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听见月下说物品中有一份度牒,从月下手中接过来一看,是一张如凭证般的纸张。昨天看包裹中东西的时候,没有细看,以为是交子银票之类的,今日仔细一看果然不同。
这是一章五色金花绫纸,度牒上写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职衔)、籍贯、年龄、所住或请住持寺院(入何寺院名籍)、所诵经典、师名等,并有祠部的批文,签署日期和官署署名等
月下一边看着包裹中之物一边问王旁:“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啊?”
王旁看了看,度牒上面僧人的名字净慧,俗名叫童中,便说道:“这便是那女贞观井中之物。说了你别生气啊,我昨日听说要去御射,担心败了丢脸,便让小陆去取岳父赠玉。”
“呸,岳父倒是叫的顺嘴,也不知道羞。”月下轻轻的含笑说道。王旁嘿嘿一笑又接着说到:
“小陆取来东西时,就带来了这个包裹,你说是不是小偷偷过藏在那井中,这窃贼倒也是奇怪,偷东西倒也罢了,偷个出家的凭证有何用?”
小陆说的:“昨天竟没注意到此物,这可是好东西。”
王旁仔细端详着那度牒,见小陆这么问也说到:“娘子应是对这了解啊,可说说怎么个好。”
月下听这“娘子”二字心中高兴,不过还是撅了下小嘴不理王旁,假装生气,不过还是马上又笑了笑,便说起这度牒。
“度牒的好处自然不用说,度牒领得之后,可以免丁钱避遥役,老百姓不必说了。和尚道士吃十方,寺院有田产,当了和尚、道士就不必服兵役、劳役,不出身丁钱米和其他苛捐杂税,逃避了赋税,吃一碗现成饭,成为不劳而食的合法的游民。”
小陆说道:“我也知道,那地主也想要度牒的呢。为了保全身家财产,得想尽一切办法巴成官户,要子弟读书中进士做官,如不行,也得出钱买官告,成为名义上的官户,当时官告也可以用钱买,但比度牒更贵。再不,就买张度牒也好。因为寺院田产是可以免租赋的。”
月下姑娘不服气:“我还知道有了度牒,可以保护赀产,免去豪强兼并之家。此外,还有许多好处,如和尚、道士在法律上受优待:“僧尼道士女冠,文武官七品以下者,有罪许减赎。”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像是抢答一样,将度牒的许多好处说出来。王旁见此说到:“我说娘子怎么想出家,原来是这么多好处。”
月下放下手中的刚刚看的金银首饰之物:“好处是不少,不过现在出家可是不好出的。可是百里挑一的。”
陆慎言也符合到:“不好出才好呢。公子只会嘴上开玩笑,要是他寻了那么久月下姑娘,姑娘出家了,公子才不知道怎么伤心呢‘
王旁到也不否认,嘿嘿一笑,月下说到:“谁说不好出啊,有这些东西也够买张度牒了”她说着,指指那包裹中的金银。
“这种东西还能买卖?”王旁惊讶的问月下
月下说到:“我也是听人家说的,而且听说还很贵的,现在还算好些,也得三四十贯。”
一份度牒竟然这么高的价格,这有点出乎王旁的意料,他看看包裹中的金银和这张度牒,想起那《水浒传》。前世曾读水浒,记得有如此说:
酒肉和尚鲁智深、武松招摇过市,不担心快手公人来找麻烦,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本度牒,正如孙二娘所说:“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前路去,谁敢来盘问?”所不同者,武松是冒名顶替,鲁智深却是五台山文殊院正式报送的。
又想起书中还有一点:赵员外“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又说“祠部度牒都已有了”,表明来路正当。鲁达剃发之后,首座呈上度牒请长老赐法名,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说偈:“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把度牒交给书记僧填写完毕,付与鲁智深。
王旁想到此,便问二人,这度牒可是官府在售?
小陆摇摇头:“官府倒是不曾有售,多是民间倒卖。”
王旁再问二人也就知道的不多了,回到房间,王旁琢磨,这做和尚是不错,不过现在一张度牒几十贯为何那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说灵光一点,价值千金呢?这其中偌大的差距是何原因?
不过好奇归好奇,第二日王旁还是带着小陆一起去了开封府。王旁实在是忙不过来,再去顾及些闲事,这捡了东西充了公,至于什么童中,什么天清寺也不是王旁的份内之事。
自从王旁辞官向西走了一遭,包拯大人很少见到王旁,心中也是想念,昨日御射包大人还替王旁揪心了一把。见那辽国使者开始可是傲慢的很,不过见王旁这小家伙接连三箭,箭箭射中,那辽国使者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包拯大人可是越来越开心。
包大人的官职可是相当高,自然也离那些外国使者近了些,那些使者见王旁上场便有些议论,嘁嘁喳喳的都是些鸟语,那些使者中有的是大使自己会中原语言,有的则带了翻译。听话说都在打听是这少年是谁。
包拯一边紧张的看着王旁,一边听那些对话,包拯的名气还有人不知道么?自然会有说,这个小生是包大人义子,见王旁赢了那使者,一个满堂彩,包大人更是脖子梗着,胸部挺着心中很是为王旁骄傲。
一大早刚刚接到御旨,皇上明日要单独召见,包拯心中为那九龙杯之事,也正琢磨如何处理此事。见王旁从外面走来,身后跟着陆慎言,和一个女子。小陆手中还拎着一个包裹。
见到王旁包大人很高兴,放下手中的公文说道:“旁儿来的正好。”
王旁上前施礼,这段日子忙了公务忙应酬又是过年,自己也是很久没和包大人像以往那样好好说说话了。包拯半责怪的说到:“你这孩子,莫不是玩的疯了。我这里和你父那边都少见你”
王旁连忙赔笑说道:“孩儿哪敢,这不忙着把您二老的儿媳给找回来。”说着让那月下上前见过包大人。
王旁刚刚找到月下的时候,月下脸上有伤,王旁不便勉强她来见,近日脸上伤疤痊愈王旁心想也该是时候了,便带了月下同来。包拯倒是已经听说找到月下,今日见王旁将月下带来,见故人之女心中感慨。
问过几句二人婚事打算,包大人见月下也是知书达理懂事之人,到也是放心。
王旁对包拯说道:“义父,我在女贞观枯井前掉落了玉石,前日叫陆慎言去取,竟拾到了一些东西。您请过目。”
说这小陆呈上了包括,包大人见其中有度牒,便叫来师爷为小陆做供词。
这边王旁带着月下去见过夫人,夫人留了月下房中说话,王旁单独回去见包大人。供词已经录好,包大人对王旁说到:“今日你来的正好,定要多留半日。”
王旁本想带月下再去王安石府上,听包拯这么说,正好自己也想问问这度牒的事情。于是吩咐小陆先带了姑娘过去。将那二人安排好,包拯王旁父子二人来到厅堂的厢房,这房间也是布置了一些书架等物,一张半仙桌上摆着茶具,二人相对而坐。房间里面的炉子中正燃这王旁送来的“香饼”。
闲聊之中包拯提到:“这度牒可能会引出一案。”王旁请包拯赐教。
家人给二人煮好茶退下,王旁给包大人茶盏斟茶,问到:“我听闻市上有倒卖度牒之事,义父可说是此事?”
包拯说到:“这是其一,出家人度牒需随身懈怠,怎么会轻易丢失,又和金银放在一起,有可能涉及交易。”
王旁问道:“这度牒怎么会有市交易,莫非出家很难的事吗?”
包拯说道:“宋真宗后期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诏令丁谓修建了玉清昭应宫,极侈土木,七年始成,有房屋近三千间,“小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其费。”
景德三年八月,诸王府侍讲孙奭向真宗提出“请减修寺度僧”,对寺庙修得太多、僧人数量增加太快,加以限制。真宗反驳说:“至於道释二门,有助世教,人或偏见,往往毁訾,假使僧、道士时有不检,安可废其教耶?”
这段历史王旁不清楚,不过他也听说过,真宗对各地建造寺院的政策规定也较过去宽松。
又听包拯说道:“真宗数年对佛教贡献很多,不过因做了僧侣就可免除税,役不少人都以出家为名,况大兴土木,国库空虚。至仁宗,依然敬教,但加强了僧侣的考核,对僧侣资格有了明确规定。而且不再增加僧侣人数。”
王旁一听似乎明白了,这是限数导致的无法滥竽充数说到:“严格些倒是好事。”
包拯说道:“听闻仁宗还有精简寺庙僧侣的意图,所以市上就有些不法之人将度牒倒卖,或有人犯罪寻度牒逃避。”
王旁心想犯罪逃避应是有,否则后面不会有那鲁智深和武松之类,不过听包拯这么一说倒是也理解为何后来度牒会炒到那么高的价格。
这事王旁可是经历过,想那2012年之前若干年,某市出租车运营资质限数量的时候,一张运营证番了六倍。从十几万一下子翻到价值六十万左右。可是这度牒怎么能到那价格,而且又是官方之物,王旁脑筋开始寻思是不是可以从官方角度下手。
正琢磨忽听包拯话锋一转说道:“今日见度牒之事,我到想起一个事有些牵扯。真宗皇上格外对倭奴僧寂照礼遇,下诏赐法名圆通大师,并赐紫方袍,给予殊荣。”
听包拯提到倭奴,王旁想到这次朝会倭奴竟没来供奉,于是问到:“义父,为何今年朝会倭奴没来供奉?”
包拯说道:“这正是我要跟你说的事,此事关系到我朝颜面,你听听可有好的解法。”
这是一章五色金花绫纸,度牒上写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职衔)、籍贯、年龄、所住或请住持寺院(入何寺院名籍)、所诵经典、师名等,并有祠部的批文,签署日期和官署署名等
月下一边看着包裹中之物一边问王旁:“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啊?”
王旁看了看,度牒上面僧人的名字净慧,俗名叫童中,便说道:“这便是那女贞观井中之物。说了你别生气啊,我昨日听说要去御射,担心败了丢脸,便让小陆去取岳父赠玉。”
“呸,岳父倒是叫的顺嘴,也不知道羞。”月下轻轻的含笑说道。王旁嘿嘿一笑又接着说到:
“小陆取来东西时,就带来了这个包裹,你说是不是小偷偷过藏在那井中,这窃贼倒也是奇怪,偷东西倒也罢了,偷个出家的凭证有何用?”
小陆说的:“昨天竟没注意到此物,这可是好东西。”
王旁仔细端详着那度牒,见小陆这么问也说到:“娘子应是对这了解啊,可说说怎么个好。”
月下听这“娘子”二字心中高兴,不过还是撅了下小嘴不理王旁,假装生气,不过还是马上又笑了笑,便说起这度牒。
“度牒的好处自然不用说,度牒领得之后,可以免丁钱避遥役,老百姓不必说了。和尚道士吃十方,寺院有田产,当了和尚、道士就不必服兵役、劳役,不出身丁钱米和其他苛捐杂税,逃避了赋税,吃一碗现成饭,成为不劳而食的合法的游民。”
小陆说道:“我也知道,那地主也想要度牒的呢。为了保全身家财产,得想尽一切办法巴成官户,要子弟读书中进士做官,如不行,也得出钱买官告,成为名义上的官户,当时官告也可以用钱买,但比度牒更贵。再不,就买张度牒也好。因为寺院田产是可以免租赋的。”
月下姑娘不服气:“我还知道有了度牒,可以保护赀产,免去豪强兼并之家。此外,还有许多好处,如和尚、道士在法律上受优待:“僧尼道士女冠,文武官七品以下者,有罪许减赎。”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像是抢答一样,将度牒的许多好处说出来。王旁见此说到:“我说娘子怎么想出家,原来是这么多好处。”
月下放下手中的刚刚看的金银首饰之物:“好处是不少,不过现在出家可是不好出的。可是百里挑一的。”
陆慎言也符合到:“不好出才好呢。公子只会嘴上开玩笑,要是他寻了那么久月下姑娘,姑娘出家了,公子才不知道怎么伤心呢‘
王旁到也不否认,嘿嘿一笑,月下说到:“谁说不好出啊,有这些东西也够买张度牒了”她说着,指指那包裹中的金银。
“这种东西还能买卖?”王旁惊讶的问月下
月下说到:“我也是听人家说的,而且听说还很贵的,现在还算好些,也得三四十贯。”
一份度牒竟然这么高的价格,这有点出乎王旁的意料,他看看包裹中的金银和这张度牒,想起那《水浒传》。前世曾读水浒,记得有如此说:
酒肉和尚鲁智深、武松招摇过市,不担心快手公人来找麻烦,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本度牒,正如孙二娘所说:“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前路去,谁敢来盘问?”所不同者,武松是冒名顶替,鲁智深却是五台山文殊院正式报送的。
又想起书中还有一点:赵员外“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又说“祠部度牒都已有了”,表明来路正当。鲁达剃发之后,首座呈上度牒请长老赐法名,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说偈:“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把度牒交给书记僧填写完毕,付与鲁智深。
王旁想到此,便问二人,这度牒可是官府在售?
小陆摇摇头:“官府倒是不曾有售,多是民间倒卖。”
王旁再问二人也就知道的不多了,回到房间,王旁琢磨,这做和尚是不错,不过现在一张度牒几十贯为何那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说灵光一点,价值千金呢?这其中偌大的差距是何原因?
不过好奇归好奇,第二日王旁还是带着小陆一起去了开封府。王旁实在是忙不过来,再去顾及些闲事,这捡了东西充了公,至于什么童中,什么天清寺也不是王旁的份内之事。
自从王旁辞官向西走了一遭,包拯大人很少见到王旁,心中也是想念,昨日御射包大人还替王旁揪心了一把。见那辽国使者开始可是傲慢的很,不过见王旁这小家伙接连三箭,箭箭射中,那辽国使者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包拯大人可是越来越开心。
包大人的官职可是相当高,自然也离那些外国使者近了些,那些使者见王旁上场便有些议论,嘁嘁喳喳的都是些鸟语,那些使者中有的是大使自己会中原语言,有的则带了翻译。听话说都在打听是这少年是谁。
包拯一边紧张的看着王旁,一边听那些对话,包拯的名气还有人不知道么?自然会有说,这个小生是包大人义子,见王旁赢了那使者,一个满堂彩,包大人更是脖子梗着,胸部挺着心中很是为王旁骄傲。
一大早刚刚接到御旨,皇上明日要单独召见,包拯心中为那九龙杯之事,也正琢磨如何处理此事。见王旁从外面走来,身后跟着陆慎言,和一个女子。小陆手中还拎着一个包裹。
见到王旁包大人很高兴,放下手中的公文说道:“旁儿来的正好。”
王旁上前施礼,这段日子忙了公务忙应酬又是过年,自己也是很久没和包大人像以往那样好好说说话了。包拯半责怪的说到:“你这孩子,莫不是玩的疯了。我这里和你父那边都少见你”
王旁连忙赔笑说道:“孩儿哪敢,这不忙着把您二老的儿媳给找回来。”说着让那月下上前见过包大人。
王旁刚刚找到月下的时候,月下脸上有伤,王旁不便勉强她来见,近日脸上伤疤痊愈王旁心想也该是时候了,便带了月下同来。包拯倒是已经听说找到月下,今日见王旁将月下带来,见故人之女心中感慨。
问过几句二人婚事打算,包大人见月下也是知书达理懂事之人,到也是放心。
王旁对包拯说道:“义父,我在女贞观枯井前掉落了玉石,前日叫陆慎言去取,竟拾到了一些东西。您请过目。”
说这小陆呈上了包括,包大人见其中有度牒,便叫来师爷为小陆做供词。
这边王旁带着月下去见过夫人,夫人留了月下房中说话,王旁单独回去见包大人。供词已经录好,包大人对王旁说到:“今日你来的正好,定要多留半日。”
王旁本想带月下再去王安石府上,听包拯这么说,正好自己也想问问这度牒的事情。于是吩咐小陆先带了姑娘过去。将那二人安排好,包拯王旁父子二人来到厅堂的厢房,这房间也是布置了一些书架等物,一张半仙桌上摆着茶具,二人相对而坐。房间里面的炉子中正燃这王旁送来的“香饼”。
闲聊之中包拯提到:“这度牒可能会引出一案。”王旁请包拯赐教。
家人给二人煮好茶退下,王旁给包大人茶盏斟茶,问到:“我听闻市上有倒卖度牒之事,义父可说是此事?”
包拯说到:“这是其一,出家人度牒需随身懈怠,怎么会轻易丢失,又和金银放在一起,有可能涉及交易。”
王旁问道:“这度牒怎么会有市交易,莫非出家很难的事吗?”
包拯说道:“宋真宗后期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诏令丁谓修建了玉清昭应宫,极侈土木,七年始成,有房屋近三千间,“小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其费。”
景德三年八月,诸王府侍讲孙奭向真宗提出“请减修寺度僧”,对寺庙修得太多、僧人数量增加太快,加以限制。真宗反驳说:“至於道释二门,有助世教,人或偏见,往往毁訾,假使僧、道士时有不检,安可废其教耶?”
这段历史王旁不清楚,不过他也听说过,真宗对各地建造寺院的政策规定也较过去宽松。
又听包拯说道:“真宗数年对佛教贡献很多,不过因做了僧侣就可免除税,役不少人都以出家为名,况大兴土木,国库空虚。至仁宗,依然敬教,但加强了僧侣的考核,对僧侣资格有了明确规定。而且不再增加僧侣人数。”
王旁一听似乎明白了,这是限数导致的无法滥竽充数说到:“严格些倒是好事。”
包拯说道:“听闻仁宗还有精简寺庙僧侣的意图,所以市上就有些不法之人将度牒倒卖,或有人犯罪寻度牒逃避。”
王旁心想犯罪逃避应是有,否则后面不会有那鲁智深和武松之类,不过听包拯这么一说倒是也理解为何后来度牒会炒到那么高的价格。
这事王旁可是经历过,想那2012年之前若干年,某市出租车运营资质限数量的时候,一张运营证番了六倍。从十几万一下子翻到价值六十万左右。可是这度牒怎么能到那价格,而且又是官方之物,王旁脑筋开始寻思是不是可以从官方角度下手。
正琢磨忽听包拯话锋一转说道:“今日见度牒之事,我到想起一个事有些牵扯。真宗皇上格外对倭奴僧寂照礼遇,下诏赐法名圆通大师,并赐紫方袍,给予殊荣。”
听包拯提到倭奴,王旁想到这次朝会倭奴竟没来供奉,于是问到:“义父,为何今年朝会倭奴没来供奉?”
包拯说道:“这正是我要跟你说的事,此事关系到我朝颜面,你听听可有好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