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厚仁一面说,一面比划解释。
    确实,在这个时代,没有足够的科技配合,太远的射程没有足够的精确度也是浪费弹药而已,只要能够保证炮弹的射程在对方火器射程之外,就足够了。
    而潘厚仁之所以同时要求研究开花弹,爆炸弹的原因也同样在此。在不提炮弹本身重量的前提下,提高炮弹的破坏力,才是最直接的方式。
    经过潘厚仁的一番解说之后,朱瞻基终于弄懂了其中的道理,当即朱瞻基表示建立一个火炮工厂,甚至更多一些也无所谓。
    “可是皇上啊,这个工厂谁来主事呢?”
    “不是应该交给工部么?”
    对于潘厚仁的话,朱瞻基表示很奇怪。火炮,可是这个时代最犀利的兵器了,难道不应该交给朝廷负责么?
    潘厚仁苦笑,“皇上,咱们研究所的匠人大多数都是从工部出来的,何以在工部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任何建树呢?”
    其实这就是个体制效率的问题。在明朝,匠户,军户,那都是“世袭”的,可惜这个“世袭”跟人家勋贵的“世袭”完全是两个极端,人家世袭是人上人,匠户和军户,还有妓户的世袭,那就是“人下人”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试问这些匠户又有多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呢?
    况且所有的工作任务都是由上向下传递,匠户们并没有任何的自主性,也极少发明创造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没有工作效率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那照你这样说,该怎么办?”
    潘厚仁所说的问题,朱瞻基可是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不怪朱瞻基,实在是因为历来的传统,祖制。
    在中国,传统和祖制向来是被人所看重的,朱瞻基虽说也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但他毕竟才刚刚登上皇位,很多事情还没有真正的触及。
    应该说,在朱家统治中国的这两百多年历史里,也出现过好几个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皇帝,可惜运气差了些。
    就拿朱高炽和朱瞻基这对父子皇帝来说,若是朱高炽能够统治个二十来年,让大明有个修生养息的时间,随后朱瞻基性格稳定之后再统治二十年,别说什么满清了,恐怕整个东南亚和南亚都要被大明朝的军队踏平了。
    然而事实上呢,这对父子皇帝统治中国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十一年,这就是命数啊!
    “依微臣看,有些传统是到了该修正的时候了!”
    深深吸了一口气,潘厚仁打算借这次机会,向朱瞻基表达一些改革的思想。
    “首先我们需要的是将朝廷的职能从一些不必要的地方剥离出来,这样反而更方便朝廷的管理。”
    “此话怎讲?”
    要向朱瞻基阐述“政企分离”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潘厚仁也只能是深入浅出的单纯从军工行业入手。
    制造军备固然是一件事关国家安危的事情,但只要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也不是不能管理。
    首先是一定要引入企业,让民营力量来生产军备产品,朝廷采购。如此一来,朝廷只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而让民间作坊或者说将来的企业进行竞标,在达到同样要求的情况之下,尽量降低单位商品的价格。
    如此一来,朝廷不用再花心思管理工部下属的那些军备制造机构,又能够通过市场经济的途径来激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引入竞争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效的控制单位成本,减轻朝廷的军费负担,将更多的军费用来士兵身上而不是军备上。
    当然,企业为了创造更好的利润,就必须要花大功夫来研究产品改良,获取朝廷的订单,如此一来就逼着企业必须要培养大量的研究人员,善待工人,这些成本转嫁到企业身上,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取消匠户制度,提高技匠的生活水平,给他们更多的上升空间,保证他们的社会地位,这样一来匠户才会有心去研究,发展更多的技术。
    这一轮介绍可是花费了潘厚仁不少功夫,朱瞻基是听的津津有味,但凡有点不明白的地方,他都会开口打断潘厚仁的话,问个清楚明白。
    两人这一说,就从上午说到了下午,其中几次有人求见,都被朱瞻基使唤太监去挡驾不见,就连晚膳,君臣两个都是一边吃一边讨论。
    “照你这么说来,兵工厂这种东西,还真是非给你潘氏集团了不成?”
    “嘿,皇上,不是我的潘氏集团,而是您的潘氏集团啊!”
    纠正朱瞻基的观念是很重要的。
    潘氏集团究竟是潘厚仁还是朱瞻基的,对于潘氏集团将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人总是有是自私心理的,对于自己的事业往往会给予跟多的关注。
    “好好好,是朕的,是朕的。”见潘厚仁如此较真,那朱瞻基也笑了起来,点头承认潘厚仁的话,随后又道:
    “你刚刚做的事情,朕还需要时间好好考虑,怎么跟那些大臣,勋贵们交涉呢?”
    这也是潘厚仁推广“政企分开”的最大的障碍——其中牵扯到的利益纠葛实在是太多了,明朝“公务员”薪水低廉的程度,堪称历朝历代之最,若是不依靠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利益,可以说下到衙役,上到尚书,没有一个公务员可以靠着薪水养活自己的。
    即便是明朝有数的“清官”那也是相对而言的,要么是自己老家本身就有足够的田地放租,依靠“房产”过活,要么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寻租”,权钱交易。
    相对来说,若是成为“公务员”之前家底比较薄弱的官员,往往会选择来钱更快更便捷的方式,也就是直接的贪污受贿,一夜暴富,当然这种来的容易的幸福往往也去的更快,来的轰轰烈烈,去的时候也不会是悄无声息。
    剥皮塞草乃是太祖朱重八发明的,针对贪污受贿官员的一种处罚行事,整个明朝期间究竟有多少官员以身试法,到后世是难以统计的,但即便如此,同样无法阻止官员们前赴后继,除开人贪婪的本性之外,也有薪水过低无法养活自己的原因在内。
    如今,潘厚仁要建议朱瞻基搞“政企分开”,取消诸多“行政审批项目”,朝廷放权给市场,这等于是在挖那些传统官员的利益墙角,试问又岂会没有巨大的阻力呢?
    自古以来,变法者往往没有好解决,此乃历史通鉴。作为一名研究历史的大学讲师,潘厚仁自然知道。故而他也没有觉悟当一个真正的变法者,他只是希望一潘氏集团为契机,只要朱瞻基愿意一路给潘氏集团开绿灯,那么不需要强硬的推行什么变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跟随者,而当获利阶层已经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体时,那么就如同春风润物吧,不变法而变法已成。
    故而当朱瞻基说他要跟大臣们商议时,潘厚仁连忙开口提醒,可不要以圣旨的方式来强行推行,完全可以用潘氏集团来试水,堂堂一个帝王,给自己的产业开绿灯难道还会有人说三道四么?
    朱瞻基倒是有些“从谏如流”的姿态,点头应承了潘厚仁。
    从皇宫里出来,潘厚仁心中多少有些兴奋。
    若是能够成功的建立军工产业,而且源源不断的制造出能够大幅度提升明军战斗力的军备,对于大明朝的整体实力提升将是相当有效的。
    更重要的是,军工产业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随着军工产业对上游产业的需求步步提高,必然会催生一批专门为军工产业提供原材料、科技储备等上游企业和产业链,从而让明朝的科技发展起来。
    一个产业推动一个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越是在科技原始的时候,这种可能性就越高。
    当然潘厚仁也没有打算放弃过自己的娱乐事业。
    朱瞻基不是提出要搞一场大型的全民活动么,潘厚仁其实心中多少也有了自己的构思,既然是要搞,那就搞场大的活动。
    假如说举行“选秀”或者是“选花魁”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仅不算新颖,况且对于此时的明朝来说并不大合适,朱高炽升天不久,新皇登基龙椅都没坐热,时机不对。
    故而潘厚仁准备的是一场专业技术比赛。
    在后世的中国,曾经有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称号“三八红旗手”。
    什么叫“三八红旗手”呢?
    所谓“三八”自然就特指能够过后世“三八妇女节”的那个群体,也就是妇女。而能够掌红旗的,觉对是该团队的扛把子人物。
    三八红旗手,其实就当时全国妇联为了表彰在中国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显著成绩的妇女先进人物和妇女先进集体而设立的奖项。
    这个奖项于1960年设立。评选活动每年进行一次,一般三八节前后开展表彰。此活动对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妇女作用,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个时代可能开展“三八红旗手”称号活动?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首先这个时代并没有“三八”节,而大多数已婚女人也不可能出门工作,也就无法成为行业里的高人。
    潘厚仁只是要借鉴这样一个概念,他需要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在各行各样都是翘楚级的优秀人物的评选。
    之所以要选择这样一个项目,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改变“手工业”、“服务业”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以及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是对整个社会各行业的一种促进。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思潮,若是将“读书”这个词的含义广义化,包括任何一种“学技术”在内,那潘厚仁还能勉强承认这句话,可若仅仅是将“读书”狭义化为“读圣贤书”,那潘厚仁就很反感,反对这句话了。
    仅仅依靠读“圣贤书”就能改变整个国家和社会了么?假如是那样的话,那么等不到潘厚仁穿越前生活的后世,怕是整个地球就只剩下一种文字和语言,一种文化了。
    很显然,读“圣贤书”或者可以培养人的德性、情操,提高人的智商和情商,但却绝对无法加速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
    虽说在后世也曾经有人提出,科技文明的发展反而是在促使人类的退化,但至少在潘厚仁眼下所待的明朝这个时代里,他找不到更合适的发展方式了。

章节目录

大明娱乐指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卷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卷风并收藏大明娱乐指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