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文手里捏着一份才收到的电报,急匆匆走进了内阁左相潘祖荫的办公室。这段时间以来,他和潘祖荫大概就是整个大明最辛苦的人物了。潘祖荫主要负责组织战时内阁和制定战时经济管制办法的事宜,而他全力在负责外交上的合纵连横。朱济世的外交政策是30年一贯的——大明帝国必须在欧洲拥有强大的盟友,避免用一国之力去单挑整个白人世界。
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大自信,不过后世的美帝其实也是这么搞的,在欧洲拉着个英国搅屎棍,总归不让西欧一体化;在亚洲拉着一堆小国围堵中国,也绝对不会让整个黄种文明团结起来;在前苏联国家中也少不了拉上些盟友给俄罗斯添堵;即便在msl世界里也一样,肯定不会让绿教国家来个大团结的。这分化对手的原则不管到哪里都是管用的。所以赵烈文手下的外交官这段时间就满欧洲的在和各方面讨价还价,商量着各种各样的条约、协定。托了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福,最先取得突破的居然是俄罗斯这个宿敌!新上台的尼古拉二世改变了父亲的中立原则,借着“替父报仇”的借口,将俄罗斯帝国的国策定位向西扩张,建立泛斯拉夫的东罗马帝国。而俄国的西扩,自然意味着他们要在东方和中国和解。
潘祖荫正在看着一份财政部总送来的报告,是关于战时财政的。自从推行了“华元改革”之后,因为部分摆脱了金银本位的限制,通缩不在是一个限制大明经济扩张的难题。因而大明的经济规模在过去10年经历了一番快速膨胀,连带着税收也急速增长。1874年度,不包括藩属国,大明的财政总收入已经超过了30亿华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6亿)!如果按照市场上的华元和白银比价计算,也相当于20亿两满清的库平银。比道光年间的财入增长了足有50倍之巨!不过30亿的年入大多都有了去向,并不能用来给战争买单。所以战时的财政还需要用公债维持,财政部认为至少要发行200亿元的国债才能满足战争需要……
就在潘大左相聚精会神看着报告的时候,就听见赵烈文的大嗓门在门口就嚷嚷起来了:“伯寅,和俄国人谈下来了!”潘祖荫放下报告,脸上也露出了喜色,一抬头就看见赵烈文走进门来。
“曾劼刚这回立了大功,和俄国人谈出了个同盟条约,由咱们援助俄国去反对德奥……如果英国和德奥结盟,俄国也会向英国宣战。”
潘祖荫拿过赵烈文手中的电报,略略扫了两眼,点点头道:“这样很好,俄国的工业虽然不行,但是其国是有军事传统的,还有7000多万人口。只要咱们向俄国提供军火,他们总能坚持下去的。有他们牵制住德奥,法国在欧洲大陆上就能立于不败。这样法国人就没有可能被英国拉拢了,我们的赢面又大了几分。”
对于这样的结果,赵烈文其实还有些遗憾。如果能拉拢德国和奥地利去瓜分俄国显然更加理想。但是非常可惜,张之洞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外交活动没有取得进展……这其实并不是张之洞的外交工作失职,而是朱济世提出了过高的要价——他的要求不是乌拉尔以东而是伏尔加以东,同时还要和德国、奥地利占领俄国余下的部分。其实就是三国瓜分。可是德国和奥地利都不愿意让中国成为欧洲的一份子。而且,他们也不想瓜分俄国,他们想要的只是俄国西部和南部的土地。
当然,潘祖荫和赵烈文都不晓得。朱济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和德国、奥地利去瓜分俄罗斯。他的如意算盘是俄国在苦战几年后发生革命,就像历史上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样。然后中国就在乌拉尔山以东扶植一个俄罗斯王国,让“苏俄”占有乌拉尔以西地区。或者,干脆再拿下一部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的地盘,同时扶植“苏俄”去充当欧洲搅屎棍……只要有根搅屎棍让欧洲无法团结,谁管它是“苏俄”还是“白俄”呢?
赵烈文坐在椅子上面,自己动手倒了杯茶,喝了一口。他刚刚会见了德国驻华大使,还来不及喝口水就接到电报,然后急匆匆赶来。这时他抬起头刚想说些什么,就听见左相办公室外面传来了秘书的声音:“相爷,皇太子殿下到了……”
话音刚落,两个人还没有来得及起立相迎,就看着朱国雄一脸凝重地走了进来。现在大明的政治和历朝历代完全不一样。实行的是西方式的责任内阁制,皇帝和皇太子的工作不是非常繁忙,同时也不受官僚的制约——可不要以为传统的中国皇帝就是权威无限,想怎么就怎么样的。实际上他们也被庞大的官僚体系用各种各样的“祖宗家法”约束着。皇帝老子每天的行程安排和见什么人不见什么人,都是有规矩管的。反而是现在的大明皇帝和皇太子比较自由……责任内阁实际上是议会选举和皇帝任命的共同结果,管理国家的责任大部分也是他们的,君王是否勤勉反而不大要紧,所以不需要太多规矩管着。朱皇帝也不用担心太过担心自己的儿子(他和胡安之间其实是中华防备东华,而不是老子防备儿子),所以皇太子才可以轻车简从地到内阁府来找首相谈话。
潘祖荫和赵烈文互相看了一眼,赶紧起立鞠躬,朱国雄淡淡地还了一个礼:“惠甫你也在啊,大家正好在一起商量……”
潘祖荫小心地问道:“殿下,商量什么事情?是不是关于和俄国结盟的?”他看了一眼赵烈文,“刚才惠甫正好带来了和俄国达成初步结盟意向的事情,太子您一定已经知道了吧?”
朱国雄当然知道,中俄之间达成这个“初步结盟意向”可不是曾纪泽一个人的功劳,那是欧洲几个强国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法国不希望俄国被德奥打得找不找北,而德国和奥地利也不希望和法国、大明完全翻脸,他们甚至不想消灭俄国,只是想占点俄国的地盘。而英国则希望法国继续保持中立……直到德奥把俄国打垮,然后再协调俄国和德奥,使之和解。总之,各方面反复较劲的结果就是中俄同盟,英德奥同盟,法国接茬逍遥自在的中立。而朱胡安在整个协调谈判的过程中,可是一直同朱济世保持着联系的。
朱国雄找了把椅子坐下来,冲潘祖荫、赵烈文招招手示意他们坐下:“我和父皇都已经知道了。局势的变化真是太快了,昔日的死敌现在竟然要结盟……议会方面不会通不过吧?”
“不会的。”潘祖荫笑道,“济世青年党的议员可占下院的六成,而且东林党也不会反对的。”
朱国雄点了点头,“这次不反对,不代表下一次不反对……现在的责任内阁在和平时期是非常好的,执政党负责,在野党挑毛病。可是在战时,还是应该团结的,否则两个党互相扯后腿,算怎么回事?所以皇上希望可以组成一届联合政府,大家团结起来一起领导这场战争。”
他稍稍顿了一下,又道:“而且,皇上还想将大元帅府和内阁合并,成立一个拥有部分统帅权的战时内阁。”
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大自信,不过后世的美帝其实也是这么搞的,在欧洲拉着个英国搅屎棍,总归不让西欧一体化;在亚洲拉着一堆小国围堵中国,也绝对不会让整个黄种文明团结起来;在前苏联国家中也少不了拉上些盟友给俄罗斯添堵;即便在msl世界里也一样,肯定不会让绿教国家来个大团结的。这分化对手的原则不管到哪里都是管用的。所以赵烈文手下的外交官这段时间就满欧洲的在和各方面讨价还价,商量着各种各样的条约、协定。托了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福,最先取得突破的居然是俄罗斯这个宿敌!新上台的尼古拉二世改变了父亲的中立原则,借着“替父报仇”的借口,将俄罗斯帝国的国策定位向西扩张,建立泛斯拉夫的东罗马帝国。而俄国的西扩,自然意味着他们要在东方和中国和解。
潘祖荫正在看着一份财政部总送来的报告,是关于战时财政的。自从推行了“华元改革”之后,因为部分摆脱了金银本位的限制,通缩不在是一个限制大明经济扩张的难题。因而大明的经济规模在过去10年经历了一番快速膨胀,连带着税收也急速增长。1874年度,不包括藩属国,大明的财政总收入已经超过了30亿华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6亿)!如果按照市场上的华元和白银比价计算,也相当于20亿两满清的库平银。比道光年间的财入增长了足有50倍之巨!不过30亿的年入大多都有了去向,并不能用来给战争买单。所以战时的财政还需要用公债维持,财政部认为至少要发行200亿元的国债才能满足战争需要……
就在潘大左相聚精会神看着报告的时候,就听见赵烈文的大嗓门在门口就嚷嚷起来了:“伯寅,和俄国人谈下来了!”潘祖荫放下报告,脸上也露出了喜色,一抬头就看见赵烈文走进门来。
“曾劼刚这回立了大功,和俄国人谈出了个同盟条约,由咱们援助俄国去反对德奥……如果英国和德奥结盟,俄国也会向英国宣战。”
潘祖荫拿过赵烈文手中的电报,略略扫了两眼,点点头道:“这样很好,俄国的工业虽然不行,但是其国是有军事传统的,还有7000多万人口。只要咱们向俄国提供军火,他们总能坚持下去的。有他们牵制住德奥,法国在欧洲大陆上就能立于不败。这样法国人就没有可能被英国拉拢了,我们的赢面又大了几分。”
对于这样的结果,赵烈文其实还有些遗憾。如果能拉拢德国和奥地利去瓜分俄国显然更加理想。但是非常可惜,张之洞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外交活动没有取得进展……这其实并不是张之洞的外交工作失职,而是朱济世提出了过高的要价——他的要求不是乌拉尔以东而是伏尔加以东,同时还要和德国、奥地利占领俄国余下的部分。其实就是三国瓜分。可是德国和奥地利都不愿意让中国成为欧洲的一份子。而且,他们也不想瓜分俄国,他们想要的只是俄国西部和南部的土地。
当然,潘祖荫和赵烈文都不晓得。朱济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和德国、奥地利去瓜分俄罗斯。他的如意算盘是俄国在苦战几年后发生革命,就像历史上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样。然后中国就在乌拉尔山以东扶植一个俄罗斯王国,让“苏俄”占有乌拉尔以西地区。或者,干脆再拿下一部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的地盘,同时扶植“苏俄”去充当欧洲搅屎棍……只要有根搅屎棍让欧洲无法团结,谁管它是“苏俄”还是“白俄”呢?
赵烈文坐在椅子上面,自己动手倒了杯茶,喝了一口。他刚刚会见了德国驻华大使,还来不及喝口水就接到电报,然后急匆匆赶来。这时他抬起头刚想说些什么,就听见左相办公室外面传来了秘书的声音:“相爷,皇太子殿下到了……”
话音刚落,两个人还没有来得及起立相迎,就看着朱国雄一脸凝重地走了进来。现在大明的政治和历朝历代完全不一样。实行的是西方式的责任内阁制,皇帝和皇太子的工作不是非常繁忙,同时也不受官僚的制约——可不要以为传统的中国皇帝就是权威无限,想怎么就怎么样的。实际上他们也被庞大的官僚体系用各种各样的“祖宗家法”约束着。皇帝老子每天的行程安排和见什么人不见什么人,都是有规矩管的。反而是现在的大明皇帝和皇太子比较自由……责任内阁实际上是议会选举和皇帝任命的共同结果,管理国家的责任大部分也是他们的,君王是否勤勉反而不大要紧,所以不需要太多规矩管着。朱皇帝也不用担心太过担心自己的儿子(他和胡安之间其实是中华防备东华,而不是老子防备儿子),所以皇太子才可以轻车简从地到内阁府来找首相谈话。
潘祖荫和赵烈文互相看了一眼,赶紧起立鞠躬,朱国雄淡淡地还了一个礼:“惠甫你也在啊,大家正好在一起商量……”
潘祖荫小心地问道:“殿下,商量什么事情?是不是关于和俄国结盟的?”他看了一眼赵烈文,“刚才惠甫正好带来了和俄国达成初步结盟意向的事情,太子您一定已经知道了吧?”
朱国雄当然知道,中俄之间达成这个“初步结盟意向”可不是曾纪泽一个人的功劳,那是欧洲几个强国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法国不希望俄国被德奥打得找不找北,而德国和奥地利也不希望和法国、大明完全翻脸,他们甚至不想消灭俄国,只是想占点俄国的地盘。而英国则希望法国继续保持中立……直到德奥把俄国打垮,然后再协调俄国和德奥,使之和解。总之,各方面反复较劲的结果就是中俄同盟,英德奥同盟,法国接茬逍遥自在的中立。而朱胡安在整个协调谈判的过程中,可是一直同朱济世保持着联系的。
朱国雄找了把椅子坐下来,冲潘祖荫、赵烈文招招手示意他们坐下:“我和父皇都已经知道了。局势的变化真是太快了,昔日的死敌现在竟然要结盟……议会方面不会通不过吧?”
“不会的。”潘祖荫笑道,“济世青年党的议员可占下院的六成,而且东林党也不会反对的。”
朱国雄点了点头,“这次不反对,不代表下一次不反对……现在的责任内阁在和平时期是非常好的,执政党负责,在野党挑毛病。可是在战时,还是应该团结的,否则两个党互相扯后腿,算怎么回事?所以皇上希望可以组成一届联合政府,大家团结起来一起领导这场战争。”
他稍稍顿了一下,又道:“而且,皇上还想将大元帅府和内阁合并,成立一个拥有部分统帅权的战时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