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卖,自然也就有人买。虽然此时人心慌乱,但潘氏集团的人可是不慌的,整车整车的白银拉着走街串巷,大肆收购那些贵族们抛售的地皮和房产。
    即便是贱价出售,但想要将这些产业全部吃下,也差不多将潘氏集团在马六甲所有储备的现金都一扫而空,甚至就连潘氏银行的库存,都耗去了一大半。
    这个时候潘氏银行若是出现挤兑风潮怎么办呢?
    潘厚仁也不是没有考虑到这点。而且事实上他并没有打算就真正放那些马六甲的贵族们离开。他连苏丹都不会放过,又岂会放过那些贵族?
    马六甲城里,“暹罗军队”表现的非常友好,甚至于那些贵族离开城池时,随行的车队都不用接受检查,然而大量的潘氏集团保卫队早已经在距离马六甲城几里路之外,形成了严密的包围圈,任何从马六甲城中离开的人,除非是经过这些卫队的同意,否则休想从这个包围圈里离开。
    要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仅仅依靠潘氏集团卫队人手是不够的,郑和舰队也参与到这个行动当中。
    事实上少了郑和舰队也不成,毕竟有很多马六甲当地的贵族并不是走陆路,他们有自己的海船,故而会选择走海路离开。
    而这些人最终厄结局只会落入郑和的手中。
    不管是在陆地上被抓的还是在海上被拦截的,潘厚仁也没有打算将这些都杀掉,只是将其财产全部剥夺,顺带着扔到距离马六甲港口不远的运输船上,每装满一船,就发往安南,那边正好缺乏劳动力呢。
    只要有着足够严密的监视,潘厚仁并不担心这些人有机会从安南跟暹罗交界的那些原始森林里逃脱,至于说贵族们的老婆,说实话,那些东南亚人潘氏集团的员工是看不上,不过安南和暹罗当地人倒是不会介意的,不管倒是是卖还是半卖半送,相信都会给潘氏集团带来很多好处。
    就在马六甲已经进入打扫战场阶段的时候,大明朝廷关于是否出兵的争论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眼瞅着朱瞻基已经快要顶不住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朱瞻基要求大臣们编撰的《外戚事鉴》、《历代臣鉴》落成了。
    关于《外戚事鉴》、《历代臣鉴》这本书,是朱瞻基登基之后要求以史籍所记前代外戚及臣下善恶足为鉴戒之事,摘录编辑成书。
    此事他早就已经开始安排,但毕竟不是小事,故而一直拖到此时才刚好完成。
    而此时完成,对于朱瞻基来说也是一个抵抗来自群臣压力的一种方式。甚至于潘厚仁接着这个机会,直接指引朱瞻基,将这两本书大量印刷,不仅仅京师的官员要做到人手一套,更是逐渐遍及大明各地。
    潘厚仁这是又将后世中国政府最擅长的“运动”给拿到现在来了。
    在这两本书上,朱瞻基可是亲自作序,谕道:
    “吾惟治天下之道,必自亲亲始;至文武诸臣,亦欲同归于善。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所以于暇日采辑其善恶吉凶之迹,汇为此书,以示法戒。其择善而从,以保福禄。”
    当然,也只有几个有数的大臣拿在手中的书是朱瞻基亲自题序,其他人拿到的也都是印刷出来的。照理说依潘厚仁的行政级别,也只有印刷体的资格,不过他脸皮厚,硬是让朱瞻基给他写了几套!
    几套啊,可不是一套两套,这种东西,在潘厚仁看来将来可是有巨大升值空间的,岂能不要些?
    不仅仅是书,但凡是朱瞻基写给他的东西,都被潘厚仁用最好的方式保存了起来。
    在朱瞻基的要求下,大明朝廷上下掀起了一场“整顿官场作风”、“以百姓为本”的整风运动。
    此运动一出,顿时整的朝廷上下鸡飞狗跳,原本大家非常关心的马六甲问题,也是因此而无疾而终。当然,这跟马六甲苏丹迟迟不见路面也有很大的关系。
    马六甲的苏丹极其继承人并非是不想路面,实在是暹罗的铁矿太深,最近他们连太阳都很少见到了。
    应该说朱瞻基掀起的这场整风运动还是很有效果的,比如说吕震同学,就被整死了,年六十二。
    下面的人忙着整风,而朱瞻基则是拿着潘厚仁送给他的报表偷着乐。
    可不是要偷着乐么?
    如今整个马六甲算是已经实实在在的落入了潘氏集团之手,事实上就等于是大明王朝又多了一块海外的飞地。
    说马六甲是飞地那是真一点不错,大明朝廷如今的兵锋根本指不到那里去,即便是朱瞻基这个当皇帝的,也就只有看着报表乐的份。
    但在这背后,朱瞻基其实也有自己的担心。
    潘氏集团越是强大,也就代表着潘厚仁手中掌控的力量越来越巨大,一个年轻的臣子却手掌如此势力,又岂能不让朱瞻基担心呢?
    “皇后娘娘说最近很久没有见过你家几位夫人了,啥时候带她们进宫,大家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什么的。”
    朱瞻基开始非常随意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却是让潘厚仁心中重重一呆,随即就应承了下来。等到离开皇宫回到家中,潘厚仁这才觉得是越想越不是个滋味儿。要说自家几个老婆吧,跟皇后娘娘那里确实没啥好聊的,也不是没有见过面,但皇后娘娘一见面就说真定公主的事儿,最终弄了个不欢而散——别以为皇后娘娘在潘厚仁那两个老婆眼中就有多重要的地方,随着潘氏集团势力的扩张,潘家这几个女人的见识也是日益增长,眼界开阔的同时,思想高度也在不住的提升。
    故而潘厚仁想来想去,总觉的这怕是朱瞻基的敲打,就要看朱瞻基下一步会怎样做了。
    暂且抛开这些事情,潘厚仁还是做自己的事情。
    马六甲那边的事情已经定下来,虽说当初潘厚仁是预计的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将马六甲捏在潘氏集团手中,但那也是无奈之举,谁知道因为伟大的宣宗弄出来的两本书,在朝堂内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整风运动,反而没人去计较马六甲的事情了。
    而今,潘氏集团当初用来收购马六甲贵族们的资金已经全数回笼,甚至有数倍的增益——可不要小看了马六甲的那些贵族们,处在这个黄金口岸,只要是手中有权利的人,想不发都难。
    有了巨额的资金流入,潘厚仁也好不吝啬的对马六甲城进行了大量的改造,不仅仅要加固城防,更重要的是组织起防御的部队来。
    另外一方面,潘氏集团的军工厂,也已经在天津落成了。
    之所以潘厚仁最终还是选择天津而不是其他地方,主要还是考虑到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问题。
    不管是铁、煤等原料还是最终出产的枪、炮,都需要极强的运输力量,而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船运则是最便宜,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
    与此同时,在南京潘厚仁的老宅里,第一面真正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玻璃镜子,终于出产了。
    其实这不是技匠们刚刚才研究出来,事实上当初被潘厚仁安排的几个技匠,那是真正拿到了奖金的。样品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拿出来了,但是真正投入实际生产,却绝对不是一个样品就能做到的。
    除开完成从研究所到工厂这样一个遥远的距离之外,还有各方面的平衡,成本,销售价格等等的核算过程。
    应该说,潘氏集团下属的研发部在拿到镜子的样品和研究所送来的制作流程之后,能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投入生产,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难题要解决,就是潘厚仁提及的,对工艺和配方,必须要完全保密!
    其实制作玻璃镜子并不难,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出优质的平板玻璃。作为镜子的载体,玻璃若是有一丝的不平,都会形成扭曲的影像,就无法用来生产一块合格的镜子。
    第二个就是形成银箔的工艺配方和流程。以这个时代的工艺,基本上就只能擦用锡箔和水银之间的反应最终形成薄薄的反映层,想要使用真正的银镜,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改良。
    但就算是最原始的银镜,当真正摆放在潘府几位夫人的面前时,也同样是引起了轰动效应!
    “宝贝!宝贝!”
    “此物只应天上有啊!”
    众人夫人纷纷感慨,而潘厚仁也不厚此薄彼,家中女人人手一面镶嵌精美的小镜子,至于说正儿八经的夫人,则还有一面半个人大小的穿衣镜。
    相比起那种巴掌大小的镜子来说,这半人高的穿衣镜那才是真正的宝贝呢!如果按照潘厚仁此前设定的出售价格,这种半人高的穿衣镜,至少要上千辆白银才能买的到。
    而在这批送到潘厚仁家中的镜子当中,也有潘厚仁给皇宫里的娘娘妃子们准备的小镜子。
    是的,潘厚仁可没有打算出手那么大方,再说了,大镜子的成品率如今还一直上不来,等到工人们完全掌握了生产工艺,成品率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送也不迟。
    正好皇后娘娘不是邀请潘家的夫人们进宫聊天看戏么,潘厚仁就让秀娘等人把镜子给带上,一来是去走走夫人路线,二来嘛,也是为了显摆一下!

章节目录

大明娱乐指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卷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卷风并收藏大明娱乐指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