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啊,不知韩信看出来项梁去定陶寻找章邯决战是自杀行为了,甚至就连宋义都看出来了!
说实话,宋义这人虽然不是和项梁一路的,但是大事的原则上这人一点也不糊涂!同为楚人,同为新楚怀王手下的臣子,宋义还是很乐意为楚国的军队效力滴!
所以,当宋义知道项梁要去定陶找章邯决战的时候,这家伙还是不远万里从盱台赶到项梁大军的驻地。
宋义不是韩信,韩信地位卑微,所以项梁受不了韩信那趾高气昂的说教。宋义呢,怎么说也是楚国的令尹吧?听到宋义来了,项梁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空闲接见并款待了他。
“武信君为我大楚殚精竭虑、征战四方,武信君劳苦功高,在下奉大王命,特来探望将军。”宋义的情商要比韩信高一点,所以,一上来,先给项梁戴了顶高帽子。
“呵呵呵,大人言重了!为我大楚鞠躬尽瘁,那是我每个楚人的本分嘛!”
说实话,项梁打心里没看的起这宋义。项梁不是笨蛋,他知道,宋义虽然和他一样同为楚臣,但是绝不是和他一路滴!早晚这宋义会成为他的政敌!
“将军自渡江以来,屡建奇勋,今日又新克定陶,真乃喜上加喜啊!”宋义语。
听到宋义一味的恭维,项梁心中很是受用。不过嘛,宋义话锋一转,让项梁心中不快了!
“不过嘛,宋义认为,将军之喜莫过今日,将军之忧也末过今日。”
听到宋义这么一说,项梁心中有点不痛快了,不过因为宋义和韩信的地位不同,所以项梁也不好发作,只是笑眯眯的问道:“令尹大人此话何意啊?”
宋义一本正经的回道:“项梁公,听说近日接连的大胜,营中将士们有所骄惰啊!骄惰之兵必败啊!不如不胜!如今恐怕将士们该骄的骄了,该惰的也惰了,将军你可要明察啊!秦军虽然新败,但是章邯却是当世的名将,将军万不可轻视啊!”
“哈哈哈”项梁听到宋义的劝谏后,仰天大笑,语:“名将?你说章邯是名将?哈哈哈哈他算什么名将?破匈奴有他的份?还是平百越有他的份?他要是名将,那我手下的武炙将军岂不成了天神了!哈哈哈我早就查清楚了!他原本就是一个负责收税记账外加负责治安的少府而已!若不是那大秦没人可用了,怎么会派他一个小小的少府拜将出征?”
项梁得意加自信的继续说道:“章邯三十万大军,还不是败给了我手下武炙两万的楚军?被武炙一招画地为牢围在济水足足一月有余!何况今时不同往日,自从大王登位以来,我楚军人心所向,兵马和章邯的兵马已经不相上下!我楚军每下一城,章邯的兵马就会胆寒一分!待我奋雷霆万钧之势,给他致命一击,大势可定矣!”
刚愎自用型的领袖人物,总是不肯谦虚下来,不肯虚心听取属下合理的建议。是不是项梁真的愚蠢到听不懂谋士们所说的建议内涵呢?
项梁肯定是一个聪明人,他能听懂,即使是当时疏忽了,听手下这样一提醒,正常的理智就该恢复过来,就会逆转自己错误的行为。
比如说,我们那位深的厚黑之精华的刘邦同志不也经常这样犯浑么?
他一攻入咸阳,不就立刻骄奢逸、挥霍无度、纵情声色起来了吗?
以致于即将杀过来的项羽大军也不能够使他惊醒,但刘邦的长处就在于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旦被别人惊醒后,就能够立刻幡然悔悟,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这种自知自己才能有限肯于听取别人高见的行为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好品德。如若不是如此,刘邦能够夺取天下吗,万万不能。
刘邦不仅自己是一个千年的狐狸,他也是一个能够驾驭千年狐狸的主,所以,他自己固然没有什么大的智慧,但他能够博采众狐狸的高智慧,所以,也就间接地成为一个拥有“超级智慧”的超级大狐狸了。
可惜,项梁不是千年的狐狸,他比千年的狐狸差了那么一点点,只有八百年的道行所以,他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我们还可以说,他的侄儿项羽也是这样一个人物,所以,在各个方面比刘邦强大得多的项羽最后败在一个比他弱小得多的刘邦手上,这绝非偶然,而是他们个性、品格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所导致出来的必然结果。
当然,这都是后话。再说了,本来好好地历史轨迹,多了武炙这么一个变数,还不知道历史的大车轮也被武炙这小子推到哪里呢!
这项梁就完全没有把宋义的话放在眼中,他想,宋义如此告诫我,不等于在说我的实力不如章邯吗?不等于在说我的谋略不如章邯吗?甚至,不等于在说,我的策略我的眼界还不如你这个手下人宋义高明吗?
所以,你看,这八百年道行的狐狸脑袋就是拧的,死脑筋!
接连的胜利让项梁把自己看得太高,并且总认为手下都应该笨,起码要比他笨才好,而真正干大事的领袖人物恰恰相反,总希望属下聪明,起码在自己的某个盲点上,要比自己聪明,因为道理很简单嘛,你处处都不比统帅聪明,那统帅养活你干嘛吗?难道是养来吃干饭的吗?
所以,不管是项梁还是项羽,都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想通。所以,最后,他们都吃了这个亏,用自己的“不可一世”打败了自己。
当然,这还是后话喽!
宋义好心好意的来提醒项梁,却碰了一鼻子灰。回去的半道上,宋义碰到了出使楚国的齐国使者高陵君。听说高陵君要去见项梁,宋义就说了一句:“我说老弟啊,你别这么火急火燎的!走慢点好!我看项梁公这次估计是要翘辫子滴!你走这么快,急着去陪葬啊你?”
得,虽然齐国的使者不怎么相信宋义的话,但是事关生死,这小子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放慢了脚步。结果后来真的传来项梁兵败定陶,葬身沙场的消息。
说实话,宋义这人虽然不是和项梁一路的,但是大事的原则上这人一点也不糊涂!同为楚人,同为新楚怀王手下的臣子,宋义还是很乐意为楚国的军队效力滴!
所以,当宋义知道项梁要去定陶找章邯决战的时候,这家伙还是不远万里从盱台赶到项梁大军的驻地。
宋义不是韩信,韩信地位卑微,所以项梁受不了韩信那趾高气昂的说教。宋义呢,怎么说也是楚国的令尹吧?听到宋义来了,项梁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空闲接见并款待了他。
“武信君为我大楚殚精竭虑、征战四方,武信君劳苦功高,在下奉大王命,特来探望将军。”宋义的情商要比韩信高一点,所以,一上来,先给项梁戴了顶高帽子。
“呵呵呵,大人言重了!为我大楚鞠躬尽瘁,那是我每个楚人的本分嘛!”
说实话,项梁打心里没看的起这宋义。项梁不是笨蛋,他知道,宋义虽然和他一样同为楚臣,但是绝不是和他一路滴!早晚这宋义会成为他的政敌!
“将军自渡江以来,屡建奇勋,今日又新克定陶,真乃喜上加喜啊!”宋义语。
听到宋义一味的恭维,项梁心中很是受用。不过嘛,宋义话锋一转,让项梁心中不快了!
“不过嘛,宋义认为,将军之喜莫过今日,将军之忧也末过今日。”
听到宋义这么一说,项梁心中有点不痛快了,不过因为宋义和韩信的地位不同,所以项梁也不好发作,只是笑眯眯的问道:“令尹大人此话何意啊?”
宋义一本正经的回道:“项梁公,听说近日接连的大胜,营中将士们有所骄惰啊!骄惰之兵必败啊!不如不胜!如今恐怕将士们该骄的骄了,该惰的也惰了,将军你可要明察啊!秦军虽然新败,但是章邯却是当世的名将,将军万不可轻视啊!”
“哈哈哈”项梁听到宋义的劝谏后,仰天大笑,语:“名将?你说章邯是名将?哈哈哈哈他算什么名将?破匈奴有他的份?还是平百越有他的份?他要是名将,那我手下的武炙将军岂不成了天神了!哈哈哈我早就查清楚了!他原本就是一个负责收税记账外加负责治安的少府而已!若不是那大秦没人可用了,怎么会派他一个小小的少府拜将出征?”
项梁得意加自信的继续说道:“章邯三十万大军,还不是败给了我手下武炙两万的楚军?被武炙一招画地为牢围在济水足足一月有余!何况今时不同往日,自从大王登位以来,我楚军人心所向,兵马和章邯的兵马已经不相上下!我楚军每下一城,章邯的兵马就会胆寒一分!待我奋雷霆万钧之势,给他致命一击,大势可定矣!”
刚愎自用型的领袖人物,总是不肯谦虚下来,不肯虚心听取属下合理的建议。是不是项梁真的愚蠢到听不懂谋士们所说的建议内涵呢?
项梁肯定是一个聪明人,他能听懂,即使是当时疏忽了,听手下这样一提醒,正常的理智就该恢复过来,就会逆转自己错误的行为。
比如说,我们那位深的厚黑之精华的刘邦同志不也经常这样犯浑么?
他一攻入咸阳,不就立刻骄奢逸、挥霍无度、纵情声色起来了吗?
以致于即将杀过来的项羽大军也不能够使他惊醒,但刘邦的长处就在于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旦被别人惊醒后,就能够立刻幡然悔悟,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这种自知自己才能有限肯于听取别人高见的行为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好品德。如若不是如此,刘邦能够夺取天下吗,万万不能。
刘邦不仅自己是一个千年的狐狸,他也是一个能够驾驭千年狐狸的主,所以,他自己固然没有什么大的智慧,但他能够博采众狐狸的高智慧,所以,也就间接地成为一个拥有“超级智慧”的超级大狐狸了。
可惜,项梁不是千年的狐狸,他比千年的狐狸差了那么一点点,只有八百年的道行所以,他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我们还可以说,他的侄儿项羽也是这样一个人物,所以,在各个方面比刘邦强大得多的项羽最后败在一个比他弱小得多的刘邦手上,这绝非偶然,而是他们个性、品格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所导致出来的必然结果。
当然,这都是后话。再说了,本来好好地历史轨迹,多了武炙这么一个变数,还不知道历史的大车轮也被武炙这小子推到哪里呢!
这项梁就完全没有把宋义的话放在眼中,他想,宋义如此告诫我,不等于在说我的实力不如章邯吗?不等于在说我的谋略不如章邯吗?甚至,不等于在说,我的策略我的眼界还不如你这个手下人宋义高明吗?
所以,你看,这八百年道行的狐狸脑袋就是拧的,死脑筋!
接连的胜利让项梁把自己看得太高,并且总认为手下都应该笨,起码要比他笨才好,而真正干大事的领袖人物恰恰相反,总希望属下聪明,起码在自己的某个盲点上,要比自己聪明,因为道理很简单嘛,你处处都不比统帅聪明,那统帅养活你干嘛吗?难道是养来吃干饭的吗?
所以,不管是项梁还是项羽,都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想通。所以,最后,他们都吃了这个亏,用自己的“不可一世”打败了自己。
当然,这还是后话喽!
宋义好心好意的来提醒项梁,却碰了一鼻子灰。回去的半道上,宋义碰到了出使楚国的齐国使者高陵君。听说高陵君要去见项梁,宋义就说了一句:“我说老弟啊,你别这么火急火燎的!走慢点好!我看项梁公这次估计是要翘辫子滴!你走这么快,急着去陪葬啊你?”
得,虽然齐国的使者不怎么相信宋义的话,但是事关生死,这小子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放慢了脚步。结果后来真的传来项梁兵败定陶,葬身沙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