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与薛向堂中饮酒畅谈,厅堂之外的廊下,杨希和折克隽、张平也在院中石桌石凳上摆好饭菜。偶尔他们能听到房中薛向和王旁的大笑声,杨希回头看看厅堂方向,转过头来问折克隽:“嗳,你们二位比我学问大,你们说公子那画的那个是什么符吗?怎么他一画,就跟变戏法似的,这卖私盐的就没了呢?”他一边说一边憨憨的笑着。
张平看着折克隽:“折大哥比我学问大,还是让折大哥说吧。”
这两个人都是身高八尺的大汉,张平二十五六岁,折克隽三十出头,两人都是力大无比。就连坐在那吃饭,都端端正正的挺拔。杨希跟他们两个坐一块,更显得像个小老头。
折克隽这会儿已经吃完放下碗筷,他一抹嘴说到:“公子那画的可不是咒符。我听公子讲解过,他那叫“走势图”,而且那些卖私盐的也没消失,你想想咱这的盐价跟西夏的青盐一个价,有时候还会低一点。走私青盐的人赚不到钱,干嘛还把脑袋别裤腰上,干那违法贩卖私盐的事。”
张平也放下了碗筷说到:“对,我也听说了,那些原来做私盐的西夏人,干惯了来钱快的活,私盐做不了了,就到处抢劫。这西夏靠边境的州府百姓,都往兴庆府那边跑,跑到那边有没有生计,原来富人家请人工,一个月七八两银子工钱。现在只给五两都有人肯做,人工都不值钱了。”
杨希一边收拾这碗筷一边说到:“看,还是咱们公子聪明,我就觉得让公子做侍郎都屈才,等公子升官你们二位就跟着沾光吧。”他得意的撇着嘴。
那两个人嘿嘿一笑,张平说到:“要是公子带兵打仗,折大哥才高兴的很,有折大哥在公子肯定能立大功。”折克隽一拍他的肩膀:“别胡说,走,咱们溜达溜达。”
张平也站起身来嘟囔着:“我可没胡说,当年折家可威风了,再打仗还能威风……”张平可是打心里佩服这个大哥,要知道当年折家军在边境也是让西夏人闻风丧胆的,更何况还出了一个折赛花。
他们这说着,忽听见门外“砰砰”的叫门声。杨希端着碗筷刚有往外走,折克隽说到:“我去吧”说话间大步流星的就走到了宅院的门口问道:“谁在叫门。”
外面一个男子声音回答到:“请问,这里是不是王侍郎府宅。”
折克隽打开大门,见门外站了一个青年,身后跟着两名侍从,借着大门上灯笼的光和月光,看衣着不似普通百姓。他怀中抱着一个不大的包裹,衣服上净是些口子,显得极其狼狈。
来的人府门打开急忙说到:“麻烦通禀一下王侍郎,旧友李锡哩求见。”
平日里晚上偶尔也有来找王旁的人,王旁一律开门相见,折克隽见这人来的匆忙,应该是有急事,便将他三人请进院中。进来之后折克隽才看到,身后跟着的两个人更是狼狈。三个人都好像跟人厮打过一般。
王旁此刻正将书房画好的走势图拿给薛向看,一边看一边指,在过去一段时间,西夏私盐价格波动,高低点对应的时间,一边结合产盐期的规律,做出自己的分析。薛向听的目瞪口呆,王旁的推断简直惊为天人,难怪皇上会对王旁如此器重,正要大加赞叹,忽听折克隽来禀报说李锡哩来了。
王旁心中好笑,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他收好走势图对薛向说到:“西夏派来人了,薛大人可一同见见。”说罢二人来到厅堂前请李锡哩进来说话。
李锡哩进了厅堂,厅堂之内烛光明亮,王旁这才看清楚,只见李锡哩怀着紧紧的抱着一个包裹,脸上风尘仆仆的倦容,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王旁上下看看不解的问道:“李大人这是怎么了?”
李锡哩摇摇头,他这次可是郁闷了,这西夏官员竟然在临出西夏被打劫了,打劫他的土匪,看见了文牒才知道他是官员,两个头头对于要杀要留还争论一番。最后李锡哩说到,他到宋国是去通商,如果顺利建立榷场,他们这些土匪还可以做些正经营生。土匪听了,这才放他走,让他赶紧去宋国。
李锡哩琢磨回兴庆府肯定会被笑话死,去宋国汴京就这样也走不到。想到王旁就在延州,只好到延州碰碰运气,万一找不到王旁就再去找知府种仪。
他运气好,延州城内基本没有不知道王旁王侍郎的,经人指点李锡哩顺利的找到王旁的府邸。这便是以往的经过,可是这怎么能告诉王旁呢?
王旁见李锡哩有难言之隐,看样子是被打劫了。王旁一笑也不再问,他将李锡哩和薛向互相做了介绍。
李锡哩说明来宋国的来意,天明要继续赶路。三人稍坐片刻,薛向起身告辞,王旁送至门外,薛向停下脚步问到:“这西夏人这副打扮,还支支吾吾莫非有什么阴谋。”
王旁笑道:“薛大人有所不知,看来这西夏人是逆天了。连官员都敢打劫。”
薛向见王旁说的如此肯定,更加疑惑问道:“王侍郎,这要是西夏官员在宋国境内被打劫,岂不又是找麻烦的借口。”
王旁心中有数,他笑着说到:“薛大人无须担心,这人要是在宋国境内被打劫,还不理直气壮的来。”
薛向点着头赞叹到:“有理,有理!”说罢笑着转身离去。
王旁想着李锡哩的表情,心想又应验了一句古话:这才叫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虽然王旁心中觉得西夏人好笑,但转天依然很有礼数的备好车马,又赠送了银两让李锡哩上路。
李锡哩不好意思接受,王旁安抚到:“我到西夏之时,蒙李大人招待,现在你来了宋国我这只是尽地主之宜。更何况此事办好,对大家都有好处。”王旁心知,以后少不了要和西夏打交到,多一个朋友多条路。
李锡哩在西夏受了窝囊气,又收了王旁的银子,一心只想促成此事,他快马赶到汴京,诚心诚意来到拜见仁宗皇帝,商讨两国通商榷事项。西夏使者退下朝堂之后,宋国的朝堂之上又吵吵开了。
这回意见分成三派,一派是韩琦等人,建议趁着西夏局势不稳进军西夏,支持韩大人的义愤填膺的说着;“西夏人一向狡诈,若能攻取西夏,便可免除后患。”
另一派人则是以现任宰相曾公亮为首的,建议就此机会和西夏通商,遵守边境协议。
还有一派人,就是谏官司马光大人,他等韩琦,曾公亮吵的差不多了才不急不缓的说到:“韩大人主张打,请问可否由韩大人带兵出征?”
“你?哼!”韩琦明知道司马光将了自己一军,却也无话可说,韩琦是文官里面的武将,武将之中的文臣,这局面足以让他尴尬,况且自己这把年纪,又是一国宰相,难道他让自己亲自带兵。
司马光转头有看看曾公亮:“曾大人主张通商,如果我们就这样通商,岂不是让西夏人觉得我宋国好说话。”
曾公亮看看司马光,这司马光又要搞什么名堂,他心里不喜欢司马光,司马光属于那种“闷倒驴”。不过自己刚刚坐上宰相的位置,屁股还没焐热,不可多结恶缘。
曾公亮索性将目光投向仁宗皇上,皇上正皱着眉看着朝堂之上。韩琦出师无名,曾公亮光说个通商,具体怎么出师怎么通商都没对策,他看看司马光说到:“君实,如此说可有对策。”
司马光左右看看说到:“启禀圣上,臣没有!”
他说完这话朝堂上一片哗然,仁宗差点没气乐了,但是司马光还有话说:“臣是觉得有一个人肯定有,既不打仗有能在通商榷问题上占尽优势。”
说完他看看包拯,又看看王安石。众人也随着他的目光看看这二人。包大人和王安石一愣,自己又没说什么,不过二人一对视马上明白了,两个人心中都暗骂司马光:“我们家王旁跟你有仇啊?”
仁宗看司马光的眼神,也明白了司马光的用意,他最近很是为慧眼识珠欣慰,王旁在延州这段时间对盐务治理十分得当。仁宗露出病愈以来难得的微笑,立即传下诏书:“急召王旁回京!”他哪知道,王旁自从送走李锡哩,已经在延州收拾行囊了。
司马光见目的达到,安安稳稳退下站好,仁宗左右看看了又问道:“太子今日仍没来上朝么?”问完这句话,朝堂之上一片肃静。仁宗刚刚一点高兴劲儿,又被冷水泼了下去。
这一天散朝之后,几位大臣来到濮邸看望太子赵曙。
自正式立太子位赵宗实。皇上赐给了他新名字“赵曙”。虽然名字是赵曙,但他似乎没看到曙光。他已经被黎明前的黑暗折磨疯了,每天提心吊胆中纠结,他的内心越来越害怕,害怕即将得到又失去的感觉。仁宗的身体竟然是一天天的见好,太子身份已定,眼看到手的皇位却好像是越来越远。
赵曙病了:用现代医学的话说,他得了抑郁症。他甚至不愿意卖出府邸一步,以至于连上朝都不去了。
他的长子赵仲针得知几位大臣来访,急忙走到府外将韩琦,曾公亮,欧阳修,刘敞等大臣恭恭敬敬迎进了府邸的厅堂,请大人们落座,又命家丁奉茶,这才转身进了内宅去请自己的父亲:当今太子赵曙。
张平看着折克隽:“折大哥比我学问大,还是让折大哥说吧。”
这两个人都是身高八尺的大汉,张平二十五六岁,折克隽三十出头,两人都是力大无比。就连坐在那吃饭,都端端正正的挺拔。杨希跟他们两个坐一块,更显得像个小老头。
折克隽这会儿已经吃完放下碗筷,他一抹嘴说到:“公子那画的可不是咒符。我听公子讲解过,他那叫“走势图”,而且那些卖私盐的也没消失,你想想咱这的盐价跟西夏的青盐一个价,有时候还会低一点。走私青盐的人赚不到钱,干嘛还把脑袋别裤腰上,干那违法贩卖私盐的事。”
张平也放下了碗筷说到:“对,我也听说了,那些原来做私盐的西夏人,干惯了来钱快的活,私盐做不了了,就到处抢劫。这西夏靠边境的州府百姓,都往兴庆府那边跑,跑到那边有没有生计,原来富人家请人工,一个月七八两银子工钱。现在只给五两都有人肯做,人工都不值钱了。”
杨希一边收拾这碗筷一边说到:“看,还是咱们公子聪明,我就觉得让公子做侍郎都屈才,等公子升官你们二位就跟着沾光吧。”他得意的撇着嘴。
那两个人嘿嘿一笑,张平说到:“要是公子带兵打仗,折大哥才高兴的很,有折大哥在公子肯定能立大功。”折克隽一拍他的肩膀:“别胡说,走,咱们溜达溜达。”
张平也站起身来嘟囔着:“我可没胡说,当年折家可威风了,再打仗还能威风……”张平可是打心里佩服这个大哥,要知道当年折家军在边境也是让西夏人闻风丧胆的,更何况还出了一个折赛花。
他们这说着,忽听见门外“砰砰”的叫门声。杨希端着碗筷刚有往外走,折克隽说到:“我去吧”说话间大步流星的就走到了宅院的门口问道:“谁在叫门。”
外面一个男子声音回答到:“请问,这里是不是王侍郎府宅。”
折克隽打开大门,见门外站了一个青年,身后跟着两名侍从,借着大门上灯笼的光和月光,看衣着不似普通百姓。他怀中抱着一个不大的包裹,衣服上净是些口子,显得极其狼狈。
来的人府门打开急忙说到:“麻烦通禀一下王侍郎,旧友李锡哩求见。”
平日里晚上偶尔也有来找王旁的人,王旁一律开门相见,折克隽见这人来的匆忙,应该是有急事,便将他三人请进院中。进来之后折克隽才看到,身后跟着的两个人更是狼狈。三个人都好像跟人厮打过一般。
王旁此刻正将书房画好的走势图拿给薛向看,一边看一边指,在过去一段时间,西夏私盐价格波动,高低点对应的时间,一边结合产盐期的规律,做出自己的分析。薛向听的目瞪口呆,王旁的推断简直惊为天人,难怪皇上会对王旁如此器重,正要大加赞叹,忽听折克隽来禀报说李锡哩来了。
王旁心中好笑,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他收好走势图对薛向说到:“西夏派来人了,薛大人可一同见见。”说罢二人来到厅堂前请李锡哩进来说话。
李锡哩进了厅堂,厅堂之内烛光明亮,王旁这才看清楚,只见李锡哩怀着紧紧的抱着一个包裹,脸上风尘仆仆的倦容,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王旁上下看看不解的问道:“李大人这是怎么了?”
李锡哩摇摇头,他这次可是郁闷了,这西夏官员竟然在临出西夏被打劫了,打劫他的土匪,看见了文牒才知道他是官员,两个头头对于要杀要留还争论一番。最后李锡哩说到,他到宋国是去通商,如果顺利建立榷场,他们这些土匪还可以做些正经营生。土匪听了,这才放他走,让他赶紧去宋国。
李锡哩琢磨回兴庆府肯定会被笑话死,去宋国汴京就这样也走不到。想到王旁就在延州,只好到延州碰碰运气,万一找不到王旁就再去找知府种仪。
他运气好,延州城内基本没有不知道王旁王侍郎的,经人指点李锡哩顺利的找到王旁的府邸。这便是以往的经过,可是这怎么能告诉王旁呢?
王旁见李锡哩有难言之隐,看样子是被打劫了。王旁一笑也不再问,他将李锡哩和薛向互相做了介绍。
李锡哩说明来宋国的来意,天明要继续赶路。三人稍坐片刻,薛向起身告辞,王旁送至门外,薛向停下脚步问到:“这西夏人这副打扮,还支支吾吾莫非有什么阴谋。”
王旁笑道:“薛大人有所不知,看来这西夏人是逆天了。连官员都敢打劫。”
薛向见王旁说的如此肯定,更加疑惑问道:“王侍郎,这要是西夏官员在宋国境内被打劫,岂不又是找麻烦的借口。”
王旁心中有数,他笑着说到:“薛大人无须担心,这人要是在宋国境内被打劫,还不理直气壮的来。”
薛向点着头赞叹到:“有理,有理!”说罢笑着转身离去。
王旁想着李锡哩的表情,心想又应验了一句古话:这才叫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虽然王旁心中觉得西夏人好笑,但转天依然很有礼数的备好车马,又赠送了银两让李锡哩上路。
李锡哩不好意思接受,王旁安抚到:“我到西夏之时,蒙李大人招待,现在你来了宋国我这只是尽地主之宜。更何况此事办好,对大家都有好处。”王旁心知,以后少不了要和西夏打交到,多一个朋友多条路。
李锡哩在西夏受了窝囊气,又收了王旁的银子,一心只想促成此事,他快马赶到汴京,诚心诚意来到拜见仁宗皇帝,商讨两国通商榷事项。西夏使者退下朝堂之后,宋国的朝堂之上又吵吵开了。
这回意见分成三派,一派是韩琦等人,建议趁着西夏局势不稳进军西夏,支持韩大人的义愤填膺的说着;“西夏人一向狡诈,若能攻取西夏,便可免除后患。”
另一派人则是以现任宰相曾公亮为首的,建议就此机会和西夏通商,遵守边境协议。
还有一派人,就是谏官司马光大人,他等韩琦,曾公亮吵的差不多了才不急不缓的说到:“韩大人主张打,请问可否由韩大人带兵出征?”
“你?哼!”韩琦明知道司马光将了自己一军,却也无话可说,韩琦是文官里面的武将,武将之中的文臣,这局面足以让他尴尬,况且自己这把年纪,又是一国宰相,难道他让自己亲自带兵。
司马光转头有看看曾公亮:“曾大人主张通商,如果我们就这样通商,岂不是让西夏人觉得我宋国好说话。”
曾公亮看看司马光,这司马光又要搞什么名堂,他心里不喜欢司马光,司马光属于那种“闷倒驴”。不过自己刚刚坐上宰相的位置,屁股还没焐热,不可多结恶缘。
曾公亮索性将目光投向仁宗皇上,皇上正皱着眉看着朝堂之上。韩琦出师无名,曾公亮光说个通商,具体怎么出师怎么通商都没对策,他看看司马光说到:“君实,如此说可有对策。”
司马光左右看看说到:“启禀圣上,臣没有!”
他说完这话朝堂上一片哗然,仁宗差点没气乐了,但是司马光还有话说:“臣是觉得有一个人肯定有,既不打仗有能在通商榷问题上占尽优势。”
说完他看看包拯,又看看王安石。众人也随着他的目光看看这二人。包大人和王安石一愣,自己又没说什么,不过二人一对视马上明白了,两个人心中都暗骂司马光:“我们家王旁跟你有仇啊?”
仁宗看司马光的眼神,也明白了司马光的用意,他最近很是为慧眼识珠欣慰,王旁在延州这段时间对盐务治理十分得当。仁宗露出病愈以来难得的微笑,立即传下诏书:“急召王旁回京!”他哪知道,王旁自从送走李锡哩,已经在延州收拾行囊了。
司马光见目的达到,安安稳稳退下站好,仁宗左右看看了又问道:“太子今日仍没来上朝么?”问完这句话,朝堂之上一片肃静。仁宗刚刚一点高兴劲儿,又被冷水泼了下去。
这一天散朝之后,几位大臣来到濮邸看望太子赵曙。
自正式立太子位赵宗实。皇上赐给了他新名字“赵曙”。虽然名字是赵曙,但他似乎没看到曙光。他已经被黎明前的黑暗折磨疯了,每天提心吊胆中纠结,他的内心越来越害怕,害怕即将得到又失去的感觉。仁宗的身体竟然是一天天的见好,太子身份已定,眼看到手的皇位却好像是越来越远。
赵曙病了:用现代医学的话说,他得了抑郁症。他甚至不愿意卖出府邸一步,以至于连上朝都不去了。
他的长子赵仲针得知几位大臣来访,急忙走到府外将韩琦,曾公亮,欧阳修,刘敞等大臣恭恭敬敬迎进了府邸的厅堂,请大人们落座,又命家丁奉茶,这才转身进了内宅去请自己的父亲:当今太子赵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