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末(187),陈林再一次过蜀道进入蜀中地区,奇怪的是这一次贾诩没有跟随,陈林只带着八十骑近卫就大摇大摆的出汉中郡。陈林对外称是向刺史大人述职,但是陈林进入蜀中后只到梓潼县便住下来了,并没有前去面见刺史。蜀中名士任安,也就是陈林现在的老师,一直在梓潼与杜微居住,任安大有将杜微培养成最得意门生的意思。而杜微也不辜负任安的期望,学问日益见长年仅二十三的杜微已经名满蜀中,隐约间成为了蜀中新一代的大儒。这一次陈林的到来,更让任安容光焕发,虽说陈林不是学成于任安,但名义上好歹也是任安的弟子。一时间任安两大最为让他心喜的弟子陪伴在身,让任安整日笑声不断,而陈林对于杜微的成长是目瞪口呆,两人也是详谈甚欢。天下人都知道陈林乃是以独特的诗句名传天下,于是一时间梓潼县成了蜀中学子相聚的地方,不少人都来向陈林请教诗句,更有人欲一睹任安风采,也有人是冲着杜微来的。总之梓潼县人满为患,都是满腹经纶的儒士儒生,好不热闹。
梓潼大族杜微杜府中,陈林师徒三人正在讨论说话,杜微呵呵笑道:“如今这梓潼聚集了不少士子,都是仗仰恩师而来啊。”任安捋着胡子呵呵笑,陈林也是想不到这一次入蜀会遇到这样的景象,说道:“呵呵,恩师名满川蜀,如今又有国辅这样出色的弟子在,只怕放眼大汉,没有几人能有恩师这般的受人尊敬了。”
任安见两位得意弟子都夸起自己来,任安呵呵大笑,骂道:“汝二人啊,休要学那浮夸之人,为学以静,岂能追名逐利。”陈林立即反驳道:“恩师所说却有些不妥,自古学而优则仕,我等学子悬梁刺股,寒窗苦读十余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得重用,一展所学,以天下苍生为念。若是我等苦修经纶只为了自己能够明通事理,而不顾他人,则为一己之私。恩师所说不追名逐利,却是底线而已。”
陈林一说完,杜微见任安面色有些不喜,急忙说道:“某与恩师在梓潼县居住日久,却不见有这么多人来,如今伯至一入蜀便引来了这番麻烦,伯至当罚啊。”杜微这话却是玩笑话,任安也呵呵笑,说道:“为师与国辅在梓潼,加之伯至远从汉中而来,蜀中人以为是梓潼将有甚盛事,故而一拥而至。众人都是远道而来,为师不忍让其空手而归,不若择日就在这梓潼办一次讲学,也好让众人有所收获,对于教化蜀民也算是一份功劳,望伯至、国辅在旁相助。”
第二日梓潼就传来了大贤任安要在梓潼举办讲学的事情,顿时各郡沸腾,不少不知怎的稀里糊涂到了梓潼的年轻学子都对同伴说:“看,就说梓潼要有盛事嘛,汝等还不信。”讲学的时间很快就到,任安初定为两天的时间,这一日陈林与杜微陪着任安左右一步步慢慢的走向早命人布置好的讲学台。突然一名军士急冲冲的跑过来,杜微一看却是杜兴的手下,忙问是什么事这么慌张。
那名军士急忙跪下回报道:“禀老先生,讲台前已经围了有数百学子,还不住的增加,县尉大人唯恐出乱,急忙令小的回来向老先生和少爷禀报,看如何处理。”陈林三人都是一惊,任安更是双眼模糊:“老朽何德何能啊。”陈林知道任安原本不过是以为只有一两百人,没想到现在竟然有近千之数,怎能不让任安感动,这些人可大部都是冲着任安来的啊。杜微乃是此地的主人,于是说:“让杜兴派遣县兵到现场压阵,不让屑小之徒坏了恩师大事,去吧。”那名军士又急忙跑下去找县尉杜兴去了。
任安一抹泪花,精神抖擞的对着陈林与杜微说:“走,与为师看看去。”陈林与杜微便左右搀扶着任安前往。来到讲学处,只见人山人海,近千学子简单的挤坐在草席上,正乱哄哄的各自说着话,等候任安的到来。正中间就是一个方形不过两三丈的竹台,突然一名学子看到了陈林二人搀扶着出现的任安,大喜叫道:“定祖公来了。”瞬时全场安静,人人起立,都向任安这边往来,主动让开一条通道。任安热情的与众年轻的士子们打招呼,可见这位老者的平易近人,陈林二人在任安身侧,也受到了不少目光的注视。
任安不愧是名满川蜀的大儒,现场近千人聆听无一出声,整整三个时辰的讲学,博古论今,任安说得众人如痴如醉。若不是众人体谅任安年老体力不支,只怕还不愿意放任安下台,陈林在三个时辰中对于任安的学识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陈林觉得若不是靠着阿爷留下诗册而攒了不少名声,只怕陈林连面见任安的资格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啊。
在扶着任安下台的时候,突然一人出声道:“久闻汉中太守陈大人爱民如子,治理有方,不知陈大人以为如何应对川蜀夷人?”这人话一说完,任安就有些不舒服,因为在任安看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学问,这些东西显得有些俗气。任安对杜微说:“国辅,既然有人想要与伯至探讨,就让伯至留下吧,为师倦了。”转而又对陈林说:“伯至,众人既然有心问教,伯至当尽心与众人探讨,为师先回了。”说完就与杜微缓缓而去。留下陈林为难不已,远远的杜微回头给陈林一个眼色,让陈林无奈之极。原本是任安的讲学,怎么就牵连到自己了呢。
陈林见任安似乎不喜,故而也没有多少心情,冷冷的问那人:“不知先生如何称呼?”那人谈谈一笑:“某李权字衡书。”李权一说完,周围一众人啊的发出一声惊叹,陈林不明所以。只见众人对这李权都是相当的敬仰一般,同时不少人也是翘首以待,看陈林如何回答李权刚才的问题。
陈林知道此人定不是一般人,只怕又是一个蜀中了不得的人物,于是不敢大意,略定心思,说道:“汉夷居安,则无事已。”李权想不到陈林只是短短几个字,不懂陈林说的是甚,于是追问。陈林答道:“夷人并没有争权夺霸之心,只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时而扰我汉民,试想若是夷人与汉人一般丰衣足食,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做不法的勾当。就像我汉中郡,如今在褒中县开设互市,与夷人互通,再加以严明官吏,不使夷民受人欺诈,如此夷人需要汉人物品,而汉人也能从夷人交易的货物上得到利益,皆大欢喜。日久之后,夷人便离不开汉人的支持,到时又生活祥和,又岂会作乱。”
陈林原本只想敷衍一下李权,不想见李权却是一副真心好学的模样,于是将汉中的策略都说了出来,李权听完哈哈一声击掌叫好:“好,好,我益州就当如此啊,陈大人好计谋。”陈林知道这虽然是一个计谋,却也不怕夷人听到,因为这对谁都没有坏处。陈林见李权竟然不拿那套汉人至上的正统来反驳自己,对李权瞬时好感不少,因为在汉中之时就有不少自喻人上人的汉人说陈林私通外族,总之是一顿批判。这不,现在听完陈林的话后,就有学子高喊:“数典忘祖。”让陈林尴尬不已。最后李权一把拉走陈林,说:“大人,走,与某喝上一杯。”想不到这李权也是性情中人,让陈林好感大升。二人直接就来到了梓潼的客栈,陈林急忙要人回去给任安报信,免得杜微等人担心,便与李权海阔天空的喝起酒来。
陈林总算知道为何方才周围的人对李权那么敬仰了,原来这李权虽没有说,但是陈林却从言语中知道,李权乃是川蜀一大望族,在整个蜀中有着不可轻视的势力,算得上是蜀中数一数二的豪强士族。加上李权热情豪爽的性情,让李权在蜀中留下了不少美名。陈林也喜得结识这样的蜀中名望,于是与李权无所不谈,不知不觉见两人竟然在客栈中知道次日天明,见鸡鸣升起,陈林与李权相视大笑,如同相交多年的至交好友。
原来这李权昨日之所以问陈林那个关于夷人的问题,乃是因为李权知道益州多蛮夷,大汉多年来都没有找到一个有效解决夷人的办法,又听说汉中郡太守与巴山夷人的关系很是不错,李权才想着要向陈林请教一番,因为李家现在不少人都在蜀中任职,这对于李家的仕途也好,蜀中百姓的安危也好,都有着莫大的干系。故而李权整晚几乎都是在问陈林关于夷人的处理问题,同时陈林也在李权身上得到了不少的,总之两人一见如故。
鸡鸣升起,陈林急忙站起身来,对李权拱手道:“衡书,某还要陪同恩师上讲学呢,今日就到此吧,与衡书交谈,令某获益良多啊。”
梓潼大族杜微杜府中,陈林师徒三人正在讨论说话,杜微呵呵笑道:“如今这梓潼聚集了不少士子,都是仗仰恩师而来啊。”任安捋着胡子呵呵笑,陈林也是想不到这一次入蜀会遇到这样的景象,说道:“呵呵,恩师名满川蜀,如今又有国辅这样出色的弟子在,只怕放眼大汉,没有几人能有恩师这般的受人尊敬了。”
任安见两位得意弟子都夸起自己来,任安呵呵大笑,骂道:“汝二人啊,休要学那浮夸之人,为学以静,岂能追名逐利。”陈林立即反驳道:“恩师所说却有些不妥,自古学而优则仕,我等学子悬梁刺股,寒窗苦读十余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得重用,一展所学,以天下苍生为念。若是我等苦修经纶只为了自己能够明通事理,而不顾他人,则为一己之私。恩师所说不追名逐利,却是底线而已。”
陈林一说完,杜微见任安面色有些不喜,急忙说道:“某与恩师在梓潼县居住日久,却不见有这么多人来,如今伯至一入蜀便引来了这番麻烦,伯至当罚啊。”杜微这话却是玩笑话,任安也呵呵笑,说道:“为师与国辅在梓潼,加之伯至远从汉中而来,蜀中人以为是梓潼将有甚盛事,故而一拥而至。众人都是远道而来,为师不忍让其空手而归,不若择日就在这梓潼办一次讲学,也好让众人有所收获,对于教化蜀民也算是一份功劳,望伯至、国辅在旁相助。”
第二日梓潼就传来了大贤任安要在梓潼举办讲学的事情,顿时各郡沸腾,不少不知怎的稀里糊涂到了梓潼的年轻学子都对同伴说:“看,就说梓潼要有盛事嘛,汝等还不信。”讲学的时间很快就到,任安初定为两天的时间,这一日陈林与杜微陪着任安左右一步步慢慢的走向早命人布置好的讲学台。突然一名军士急冲冲的跑过来,杜微一看却是杜兴的手下,忙问是什么事这么慌张。
那名军士急忙跪下回报道:“禀老先生,讲台前已经围了有数百学子,还不住的增加,县尉大人唯恐出乱,急忙令小的回来向老先生和少爷禀报,看如何处理。”陈林三人都是一惊,任安更是双眼模糊:“老朽何德何能啊。”陈林知道任安原本不过是以为只有一两百人,没想到现在竟然有近千之数,怎能不让任安感动,这些人可大部都是冲着任安来的啊。杜微乃是此地的主人,于是说:“让杜兴派遣县兵到现场压阵,不让屑小之徒坏了恩师大事,去吧。”那名军士又急忙跑下去找县尉杜兴去了。
任安一抹泪花,精神抖擞的对着陈林与杜微说:“走,与为师看看去。”陈林与杜微便左右搀扶着任安前往。来到讲学处,只见人山人海,近千学子简单的挤坐在草席上,正乱哄哄的各自说着话,等候任安的到来。正中间就是一个方形不过两三丈的竹台,突然一名学子看到了陈林二人搀扶着出现的任安,大喜叫道:“定祖公来了。”瞬时全场安静,人人起立,都向任安这边往来,主动让开一条通道。任安热情的与众年轻的士子们打招呼,可见这位老者的平易近人,陈林二人在任安身侧,也受到了不少目光的注视。
任安不愧是名满川蜀的大儒,现场近千人聆听无一出声,整整三个时辰的讲学,博古论今,任安说得众人如痴如醉。若不是众人体谅任安年老体力不支,只怕还不愿意放任安下台,陈林在三个时辰中对于任安的学识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陈林觉得若不是靠着阿爷留下诗册而攒了不少名声,只怕陈林连面见任安的资格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啊。
在扶着任安下台的时候,突然一人出声道:“久闻汉中太守陈大人爱民如子,治理有方,不知陈大人以为如何应对川蜀夷人?”这人话一说完,任安就有些不舒服,因为在任安看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学问,这些东西显得有些俗气。任安对杜微说:“国辅,既然有人想要与伯至探讨,就让伯至留下吧,为师倦了。”转而又对陈林说:“伯至,众人既然有心问教,伯至当尽心与众人探讨,为师先回了。”说完就与杜微缓缓而去。留下陈林为难不已,远远的杜微回头给陈林一个眼色,让陈林无奈之极。原本是任安的讲学,怎么就牵连到自己了呢。
陈林见任安似乎不喜,故而也没有多少心情,冷冷的问那人:“不知先生如何称呼?”那人谈谈一笑:“某李权字衡书。”李权一说完,周围一众人啊的发出一声惊叹,陈林不明所以。只见众人对这李权都是相当的敬仰一般,同时不少人也是翘首以待,看陈林如何回答李权刚才的问题。
陈林知道此人定不是一般人,只怕又是一个蜀中了不得的人物,于是不敢大意,略定心思,说道:“汉夷居安,则无事已。”李权想不到陈林只是短短几个字,不懂陈林说的是甚,于是追问。陈林答道:“夷人并没有争权夺霸之心,只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时而扰我汉民,试想若是夷人与汉人一般丰衣足食,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做不法的勾当。就像我汉中郡,如今在褒中县开设互市,与夷人互通,再加以严明官吏,不使夷民受人欺诈,如此夷人需要汉人物品,而汉人也能从夷人交易的货物上得到利益,皆大欢喜。日久之后,夷人便离不开汉人的支持,到时又生活祥和,又岂会作乱。”
陈林原本只想敷衍一下李权,不想见李权却是一副真心好学的模样,于是将汉中的策略都说了出来,李权听完哈哈一声击掌叫好:“好,好,我益州就当如此啊,陈大人好计谋。”陈林知道这虽然是一个计谋,却也不怕夷人听到,因为这对谁都没有坏处。陈林见李权竟然不拿那套汉人至上的正统来反驳自己,对李权瞬时好感不少,因为在汉中之时就有不少自喻人上人的汉人说陈林私通外族,总之是一顿批判。这不,现在听完陈林的话后,就有学子高喊:“数典忘祖。”让陈林尴尬不已。最后李权一把拉走陈林,说:“大人,走,与某喝上一杯。”想不到这李权也是性情中人,让陈林好感大升。二人直接就来到了梓潼的客栈,陈林急忙要人回去给任安报信,免得杜微等人担心,便与李权海阔天空的喝起酒来。
陈林总算知道为何方才周围的人对李权那么敬仰了,原来这李权虽没有说,但是陈林却从言语中知道,李权乃是川蜀一大望族,在整个蜀中有着不可轻视的势力,算得上是蜀中数一数二的豪强士族。加上李权热情豪爽的性情,让李权在蜀中留下了不少美名。陈林也喜得结识这样的蜀中名望,于是与李权无所不谈,不知不觉见两人竟然在客栈中知道次日天明,见鸡鸣升起,陈林与李权相视大笑,如同相交多年的至交好友。
原来这李权昨日之所以问陈林那个关于夷人的问题,乃是因为李权知道益州多蛮夷,大汉多年来都没有找到一个有效解决夷人的办法,又听说汉中郡太守与巴山夷人的关系很是不错,李权才想着要向陈林请教一番,因为李家现在不少人都在蜀中任职,这对于李家的仕途也好,蜀中百姓的安危也好,都有着莫大的干系。故而李权整晚几乎都是在问陈林关于夷人的处理问题,同时陈林也在李权身上得到了不少的,总之两人一见如故。
鸡鸣升起,陈林急忙站起身来,对李权拱手道:“衡书,某还要陪同恩师上讲学呢,今日就到此吧,与衡书交谈,令某获益良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