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成接了他们,安排他们去他家中住,他们二人自是拒绝,但抵不住李志成一片坚持,到底住进了李府。
赵世碂十分想念赵琮,只想着速战速决,等不及转运使与提举常平茶盐司从扬州过来,当晚便同萧棠与李志成详细说了一回陛下的意思。赵琮思量此事已久,这一年来更是频繁与官员商议,虽未传扬,却也不避人。朝中人脉错节,李志成作为一州之主,自然也有办法得到消息,只是不知陛下到底在哪处做试验,更不知陛下何时派人到地方。
赵世碂是将到楚州时,才传信给李志成,一得到信,他便知道这两位来楚州的目的。
这是陛下的意思,再者又是为盐民好,为盐民好,也是为楚州好,楚州若好,他的政绩便好,他自然很是赞同。
李志成此人,名字取得是不错,其实是个标准的守成之人。他读书读得中规中矩,考科举也考得中规中矩,做官更是。偏偏他中规中矩,无论是先帝在时,太后听政时,还是陛下亲政时,都没人在意他,他反而安稳无忧地也当上了楚州知州。
赵琮再能干,也不能面面俱到到连一任普通知州他都要亲管。
楚州是个很微妙的地方,它地处淮南东路,且临海,本是个格外值得重视的地方。偏偏楚州盐民众多,淮南东路的盐民,有一半皆在楚州。盐民多了,与食盐有关的事儿也就多了。这个时候,转运使大人与提举茶盐司大人反而比他这个知州来得更有话语权。
他平常处理一州之事,倒有一半与盐、盐民有关,却又不能独自拿主意,还得转运使大人与提举茶盐司大人点头才成。而且楚州毗邻扬州,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扬州知州与他一样是知州,他却拍马也赶不上人家。有些时候,楚州的事,扬州知州反而比他说得上话。
也好在他并无大志向,这样混着,倒也舒心。上头大人们管事儿,他在下面捞好处。这回三年下来,楚州若能一切太平,他又能混个优等考评,回头也能往上再升一升。
但是再无大志向的人,李志成也已年过不惑,终究有了些许的追求。听闻陛下这回竟将这盐籍更改之事的试验地设在楚州,他也有些激动,只当自己的好运道已至。谁不知道试验之后皆有好事?他若能把这事儿办好,也能在陛下跟前挂个名啊!他还从未去大庆殿参与过大朝会呢!甚至从未亲眼见过陛下!
因而他愈发去讨好赵世碂与萧棠,赶在转运使大人们来前,赶紧将人劝到他家中住。他还暗自想,这回一定要紧紧揽住大功劳,万不能再被人抢去!可他再百般讨好,也没料到这二位连顿饭也不愿好好用,连他特地预备的果子酿的酒都未尝一口。他特地预备的上好清茶,更是直接被那位小郎君用来淘饭吃。
吃罢,便拉上他商讨盐籍之事。
他一愣,倒也高兴,恨不得只有他一人与这两位便能将这事儿办妥。
李志成虽善于守成,但到底也是自己读书考上的科举,多年为官,多少也有些本事,三人的确将这事儿商量了个八成。
次日清晨,转运使等人还未到,他们仨便先去盐城县。
盐城县境内有个盐城监,盐城监内有楚州最大的盐场,位于楚州东部,离楚州城有一日的马程。
不论是萧棠,还是李志成,原本都以为赵世碂吃不了苦。毕竟他是王府中人,更是陛下亲自养在跟前的侄儿,他出来这么一趟,身边还跟着好些太监与宫女。其中两位,据闻还是陛下跟前贴身用的。李志成不敢怠慢,还琢磨着是否给小郎君安排一辆舒适的马车,马车也的确安排来了,他还笑着问:“小郎君,可要将您身边的宫人也带去?”
赵世碂却皱眉:“安排马车做甚?”
“啊?”
“可有其他的马匹?”
因要响应陛下在河中关于马匹的一应举措,如今很多官员不提倡马匹家用,现今陛下的大红人就在跟前,李志成自然是摇头:“小郎君,没了,这已是咱们楚州城内最好的马了!”
赵世碂一眼就看穿他的心事,冷冷一笑,真是胡说八道!赵琮从未有过这样的要求,赵琮最知道把握度,偏偏这些人为了讨好尽做些装腔作势的无用功。
不过他倒也不再废话,而是伸手去,路远递给他一把刀,他将马与车之间的缰绳砍断,路远再收回刀。赵琮给他的刀,他可舍不得用。他择了一匹马,翻身上去,对路远等人道:“你们在此处歇着,我明日便回。”
路远与茶喜知道小郎君要去办正经事,立刻应“是”。
李志成还未反应过来,萧棠已经笑着翻身上另一匹马,这位小郎君倒也真是让人预料不到。
赵世碂低头,再淡淡看李志成一眼:“李大人,赶路要紧!”说罢,他一甩马鞭,已先行离去。萧棠笑着对李志成道:“李大人,你也快些跟上吧!”
跟上?!
马车跟前就两匹马,他们一人骑走一匹,他怎么办?!
萧棠也不等他,追上了赵世碂。
李志成再不演戏,阴着脸令小厮再牵一匹马来,他翻身上去,急急地也走了。
路远与茶喜等人笑出声来。
第106章 他满脑子都是萧棠那番“心悦”的说辞。
当日, 不待日落, 赵世碂与萧棠便已到盐城县。
之所以来得这样快,皆因一路上, 赵世碂除了午时吃了些许, 补了些水, 就未曾歇息过。萧棠还年轻,虽长久做文官, 少动, 好歹还算能撑住。李志成四十多岁的年纪,哪里能跟上他们这速度?
行到一半时, 他脸色便发白, 留在路旁一家茶寮歇息。
到得盐城县, 萧棠原打算先去县衙去找知县、县丞等人,正好歇过一晚,明日好行事。
赵世碂却已往盐场行去,萧棠不解, 昨夜他们虽已商议了个八成, 却主在传达陛下的旨意, 以及如何安排盐籍更改之后陛下吩咐的后续事宜。毕竟更改盐籍这一事,在他与李志成看来,总要与当地官员一同布置才行。
但赵世碂已走,他也只好跟上。
淮南的盐场与两浙路的盐场不同,不仅是地势的不同,盐民的统领方式其实也是不同的。且因淮南的盐场管得严, 一些犯了事儿的兵士也是被贬至此处的盐场,充作“役夫”。
既管得严,盐户间等级也是十分严明,有上等、中等与下等之分,但不论是何等级,都得老实在盐场中待着。
斜晖下的盐场倒是很安静,赵世碂从马上下来,正要上前。
气喘吁吁的萧棠叫住他:“小郎君,咱们今儿看过一眼也就罢,总要与知县、县丞知会一声,他们不出面,盐民、场官怕是也不听我们的。”
萧棠性子谨慎,说出这话来倒也正常。毕竟改革之事本就是一种颠覆性行为,尤其这次要面对的还是不谙世事的盐民,自然还是等当地官员过来,一同规劝比较稳妥。
不等转运使等人便罢,毕竟上头的官员其实不甚了解盐场的具体情形。但当地官员总归是明白的,他们倒是外来者,对盐场的了解其实也很零散,不该这般草率行事。
萧棠的想法其实并无错处。
但赵世碂也有自己的想法。
即便不为早些回开封,他的性子也注定了他大刀阔斧式的行为。且他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对盐户之事颇有了解,尤其这辈子。
穆扶前些日子还传信给他,两名与杨渊沆瀣一气的场官已被他们截住,关在寨子里头。场官皆是末等官员,说的再直白些,连官员都算不上。消失了两三个,倒也没人在意,只当去镇上喝酒。
偏偏这样的人,却能与人相勾结,做尽了坏事。从周立那处搜来的账本子,他也看了,杨渊也好,知县也好,全部脱不了关系,他们与场官、上等盐户之间皆有勾结。
赵琮的抱负,是他的抱负,上辈子他自己还未来得及实现的抱负,更是他的抱负。
他也期盼这些盐民的可怜境况能够有所改变。
他是特地挑这个时候来的,便是要趁众人不注意,否则当地官员定会有明里暗里的阻拦,毕竟改革之后,盐民的待遇提高,他们就少了捞油水的机会。
除此之外,萧棠等人也不知道,越是不谙世事的盐民,越不能拖,拖下去,受害者始终是他们。穆扶也曾长期与下等盐户打交道,按他的话来说,那些盐民生来便在盐场,与外界几乎没有接触,虽单纯,却也根本蛮不讲理。
与他们硬说道理,是说不通的,因为他们不知何为道理。
面对这群人,只能强硬,只能直接。
他原本不想同萧棠解释,但念在他兴许是染陶的未来夫婿,到底说道:“萧大人,盐民累世生活在盐场中,自出生便未出过这块地方,他们知道些什么?你也知道,朝廷中每年发派下来的盐本钱,又有多少真能落到盐户的手中?浑水才好摸鱼,若真要等当地官员出面,怕是能拖上几月,也不得解决此事。陛下若真打算这么做,又何必派你我过来?又何必特地叮嘱无需提前知会这些官员?”
萧棠一听赵世碂的话,竟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赵世碂说罢,不再解释,拿出文书便上前。场官自然立即放行,跟在他们后头讨好。
赵世碂倒也不说废话,令他将这片盐场中所有盐户家的户主集中到晒盐场上。
场官一边按吩咐去办,一边赶紧令人往知县、盐税司等官员那边上报。他们谁也没得到通知!忽然便来了两位京中官员!据闻知州大人在后头也将到!
盐民们成日里面对海风与日晒,个个黑黢黢的,站在晒盐场上,迷茫地看着赵世碂与萧棠。
赵世碂直接便将赵琮的打算告予这些盐民,盐籍本是无法更改,如今陛下将他们的户籍改成普通户籍。往后他们皆是自由身,另外再与盐场签订不同年份的纸约,统统在盐城县的衙门里头留档。
若想一辈子制盐,可签长约,并一直续下去。
若想离开盐场,也可签短约。或者干脆不签,离开盐场,一应制盐的工具与家中房子皆算公有,官府再给予他们一批安置钱,但往后就得自己交税,也无地方居住,更要服兵役,还要讨生活。
只是原本有罪的犯人,不得参与其中,必须继续在盐场服役。
赵世碂讲得很详细,也很通俗,他们一听便懂。
盐民们听到这政策,个个傻眼了。其他税收之类的倒也没在意,只听到能出盐场,就够他们大惊。
他们无论年纪,自出生便在海边,便在盐场中,从未想过还能做其他事。盐场也有外头的小贩来卖东西,告诉他们外头是如何。制盐辛苦,这些年来盐场一直有人往外逃。
可盐场皆在海边,想要逃出去如何难?几乎从未有人能成功逃出去过,被抓回来便是杖二十,杖五十,杖一百的也有过。
如今面前这位大人却说,陛下要放他们出盐场?
一位年轻汉子不可置信地问:“大人,您说,我们可以不制盐?我们可以离开盐场?”
赵世碂矜持点头:“正是,这是陛下的意思。”
于这些盐民而言,陛下当真是天边的人物,他们听罢,更是傻眼。
一位老汉又问:“大人,我这般年纪,也能出去看一看?”
萧棠笑:“无论年纪与否,皆可。”
下面“轰”地一声,立即讨论开来,赵世碂也不急,任他们去说。一旁站着的场官自听赵世碂说话起,就没回过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场官,自然也就是吃盐场的,吃盐民的。
陛下这么一改,盐民全走了,他们怎么办?!他们吃不着,也给不了孝敬,上头大人怪罪下来要如何?!
其实这些场官想得太浅,也想得太多,盐民是不会全走的,他们世代生活在此。便是有人出去,怕是过不了多久还将回来,毕竟他们只会制盐。况且,税收也好,兵役也好,于他们而言都是大差事。享受一项权利,便得完全抛却另一项,没有两头占的好事儿。
赵琮不是傻子,若盐民真走了,食盐由谁来制?赵琮还留有后招,他这番试验盐籍更改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善盐民的生存境况,让他们过得更好。
只是赵世碂此刻并不打算全部说出来。
他方才这番说明,只是要盐民们自己心中有个数,要他们知道官家的安排。若由当地官员来安排,谁知他们要如何添油加醋地与盐民说?
而反响果然很激烈,盐民们激动极了,恨不得立刻出盐场。
赵世碂倒也不急,凡事都得看上三日。
他今日目的已达到,见此情形,也不再多留,便欲同萧棠离去。
可笑的是,场官将他们送出去,腆笑着竟要往他们手里塞银子。
赵世碂笑:“你姓甚名谁?”
这是个巡捕官头头,咧嘴笑:“大人,小的姓王!也没个名儿,您叫我王大就好!”
赵世碂笑了笑,直接将王大腰间的腰带抽了,一把便将他的手捆起来,再冷声道:“公然贿赂朝廷官员,我倒要去问问知县大人,这该如何办!”
王大吓懵了,不待反应过来,已经被赵世碂用绳子牵住,捆在马背上,转身就往县衙而去。
萧棠也有些懵,他对于这位小郎君其实并不了解,一路过来,只觉得他言语有度,且长相俊朗,对他还算温和。萧棠暗自以为他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还当他也是个文弱性子。方才他尽管不是十分赞同赵世碂的做法,但也未阻止,毕竟那到底是陛下最疼爱的侄儿。
没料到,仅一会儿,他就变了个人!
他哪里知道,赵世碂对他还算温和,敛起霸道,全是看在染陶的面子上,以及当年赵琮亲政时他那一回拥护的面子上。
他们回去的路上,遇上了闻讯而来的盐城县知县、县丞等一应官员,对方倒也想讨好,赵世碂直接将王大跟一包银子扔到知县怀里,微笑道:“盐城监到底是大宋最大的盐场,好生富裕,一个场官竟然就能轻而易举地拿出五十两银子来!”
知县脸上讨好的笑立即变成苦笑,说不出话来。
赵世碂高坐马上,依然笑:“京中每年派发下来的盐本钱,便是上等户,一年也不过四十贯钱罢了。一个巡捕官这么一会儿竟能拿出五十两来?”
“大,大人——”县丞是个机灵的,正要开口。
赵世碂已道:“将人带上,即刻回县衙门!我向你们通传陛下的旨意!”
赵世碂十分想念赵琮,只想着速战速决,等不及转运使与提举常平茶盐司从扬州过来,当晚便同萧棠与李志成详细说了一回陛下的意思。赵琮思量此事已久,这一年来更是频繁与官员商议,虽未传扬,却也不避人。朝中人脉错节,李志成作为一州之主,自然也有办法得到消息,只是不知陛下到底在哪处做试验,更不知陛下何时派人到地方。
赵世碂是将到楚州时,才传信给李志成,一得到信,他便知道这两位来楚州的目的。
这是陛下的意思,再者又是为盐民好,为盐民好,也是为楚州好,楚州若好,他的政绩便好,他自然很是赞同。
李志成此人,名字取得是不错,其实是个标准的守成之人。他读书读得中规中矩,考科举也考得中规中矩,做官更是。偏偏他中规中矩,无论是先帝在时,太后听政时,还是陛下亲政时,都没人在意他,他反而安稳无忧地也当上了楚州知州。
赵琮再能干,也不能面面俱到到连一任普通知州他都要亲管。
楚州是个很微妙的地方,它地处淮南东路,且临海,本是个格外值得重视的地方。偏偏楚州盐民众多,淮南东路的盐民,有一半皆在楚州。盐民多了,与食盐有关的事儿也就多了。这个时候,转运使大人与提举茶盐司大人反而比他这个知州来得更有话语权。
他平常处理一州之事,倒有一半与盐、盐民有关,却又不能独自拿主意,还得转运使大人与提举茶盐司大人点头才成。而且楚州毗邻扬州,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扬州知州与他一样是知州,他却拍马也赶不上人家。有些时候,楚州的事,扬州知州反而比他说得上话。
也好在他并无大志向,这样混着,倒也舒心。上头大人们管事儿,他在下面捞好处。这回三年下来,楚州若能一切太平,他又能混个优等考评,回头也能往上再升一升。
但是再无大志向的人,李志成也已年过不惑,终究有了些许的追求。听闻陛下这回竟将这盐籍更改之事的试验地设在楚州,他也有些激动,只当自己的好运道已至。谁不知道试验之后皆有好事?他若能把这事儿办好,也能在陛下跟前挂个名啊!他还从未去大庆殿参与过大朝会呢!甚至从未亲眼见过陛下!
因而他愈发去讨好赵世碂与萧棠,赶在转运使大人们来前,赶紧将人劝到他家中住。他还暗自想,这回一定要紧紧揽住大功劳,万不能再被人抢去!可他再百般讨好,也没料到这二位连顿饭也不愿好好用,连他特地预备的果子酿的酒都未尝一口。他特地预备的上好清茶,更是直接被那位小郎君用来淘饭吃。
吃罢,便拉上他商讨盐籍之事。
他一愣,倒也高兴,恨不得只有他一人与这两位便能将这事儿办妥。
李志成虽善于守成,但到底也是自己读书考上的科举,多年为官,多少也有些本事,三人的确将这事儿商量了个八成。
次日清晨,转运使等人还未到,他们仨便先去盐城县。
盐城县境内有个盐城监,盐城监内有楚州最大的盐场,位于楚州东部,离楚州城有一日的马程。
不论是萧棠,还是李志成,原本都以为赵世碂吃不了苦。毕竟他是王府中人,更是陛下亲自养在跟前的侄儿,他出来这么一趟,身边还跟着好些太监与宫女。其中两位,据闻还是陛下跟前贴身用的。李志成不敢怠慢,还琢磨着是否给小郎君安排一辆舒适的马车,马车也的确安排来了,他还笑着问:“小郎君,可要将您身边的宫人也带去?”
赵世碂却皱眉:“安排马车做甚?”
“啊?”
“可有其他的马匹?”
因要响应陛下在河中关于马匹的一应举措,如今很多官员不提倡马匹家用,现今陛下的大红人就在跟前,李志成自然是摇头:“小郎君,没了,这已是咱们楚州城内最好的马了!”
赵世碂一眼就看穿他的心事,冷冷一笑,真是胡说八道!赵琮从未有过这样的要求,赵琮最知道把握度,偏偏这些人为了讨好尽做些装腔作势的无用功。
不过他倒也不再废话,而是伸手去,路远递给他一把刀,他将马与车之间的缰绳砍断,路远再收回刀。赵琮给他的刀,他可舍不得用。他择了一匹马,翻身上去,对路远等人道:“你们在此处歇着,我明日便回。”
路远与茶喜知道小郎君要去办正经事,立刻应“是”。
李志成还未反应过来,萧棠已经笑着翻身上另一匹马,这位小郎君倒也真是让人预料不到。
赵世碂低头,再淡淡看李志成一眼:“李大人,赶路要紧!”说罢,他一甩马鞭,已先行离去。萧棠笑着对李志成道:“李大人,你也快些跟上吧!”
跟上?!
马车跟前就两匹马,他们一人骑走一匹,他怎么办?!
萧棠也不等他,追上了赵世碂。
李志成再不演戏,阴着脸令小厮再牵一匹马来,他翻身上去,急急地也走了。
路远与茶喜等人笑出声来。
第106章 他满脑子都是萧棠那番“心悦”的说辞。
当日, 不待日落, 赵世碂与萧棠便已到盐城县。
之所以来得这样快,皆因一路上, 赵世碂除了午时吃了些许, 补了些水, 就未曾歇息过。萧棠还年轻,虽长久做文官, 少动, 好歹还算能撑住。李志成四十多岁的年纪,哪里能跟上他们这速度?
行到一半时, 他脸色便发白, 留在路旁一家茶寮歇息。
到得盐城县, 萧棠原打算先去县衙去找知县、县丞等人,正好歇过一晚,明日好行事。
赵世碂却已往盐场行去,萧棠不解, 昨夜他们虽已商议了个八成, 却主在传达陛下的旨意, 以及如何安排盐籍更改之后陛下吩咐的后续事宜。毕竟更改盐籍这一事,在他与李志成看来,总要与当地官员一同布置才行。
但赵世碂已走,他也只好跟上。
淮南的盐场与两浙路的盐场不同,不仅是地势的不同,盐民的统领方式其实也是不同的。且因淮南的盐场管得严, 一些犯了事儿的兵士也是被贬至此处的盐场,充作“役夫”。
既管得严,盐户间等级也是十分严明,有上等、中等与下等之分,但不论是何等级,都得老实在盐场中待着。
斜晖下的盐场倒是很安静,赵世碂从马上下来,正要上前。
气喘吁吁的萧棠叫住他:“小郎君,咱们今儿看过一眼也就罢,总要与知县、县丞知会一声,他们不出面,盐民、场官怕是也不听我们的。”
萧棠性子谨慎,说出这话来倒也正常。毕竟改革之事本就是一种颠覆性行为,尤其这次要面对的还是不谙世事的盐民,自然还是等当地官员过来,一同规劝比较稳妥。
不等转运使等人便罢,毕竟上头的官员其实不甚了解盐场的具体情形。但当地官员总归是明白的,他们倒是外来者,对盐场的了解其实也很零散,不该这般草率行事。
萧棠的想法其实并无错处。
但赵世碂也有自己的想法。
即便不为早些回开封,他的性子也注定了他大刀阔斧式的行为。且他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对盐户之事颇有了解,尤其这辈子。
穆扶前些日子还传信给他,两名与杨渊沆瀣一气的场官已被他们截住,关在寨子里头。场官皆是末等官员,说的再直白些,连官员都算不上。消失了两三个,倒也没人在意,只当去镇上喝酒。
偏偏这样的人,却能与人相勾结,做尽了坏事。从周立那处搜来的账本子,他也看了,杨渊也好,知县也好,全部脱不了关系,他们与场官、上等盐户之间皆有勾结。
赵琮的抱负,是他的抱负,上辈子他自己还未来得及实现的抱负,更是他的抱负。
他也期盼这些盐民的可怜境况能够有所改变。
他是特地挑这个时候来的,便是要趁众人不注意,否则当地官员定会有明里暗里的阻拦,毕竟改革之后,盐民的待遇提高,他们就少了捞油水的机会。
除此之外,萧棠等人也不知道,越是不谙世事的盐民,越不能拖,拖下去,受害者始终是他们。穆扶也曾长期与下等盐户打交道,按他的话来说,那些盐民生来便在盐场,与外界几乎没有接触,虽单纯,却也根本蛮不讲理。
与他们硬说道理,是说不通的,因为他们不知何为道理。
面对这群人,只能强硬,只能直接。
他原本不想同萧棠解释,但念在他兴许是染陶的未来夫婿,到底说道:“萧大人,盐民累世生活在盐场中,自出生便未出过这块地方,他们知道些什么?你也知道,朝廷中每年发派下来的盐本钱,又有多少真能落到盐户的手中?浑水才好摸鱼,若真要等当地官员出面,怕是能拖上几月,也不得解决此事。陛下若真打算这么做,又何必派你我过来?又何必特地叮嘱无需提前知会这些官员?”
萧棠一听赵世碂的话,竟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赵世碂说罢,不再解释,拿出文书便上前。场官自然立即放行,跟在他们后头讨好。
赵世碂倒也不说废话,令他将这片盐场中所有盐户家的户主集中到晒盐场上。
场官一边按吩咐去办,一边赶紧令人往知县、盐税司等官员那边上报。他们谁也没得到通知!忽然便来了两位京中官员!据闻知州大人在后头也将到!
盐民们成日里面对海风与日晒,个个黑黢黢的,站在晒盐场上,迷茫地看着赵世碂与萧棠。
赵世碂直接便将赵琮的打算告予这些盐民,盐籍本是无法更改,如今陛下将他们的户籍改成普通户籍。往后他们皆是自由身,另外再与盐场签订不同年份的纸约,统统在盐城县的衙门里头留档。
若想一辈子制盐,可签长约,并一直续下去。
若想离开盐场,也可签短约。或者干脆不签,离开盐场,一应制盐的工具与家中房子皆算公有,官府再给予他们一批安置钱,但往后就得自己交税,也无地方居住,更要服兵役,还要讨生活。
只是原本有罪的犯人,不得参与其中,必须继续在盐场服役。
赵世碂讲得很详细,也很通俗,他们一听便懂。
盐民们听到这政策,个个傻眼了。其他税收之类的倒也没在意,只听到能出盐场,就够他们大惊。
他们无论年纪,自出生便在海边,便在盐场中,从未想过还能做其他事。盐场也有外头的小贩来卖东西,告诉他们外头是如何。制盐辛苦,这些年来盐场一直有人往外逃。
可盐场皆在海边,想要逃出去如何难?几乎从未有人能成功逃出去过,被抓回来便是杖二十,杖五十,杖一百的也有过。
如今面前这位大人却说,陛下要放他们出盐场?
一位年轻汉子不可置信地问:“大人,您说,我们可以不制盐?我们可以离开盐场?”
赵世碂矜持点头:“正是,这是陛下的意思。”
于这些盐民而言,陛下当真是天边的人物,他们听罢,更是傻眼。
一位老汉又问:“大人,我这般年纪,也能出去看一看?”
萧棠笑:“无论年纪与否,皆可。”
下面“轰”地一声,立即讨论开来,赵世碂也不急,任他们去说。一旁站着的场官自听赵世碂说话起,就没回过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场官,自然也就是吃盐场的,吃盐民的。
陛下这么一改,盐民全走了,他们怎么办?!他们吃不着,也给不了孝敬,上头大人怪罪下来要如何?!
其实这些场官想得太浅,也想得太多,盐民是不会全走的,他们世代生活在此。便是有人出去,怕是过不了多久还将回来,毕竟他们只会制盐。况且,税收也好,兵役也好,于他们而言都是大差事。享受一项权利,便得完全抛却另一项,没有两头占的好事儿。
赵琮不是傻子,若盐民真走了,食盐由谁来制?赵琮还留有后招,他这番试验盐籍更改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善盐民的生存境况,让他们过得更好。
只是赵世碂此刻并不打算全部说出来。
他方才这番说明,只是要盐民们自己心中有个数,要他们知道官家的安排。若由当地官员来安排,谁知他们要如何添油加醋地与盐民说?
而反响果然很激烈,盐民们激动极了,恨不得立刻出盐场。
赵世碂倒也不急,凡事都得看上三日。
他今日目的已达到,见此情形,也不再多留,便欲同萧棠离去。
可笑的是,场官将他们送出去,腆笑着竟要往他们手里塞银子。
赵世碂笑:“你姓甚名谁?”
这是个巡捕官头头,咧嘴笑:“大人,小的姓王!也没个名儿,您叫我王大就好!”
赵世碂笑了笑,直接将王大腰间的腰带抽了,一把便将他的手捆起来,再冷声道:“公然贿赂朝廷官员,我倒要去问问知县大人,这该如何办!”
王大吓懵了,不待反应过来,已经被赵世碂用绳子牵住,捆在马背上,转身就往县衙而去。
萧棠也有些懵,他对于这位小郎君其实并不了解,一路过来,只觉得他言语有度,且长相俊朗,对他还算温和。萧棠暗自以为他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还当他也是个文弱性子。方才他尽管不是十分赞同赵世碂的做法,但也未阻止,毕竟那到底是陛下最疼爱的侄儿。
没料到,仅一会儿,他就变了个人!
他哪里知道,赵世碂对他还算温和,敛起霸道,全是看在染陶的面子上,以及当年赵琮亲政时他那一回拥护的面子上。
他们回去的路上,遇上了闻讯而来的盐城县知县、县丞等一应官员,对方倒也想讨好,赵世碂直接将王大跟一包银子扔到知县怀里,微笑道:“盐城监到底是大宋最大的盐场,好生富裕,一个场官竟然就能轻而易举地拿出五十两银子来!”
知县脸上讨好的笑立即变成苦笑,说不出话来。
赵世碂高坐马上,依然笑:“京中每年派发下来的盐本钱,便是上等户,一年也不过四十贯钱罢了。一个巡捕官这么一会儿竟能拿出五十两来?”
“大,大人——”县丞是个机灵的,正要开口。
赵世碂已道:“将人带上,即刻回县衙门!我向你们通传陛下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