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四日,吃完中饭,我独自坐在御书房里,思考着未来的发展。
也不知过了多久,从窗外突然传来一阵雷鸣声,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随即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只见天空乌云密布,灰暗、阴沉,整个天空仿佛要坠落下来似的,凛冽的寒风在皇宫中肆无忌惮地来回穿梭,目力所及之处的大树被风刮得左摇右摆,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一场暴雨即将而来。
我刚关好窗户,就听见门外传来小七的声音:“官家,袁先生来了。”
“恩,请先生入内。”
袁棘进屋后,交给我一封书信道:“陛下,这是大理舍利畏通过洪源大巫师转来的一封信件。”
“舍利畏?朕自大理回来后这还是第一次收到他的消息。”我边说边打开信,看了起来。
舍利畏在信中提及,当日他安全撤离后,便潜入鄯阐天龙寺,在和舍利空整整长谈了一夜之后,决定将现有的力量化整为零,在大理境内的山区建立三处根据地,遵循公子的十六字方针,依托山区复杂的地形进行游击战,争取底层贫穷人士的支持,在运动中逐渐壮大。按照计划,到明年年底,舍利畏打算在原有四、五千人的基础上,将其部队扩展到一万五千人至二万人,届时便可配合大宋的军事行动,将蒙古人逐出大理。
书信的后面附有三处根据地的大致地点以及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并请示呼延公子是否可行。
我看完后对袁棘道:“先生,回复舍利空,其做法我认同,在发展的同时,还需保存力量,不得和蒙古或者段实的势力硬拼,坚决贯彻十六字方针,另外,让他们在靠近广南西路和黄泥河畔再建立一处小型根据地,与我广南军区或苗家军区保持密切联系,以方便双方消息的互通和获得我朝物资的支援。”
“是,陛下。”
不一会,小七入内道:“陛下,沈先生和全觉奉旨前来,已在宫外候旨。”
“恩,宣。”
当沈逸秋和全觉进入御书房后,我道:“两位,朕今日叫你们来,是想让你们将原来所制做的边境立体军事沙盘细化,主要针对四川军区、襄阳军区和江淮军区,朕打算在福宁殿中设立一间军事书房,有了沙盘和地图的结合,就算是比较完美的了。”
沈逸秋道:“陛下,何时需要?”
“越快越好,各地的山川地理状况有不清楚的,可以和军务院及工部联系。”
“是,陛下,不过,属下估计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
“三个月?”我想了想道,“沈先生,可以。”
全觉道:“陛下,简易的沙盘已经在本月初运往各大军区了。”
“恩,大战为时不远了了,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对了,沈先生,火药监那里的火器研制有进展吗?”
“回陛下,云大人、完颜大人以及赵云聪前几日刚来过临安大学,说第二代云氏火枪将于明年年初正式量产,这第二代火枪的射程可至二百五十米,有效射程也提高到一百五十米,重量和体积同时都会减少。投掷弹也有了进展,火药监针对火药成分又进行了改良,同样体积的火药,其爆炸力可以达到原来的一点五倍,目前的火炮炮弹也采用了改良后的火药配方。”
“很好。”我高兴地赞道,“过些日子,你们随朕一起去火药监看看。”
“是,陛下。”
“沈先生,临安大学的进展朕也十分满意,新学期开学以来,学员人数增加了一千多人,你们需要费心教导,这些人毕业后可都是我朝的人才啊。”
“陛下放心。”
“全觉,今年科学院的成果也十分突出,不仅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每月都有新品问世,做得不错。”
“陛下,这其实都是……”
全觉刚说了一半,就见周公公匆匆入内禀道:“官家,赵葵赵大人之子赵淮在宫外求见。”
“赵淮?”我顿觉不妙,急道,“不好,莫非……快宣。”
身上还带着雨水的赵淮一进屋便跪到在地:“皇上,家父,家父已于一个时辰前,过世了。”
数日前我和谢道清又一次去过赵府,在服用了三千年的人参后,赵葵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然而,人之寿命终究不可逆天而行,正如御医当日所言,人参的功效仅仅让赵葵多活了十来天。
作为五朝元老,赵葵身经百战,为南宋的安定立下过汗马功劳。
“赵淮,老爱卿可有临终遗言?”
“回皇上,今日下午,家父小睡一会后,便要草民练了一趟赵家枪法,随即又让下人拿来纸墨笔砚,在床头写下了放翁前辈(陆游)的这首七言绝句《示儿》。写完后,家父便坐在床头,突然大笑一声,遂气绝而亡。”赵淮将赵葵手书的《示儿》手稿递给我道,“皇上,这就是家父最后的笔墨。”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葵身为武将,却工于诗文,善墨梅,其画工精美,苍劲有力,只是这最后的墨宝却显得凌乱无章,歪歪倒倒,毫无劲力可言,倒像是一个刚刚学字的稚童所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反复念了几遍,伤感道,“小七,让宫中匠师将老爱卿的墨宝裱好,悬挂在朕的御书房中,朕一定不会陆游、让赵葵、让千千万万的宋人失望的。”
“是,官家。”
“小七,备轿,朕现在就去看看赵爱卿。”
“官家,外面还在下雨呢,要不等雨停了再去吧。”
赵淮也劝道:“是啊,皇上,七公公说得有理。”
我摇摇头,只是简单地重复道:“备轿。”
“是,官家。”小七也不敢再劝。
虽然赵葵早已退出军界,但现在的将领中有不少都是出自其门下,像吕文德、夏贵等人都曾经是赵葵麾下的战将,作为军界辈分最高者,赵葵的离世无疑是大宋的损失,因为赵葵代表了一个时代。
再过五天,咸淳二年年底的军事会议就要召开了,作为军中资历最老的赵葵最终没有赶上。而其义子赵宝估计还在返回临安的船上,也来不及和赵葵见上最后一面了。
这位征战数十年的老将军还是按照历史的进程,于咸淳二年十一月离开了人世,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只是死亡的地点由湖南变为了临安。
坐在轿子上,我突然觉得有种莫名的悲哀,作为穿越者,我有着这个时代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我又清楚地知道每位名人的离世日期。
如果让人知道他身边之人的死期,又不能明言,无疑会是一种痛苦的折磨,更有甚者,我现在这具身体的主人赵禥也只剩下七、八年的光阴了,我能改变吗?
难怪帝王谷术堂有二十四岁前不能替人看相的规矩,能够勘破天机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但真正到了那一步,却不知道原来是种包袱,洞晓天机者只能独自承受那种煎熬,如果道行不深,很可能会得失心疯的。
“官家,到了。”小七的声音让我从沉思中恢复过来。
这是我穿越后第一次见到大臣离世。
以赵葵的年龄,即便在后世也算得上高寿了。
“参见皇上。”当我进入里屋,所有人全都跪下行礼。
“免礼,大家各自忙去吧。”
我站在赵葵床边,静静地注视着赵葵的遗容。虽然面容清廋,却也显得安详,联想起赵淮所言,赵葵在临终前的那一声大笑,其含义我隐约已经明白,赵葵的心已经放下,他相信我会做到我一直所言的中兴,不仅是他,就连陆游的遗愿也必将可以实现。
“赵淮。”
“草民在。”
“好生办理老爱卿的后事。”
“是,皇上。”
对着赵葵的遗体,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道:“老爱卿,放心去吧,朕的承诺一定会兑现的。赵淮,办完后事,你便来朝中任职,老爱卿未竟之事业将会由我们继续下去。”
“是,草民遵旨。”
在次日的朝会上,我宣布了鲁国公赵葵病逝的消息。
众人听罢,难免一阵唏嘘,无论是敌是友,都觉得颇为悲伤,这位老人值得尊敬。江万里出列道:“陛下,鲁国公征战沙场数十年,功在社稷,臣请陛下下旨封赐、厚葬。”
“恩,准奏。鲁国公有功于我朝,赠太傅,谥忠靖,封忠靖王,享南岳庙,其子赵淮入朝为官。礼部马廷鸾,赵老爱卿的后事就交由你们礼部办理。根据鲁国公生前的愿望,将其葬在临安西北的宝石山下,等朕平定北方后,再将其迁葬于湖南老家。”
“是,臣马廷鸾遵旨。”
“各位爱卿,今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大家不可松懈,争取超额超质的完成任务。”
“是,臣等遵旨。”
小七在金阶上大声道:“各位大人,有本请奏。”
“陛下,臣马光祖有本上奏。”
“马爱卿,请讲。”
也不知过了多久,从窗外突然传来一阵雷鸣声,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随即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只见天空乌云密布,灰暗、阴沉,整个天空仿佛要坠落下来似的,凛冽的寒风在皇宫中肆无忌惮地来回穿梭,目力所及之处的大树被风刮得左摇右摆,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一场暴雨即将而来。
我刚关好窗户,就听见门外传来小七的声音:“官家,袁先生来了。”
“恩,请先生入内。”
袁棘进屋后,交给我一封书信道:“陛下,这是大理舍利畏通过洪源大巫师转来的一封信件。”
“舍利畏?朕自大理回来后这还是第一次收到他的消息。”我边说边打开信,看了起来。
舍利畏在信中提及,当日他安全撤离后,便潜入鄯阐天龙寺,在和舍利空整整长谈了一夜之后,决定将现有的力量化整为零,在大理境内的山区建立三处根据地,遵循公子的十六字方针,依托山区复杂的地形进行游击战,争取底层贫穷人士的支持,在运动中逐渐壮大。按照计划,到明年年底,舍利畏打算在原有四、五千人的基础上,将其部队扩展到一万五千人至二万人,届时便可配合大宋的军事行动,将蒙古人逐出大理。
书信的后面附有三处根据地的大致地点以及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并请示呼延公子是否可行。
我看完后对袁棘道:“先生,回复舍利空,其做法我认同,在发展的同时,还需保存力量,不得和蒙古或者段实的势力硬拼,坚决贯彻十六字方针,另外,让他们在靠近广南西路和黄泥河畔再建立一处小型根据地,与我广南军区或苗家军区保持密切联系,以方便双方消息的互通和获得我朝物资的支援。”
“是,陛下。”
不一会,小七入内道:“陛下,沈先生和全觉奉旨前来,已在宫外候旨。”
“恩,宣。”
当沈逸秋和全觉进入御书房后,我道:“两位,朕今日叫你们来,是想让你们将原来所制做的边境立体军事沙盘细化,主要针对四川军区、襄阳军区和江淮军区,朕打算在福宁殿中设立一间军事书房,有了沙盘和地图的结合,就算是比较完美的了。”
沈逸秋道:“陛下,何时需要?”
“越快越好,各地的山川地理状况有不清楚的,可以和军务院及工部联系。”
“是,陛下,不过,属下估计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
“三个月?”我想了想道,“沈先生,可以。”
全觉道:“陛下,简易的沙盘已经在本月初运往各大军区了。”
“恩,大战为时不远了了,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对了,沈先生,火药监那里的火器研制有进展吗?”
“回陛下,云大人、完颜大人以及赵云聪前几日刚来过临安大学,说第二代云氏火枪将于明年年初正式量产,这第二代火枪的射程可至二百五十米,有效射程也提高到一百五十米,重量和体积同时都会减少。投掷弹也有了进展,火药监针对火药成分又进行了改良,同样体积的火药,其爆炸力可以达到原来的一点五倍,目前的火炮炮弹也采用了改良后的火药配方。”
“很好。”我高兴地赞道,“过些日子,你们随朕一起去火药监看看。”
“是,陛下。”
“沈先生,临安大学的进展朕也十分满意,新学期开学以来,学员人数增加了一千多人,你们需要费心教导,这些人毕业后可都是我朝的人才啊。”
“陛下放心。”
“全觉,今年科学院的成果也十分突出,不仅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每月都有新品问世,做得不错。”
“陛下,这其实都是……”
全觉刚说了一半,就见周公公匆匆入内禀道:“官家,赵葵赵大人之子赵淮在宫外求见。”
“赵淮?”我顿觉不妙,急道,“不好,莫非……快宣。”
身上还带着雨水的赵淮一进屋便跪到在地:“皇上,家父,家父已于一个时辰前,过世了。”
数日前我和谢道清又一次去过赵府,在服用了三千年的人参后,赵葵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然而,人之寿命终究不可逆天而行,正如御医当日所言,人参的功效仅仅让赵葵多活了十来天。
作为五朝元老,赵葵身经百战,为南宋的安定立下过汗马功劳。
“赵淮,老爱卿可有临终遗言?”
“回皇上,今日下午,家父小睡一会后,便要草民练了一趟赵家枪法,随即又让下人拿来纸墨笔砚,在床头写下了放翁前辈(陆游)的这首七言绝句《示儿》。写完后,家父便坐在床头,突然大笑一声,遂气绝而亡。”赵淮将赵葵手书的《示儿》手稿递给我道,“皇上,这就是家父最后的笔墨。”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葵身为武将,却工于诗文,善墨梅,其画工精美,苍劲有力,只是这最后的墨宝却显得凌乱无章,歪歪倒倒,毫无劲力可言,倒像是一个刚刚学字的稚童所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反复念了几遍,伤感道,“小七,让宫中匠师将老爱卿的墨宝裱好,悬挂在朕的御书房中,朕一定不会陆游、让赵葵、让千千万万的宋人失望的。”
“是,官家。”
“小七,备轿,朕现在就去看看赵爱卿。”
“官家,外面还在下雨呢,要不等雨停了再去吧。”
赵淮也劝道:“是啊,皇上,七公公说得有理。”
我摇摇头,只是简单地重复道:“备轿。”
“是,官家。”小七也不敢再劝。
虽然赵葵早已退出军界,但现在的将领中有不少都是出自其门下,像吕文德、夏贵等人都曾经是赵葵麾下的战将,作为军界辈分最高者,赵葵的离世无疑是大宋的损失,因为赵葵代表了一个时代。
再过五天,咸淳二年年底的军事会议就要召开了,作为军中资历最老的赵葵最终没有赶上。而其义子赵宝估计还在返回临安的船上,也来不及和赵葵见上最后一面了。
这位征战数十年的老将军还是按照历史的进程,于咸淳二年十一月离开了人世,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只是死亡的地点由湖南变为了临安。
坐在轿子上,我突然觉得有种莫名的悲哀,作为穿越者,我有着这个时代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我又清楚地知道每位名人的离世日期。
如果让人知道他身边之人的死期,又不能明言,无疑会是一种痛苦的折磨,更有甚者,我现在这具身体的主人赵禥也只剩下七、八年的光阴了,我能改变吗?
难怪帝王谷术堂有二十四岁前不能替人看相的规矩,能够勘破天机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但真正到了那一步,却不知道原来是种包袱,洞晓天机者只能独自承受那种煎熬,如果道行不深,很可能会得失心疯的。
“官家,到了。”小七的声音让我从沉思中恢复过来。
这是我穿越后第一次见到大臣离世。
以赵葵的年龄,即便在后世也算得上高寿了。
“参见皇上。”当我进入里屋,所有人全都跪下行礼。
“免礼,大家各自忙去吧。”
我站在赵葵床边,静静地注视着赵葵的遗容。虽然面容清廋,却也显得安详,联想起赵淮所言,赵葵在临终前的那一声大笑,其含义我隐约已经明白,赵葵的心已经放下,他相信我会做到我一直所言的中兴,不仅是他,就连陆游的遗愿也必将可以实现。
“赵淮。”
“草民在。”
“好生办理老爱卿的后事。”
“是,皇上。”
对着赵葵的遗体,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道:“老爱卿,放心去吧,朕的承诺一定会兑现的。赵淮,办完后事,你便来朝中任职,老爱卿未竟之事业将会由我们继续下去。”
“是,草民遵旨。”
在次日的朝会上,我宣布了鲁国公赵葵病逝的消息。
众人听罢,难免一阵唏嘘,无论是敌是友,都觉得颇为悲伤,这位老人值得尊敬。江万里出列道:“陛下,鲁国公征战沙场数十年,功在社稷,臣请陛下下旨封赐、厚葬。”
“恩,准奏。鲁国公有功于我朝,赠太傅,谥忠靖,封忠靖王,享南岳庙,其子赵淮入朝为官。礼部马廷鸾,赵老爱卿的后事就交由你们礼部办理。根据鲁国公生前的愿望,将其葬在临安西北的宝石山下,等朕平定北方后,再将其迁葬于湖南老家。”
“是,臣马廷鸾遵旨。”
“各位爱卿,今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大家不可松懈,争取超额超质的完成任务。”
“是,臣等遵旨。”
小七在金阶上大声道:“各位大人,有本请奏。”
“陛下,臣马光祖有本上奏。”
“马爱卿,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