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汉王朱高煦这个人当真是运气不好。
潘厚仁根据自己在后世掌握的历史史料来看,正史当中对于朱高煦多少是有些偏颇的。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成王败寇,朱高煦的谋反,或者说他企图的篡位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他的政敌在当上天下之主后,自然不会将真正的史实呈现给世人,流传后世的,当然是该怎么歪曲就怎么歪曲,要多丑陋就有多丑陋。
要说朱高煦这个人的运气差,首先就是投胎的时候慢了一步,他要是抢在朱高炽之前出生,那么恐怕永乐年间的朝野和整个大明都会靖宁许多,至少不会有人能够动摇朱高煦的太子之位,而名正言顺当上太子的朱高煦,也不会做出那么多狗血的事情来。
其运气第二就差在明明他大哥朱高炽打娘胎里出来身体就有问题,却愣是坚持到生了下朱瞻基这个在朱棣心中不输朱高煦的儿子,而且一直坚持到朱瞻基长大成人都还没有死,若是朱高炽早死个几年,那么皇位自然而然的也就落到了他朱高煦的身上。
事实上从方方面面来说,朱高煦的运气都不算好,他这种倒霉的程度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手下,就好比在城外伏击郭侍郎的那一群手下。跟被平西侯抓捕起来的那些人不同,守在城外伏击郭侍郎的,可是真正朱高煦的手下,这些人原本是被当做潜伏力量来使用的,可是自打出了火铳的事件之后,汉王朱高煦自己感觉形势愈发的对自己不利,必须要抓紧时间,故而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下令他们对朝廷命官动手。
要说计划是没有错的,可问题就在于这一拨人分明是沾染了自家主人的衰运,没能够等到轻衣简从的刑部尚书吴中,却是误把冯京当马凉,狙杀了正大光明到昆明宣布人事调动处理的吏部侍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杀一个侍郎和杀一个尚书,造成的轰动效应肯定截然不同,然而从朝廷的律例来说,处罚的条款和严重的程度,那都是一样一样的。
更关键的是,这拨人杀错了人,却没能完成朱高煦交待的任务,同时也会造成继续执行任务的难度无限拔高——已经死了一个朝廷命官了,而且还是侍郎,若是平西侯这个封疆大吏不能有所作为的话,不管他跟朱棣之间的感情有多么深厚,看在那些如同隆冬大雪般飘落在案头弹劾的奏折,朱棣怕是都会狠狠的处罚一下平西侯了。
故而,此时已经远遁离开昆明城周边的这一拨人,其领头人物,那个被称为“老大”的,真正是痛不欲生!
“这不全是老子的错!那些送信的人怎么说的?他娘的,他们可没告诉老子,还有吏部的人也在路上,再说了,鬼知道这些家伙是吏部还是刑部啊!”
站在一棵大树之下,“老大”正在发着牢骚,任务完成不了,以主子的性格,若是就此返回永安,决计是没有好果子吃。然而想要继续完成任务已经几乎是不可能了,当看守的斥候发现昆明府的巡逻兵掀开那些草草掩埋的尸体时,就知道接下来昆明城估计会变成铁通一般,轻易进出不得了。
当然,老大也没有彻底放弃任务,他还是派出了斥候,伪装成行道的路人,沿着官道搜索,看看会不会捡到漏网之鱼,希望那个正牌的刑部官员,还在更远的路上。若是能够及时将那刑部官员斩杀,说不定在汉王那里还能得到个“将功补过”的评语。事实上这个老大想的有些天真了,就算他能够找到吴中并且将其杀死,朱高煦也决计不会再让这拨人活下去。
杀一个朝廷命官可以推在胆大包天的山贼强人身上,可是连续杀朝廷命官,而且还是刑部的尚书,这种事情就很难推脱了,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会盘算出其中蕴含的意义,到时候朱高煦又岂会留下这一拨人,成为不安定的因素,和他自己的把柄?
“老大,斥候回来了!”
听到手下的汇报,那老大连忙整理整理情绪,故作镇定地走向刚刚翻身下马,还在吁吁喘息的斥候,“情况如何?”
“不妙,老大!”
抹了抹脸上的水迹,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融化的雪水,那斥候此时一张脸有红有白有青,浑然像是个戏台上的花脸角色,“整个昆明城都已经被平西侯的人马封锁,而且他们的巡逻队赠加了三倍,最远的哨卡已经设置到城外五里,看样子还要增加,对路引的检查也更加严格了,小的实在是不敢靠拢,担心被当成嫌疑人给抓了,那才是冤枉!”
冤枉么?其实哪里来的冤枉。别看这厮现在是斥候,前番斩杀郭侍郎一行的时候,他刀下也就挂上了人命。既然是参与了杀害朝廷命官的案子,不管他如何狡辩,按照当下朝廷的律例,论斩之后再抄家流放怕是一点都不会冤枉的。
当然,他们其实都是军人。自古以来军人就有“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样的宗旨,当然,古人不会这样说,当兵的那叫吃皇粮,连你吃的口粮都是皇上给的,那当兵的唯一需要效忠的就应该是皇帝。
可古往今来,真正效忠皇帝的军队又有多少呢?翻翻历史书,相信大家可以发现,除非是在开国打天下的时候,皇上在军队当中还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个人影响力,等到太平盛世的时候,名义上的国家军队,往往就沦为了某个将领的私人卫队,士兵真正效忠的其实是自家的主将,皇上那只是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模糊影子而已。
若真是效忠皇上的话,这拨人在汉王密令他们杀害朝廷命官的时候,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找到沐晟,向其检举揭发朱高煦这种反皇反社会反人类的罪行了!然而事实上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哎呀,这可真是有些糟糕了!”听说昆明城已然全城戒严,而且侦骑都已经放出到城外五里,对带领这拨人的那位老大来说,可真是个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
潘厚仁根据自己在后世掌握的历史史料来看,正史当中对于朱高煦多少是有些偏颇的。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成王败寇,朱高煦的谋反,或者说他企图的篡位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他的政敌在当上天下之主后,自然不会将真正的史实呈现给世人,流传后世的,当然是该怎么歪曲就怎么歪曲,要多丑陋就有多丑陋。
要说朱高煦这个人的运气差,首先就是投胎的时候慢了一步,他要是抢在朱高炽之前出生,那么恐怕永乐年间的朝野和整个大明都会靖宁许多,至少不会有人能够动摇朱高煦的太子之位,而名正言顺当上太子的朱高煦,也不会做出那么多狗血的事情来。
其运气第二就差在明明他大哥朱高炽打娘胎里出来身体就有问题,却愣是坚持到生了下朱瞻基这个在朱棣心中不输朱高煦的儿子,而且一直坚持到朱瞻基长大成人都还没有死,若是朱高炽早死个几年,那么皇位自然而然的也就落到了他朱高煦的身上。
事实上从方方面面来说,朱高煦的运气都不算好,他这种倒霉的程度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手下,就好比在城外伏击郭侍郎的那一群手下。跟被平西侯抓捕起来的那些人不同,守在城外伏击郭侍郎的,可是真正朱高煦的手下,这些人原本是被当做潜伏力量来使用的,可是自打出了火铳的事件之后,汉王朱高煦自己感觉形势愈发的对自己不利,必须要抓紧时间,故而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下令他们对朝廷命官动手。
要说计划是没有错的,可问题就在于这一拨人分明是沾染了自家主人的衰运,没能够等到轻衣简从的刑部尚书吴中,却是误把冯京当马凉,狙杀了正大光明到昆明宣布人事调动处理的吏部侍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杀一个侍郎和杀一个尚书,造成的轰动效应肯定截然不同,然而从朝廷的律例来说,处罚的条款和严重的程度,那都是一样一样的。
更关键的是,这拨人杀错了人,却没能完成朱高煦交待的任务,同时也会造成继续执行任务的难度无限拔高——已经死了一个朝廷命官了,而且还是侍郎,若是平西侯这个封疆大吏不能有所作为的话,不管他跟朱棣之间的感情有多么深厚,看在那些如同隆冬大雪般飘落在案头弹劾的奏折,朱棣怕是都会狠狠的处罚一下平西侯了。
故而,此时已经远遁离开昆明城周边的这一拨人,其领头人物,那个被称为“老大”的,真正是痛不欲生!
“这不全是老子的错!那些送信的人怎么说的?他娘的,他们可没告诉老子,还有吏部的人也在路上,再说了,鬼知道这些家伙是吏部还是刑部啊!”
站在一棵大树之下,“老大”正在发着牢骚,任务完成不了,以主子的性格,若是就此返回永安,决计是没有好果子吃。然而想要继续完成任务已经几乎是不可能了,当看守的斥候发现昆明府的巡逻兵掀开那些草草掩埋的尸体时,就知道接下来昆明城估计会变成铁通一般,轻易进出不得了。
当然,老大也没有彻底放弃任务,他还是派出了斥候,伪装成行道的路人,沿着官道搜索,看看会不会捡到漏网之鱼,希望那个正牌的刑部官员,还在更远的路上。若是能够及时将那刑部官员斩杀,说不定在汉王那里还能得到个“将功补过”的评语。事实上这个老大想的有些天真了,就算他能够找到吴中并且将其杀死,朱高煦也决计不会再让这拨人活下去。
杀一个朝廷命官可以推在胆大包天的山贼强人身上,可是连续杀朝廷命官,而且还是刑部的尚书,这种事情就很难推脱了,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会盘算出其中蕴含的意义,到时候朱高煦又岂会留下这一拨人,成为不安定的因素,和他自己的把柄?
“老大,斥候回来了!”
听到手下的汇报,那老大连忙整理整理情绪,故作镇定地走向刚刚翻身下马,还在吁吁喘息的斥候,“情况如何?”
“不妙,老大!”
抹了抹脸上的水迹,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融化的雪水,那斥候此时一张脸有红有白有青,浑然像是个戏台上的花脸角色,“整个昆明城都已经被平西侯的人马封锁,而且他们的巡逻队赠加了三倍,最远的哨卡已经设置到城外五里,看样子还要增加,对路引的检查也更加严格了,小的实在是不敢靠拢,担心被当成嫌疑人给抓了,那才是冤枉!”
冤枉么?其实哪里来的冤枉。别看这厮现在是斥候,前番斩杀郭侍郎一行的时候,他刀下也就挂上了人命。既然是参与了杀害朝廷命官的案子,不管他如何狡辩,按照当下朝廷的律例,论斩之后再抄家流放怕是一点都不会冤枉的。
当然,他们其实都是军人。自古以来军人就有“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样的宗旨,当然,古人不会这样说,当兵的那叫吃皇粮,连你吃的口粮都是皇上给的,那当兵的唯一需要效忠的就应该是皇帝。
可古往今来,真正效忠皇帝的军队又有多少呢?翻翻历史书,相信大家可以发现,除非是在开国打天下的时候,皇上在军队当中还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个人影响力,等到太平盛世的时候,名义上的国家军队,往往就沦为了某个将领的私人卫队,士兵真正效忠的其实是自家的主将,皇上那只是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模糊影子而已。
若真是效忠皇上的话,这拨人在汉王密令他们杀害朝廷命官的时候,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找到沐晟,向其检举揭发朱高煦这种反皇反社会反人类的罪行了!然而事实上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哎呀,这可真是有些糟糕了!”听说昆明城已然全城戒严,而且侦骑都已经放出到城外五里,对带领这拨人的那位老大来说,可真是个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