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雁门郡署高效地运转起来,扶苏分拆了原先的吏目系统,糅合成了而今的六曹。司六曹吏分领六方面的政务,以萧何总领其事。如此,算是让权力集中到了郡署手中。同时效率也大大提高,再也不会有下面办事却找不到衙门的窘境。
自然,原先的堂前门上的办事机构也成了而今有名有姓,分工明确的六曹。
这些都是扶苏为了税赋改革作出的前期准备,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自然就应该上大菜了!
这道大菜为何?
税赋改革。
此次收税时间开始为五月末。时间在夏季,于是被称为夏税。税收时间大约从六月起开始到八月末。在九月时再收取秋税。按照历史上唐朝税赋收取的情况,夏秋两税都是田赋。可这里扶苏却有了改变,夏税为丁税,是按照人丁收取的人头税。秋税呢,则为田租。是按照田地收取的税。因为秋季为田地作物收获的季节,自然此时收取田赋为妙。
所以,政府收取的真正大头部分田赋此刻还未动手收取。事实上扶苏有时候也觉得夏季秋季连着收税都是田赋,是不是有些重复浪费了?按住了这个疑惑,扶苏便将夏税改成丁税,也就是一人一百二十钱的口赋,当然,这个是以前的标准!
善无县杨家坳。
东博领着十来个壮汉入了杨家坳便被请进来屋内,杨家坳的乡老杨莲站在门前,笑吟吟地看着东博:“哎呀,东老弟来了却也不事先给我说声。连个准备都没有,寒舍鄙陋,还请多多包涵,多多包涵呀。”
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而三老,则是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谓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名义上看着乡老是管文教的,可实际上乡里真正的权力大多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有道是皇权不下县,政府权威极少能够浸入乡里之中。税收的工作尽管一般由有秩“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执行,可实际上能不能征收到足够的税赋还是要靠乡老配合的。若是乡老不配合,除非有秩能力背景都足够,不然税收工作往往惨淡。
扶苏虽说改制了郡署,却没有动乡里的机构。一来是扶苏不想弄得社会动荡,妨碍维稳工作。二来,也是怕把这些乡绅土豪给吓怕了,反倒是好心办了坏事。毕竟,扶苏的连番砍头杀人实在让人惊惧。
此刻的东博已经不再是游徼了,尽管在扶苏此刻早就未必记得这个小人物,可新任的善无县县太爷还是觉得这家伙在扶苏面前算是有功的。于是趁着郡署将定有秩、啬夫的权力下发到县的时候,大笔一挥这家伙便成了杨家坳这一带的有秩,负责杨家坳以及周边数个村落的税收工作。
若在平时,杨莲还未必会如何看得起东博。毕竟这些乡老一个个都是乡里间德高望重,辈分极高的人物。而且在官职上,乡老排位是在有秩啬夫之前的。而且乡老的实权也不少,县里也颇多子弟为吏。算是能量颇足的人物。
尤其还是税收这等关键时刻,东博想要将税好好收上去,少不得乡老的帮衬。不然,就算杨莲不插手,东博也未必能收上足额足量。
可此时一向颇为清高的杨莲却是面色含笑地在自家门庭前欢迎了东博,这在往日,是东博相都不敢想的。一个劲心里感叹使君威势的东博没有抬架子,而是很谦逊地接了下来,这让杨莲的脸色好了不少。
“东老弟此番前来,可是着实让老夫有些准备仓促啊。”杨莲首先开口,却是调笑地将话风给透了出去。
东博心中稳住心神道:“杨先生称小子老弟,却是让小子受宠若惊。不过此番小子前来,却是送来了使君的恩泽。”
杨莲举起杯中清茶,这个只流行于秦代“上流人士”家中的饮料也是始于扶苏开始的。其价格高昂,若非重要人物,却是不可能让杨莲拿出来。品了品,道:“这加赋也加的够多了吧,这恩泽,却是不要也罢。”
东博心中一凛,杨莲名为乡老实际上也是杨家中辈分极高的人物,这等乡豪士绅非是传奇话本上那般作恶多端。实际上大多威望甚高,也多行善事,积功德。要真抵制起来,东博这有秩的位置怕是要被人质疑能力了。
当下东博便是添上笑颜,道:“如此,杨先生却是猜错了。”说罢,东博拱手朝着东方郡守府摇摇一敬道:“公子此番改税,非是加赋。实乃减轻我等小民之负担。减赋,轻徭!”
听到轻徭薄赋,杨莲神色动容道:“为何我听到的却是县署告令,每丁三百四十钱。这口赋,加得可委实不少啊!东有秩,敢问此言可确实否?”
东博笑着摇头:“此事确实。却非是杨先生所想那般。”
杨莲目光一沉:“东有秩,你前言声道减赋,此言又是确有加赋。杨某不知该如何信你所言了!”
东博没有去反驳杨莲的质疑,而是道:“杨先生。若是小子没记错的话,杨家坳当有七十三户隐户吧。”
杨莲神色一震,有些明了的样子。
东博心中微微得意,也对司仓曹吏仓勤的本事越加佩服起来。前阵子仓曹借助特科的情报,光是善无县便集合了三班衙役观察少吏数百人下乡里清查隐户人口。那场行动之中,东博还只是游徼却领着自家十几个兄弟干活最是得彩,不然县太爷如何会记得他东博这个小小游徼是谁?
隐户最多的四大豪族被铲除了个干净,被四大豪族隐下的四万余户早就被集中登记在册。事实上,这也是扶苏最初忙碌了小半月的原因之一。四万户的安置工作,以及田亩分配,户口登记,财产分割。以原先郡署老旧的行政体系,光是靠着萧何发挥老黄牛精神也是吃不消啊。不然,扶苏也不会急急忙忙推出了三班衙役,六曹分司的体制。
最大的阻碍消失,其余隐户清理也是顺顺利利。这杨家坳虽说宗族势力强大,可也被查出有七十三户隐户。这些隐户大多将田地托庇在别人身上,借此躲避田租,将户口隐匿,托庇丁税。
正是这些户口的消失,才造成了税赋的持续下降。而这些隐户不比豪族铁幕下的隐户,豪族的隐户大多是生计无着落在豪族田地里耕作的佃户,大多贫困。这些乡里隐藏的户口大多是纯粹躲避苛捐杂税,事实上本身多是有产的小地主、富农。
对于那些衣食无着,只能靠着耕作豪族土地的佃户,扶苏一律实行分田。只不过按照秦律应有的五百亩改成了一百五十亩。其中,用于种植口粮的田五十亩,用于种植桑麻的田二十亩。这七十亩地都被扶苏称之为永业户田,意思是永远的家业不可出售的田地,这些田地可以传给儿子代代相传,是这一户的田地,严格地说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共有财产。还余下的八十亩地则为这一户的口分田,也就是男子五十亩耕地,女子三十桑田。可以变卖,却只能按照固定的价格出售给县署。
可以说,扶苏对这四万户隐户实际上就实行了均田制。不过处于为政者的小心,扶苏只在隐户头上实行均田制。对于其他则没有做出太大变动。
分田分地对百姓而言,自然是极大的好处。可这也仅仅局限在那些无产者手中,或者田亩少于一百五十亩的农民。对于那些田产众多的士绅乡豪而言,除非分家分产,不然是不会有田可分的。
毕竟,均田制的根基就是政府手中能够掌握住极大的剩余耕地。若是平白分给了这些家有豪田的士绅乡豪,岂不是浪费耕地储备?
对于这些无产者,迫于生计被豪族隐下的户口,扶苏的处置是十分宽宏大量的。可对于那些有足够田产,本身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缴纳税赋却主动逃税漏税的。扶苏表现就颇为严厉了,这多出一倍的丁税便是其一。分田分地自然也没有他们的份儿了。
杨莲为士绅乡豪,自然对这些消息也是有过了解。叹气道:“如此说来,这的确是使君恩泽。这三百四十钱的丁税,老夫这把老骨头也当用上一二。只是不知道使君宪令,还有哪些?”
东博见杨莲松口,顿时松了口气。这杨莲可是这周边标杆性人物,他若松了口,自然就好说。于是连忙道:“使君宪令,此次征收名为夏税,只征丁税,徭役。不征田租!”
杨莲接下道:“听闻善无城中可是有布告,言此次丁税有所减免?”
东博初始听到此次减免口赋,也是吓了一跳,道:“说来小子也有些不敢置信。此次口赋,一丁只口赋三十钱。”
杨莲倒吸了一口凉气,猛然站起来,良久,朝着郡守府方向遥遥一拜。
自然,原先的堂前门上的办事机构也成了而今有名有姓,分工明确的六曹。
这些都是扶苏为了税赋改革作出的前期准备,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自然就应该上大菜了!
这道大菜为何?
税赋改革。
此次收税时间开始为五月末。时间在夏季,于是被称为夏税。税收时间大约从六月起开始到八月末。在九月时再收取秋税。按照历史上唐朝税赋收取的情况,夏秋两税都是田赋。可这里扶苏却有了改变,夏税为丁税,是按照人丁收取的人头税。秋税呢,则为田租。是按照田地收取的税。因为秋季为田地作物收获的季节,自然此时收取田赋为妙。
所以,政府收取的真正大头部分田赋此刻还未动手收取。事实上扶苏有时候也觉得夏季秋季连着收税都是田赋,是不是有些重复浪费了?按住了这个疑惑,扶苏便将夏税改成丁税,也就是一人一百二十钱的口赋,当然,这个是以前的标准!
善无县杨家坳。
东博领着十来个壮汉入了杨家坳便被请进来屋内,杨家坳的乡老杨莲站在门前,笑吟吟地看着东博:“哎呀,东老弟来了却也不事先给我说声。连个准备都没有,寒舍鄙陋,还请多多包涵,多多包涵呀。”
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而三老,则是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谓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名义上看着乡老是管文教的,可实际上乡里真正的权力大多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有道是皇权不下县,政府权威极少能够浸入乡里之中。税收的工作尽管一般由有秩“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执行,可实际上能不能征收到足够的税赋还是要靠乡老配合的。若是乡老不配合,除非有秩能力背景都足够,不然税收工作往往惨淡。
扶苏虽说改制了郡署,却没有动乡里的机构。一来是扶苏不想弄得社会动荡,妨碍维稳工作。二来,也是怕把这些乡绅土豪给吓怕了,反倒是好心办了坏事。毕竟,扶苏的连番砍头杀人实在让人惊惧。
此刻的东博已经不再是游徼了,尽管在扶苏此刻早就未必记得这个小人物,可新任的善无县县太爷还是觉得这家伙在扶苏面前算是有功的。于是趁着郡署将定有秩、啬夫的权力下发到县的时候,大笔一挥这家伙便成了杨家坳这一带的有秩,负责杨家坳以及周边数个村落的税收工作。
若在平时,杨莲还未必会如何看得起东博。毕竟这些乡老一个个都是乡里间德高望重,辈分极高的人物。而且在官职上,乡老排位是在有秩啬夫之前的。而且乡老的实权也不少,县里也颇多子弟为吏。算是能量颇足的人物。
尤其还是税收这等关键时刻,东博想要将税好好收上去,少不得乡老的帮衬。不然,就算杨莲不插手,东博也未必能收上足额足量。
可此时一向颇为清高的杨莲却是面色含笑地在自家门庭前欢迎了东博,这在往日,是东博相都不敢想的。一个劲心里感叹使君威势的东博没有抬架子,而是很谦逊地接了下来,这让杨莲的脸色好了不少。
“东老弟此番前来,可是着实让老夫有些准备仓促啊。”杨莲首先开口,却是调笑地将话风给透了出去。
东博心中稳住心神道:“杨先生称小子老弟,却是让小子受宠若惊。不过此番小子前来,却是送来了使君的恩泽。”
杨莲举起杯中清茶,这个只流行于秦代“上流人士”家中的饮料也是始于扶苏开始的。其价格高昂,若非重要人物,却是不可能让杨莲拿出来。品了品,道:“这加赋也加的够多了吧,这恩泽,却是不要也罢。”
东博心中一凛,杨莲名为乡老实际上也是杨家中辈分极高的人物,这等乡豪士绅非是传奇话本上那般作恶多端。实际上大多威望甚高,也多行善事,积功德。要真抵制起来,东博这有秩的位置怕是要被人质疑能力了。
当下东博便是添上笑颜,道:“如此,杨先生却是猜错了。”说罢,东博拱手朝着东方郡守府摇摇一敬道:“公子此番改税,非是加赋。实乃减轻我等小民之负担。减赋,轻徭!”
听到轻徭薄赋,杨莲神色动容道:“为何我听到的却是县署告令,每丁三百四十钱。这口赋,加得可委实不少啊!东有秩,敢问此言可确实否?”
东博笑着摇头:“此事确实。却非是杨先生所想那般。”
杨莲目光一沉:“东有秩,你前言声道减赋,此言又是确有加赋。杨某不知该如何信你所言了!”
东博没有去反驳杨莲的质疑,而是道:“杨先生。若是小子没记错的话,杨家坳当有七十三户隐户吧。”
杨莲神色一震,有些明了的样子。
东博心中微微得意,也对司仓曹吏仓勤的本事越加佩服起来。前阵子仓曹借助特科的情报,光是善无县便集合了三班衙役观察少吏数百人下乡里清查隐户人口。那场行动之中,东博还只是游徼却领着自家十几个兄弟干活最是得彩,不然县太爷如何会记得他东博这个小小游徼是谁?
隐户最多的四大豪族被铲除了个干净,被四大豪族隐下的四万余户早就被集中登记在册。事实上,这也是扶苏最初忙碌了小半月的原因之一。四万户的安置工作,以及田亩分配,户口登记,财产分割。以原先郡署老旧的行政体系,光是靠着萧何发挥老黄牛精神也是吃不消啊。不然,扶苏也不会急急忙忙推出了三班衙役,六曹分司的体制。
最大的阻碍消失,其余隐户清理也是顺顺利利。这杨家坳虽说宗族势力强大,可也被查出有七十三户隐户。这些隐户大多将田地托庇在别人身上,借此躲避田租,将户口隐匿,托庇丁税。
正是这些户口的消失,才造成了税赋的持续下降。而这些隐户不比豪族铁幕下的隐户,豪族的隐户大多是生计无着落在豪族田地里耕作的佃户,大多贫困。这些乡里隐藏的户口大多是纯粹躲避苛捐杂税,事实上本身多是有产的小地主、富农。
对于那些衣食无着,只能靠着耕作豪族土地的佃户,扶苏一律实行分田。只不过按照秦律应有的五百亩改成了一百五十亩。其中,用于种植口粮的田五十亩,用于种植桑麻的田二十亩。这七十亩地都被扶苏称之为永业户田,意思是永远的家业不可出售的田地,这些田地可以传给儿子代代相传,是这一户的田地,严格地说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共有财产。还余下的八十亩地则为这一户的口分田,也就是男子五十亩耕地,女子三十桑田。可以变卖,却只能按照固定的价格出售给县署。
可以说,扶苏对这四万户隐户实际上就实行了均田制。不过处于为政者的小心,扶苏只在隐户头上实行均田制。对于其他则没有做出太大变动。
分田分地对百姓而言,自然是极大的好处。可这也仅仅局限在那些无产者手中,或者田亩少于一百五十亩的农民。对于那些田产众多的士绅乡豪而言,除非分家分产,不然是不会有田可分的。
毕竟,均田制的根基就是政府手中能够掌握住极大的剩余耕地。若是平白分给了这些家有豪田的士绅乡豪,岂不是浪费耕地储备?
对于这些无产者,迫于生计被豪族隐下的户口,扶苏的处置是十分宽宏大量的。可对于那些有足够田产,本身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缴纳税赋却主动逃税漏税的。扶苏表现就颇为严厉了,这多出一倍的丁税便是其一。分田分地自然也没有他们的份儿了。
杨莲为士绅乡豪,自然对这些消息也是有过了解。叹气道:“如此说来,这的确是使君恩泽。这三百四十钱的丁税,老夫这把老骨头也当用上一二。只是不知道使君宪令,还有哪些?”
东博见杨莲松口,顿时松了口气。这杨莲可是这周边标杆性人物,他若松了口,自然就好说。于是连忙道:“使君宪令,此次征收名为夏税,只征丁税,徭役。不征田租!”
杨莲接下道:“听闻善无城中可是有布告,言此次丁税有所减免?”
东博初始听到此次减免口赋,也是吓了一跳,道:“说来小子也有些不敢置信。此次口赋,一丁只口赋三十钱。”
杨莲倒吸了一口凉气,猛然站起来,良久,朝着郡守府方向遥遥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