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游击的招数都是蒙古人的老祖宗以前惯用的招数,现在要如数的用在蒙古人身上,难度不是一般的小,所以就需要指挥者的战场节奏把握好了,战车、步兵、骑兵三个兵种,务必要善加运用,发挥优势互补的力量。
最后把光报系统的隐蔽场所告之,这样有利于信息的勾通。这点是相当重要的,蒙古人惯用的技量就是战场屏蔽,若不是提前把光报弄好,两边的传信会异常的困难。
何、满领会了精神后,两人带着几十个亲兵走了。朱由校这边也给大同那边下了圣旨,让他们抓紧时间准备一下,何可纲一到立即出征。
何满二人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七月十二日。还没有等到大同那边的几支部队过来,蒙古人就毫无征兆的发动了进攻。这还真让朱由校苦笑不已,蒙古人这机会把握的也太精确了吧,昨天晚上何可纲那边也就是刚刚到大同,从那边到这里,骑马小半天的时间,走路得一天。难不成蒙古人得到了消息,想着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把自己拿下?把进攻的消息通知一下何可纲,这个情况他还不知道,要有一些思想准备。
蒙古联军们浩浩荡荡的向着阵地开进了,分为四个梯队开始了堂堂正正的进攻。队形整的也似模似样的,不过一动,就变形了,露出了‘英雄本色’。毕竟是临时组合的部队,而且步兵这个兵种还是后改的,本身的素质又不是那么好,能做到军纪严明动作划一那才有了鬼呢?
最前面的当然是那十辆冲车了,一字排开的冲车,长达一百余丈,气势磅礴相当的威武。缓缓的从蒙古军营出来,向着阵地正方向挺进着。蒙古军进攻的选择只是十辆冲车的面积,其他的地方想都没想。以这百丈的平面为自己突破口,打开了这个缺口,那就是胜利的时刻。
十辆冲车看起来是相当可观的,这种高大威猛的外形也着实给人压迫感。而且它的战力输出也不可小视,远远的朱由校就看到他们的顶层就有随时随地可以拉开投石的感觉。只是在精准的阻击弩面前,它敢不敢打开、或者能不能打开都是个疑问。
而现在这些冲车上的毛毯当然是淋上了水,看来这的确是平时不用,只有战时也用水防火。车轮仍然没有防火的意思,但若是着火的话,估计后面的兵士会扯下一块湿毛毯盖上边也说不定。
重中之重的当然是那块最底层的牛皮帘了,这可是胜负的关键所在,结果朱由校一看,那里仍然如故,还是一个样子,十辆冲车没有任何改变,朱由校和旁边一起观阵的卢象升会心的一笑。
后面是那五六千人的持盾步兵,一个个拿着盾,把身体遮挡的严严的,神弩想射到他们的可能性很低。这个兵种上次的失败是因为天仇军的前身——奴隶军,冒死把他们的盾给弄掉、弄开,后面的神弩趁机而射,死了不少的奴隶军,最终才撕开了他们持盾的口子。
这次如何对付,朱由校却不想让天仇军再去冒险了,拿人命去添枪眼,那是对生命的践踏,当然也是无奈之举。朱由校这次是想用那三百汽油弹投掷手来对付他们。他们的大盾,挡住的是身前,欺负的是弩箭不能从起身后攻击,那就让你们尝尝从你们背后飞来的铁钉、玻璃的攻击吧。
而在彻底对付他们之前,卢象升的战术却是用天雄军的精英分子前去骚扰,这个观点最后也得到了朱由校的认可。
既然持盾兵已经全体动员了,那水兵们和大汉将军也没有什么事情,倒是可以考虑可以去敌人两翼去转转了。对于这个战术朱由校还是相当感兴趣的,只要避开了敌人可以克制神弩的大盾,那神弩几乎是无敌一般的存在。
再后面就是扛着个大袋子或者只拿着兵器的‘苦力’步兵了,大概有二万人左右,看着他们右手持着马刀,有的肩膀上却扛着个大袋子,估计是填壕沟之用了。以前这样的活肯定都是蒙古人抓来的奴隶兵所干,现在看来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右手拿着的刀证明了他们除了当一次性的苦力外,然后就是真正的兵了,这些人朱由校没有多少重视,只要干掉了他们前边的冲车、持盾兵,他们的速度,无论是跑路还是冲锋,也就是几轮的射击而已,就是值几支弩箭的钱。
而再后面就是那相对威武的骑兵了,看那架势竟然有十万之众,看来他们的目的是要一战而下了,苦苦的准备了这十天也真是下了功夫了。蒙古人也不傻,与其搞那个添油战术,倒不如一鼓作气,把阵地给拿下,训练、协调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到收获的时候了。
既然如此兵来将挡水来土屯,那就应战吧,朱由校倒是相当的放心,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自己的自信当然也是来自于那充分的准备。在部队进入了各自的岗位后,发了几通命令,爬到吊斗上亲自指挥着,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他感到相当的舒服,虽然在大同官道和岱海,他也曾指挥边,但那都是大家没有摆明车马,有遭遇战的意思,现在可是大家准备了十几日,车马炮都摆在了楚河汉界之上,想赢这盘棋,就要各凭本领了。而且人的位置一高,这心胸也就显得有些宽了,不在局限于一点一面,而是关心着视线内的全局。
现在冲车已经进入了阻击弩的射程,朱由校需要出招了。第一轮是射击十支巨弩,是指向了冲车的上层正中间的部位,集中九台阻击弩射击一部中间偏左的冲车二层正中间位置,他倒要看看,阻击弩能否射穿这冲车的壁垒。要知道阻击弩可是比床弩的威力也不弱,床弩都能射进城墙,给攻城的部队当梯子用,阻击弩应该可以射透这木制壁垒吧,不管它是什么木料或者再加几层的防护,总不能和城墙相比吧。如果能射透的话,那无疑下一步汽油弹的投掷就多了一个选择目标。
最后把光报系统的隐蔽场所告之,这样有利于信息的勾通。这点是相当重要的,蒙古人惯用的技量就是战场屏蔽,若不是提前把光报弄好,两边的传信会异常的困难。
何、满领会了精神后,两人带着几十个亲兵走了。朱由校这边也给大同那边下了圣旨,让他们抓紧时间准备一下,何可纲一到立即出征。
何满二人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七月十二日。还没有等到大同那边的几支部队过来,蒙古人就毫无征兆的发动了进攻。这还真让朱由校苦笑不已,蒙古人这机会把握的也太精确了吧,昨天晚上何可纲那边也就是刚刚到大同,从那边到这里,骑马小半天的时间,走路得一天。难不成蒙古人得到了消息,想着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把自己拿下?把进攻的消息通知一下何可纲,这个情况他还不知道,要有一些思想准备。
蒙古联军们浩浩荡荡的向着阵地开进了,分为四个梯队开始了堂堂正正的进攻。队形整的也似模似样的,不过一动,就变形了,露出了‘英雄本色’。毕竟是临时组合的部队,而且步兵这个兵种还是后改的,本身的素质又不是那么好,能做到军纪严明动作划一那才有了鬼呢?
最前面的当然是那十辆冲车了,一字排开的冲车,长达一百余丈,气势磅礴相当的威武。缓缓的从蒙古军营出来,向着阵地正方向挺进着。蒙古军进攻的选择只是十辆冲车的面积,其他的地方想都没想。以这百丈的平面为自己突破口,打开了这个缺口,那就是胜利的时刻。
十辆冲车看起来是相当可观的,这种高大威猛的外形也着实给人压迫感。而且它的战力输出也不可小视,远远的朱由校就看到他们的顶层就有随时随地可以拉开投石的感觉。只是在精准的阻击弩面前,它敢不敢打开、或者能不能打开都是个疑问。
而现在这些冲车上的毛毯当然是淋上了水,看来这的确是平时不用,只有战时也用水防火。车轮仍然没有防火的意思,但若是着火的话,估计后面的兵士会扯下一块湿毛毯盖上边也说不定。
重中之重的当然是那块最底层的牛皮帘了,这可是胜负的关键所在,结果朱由校一看,那里仍然如故,还是一个样子,十辆冲车没有任何改变,朱由校和旁边一起观阵的卢象升会心的一笑。
后面是那五六千人的持盾步兵,一个个拿着盾,把身体遮挡的严严的,神弩想射到他们的可能性很低。这个兵种上次的失败是因为天仇军的前身——奴隶军,冒死把他们的盾给弄掉、弄开,后面的神弩趁机而射,死了不少的奴隶军,最终才撕开了他们持盾的口子。
这次如何对付,朱由校却不想让天仇军再去冒险了,拿人命去添枪眼,那是对生命的践踏,当然也是无奈之举。朱由校这次是想用那三百汽油弹投掷手来对付他们。他们的大盾,挡住的是身前,欺负的是弩箭不能从起身后攻击,那就让你们尝尝从你们背后飞来的铁钉、玻璃的攻击吧。
而在彻底对付他们之前,卢象升的战术却是用天雄军的精英分子前去骚扰,这个观点最后也得到了朱由校的认可。
既然持盾兵已经全体动员了,那水兵们和大汉将军也没有什么事情,倒是可以考虑可以去敌人两翼去转转了。对于这个战术朱由校还是相当感兴趣的,只要避开了敌人可以克制神弩的大盾,那神弩几乎是无敌一般的存在。
再后面就是扛着个大袋子或者只拿着兵器的‘苦力’步兵了,大概有二万人左右,看着他们右手持着马刀,有的肩膀上却扛着个大袋子,估计是填壕沟之用了。以前这样的活肯定都是蒙古人抓来的奴隶兵所干,现在看来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右手拿着的刀证明了他们除了当一次性的苦力外,然后就是真正的兵了,这些人朱由校没有多少重视,只要干掉了他们前边的冲车、持盾兵,他们的速度,无论是跑路还是冲锋,也就是几轮的射击而已,就是值几支弩箭的钱。
而再后面就是那相对威武的骑兵了,看那架势竟然有十万之众,看来他们的目的是要一战而下了,苦苦的准备了这十天也真是下了功夫了。蒙古人也不傻,与其搞那个添油战术,倒不如一鼓作气,把阵地给拿下,训练、协调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到收获的时候了。
既然如此兵来将挡水来土屯,那就应战吧,朱由校倒是相当的放心,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自己的自信当然也是来自于那充分的准备。在部队进入了各自的岗位后,发了几通命令,爬到吊斗上亲自指挥着,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他感到相当的舒服,虽然在大同官道和岱海,他也曾指挥边,但那都是大家没有摆明车马,有遭遇战的意思,现在可是大家准备了十几日,车马炮都摆在了楚河汉界之上,想赢这盘棋,就要各凭本领了。而且人的位置一高,这心胸也就显得有些宽了,不在局限于一点一面,而是关心着视线内的全局。
现在冲车已经进入了阻击弩的射程,朱由校需要出招了。第一轮是射击十支巨弩,是指向了冲车的上层正中间的部位,集中九台阻击弩射击一部中间偏左的冲车二层正中间位置,他倒要看看,阻击弩能否射穿这冲车的壁垒。要知道阻击弩可是比床弩的威力也不弱,床弩都能射进城墙,给攻城的部队当梯子用,阻击弩应该可以射透这木制壁垒吧,不管它是什么木料或者再加几层的防护,总不能和城墙相比吧。如果能射透的话,那无疑下一步汽油弹的投掷就多了一个选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