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离开了,带着那把弓出了李元兴的帐篷。
李元兴的话他信了九成。
唯一不信的就是李元兴出兵高句丽是不是真的无奈,对于远征高句丽李元兴这个秦王是不是原本就有这个打算。
世家对李元兴施压,这种压力有些不冷静,这一点节筠认可。
但他怀疑的是李元兴原本就在远征高句丽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然后世家施压,李元兴顺势就对高句丽下手了。而今天的谈话,李筠依然还在回味着。
“殿下,婢感觉陇西李氏李公心中有疑惑!”
“你越来越聪明了。”李元兴称赞了一句秋香后,轻声问道:“这几天,他们给长安有信吗?”李元兴说的他们,自然是指李元昌、韦挺,还有颜师古三人。“还有,那位公主这几天在干什么?”
“回殿下的话,汉王没有写过信,而是带着人在学着画地图。似乎已经入迷,婢斗胆给了汉王那本名为测绘学入门的书,并且将殿下的那个带有尺子的望远镜借给了汉王。汉王打算把这里的地形图绘出!”
似乎是好事。
李元兴也没有打算责怪秋香,书本来就是用来读的。而且秦王庄的书分为五个等级,一、二等才需要特别经过李元兴的允许罢了。
“新罗公主这几天一直跟着莹王妃,莹王妃在等着那巨兽的头骨出土。颜公也在,颜色要去了十个记事本,以及五只硬笔。韦御史给长安写信了,信是当着王府书吏的面写的,内容是汇报这里发生的事情,每天一封,书吏再抄写一份。递给门下省与崔长史!”
秋香交待的很详细。
李元兴点了点头:“休息一会,然后去参加午宴!”
另一边,李筠回到帐篷放那个木盒放在帐篷内正中的位置。然后对李英炽说道:“去向李将军借兵,要三百精锐,能给五百最好。你亲自带人守在这里,任何时间都不许这个盒子离开你的视线,三日后我们出发去长安!”
“祖父,孙儿有些不懂,为何殿下将此物带到这里,再由我们送回长安呢?”
李筠闭着眼睛整理着思绪,过了一会之后说道:“今日,秦王殿下找某有几层意思。一,为他向我们李氏示好,示好的原因想不明白。大唐秦王不需要向任何人示好,或许是为了亲族之情,此事容某再想想。”
李英炽点了点头。
“另一个意思就是,秦王重点讲述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名为‘李陵式失败’这个却是需要我们世家,勋贵,甚至是整个大唐贵族都要用心思考的。秦王要借我们李氏,以及这张弓将这个理论遍及天下。”
“秦王睿智,孙儿不及万中之一!”
李筠点了点头,自己这个孙儿狂,可在真正有本事的人面前,他还是很服气的。
“最后一点,某只是猜测。秦王殿下在暗示,如果要对谁下手,要作好长远打算。想来,高昌就是下一个目标,我们李氏敦煌房就在高昌近前,我们李氏必须是头兵,是先锋。这一点,某要当面问过李尚书才可决断。”
“孙儿是否可以请工匠制作先祖灵位?”
“去吧,安排好人手就守在这里,不得有失。”
李英炽安排人作了灵位,去借兵马。李孝恭听到之后,却是穿上全副铠甲来到了李筠所在的帐篷之中,李孝恭是皇族,但也是李氏。李孝恭也认定李陵是李氏先祖之中一个有争议,却不能否认其英雄的一个人物。
在读完李元兴那篇关于李陵式失败的论述之后,李孝恭说道:“否则让某抄录一份!”
“来人,准备纸笔。”李筠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午宴是接风洗尘宴,慕容顺也被请到了宴会之中,慕容顺见到高昌王的时候,表情很是古怪,他不明白高昌王在这个时候,跑这么远到这里是打算干什么。难道是与大唐结盟吗?要知道高昌可是受到吐谷浑庇护的。
李陵带给李氏背负的太多了。
陇西李氏是一个以军功闻名于世的家族,在国内并无崇高声望。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渐兴,通经入仕蔚然成风,李广家族成员似乎与此无涉。因此,汉朝时期的陇西李广家族并不具备儒家所述的对政治极具影响力的豪门氏族特征;再加上李陵事件,令陇西李氏名声受影响。正如班固所说:“李氏名败,陵迟衰微矣。”
李氏一族,在晋魏之时才再次兴盛,依然是靠军功。
真正重视经论,也才有百年的历史罢了。
李陵!
李氏族人心中永远的一根刺,别说是陇西李氏一族,就是李二心中都有一根刺。
一千!李孝恭派出手下精锐一千人护送这张断弓去长安。
李元兴却没有半点反应,他要的是弓带来的效应,而不是一张弓。如果谁只将这张弓看着一件器物的话,那他此生最多就是一个士兵,或者是小吏。真正具有眼光的人,会懂得这张弓的意义。
李陵式失败,代表着一种现象。
一个在大唐门阀、世家、派系。以及绝对皇权制所带来的事实问题。
谁敢说,这是小事。
李元兴在作为书房的帐篷之中小睡了一会,醒来的时候看看手腕上的表,时间已经到了一点多了。转头问秋香:“为何没有叫醒本王,午宴怕是耽误了吧!”
“殿下,午宴取消了。那巨兽的头骨出头,然后就是脖子上的骨头又发现了许多。将军们都很兴奋,韦御史正在写表章,请求工部派出二等银匠一人,二等铜匠一人。立即赶到这里来。”
秋香在旁边小声的汇报着。
李元兴一听原因,就想明白原因了:“难道是头骨破损的很厉害吗?”
“头骨不算厉害,只是这里的工匠们都认为应该加以固定,日后要联接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特别是脖子上几根骨头碎了,工匠们正在商议拼接之法。各位将军都认为,不应该有太多的银铜之物,应该尽可能的保留骨头的部分。营区的工匠们不敢作主,所以请求长安那里派出二等匠师!”
李元兴从软椅上起身,秋香赶紧过来扶。
“他们吃什么?”
“战饭!”秋香简单直接的回答着,然后又说道:“殿下,营中除了值守的人之外,都去了那头骨处,光是为了怎么把头骨从坑里抬出来,怎么用绳子就已经争论了一个时辰还多了。殿下要不要亲自去看看!”
“不急,吃些东西再去看吧!”
李元兴是真的不急,那头骨怕也有几百斤重,其实也没有那么脆弱。可能是因为将军们认为这是要献给圣上的,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自然也谨慎了许多。
李元兴的午餐四菜一汤,很简单。
如果高公公又会说秦王殿下实是太过节俭了。
吃过午餐,李元兴这才慢吞吞往着挖掘现场去了,这里已经被清场,除了坑中干活的人。十丈之内只有将军这个级别可以靠近。校尉等都在外围,里三圈外三圈的围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也禁止入内。
李元兴到的时候,人群立即分开一条通道。
巨大的头骨就躺在坑中,谁敢说古人不聪明。用麻、皮编的软绳,然后再编成网子先套住,在头骨下方收紧,形成一个完整的套网。
“试过重量吗?”李元兴站在坑边问道。
“殿下,这网子可以拉起四十石的粮食,又用铁锭试过,五百斤没有问题。”
李元兴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他们是测试过的。
巨大的恐龙头骨缓缓的离开坑中,一点点的在升高之中。
“第二套网!”坑边负责指挥高喊了一声,十几个军士立即下坑,将一张完整的网套在下面,然后四十人拉住四周的绳子,就怕万一架子不可靠,或者原先的网断掉。
坑边,已经有一个木制的架子,用麻布垫在下面,然后又是几十根绳子固定。
“清路,起!”随着指挥的将军一声令下,从坑到平地被几百军士围出一条通道来,足够有十五丈宽,保证不会让任何人碰到那头骨。
李元兴咬着烟还站在原处,脸上带着微笑。
“五郎好兴致,不过高昌王脸上的表情某更喜欢!”李孝恭站在李元兴身旁,脸上带着一种非常得意的笑容。
李元兴也笑着回答:“当此物摆在大唐皇宫门前的时候,会有许多人的表情很精彩。孝恭兄,你认为吐谷浑会不会帮着高昌出头,如果会的话,有些事情可能就好办的多了。”
李孝恭靠近李元兴,压低声音:“一定会,五郎怕是不想和吐谷浑安稳几年,顺便让高昌退让一些,再让伊吾付出一些。”
“伊吾有什么好付出的,伊吾王要明白,他还是老实作大唐的臣子更好。不要想着自封为王。可保他万世公卿,否则想一想梁师都。”李元兴对李孝恭是极为信任的,看了看四周之后,用更低的声音说道:“丝绸之路,必须保证在我们手中。高昌定要除去,五年,最多五年。”
李孝恭伸开手掌比划了一下后笑着点了点头。
“到时候,保证让孝恭兄打头阵!”
李元兴的话他信了九成。
唯一不信的就是李元兴出兵高句丽是不是真的无奈,对于远征高句丽李元兴这个秦王是不是原本就有这个打算。
世家对李元兴施压,这种压力有些不冷静,这一点节筠认可。
但他怀疑的是李元兴原本就在远征高句丽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然后世家施压,李元兴顺势就对高句丽下手了。而今天的谈话,李筠依然还在回味着。
“殿下,婢感觉陇西李氏李公心中有疑惑!”
“你越来越聪明了。”李元兴称赞了一句秋香后,轻声问道:“这几天,他们给长安有信吗?”李元兴说的他们,自然是指李元昌、韦挺,还有颜师古三人。“还有,那位公主这几天在干什么?”
“回殿下的话,汉王没有写过信,而是带着人在学着画地图。似乎已经入迷,婢斗胆给了汉王那本名为测绘学入门的书,并且将殿下的那个带有尺子的望远镜借给了汉王。汉王打算把这里的地形图绘出!”
似乎是好事。
李元兴也没有打算责怪秋香,书本来就是用来读的。而且秦王庄的书分为五个等级,一、二等才需要特别经过李元兴的允许罢了。
“新罗公主这几天一直跟着莹王妃,莹王妃在等着那巨兽的头骨出土。颜公也在,颜色要去了十个记事本,以及五只硬笔。韦御史给长安写信了,信是当着王府书吏的面写的,内容是汇报这里发生的事情,每天一封,书吏再抄写一份。递给门下省与崔长史!”
秋香交待的很详细。
李元兴点了点头:“休息一会,然后去参加午宴!”
另一边,李筠回到帐篷放那个木盒放在帐篷内正中的位置。然后对李英炽说道:“去向李将军借兵,要三百精锐,能给五百最好。你亲自带人守在这里,任何时间都不许这个盒子离开你的视线,三日后我们出发去长安!”
“祖父,孙儿有些不懂,为何殿下将此物带到这里,再由我们送回长安呢?”
李筠闭着眼睛整理着思绪,过了一会之后说道:“今日,秦王殿下找某有几层意思。一,为他向我们李氏示好,示好的原因想不明白。大唐秦王不需要向任何人示好,或许是为了亲族之情,此事容某再想想。”
李英炽点了点头。
“另一个意思就是,秦王重点讲述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名为‘李陵式失败’这个却是需要我们世家,勋贵,甚至是整个大唐贵族都要用心思考的。秦王要借我们李氏,以及这张弓将这个理论遍及天下。”
“秦王睿智,孙儿不及万中之一!”
李筠点了点头,自己这个孙儿狂,可在真正有本事的人面前,他还是很服气的。
“最后一点,某只是猜测。秦王殿下在暗示,如果要对谁下手,要作好长远打算。想来,高昌就是下一个目标,我们李氏敦煌房就在高昌近前,我们李氏必须是头兵,是先锋。这一点,某要当面问过李尚书才可决断。”
“孙儿是否可以请工匠制作先祖灵位?”
“去吧,安排好人手就守在这里,不得有失。”
李英炽安排人作了灵位,去借兵马。李孝恭听到之后,却是穿上全副铠甲来到了李筠所在的帐篷之中,李孝恭是皇族,但也是李氏。李孝恭也认定李陵是李氏先祖之中一个有争议,却不能否认其英雄的一个人物。
在读完李元兴那篇关于李陵式失败的论述之后,李孝恭说道:“否则让某抄录一份!”
“来人,准备纸笔。”李筠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午宴是接风洗尘宴,慕容顺也被请到了宴会之中,慕容顺见到高昌王的时候,表情很是古怪,他不明白高昌王在这个时候,跑这么远到这里是打算干什么。难道是与大唐结盟吗?要知道高昌可是受到吐谷浑庇护的。
李陵带给李氏背负的太多了。
陇西李氏是一个以军功闻名于世的家族,在国内并无崇高声望。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渐兴,通经入仕蔚然成风,李广家族成员似乎与此无涉。因此,汉朝时期的陇西李广家族并不具备儒家所述的对政治极具影响力的豪门氏族特征;再加上李陵事件,令陇西李氏名声受影响。正如班固所说:“李氏名败,陵迟衰微矣。”
李氏一族,在晋魏之时才再次兴盛,依然是靠军功。
真正重视经论,也才有百年的历史罢了。
李陵!
李氏族人心中永远的一根刺,别说是陇西李氏一族,就是李二心中都有一根刺。
一千!李孝恭派出手下精锐一千人护送这张断弓去长安。
李元兴却没有半点反应,他要的是弓带来的效应,而不是一张弓。如果谁只将这张弓看着一件器物的话,那他此生最多就是一个士兵,或者是小吏。真正具有眼光的人,会懂得这张弓的意义。
李陵式失败,代表着一种现象。
一个在大唐门阀、世家、派系。以及绝对皇权制所带来的事实问题。
谁敢说,这是小事。
李元兴在作为书房的帐篷之中小睡了一会,醒来的时候看看手腕上的表,时间已经到了一点多了。转头问秋香:“为何没有叫醒本王,午宴怕是耽误了吧!”
“殿下,午宴取消了。那巨兽的头骨出头,然后就是脖子上的骨头又发现了许多。将军们都很兴奋,韦御史正在写表章,请求工部派出二等银匠一人,二等铜匠一人。立即赶到这里来。”
秋香在旁边小声的汇报着。
李元兴一听原因,就想明白原因了:“难道是头骨破损的很厉害吗?”
“头骨不算厉害,只是这里的工匠们都认为应该加以固定,日后要联接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特别是脖子上几根骨头碎了,工匠们正在商议拼接之法。各位将军都认为,不应该有太多的银铜之物,应该尽可能的保留骨头的部分。营区的工匠们不敢作主,所以请求长安那里派出二等匠师!”
李元兴从软椅上起身,秋香赶紧过来扶。
“他们吃什么?”
“战饭!”秋香简单直接的回答着,然后又说道:“殿下,营中除了值守的人之外,都去了那头骨处,光是为了怎么把头骨从坑里抬出来,怎么用绳子就已经争论了一个时辰还多了。殿下要不要亲自去看看!”
“不急,吃些东西再去看吧!”
李元兴是真的不急,那头骨怕也有几百斤重,其实也没有那么脆弱。可能是因为将军们认为这是要献给圣上的,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自然也谨慎了许多。
李元兴的午餐四菜一汤,很简单。
如果高公公又会说秦王殿下实是太过节俭了。
吃过午餐,李元兴这才慢吞吞往着挖掘现场去了,这里已经被清场,除了坑中干活的人。十丈之内只有将军这个级别可以靠近。校尉等都在外围,里三圈外三圈的围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也禁止入内。
李元兴到的时候,人群立即分开一条通道。
巨大的头骨就躺在坑中,谁敢说古人不聪明。用麻、皮编的软绳,然后再编成网子先套住,在头骨下方收紧,形成一个完整的套网。
“试过重量吗?”李元兴站在坑边问道。
“殿下,这网子可以拉起四十石的粮食,又用铁锭试过,五百斤没有问题。”
李元兴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他们是测试过的。
巨大的恐龙头骨缓缓的离开坑中,一点点的在升高之中。
“第二套网!”坑边负责指挥高喊了一声,十几个军士立即下坑,将一张完整的网套在下面,然后四十人拉住四周的绳子,就怕万一架子不可靠,或者原先的网断掉。
坑边,已经有一个木制的架子,用麻布垫在下面,然后又是几十根绳子固定。
“清路,起!”随着指挥的将军一声令下,从坑到平地被几百军士围出一条通道来,足够有十五丈宽,保证不会让任何人碰到那头骨。
李元兴咬着烟还站在原处,脸上带着微笑。
“五郎好兴致,不过高昌王脸上的表情某更喜欢!”李孝恭站在李元兴身旁,脸上带着一种非常得意的笑容。
李元兴也笑着回答:“当此物摆在大唐皇宫门前的时候,会有许多人的表情很精彩。孝恭兄,你认为吐谷浑会不会帮着高昌出头,如果会的话,有些事情可能就好办的多了。”
李孝恭靠近李元兴,压低声音:“一定会,五郎怕是不想和吐谷浑安稳几年,顺便让高昌退让一些,再让伊吾付出一些。”
“伊吾有什么好付出的,伊吾王要明白,他还是老实作大唐的臣子更好。不要想着自封为王。可保他万世公卿,否则想一想梁师都。”李元兴对李孝恭是极为信任的,看了看四周之后,用更低的声音说道:“丝绸之路,必须保证在我们手中。高昌定要除去,五年,最多五年。”
李孝恭伸开手掌比划了一下后笑着点了点头。
“到时候,保证让孝恭兄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