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厚仁进了京师?”
都指挥使衙门里,接到最新消息的纪纲两眼圆睁,眼神当中尽是不敢相信的神情!这个时候潘厚仁怎么会突然钻进京师里来呢?他这不是来送死么?
然而纪纲手下的人也颇有能力,在获悉潘厚仁进城之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宫中的眼线,弄明白了潘厚仁进京的缘由——皇帝陛下的密诏!既然是皇上的密诏,那潘厚仁进京就不是擅离职守,更谈不上违背朝廷的律例。
不管怎么会说,潘厚仁突然出现在京师让纪纲心中震荡不已!而“密诏”更是体现出皇上对潘厚仁的重视,天底下拿着俸禄的官员有多少?潘厚仁不仅仅小小年纪就获得了的朝廷正式的封赏,如今竟然还能得到皇上的密诏,在纪纲看来,这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恩典!
究竟是什么让皇上对潘厚仁这个少年青眼有加?难不成是因为聚宝盆?不!纪纲脑子里才刚刚升起这个念头,马上又被他自己打消了!皇上根本就不相信潘厚仁知道聚宝盆的事情,纪纲自认是了解朱棣的,如果说朱棣真是怀疑潘厚仁身上有聚宝盆的线索,又岂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放潘厚仁离开?
“快,速速去查探,跟着潘厚仁进京的,还有些什么人?”纪纲摁着自己的额角,思虑片刻之后,就对自己的心腹下令。
要说在京师,此时纪纲掌握的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几乎是片刻的功夫,关于潘厚仁队伍的情况就汇集到了纪纲的案头。
其中最让纪纲好奇的,就是那个叫朱秀娘的女子。
从如今他手中掌握的情报来看,这个朱秀娘的来历实在是有些奇怪,好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般,朱秀娘的来历只能追溯到五年之前,再往前那就是一片空白!
纪纲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只要用心去查,总能查到些蛛丝马迹,如果说他查不出来,那就只能证明帮朱秀娘掩盖过去的人,能力远远在他纪纲之上!
由此推之,再加上后来朱棣对朱秀娘这个女人的优待,纪纲深信朱秀娘背后必然是有皇上的影子,只有皇上才在地位上远远的超越了纪纲,也只有皇上才能掩盖的就连纪纲都查不出毛病来。
“这个女人究竟是谁?能够让皇上如此重视,甚至超过了潘厚仁?”
经过一番分析之后,纪纲自认已经抓住了核心矛盾——朱秀娘的来历,然而让他焦躁的是,这个朱秀娘的身份却始终参透不了!
这种对于形势失去掌控的感觉纪纲很不喜欢,说白了就是失去了控制一切的那种镇定心态。在房间里习惯性的踱步几个来回之后,纪纲开始下达他的指令。第一个就是要找到潘厚仁的落脚点,并且监视起来;第二个就是收拢人手。事实上因为朱秀娘的不可控制,纪纲已经准备铤而走险了。他希望获得聚宝盆的信息,潘厚仁远在昆明的时候他都没有放弃过,更遑论此时,潘厚仁自己送上门来。无论如何也要在第一时间将潘厚仁控制起来,哪怕因此而受到皇上的猜忌,纪纲也顾不上了!
都指挥使衙门里,纪纲正在设法算计潘厚仁,而此时在京师里的,还有另外一个潘厚仁的宿敌,或者说一个将潘厚仁恨之入骨的人——岷王府的世子,朱徵焲。
朱徵焲最开始来京师,其目的是为了洗去岷王府在火铳事件里的嫌疑。如今的岷王府已经远远不如当初太祖在世时那样辉煌,不管是建文帝朱允炆还是现在的皇帝朱棣,对于藩王的态度几乎都是一样的:控制!消弱!
为了巩固自身对天下的掌控,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不论他是谁,都不愿意让藩王掌控大量的军队和资源,削藩或者是寻找合适的因头将藩王拿下,是他们最愿意做的事情。
岷王府已经被朱棣一削再削,甚至远远不如朱棣封赏的国公之流,对于朱徵焲这个世子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如果说,岷王府在陷入火铳案当中,那么很有可能朱棣就会借着这个机会,将岷王府彻底的打散,成为历史书上的一段记录。
朱徵焲不愿意出现这样的情况,只因为他是岷王府的世子,一旦当代岷王朱楩去世,朱徵焲就能名正言顺的继承王位,成为一位藩王。朱徵焲没有太大的野心,他只希望能够成为一位逍遥自在的藩王,仅此而已。
可如今,时局的变化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朱徵焲的这个梦想了,即便是朱楩不在意,他跟朱棣好歹是兄弟,总会顾及一些情面,可是朱徵焲冥冥之中却有中感觉,他感觉若是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自己可能就跟岷王的宝座永远无缘了。
事实上朱徵焲这个预感非常的准确,在历史上,朱徵焲作为岷王朱楩的大儿子,名正言顺的世子,最终却真是没有坐到岷王的宝座上,反而是他的弟弟,朱徵煣继承了岷王的位置,原因其实很简单,朱楩对朱徵焲这个大儿子过于失望,所以才会将王位留给了二儿子朱徵煣。
虽说朱徵煣的能力未必就真是强过了他的大哥,但他有一点是朱徵焲比不上的,那就是听话!朱徵煣非常尊重父亲朱楩,从小就表现出这种特质来。事实上朱徵焲和朱徵煣之间的关系,很有些像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的那种关系,而两个继承父亲位置的,都是相对听话的孩子。
这个时候的朱徵焲还不知道自己的宿命,他最近几天都忙着去见朝廷各方面的重臣,只要是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大臣,朱徵焲都没有放弃,他携带着大量的礼物和银票,甚至还有调教的非常好的歌姬舞女,他自己都舍不得享用的歌姬舞女,为的就是这些大臣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替岷王府说话,把岷王府从火铳风波当中给摘出来。
当朱徵焲知道潘厚仁竟然也进了京师,而且就居住在距离自己别院不远的黄俨府上时,心中惊讶的同时,也生出不少想法来。
他第一个念头是去拜访潘厚仁!
没错,他跟潘厚仁之间是有过摩擦,或者说有过纷争,可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严格说起来他是潘厚仁的手下败将,最终的结果是他吃了亏,潘厚仁没有理由嫉恨他。真正伤害了潘厚仁的应该是汉王朱高煦,朱徵焲认为潘厚仁不会给自己盲目的树立敌人,如果说潘厚仁能够放下过去的恩恩怨怨,朱徵焲也不介意放下自己的身段,跟潘厚仁结交。
只有通过潘厚仁这个“直接受害者”,朱徵焲才能说服皇帝和众大臣——岷王府跟火铳案真的没有关系,瞧,我们岷王府跟潘府可是真正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怎么会动刀动枪呢?
然而当他提着礼物走到门口的时候,却有突然停下了脚步。
朱徵焲一拍脑门,突然发现自己忘记了一个更重要的事情:聚宝盆!正所谓“关心则乱”,他心中一直想着火铳的事情,却忘记了潘厚仁身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聚宝盆。
跟可能的冤屈相比,朱徵焲在经过一番认真的考量之后,终于发现聚宝盆对他的用处更大,对整个岷王府的将来,也更有用处。
“不行!我现在不能去找潘厚仁!相信有更多的人在监视那厮,如果本世子出现,跟潘厚仁接触,定然会引起他们的误会,慎行,慎行!来人啊,笔墨侍候!”
在经历了昆明的失败之后,如今的朱徵焲跟当初相比,已经成熟了不少,或者说他成熟了,不再像当初那样的冲动,他学会了思考和冷静。面对潘厚仁的出现,朱徵焲感觉自己应该给父亲去一封信,说明京师的情况,实在不行的话,最好是父亲亲自来京师走一趟,或许在化解危机的同时,还能从潘厚仁那里获得聚宝盆的消息。
“…那可是真正的聚宝盆啊!如果能够弄到聚宝盆,岂不是父王就有机会…”朱徵焲在信中并没有提及聚宝盆的事情,但他相信父亲一定能够从此封信的字里行间品出味道来,就不知道父王有没有这样的野心了!
且不说朱楩有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在永安,那个年轻的汉王,早已经急不可耐了!
潘厚仁进京师虽然是秘密行动,但以他现今在大明朝的知名度来说,哪怕是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传遍朝野。故而潘厚仁想要隐藏自己行踪,那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朱高煦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潘厚仁的动静,当听闻潘厚仁离开昆明向京师出发的时候,朱高煦就开始了准备。
按照此时大明律例来说,藩王一旦就藩,没有皇帝的诏书圣旨,是不能离开封地的,一旦擅自离开封地,就等同是造反!
造反,这样的罪名在封建社会那是相当严重的,普通人说造反那是个笑话,可是对于掌控着一个封地实力的藩王来说,他的一举一动那都是受着朝廷的监督,就好比汉王朱高煦,负责监视他的,正是朝廷锦衣卫。
监视一个藩王,而且是相对来说强势的藩王,根本就是苦差事。虽说皇帝往往对藩王猜忌,但不管怎么说藩王都是自家人,有着血脉联系。相对而言,锦衣卫就等同是家中的仆人,看门狗。试问当自家亲人跟看门狗发生冲突的时候,究竟是看重亲人还是看重狗呢?
答案或许是不言而喻的。
故而监视藩王是个苦差事。原本负责这个工作的,是锦衣卫里一个不得志的千户,可是前不久,纪纲就以“轮换”的理由,重新换了个千户来。“轮换”可以说是最好的借口,为了避免藩王采用手段贿赂监视的锦衣卫,按照朝廷的律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轮换负责监视的人。
“本王也要去京师!”
在昆明两次任务失败的莫名其妙,这让朱高煦心中很是不爽,而潘厚仁在朱棣眼中越来越重的份量,也让朱高煦感觉到一种急迫感:他不担心潘厚仁为朱棣所用,他真正担心的是朱棣将潘厚仁这个人引荐给了朱高炽,他那个废物大哥!
都指挥使衙门里,接到最新消息的纪纲两眼圆睁,眼神当中尽是不敢相信的神情!这个时候潘厚仁怎么会突然钻进京师里来呢?他这不是来送死么?
然而纪纲手下的人也颇有能力,在获悉潘厚仁进城之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宫中的眼线,弄明白了潘厚仁进京的缘由——皇帝陛下的密诏!既然是皇上的密诏,那潘厚仁进京就不是擅离职守,更谈不上违背朝廷的律例。
不管怎么会说,潘厚仁突然出现在京师让纪纲心中震荡不已!而“密诏”更是体现出皇上对潘厚仁的重视,天底下拿着俸禄的官员有多少?潘厚仁不仅仅小小年纪就获得了的朝廷正式的封赏,如今竟然还能得到皇上的密诏,在纪纲看来,这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恩典!
究竟是什么让皇上对潘厚仁这个少年青眼有加?难不成是因为聚宝盆?不!纪纲脑子里才刚刚升起这个念头,马上又被他自己打消了!皇上根本就不相信潘厚仁知道聚宝盆的事情,纪纲自认是了解朱棣的,如果说朱棣真是怀疑潘厚仁身上有聚宝盆的线索,又岂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放潘厚仁离开?
“快,速速去查探,跟着潘厚仁进京的,还有些什么人?”纪纲摁着自己的额角,思虑片刻之后,就对自己的心腹下令。
要说在京师,此时纪纲掌握的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几乎是片刻的功夫,关于潘厚仁队伍的情况就汇集到了纪纲的案头。
其中最让纪纲好奇的,就是那个叫朱秀娘的女子。
从如今他手中掌握的情报来看,这个朱秀娘的来历实在是有些奇怪,好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般,朱秀娘的来历只能追溯到五年之前,再往前那就是一片空白!
纪纲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只要用心去查,总能查到些蛛丝马迹,如果说他查不出来,那就只能证明帮朱秀娘掩盖过去的人,能力远远在他纪纲之上!
由此推之,再加上后来朱棣对朱秀娘这个女人的优待,纪纲深信朱秀娘背后必然是有皇上的影子,只有皇上才在地位上远远的超越了纪纲,也只有皇上才能掩盖的就连纪纲都查不出毛病来。
“这个女人究竟是谁?能够让皇上如此重视,甚至超过了潘厚仁?”
经过一番分析之后,纪纲自认已经抓住了核心矛盾——朱秀娘的来历,然而让他焦躁的是,这个朱秀娘的身份却始终参透不了!
这种对于形势失去掌控的感觉纪纲很不喜欢,说白了就是失去了控制一切的那种镇定心态。在房间里习惯性的踱步几个来回之后,纪纲开始下达他的指令。第一个就是要找到潘厚仁的落脚点,并且监视起来;第二个就是收拢人手。事实上因为朱秀娘的不可控制,纪纲已经准备铤而走险了。他希望获得聚宝盆的信息,潘厚仁远在昆明的时候他都没有放弃过,更遑论此时,潘厚仁自己送上门来。无论如何也要在第一时间将潘厚仁控制起来,哪怕因此而受到皇上的猜忌,纪纲也顾不上了!
都指挥使衙门里,纪纲正在设法算计潘厚仁,而此时在京师里的,还有另外一个潘厚仁的宿敌,或者说一个将潘厚仁恨之入骨的人——岷王府的世子,朱徵焲。
朱徵焲最开始来京师,其目的是为了洗去岷王府在火铳事件里的嫌疑。如今的岷王府已经远远不如当初太祖在世时那样辉煌,不管是建文帝朱允炆还是现在的皇帝朱棣,对于藩王的态度几乎都是一样的:控制!消弱!
为了巩固自身对天下的掌控,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不论他是谁,都不愿意让藩王掌控大量的军队和资源,削藩或者是寻找合适的因头将藩王拿下,是他们最愿意做的事情。
岷王府已经被朱棣一削再削,甚至远远不如朱棣封赏的国公之流,对于朱徵焲这个世子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如果说,岷王府在陷入火铳案当中,那么很有可能朱棣就会借着这个机会,将岷王府彻底的打散,成为历史书上的一段记录。
朱徵焲不愿意出现这样的情况,只因为他是岷王府的世子,一旦当代岷王朱楩去世,朱徵焲就能名正言顺的继承王位,成为一位藩王。朱徵焲没有太大的野心,他只希望能够成为一位逍遥自在的藩王,仅此而已。
可如今,时局的变化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朱徵焲的这个梦想了,即便是朱楩不在意,他跟朱棣好歹是兄弟,总会顾及一些情面,可是朱徵焲冥冥之中却有中感觉,他感觉若是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自己可能就跟岷王的宝座永远无缘了。
事实上朱徵焲这个预感非常的准确,在历史上,朱徵焲作为岷王朱楩的大儿子,名正言顺的世子,最终却真是没有坐到岷王的宝座上,反而是他的弟弟,朱徵煣继承了岷王的位置,原因其实很简单,朱楩对朱徵焲这个大儿子过于失望,所以才会将王位留给了二儿子朱徵煣。
虽说朱徵煣的能力未必就真是强过了他的大哥,但他有一点是朱徵焲比不上的,那就是听话!朱徵煣非常尊重父亲朱楩,从小就表现出这种特质来。事实上朱徵焲和朱徵煣之间的关系,很有些像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的那种关系,而两个继承父亲位置的,都是相对听话的孩子。
这个时候的朱徵焲还不知道自己的宿命,他最近几天都忙着去见朝廷各方面的重臣,只要是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大臣,朱徵焲都没有放弃,他携带着大量的礼物和银票,甚至还有调教的非常好的歌姬舞女,他自己都舍不得享用的歌姬舞女,为的就是这些大臣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替岷王府说话,把岷王府从火铳风波当中给摘出来。
当朱徵焲知道潘厚仁竟然也进了京师,而且就居住在距离自己别院不远的黄俨府上时,心中惊讶的同时,也生出不少想法来。
他第一个念头是去拜访潘厚仁!
没错,他跟潘厚仁之间是有过摩擦,或者说有过纷争,可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严格说起来他是潘厚仁的手下败将,最终的结果是他吃了亏,潘厚仁没有理由嫉恨他。真正伤害了潘厚仁的应该是汉王朱高煦,朱徵焲认为潘厚仁不会给自己盲目的树立敌人,如果说潘厚仁能够放下过去的恩恩怨怨,朱徵焲也不介意放下自己的身段,跟潘厚仁结交。
只有通过潘厚仁这个“直接受害者”,朱徵焲才能说服皇帝和众大臣——岷王府跟火铳案真的没有关系,瞧,我们岷王府跟潘府可是真正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怎么会动刀动枪呢?
然而当他提着礼物走到门口的时候,却有突然停下了脚步。
朱徵焲一拍脑门,突然发现自己忘记了一个更重要的事情:聚宝盆!正所谓“关心则乱”,他心中一直想着火铳的事情,却忘记了潘厚仁身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聚宝盆。
跟可能的冤屈相比,朱徵焲在经过一番认真的考量之后,终于发现聚宝盆对他的用处更大,对整个岷王府的将来,也更有用处。
“不行!我现在不能去找潘厚仁!相信有更多的人在监视那厮,如果本世子出现,跟潘厚仁接触,定然会引起他们的误会,慎行,慎行!来人啊,笔墨侍候!”
在经历了昆明的失败之后,如今的朱徵焲跟当初相比,已经成熟了不少,或者说他成熟了,不再像当初那样的冲动,他学会了思考和冷静。面对潘厚仁的出现,朱徵焲感觉自己应该给父亲去一封信,说明京师的情况,实在不行的话,最好是父亲亲自来京师走一趟,或许在化解危机的同时,还能从潘厚仁那里获得聚宝盆的消息。
“…那可是真正的聚宝盆啊!如果能够弄到聚宝盆,岂不是父王就有机会…”朱徵焲在信中并没有提及聚宝盆的事情,但他相信父亲一定能够从此封信的字里行间品出味道来,就不知道父王有没有这样的野心了!
且不说朱楩有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在永安,那个年轻的汉王,早已经急不可耐了!
潘厚仁进京师虽然是秘密行动,但以他现今在大明朝的知名度来说,哪怕是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传遍朝野。故而潘厚仁想要隐藏自己行踪,那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朱高煦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潘厚仁的动静,当听闻潘厚仁离开昆明向京师出发的时候,朱高煦就开始了准备。
按照此时大明律例来说,藩王一旦就藩,没有皇帝的诏书圣旨,是不能离开封地的,一旦擅自离开封地,就等同是造反!
造反,这样的罪名在封建社会那是相当严重的,普通人说造反那是个笑话,可是对于掌控着一个封地实力的藩王来说,他的一举一动那都是受着朝廷的监督,就好比汉王朱高煦,负责监视他的,正是朝廷锦衣卫。
监视一个藩王,而且是相对来说强势的藩王,根本就是苦差事。虽说皇帝往往对藩王猜忌,但不管怎么说藩王都是自家人,有着血脉联系。相对而言,锦衣卫就等同是家中的仆人,看门狗。试问当自家亲人跟看门狗发生冲突的时候,究竟是看重亲人还是看重狗呢?
答案或许是不言而喻的。
故而监视藩王是个苦差事。原本负责这个工作的,是锦衣卫里一个不得志的千户,可是前不久,纪纲就以“轮换”的理由,重新换了个千户来。“轮换”可以说是最好的借口,为了避免藩王采用手段贿赂监视的锦衣卫,按照朝廷的律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轮换负责监视的人。
“本王也要去京师!”
在昆明两次任务失败的莫名其妙,这让朱高煦心中很是不爽,而潘厚仁在朱棣眼中越来越重的份量,也让朱高煦感觉到一种急迫感:他不担心潘厚仁为朱棣所用,他真正担心的是朱棣将潘厚仁这个人引荐给了朱高炽,他那个废物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