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皇上没有喊打喊杀的,刘宗周可不敢想这是一种懦弱,怕自己的影响力之类的借口。眼前的皇上,这胆可是相当的肥,连太祖宝训都敢改变,整个朝廷都敢挑战,更何况自己?内圣外王才是皇上追求的,东林之乱止于黄尊素后,几乎就看不到皇上杀谁了,包括宫变这样的大逆不道。而面对异族,眼前的皇上可是魔鬼中的魔鬼,捉个俘虏非先弄残了可。
“中兴大明?刘爱卿说得倒是轻巧,但其中的苦楚又有几个可言?老百姓讲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好听一点又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的大明需要钱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朱由校可是打算给这位大儒打悲情牌了。大儒的确是大儒,但万事犯糊涂,与董其昌大谈什么天子钱财止有定数之类的屁话一样。根本就是老不知事。所以让他知道知道也好。
“皇上锐意改革,废除辽饷、造、送压水井以抗天灾、免天下农税、收复河套、创天门城以改宗室制度,东拒建奴屡战屡胜大捷不断,这些功绩任一项放在其它皇帝身上,都足以名存千古了,臣真是信服。”这倒不是拍马屁,朱由校办的这些的确让人不得不给一个服字。
“刘爱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这个皇位在半年前还岌岌可危,小命都不敢说能活多少时日。宫内有心怀不轨之心的人遇内外勾结,取朕的性命。朝中有大臣整日的党同伐异、贪污腐化,无视百姓生死。全国不断的有乱民不断的叛乱。边军有借着打仗发财,并不忠于大明的将士。辽东有一头对着大明虎视眈眈的建奴,北方有不时寇边的蒙古、鞑靼。这等等的重担都压在了朕的一身身上。但集中了两个字,就是钱和兵字。刘爱卿可知朕是如何解决这二个字的吗?”
“皇上处理了宫变,靠的是亲兵的战斗力,而钱字上凭的是诸多的作坊。”这话刘宗周自己都不想回答,在他学识看来那些什么卫生纸之类的东西的确与百姓没有什么关系。王者之道全在于一个仁字、心志而已,并不在这些外物。但事实确凿又不得不让他承认这里面有联系。
“不瞒刘爱卿说,亲军的强大靠的主要武器是屠虏神弩,没有它,宫中的杂役和比捕快都不如的锦衣卫,根本没法和京营的正规军相争。这就是在爱卿看来为异端的学识创造出来了,没有这些异端,朕已经成为阶下囚,甚至性命都保不住了。”看看站在一旁坐立不安的刘宗周本想反驳几句,但张张嘴后,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不得不承认皇上的话。想想也是,堂堂的京营几万正规部队,让八千杂役宦官,给弄了一个全军覆没,连自己的主帅都挤死了。这怎么听怎么跟童话一样,但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让人承认。这里边跟什么仁义不仁义的一文钱的关系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皇上鼓捣出了一件神兵而已,让这些宦官杂役可以完胜正规军。这件神兵就和皇上所以坚持开设的数学、物理课程有关。事是这样的事,所以刘宗周打心眼里不想承认,不过事实胜于雄辩,不服不行。
“至于赚钱,朕开的每一个作坊,几乎离不开这些学识,最为突出的就是留声机,第一次就让朕有了上千万两白银的收入。这是大明国库收入的二倍半,朕欣喜若狂,不为了这些钱,而是为了我大明百姓,他们可以再也不要受三十税一的农税带给他们那几倍几十倍的盘剥。压水井、卫生纸、玻璃这些民用的等等事物,这些都需要广泛的物理数学等知识,这些知识与儒家学说并不相违背,相反,根据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利用,大明将会在民用上还是军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让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让军队更加的强大,而提供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又能使儒学的发展更加的广泛,如此何乐而不为呢?难道儒家学说就如此的狭隘,竟容不得一丁点的客观知识存在吗?”
儒家一直标榜的‘和为贵’,典籍中有不少主张宽容的文字。但另一面,儒家又是不宽容的,孟子对待墨翟,杨朱的态度,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韩愈的道统谱系,明朝宗程朱理学者对李贽的迫害等,所以是矛盾的。儒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中,矛盾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例子真是随处可见举不胜举。
朱由校过来苦口婆心的过来摆事实讲道理,没别的意思,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把刘宗周给说服了,自己不指望着什么王八之气,到了大明除了净军和锦衣卫,对自己的王八之气还感点兴趣,其他的地方基本就用不上。移居体养颐气,这来大明也半年了,按理自己的威严也够了吧,都能指着满朝文武开战了,但就没感觉至眼前的这位大儒对自己有什么畏惧之心,连自己的金口玉言都置之不理,制订了这个只有儒学的教学计划。现在就是明确的告诉他,大明所有的改变来自什么,不是什么帝王之道,而是靠着这些不为儒家所喜的奇淫巧计、异端邪说,给大明来了一个大改变,让百姓们不纳税,让外敌不敢窥觊。没了这些,百姓们还得照样的去交税,外敌照样过来抢,那全民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刘宗周不糊涂,能把学问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又可甬傻子吗?一鸡死一鸡鸣,他是怕儒学的地位不保啊。儒学能有今日之地位,并不是平白得来的。
“中兴大明?刘爱卿说得倒是轻巧,但其中的苦楚又有几个可言?老百姓讲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好听一点又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的大明需要钱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朱由校可是打算给这位大儒打悲情牌了。大儒的确是大儒,但万事犯糊涂,与董其昌大谈什么天子钱财止有定数之类的屁话一样。根本就是老不知事。所以让他知道知道也好。
“皇上锐意改革,废除辽饷、造、送压水井以抗天灾、免天下农税、收复河套、创天门城以改宗室制度,东拒建奴屡战屡胜大捷不断,这些功绩任一项放在其它皇帝身上,都足以名存千古了,臣真是信服。”这倒不是拍马屁,朱由校办的这些的确让人不得不给一个服字。
“刘爱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这个皇位在半年前还岌岌可危,小命都不敢说能活多少时日。宫内有心怀不轨之心的人遇内外勾结,取朕的性命。朝中有大臣整日的党同伐异、贪污腐化,无视百姓生死。全国不断的有乱民不断的叛乱。边军有借着打仗发财,并不忠于大明的将士。辽东有一头对着大明虎视眈眈的建奴,北方有不时寇边的蒙古、鞑靼。这等等的重担都压在了朕的一身身上。但集中了两个字,就是钱和兵字。刘爱卿可知朕是如何解决这二个字的吗?”
“皇上处理了宫变,靠的是亲兵的战斗力,而钱字上凭的是诸多的作坊。”这话刘宗周自己都不想回答,在他学识看来那些什么卫生纸之类的东西的确与百姓没有什么关系。王者之道全在于一个仁字、心志而已,并不在这些外物。但事实确凿又不得不让他承认这里面有联系。
“不瞒刘爱卿说,亲军的强大靠的主要武器是屠虏神弩,没有它,宫中的杂役和比捕快都不如的锦衣卫,根本没法和京营的正规军相争。这就是在爱卿看来为异端的学识创造出来了,没有这些异端,朕已经成为阶下囚,甚至性命都保不住了。”看看站在一旁坐立不安的刘宗周本想反驳几句,但张张嘴后,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不得不承认皇上的话。想想也是,堂堂的京营几万正规部队,让八千杂役宦官,给弄了一个全军覆没,连自己的主帅都挤死了。这怎么听怎么跟童话一样,但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让人承认。这里边跟什么仁义不仁义的一文钱的关系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皇上鼓捣出了一件神兵而已,让这些宦官杂役可以完胜正规军。这件神兵就和皇上所以坚持开设的数学、物理课程有关。事是这样的事,所以刘宗周打心眼里不想承认,不过事实胜于雄辩,不服不行。
“至于赚钱,朕开的每一个作坊,几乎离不开这些学识,最为突出的就是留声机,第一次就让朕有了上千万两白银的收入。这是大明国库收入的二倍半,朕欣喜若狂,不为了这些钱,而是为了我大明百姓,他们可以再也不要受三十税一的农税带给他们那几倍几十倍的盘剥。压水井、卫生纸、玻璃这些民用的等等事物,这些都需要广泛的物理数学等知识,这些知识与儒家学说并不相违背,相反,根据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利用,大明将会在民用上还是军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让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让军队更加的强大,而提供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又能使儒学的发展更加的广泛,如此何乐而不为呢?难道儒家学说就如此的狭隘,竟容不得一丁点的客观知识存在吗?”
儒家一直标榜的‘和为贵’,典籍中有不少主张宽容的文字。但另一面,儒家又是不宽容的,孟子对待墨翟,杨朱的态度,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韩愈的道统谱系,明朝宗程朱理学者对李贽的迫害等,所以是矛盾的。儒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中,矛盾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例子真是随处可见举不胜举。
朱由校过来苦口婆心的过来摆事实讲道理,没别的意思,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把刘宗周给说服了,自己不指望着什么王八之气,到了大明除了净军和锦衣卫,对自己的王八之气还感点兴趣,其他的地方基本就用不上。移居体养颐气,这来大明也半年了,按理自己的威严也够了吧,都能指着满朝文武开战了,但就没感觉至眼前的这位大儒对自己有什么畏惧之心,连自己的金口玉言都置之不理,制订了这个只有儒学的教学计划。现在就是明确的告诉他,大明所有的改变来自什么,不是什么帝王之道,而是靠着这些不为儒家所喜的奇淫巧计、异端邪说,给大明来了一个大改变,让百姓们不纳税,让外敌不敢窥觊。没了这些,百姓们还得照样的去交税,外敌照样过来抢,那全民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刘宗周不糊涂,能把学问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又可甬傻子吗?一鸡死一鸡鸣,他是怕儒学的地位不保啊。儒学能有今日之地位,并不是平白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