一个时辰以后,你可以派人联系撞令郎。先招降他们,他们是汉人,对投降的事情不会那么敏感。也不怕他们去追仁忠,即使追上仁忠,他们是汉人,也终究是要被抛弃的。有了投降的榜样,其他兵马投降起来也就没有什么负担了。”
狄坤也知道这关系他的身家性命,全神贯注的听着、记着。
薛嗣昌顿了顿,又道:“你派人禀告镇戎军来的李应将军和从京兆府来的林冲将军,免得他们误会。还有东边鄜延路来的刘光世。他们三人准备合围仁忠大军,免得他们跑来时,我们已经把留下的兵马都招降了,让他们白走一趟,到时他们再怪罪起来,也是麻烦。”
狄坤点头道:“大人说的是,京兆府的林冲听说是梁山元老,也是太子的心腹,先前我们只是派人往镇戎军去游说,并没征得他的同意。若是他怪罪起来,恐怕也不好应付啊。”
薛嗣昌笑道:“你派个机灵的人去禀告他,若是他不满时,我们想法把战功转移给他便是,我们要战功也无用。俘虏几万西夏人的战功当能换的他同意了。”
狄坤心悦诚服的道:“大人高明,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