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见诸葛亮又有计策,心中却没有多少高兴的意思,现在荆州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再出兵,没有资源和实力支撑,多好的计策也不过是无米之炊,难以实现。
“兵马新败,水军无力,军师还有和妙策?”杨仪虽然嘴上在问,但语气之中却还是带着怀疑!
诸葛亮平静言道:“荆州虽进取不足,然守城有余,守住中鹿和汉津港,料想郭嘉亦无能为力,我与鲁肃约定共同北上,今兵败无力,只能退求发展,若周瑜能取扬州,攻取中原之事便只能暂缓了!”
刘备听到这些话,心中便觉得十分不舒服,两面同时开战,周瑜已经兵发扬州,与高顺开战,但他们连个湖阳港都没有攻破,尤其是水军损伤惨重,没有了这个依仗,不仅北上无力,以后与东吴的较量中也会落在下风!
“高顺命赵云、郭嘉守南阳,似无进攻之意,其水军未到,倒可防守一时,然终非长久之计!”杨仪等了半天,见诸葛亮并未说出计策,只好先说荆州的现状!
荆州在刘表的数年经营之下虽然很是稳定,但还没有达到富庶的程度,他刚刚联合蔡瑁等人平定了荆州境内的贼患,算起来真正给他发展的时间其实只有一年,然后便被刘备算计到手,所以荆州在实力未成之时,不宜开战!
但事实可不会按照刘备的想法来,首先是和东吴的对峙摩擦,再是高顺大军南下,让他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这半月交战,损失的兵力可以抵得上这几年的了,刘备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此时要说他心中安定,那是不可能的,刘备从涿郡起兵之时,便心怀大志,岂能满足这一点点地盘?尤其是看到高顺统一整个河北,实力大增,孙刘联合都很难说能够抵挡得住,还需要借助长江天险才行!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迫切的需要扩张实力,为自己在这个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如今他手中最有力的一张牌——献帝,作用也显得微乎其微,以高顺现在的实力和名声,收拢人才的速度绝对比他要快,而且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令人感叹!
“荆州危在旦夕,陛下惊怒,百姓惶恐,还请军师不辞辛劳,再做部署!”刘备越想越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为什么高顺就能获得那么多优势,而自己东奔西跑,到头来还是力有不逮?
诸葛亮看着刘备和杨仪言道:“高顺与周瑜战于扬州,非一年半载不能结束,孙权早已图谋中原,定会全力支持,吾等虽兵败,却已遵从先前之约,如今正是转取益州之良机,请主公万不可迟疑!”
“益州?”刘备有些哀愁的双目中忽然闪过两道精光,益州乃是有天府之国之称,而且地利优势十分明显,刘备想得到益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有了这个地方,就算荆州守不住,还可以退守成都,借着地形挡住高顺,再慢慢发展,终有一战之力!
“今军士新败,兵力不足,张永年又杳无音讯,若不发兵,恐难得之!”刘备暂时还是不敢去夺益州,要是被赵云乘虚过江,夺了荆州,而他到时候还没得到益州,那可就是进退无路了!
诸葛亮却道:“张松自回成都,再未有消息传来,恐是为暗中联络人马,主公可派人至成都拜访刘璋,却暗中与张松相会,吾只需其提供部分资料,便可从容而得益州矣!”
“果真如此?”刘备闻言大喜,这几日兵败的压力似乎一下子减去了,危急存亡之时,而且又是在仅有杨仪和诸葛亮二人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太掩饰,径直问道:“若真能得刘璋相助,恢复汉室有望矣!”自己的意图说了,但终究没有赤裸裸的说出来!
诸葛亮言道:“益州自刘焉入主以来,带荆州兵马前去,自此便与本土士族不和,故蜀人思归明主,而刘璋暗弱,不能调和矛盾,如今益州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一旦被有心人挑弄,便会爆发内乱,能化解此事者,唯有主公最为合适!”
刘备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诸葛亮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如今刘璋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刘备却能解决,这不就是夺取益州的最好时机吗?
“为何主公最合适?”杨仪不解问道。
诸葛亮答道:“主公侍奉当今,乃大汉皇叔,若入益州,百姓定会夹道相迎,而名士所思之明主,舍主公其谁?如今主公便是荆州之主,若能入益州,原随刘焉入蜀之兵将便不会如何忌惮,只要主公答应,可令其衣锦还乡,士兵闻之,岂有不盼主公前往之理?”
这个计策诸葛亮自从张松走后便一直在思索布置,但时机还未成熟,不过现在情况危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留给他和刘备了,所以诸葛亮不得不提前将入蜀计划提出来,不过就需要借助更多的其他力量了!
“纵使如此,恐刘季玉不肯轻易让出益州!”刘备还是觉得可能性太小,虽然他也想过要和对付刘表那样对付刘璋,但刘璋性情不如刘表,显然不会因虚名而舍弃益州,而且益州暂时看来平稳,根本没有像蔡瑁生事那样的好机会!
“刘璋暗弱,并无图霸之心,且先派人联络张松,先得益州情报,吾自有计议!”诸葛亮现在需要的益州内部各种势力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先不好下定论!
杨仪也觉得此事可行,至少比现在这样毫无作为的要好,便道:“事在人为,若天不亡汉室天下,刘益州定会看清局势,鼎力相助主公!”
刘备左右也是无计,只好听二人之言,将中鹿港的部署全都交给诸葛亮处理,眼下要做的还是防守,去成都使者自然是要以朝廷的名义前去,所以他需要先和献帝请示一下,等诸葛亮忙完此处,再讨论具体事宜!
还未等刘备离开,忽然刘封从襄阳急匆匆的赶来,递上一封书信,刘备接过来一看,顿时面色大变,差点被晕过去!
“兵马新败,水军无力,军师还有和妙策?”杨仪虽然嘴上在问,但语气之中却还是带着怀疑!
诸葛亮平静言道:“荆州虽进取不足,然守城有余,守住中鹿和汉津港,料想郭嘉亦无能为力,我与鲁肃约定共同北上,今兵败无力,只能退求发展,若周瑜能取扬州,攻取中原之事便只能暂缓了!”
刘备听到这些话,心中便觉得十分不舒服,两面同时开战,周瑜已经兵发扬州,与高顺开战,但他们连个湖阳港都没有攻破,尤其是水军损伤惨重,没有了这个依仗,不仅北上无力,以后与东吴的较量中也会落在下风!
“高顺命赵云、郭嘉守南阳,似无进攻之意,其水军未到,倒可防守一时,然终非长久之计!”杨仪等了半天,见诸葛亮并未说出计策,只好先说荆州的现状!
荆州在刘表的数年经营之下虽然很是稳定,但还没有达到富庶的程度,他刚刚联合蔡瑁等人平定了荆州境内的贼患,算起来真正给他发展的时间其实只有一年,然后便被刘备算计到手,所以荆州在实力未成之时,不宜开战!
但事实可不会按照刘备的想法来,首先是和东吴的对峙摩擦,再是高顺大军南下,让他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这半月交战,损失的兵力可以抵得上这几年的了,刘备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此时要说他心中安定,那是不可能的,刘备从涿郡起兵之时,便心怀大志,岂能满足这一点点地盘?尤其是看到高顺统一整个河北,实力大增,孙刘联合都很难说能够抵挡得住,还需要借助长江天险才行!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迫切的需要扩张实力,为自己在这个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如今他手中最有力的一张牌——献帝,作用也显得微乎其微,以高顺现在的实力和名声,收拢人才的速度绝对比他要快,而且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令人感叹!
“荆州危在旦夕,陛下惊怒,百姓惶恐,还请军师不辞辛劳,再做部署!”刘备越想越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为什么高顺就能获得那么多优势,而自己东奔西跑,到头来还是力有不逮?
诸葛亮看着刘备和杨仪言道:“高顺与周瑜战于扬州,非一年半载不能结束,孙权早已图谋中原,定会全力支持,吾等虽兵败,却已遵从先前之约,如今正是转取益州之良机,请主公万不可迟疑!”
“益州?”刘备有些哀愁的双目中忽然闪过两道精光,益州乃是有天府之国之称,而且地利优势十分明显,刘备想得到益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有了这个地方,就算荆州守不住,还可以退守成都,借着地形挡住高顺,再慢慢发展,终有一战之力!
“今军士新败,兵力不足,张永年又杳无音讯,若不发兵,恐难得之!”刘备暂时还是不敢去夺益州,要是被赵云乘虚过江,夺了荆州,而他到时候还没得到益州,那可就是进退无路了!
诸葛亮却道:“张松自回成都,再未有消息传来,恐是为暗中联络人马,主公可派人至成都拜访刘璋,却暗中与张松相会,吾只需其提供部分资料,便可从容而得益州矣!”
“果真如此?”刘备闻言大喜,这几日兵败的压力似乎一下子减去了,危急存亡之时,而且又是在仅有杨仪和诸葛亮二人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太掩饰,径直问道:“若真能得刘璋相助,恢复汉室有望矣!”自己的意图说了,但终究没有赤裸裸的说出来!
诸葛亮言道:“益州自刘焉入主以来,带荆州兵马前去,自此便与本土士族不和,故蜀人思归明主,而刘璋暗弱,不能调和矛盾,如今益州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一旦被有心人挑弄,便会爆发内乱,能化解此事者,唯有主公最为合适!”
刘备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诸葛亮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如今刘璋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刘备却能解决,这不就是夺取益州的最好时机吗?
“为何主公最合适?”杨仪不解问道。
诸葛亮答道:“主公侍奉当今,乃大汉皇叔,若入益州,百姓定会夹道相迎,而名士所思之明主,舍主公其谁?如今主公便是荆州之主,若能入益州,原随刘焉入蜀之兵将便不会如何忌惮,只要主公答应,可令其衣锦还乡,士兵闻之,岂有不盼主公前往之理?”
这个计策诸葛亮自从张松走后便一直在思索布置,但时机还未成熟,不过现在情况危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留给他和刘备了,所以诸葛亮不得不提前将入蜀计划提出来,不过就需要借助更多的其他力量了!
“纵使如此,恐刘季玉不肯轻易让出益州!”刘备还是觉得可能性太小,虽然他也想过要和对付刘表那样对付刘璋,但刘璋性情不如刘表,显然不会因虚名而舍弃益州,而且益州暂时看来平稳,根本没有像蔡瑁生事那样的好机会!
“刘璋暗弱,并无图霸之心,且先派人联络张松,先得益州情报,吾自有计议!”诸葛亮现在需要的益州内部各种势力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先不好下定论!
杨仪也觉得此事可行,至少比现在这样毫无作为的要好,便道:“事在人为,若天不亡汉室天下,刘益州定会看清局势,鼎力相助主公!”
刘备左右也是无计,只好听二人之言,将中鹿港的部署全都交给诸葛亮处理,眼下要做的还是防守,去成都使者自然是要以朝廷的名义前去,所以他需要先和献帝请示一下,等诸葛亮忙完此处,再讨论具体事宜!
还未等刘备离开,忽然刘封从襄阳急匆匆的赶来,递上一封书信,刘备接过来一看,顿时面色大变,差点被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