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成就大事业者,须有恒心,有毅力,有勇气,更要善于把握时机。
顾同将争霸天下的时间,调到了两年之后,在这两年之间,他不想别人破坏自己的计划,也不打算暴露出什么,扮猪吃虎,到最后,给予敌人最凶猛的一击,才是王道。
不打算暴露,不代表他什么都不会去做,相反,为了保证自己的计划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有些事情,还非得去做。
听完王仁杰的一番汇报,将天下大事掌握在胸,顾同目光如炬的一共指出了几点发展的方向。
首先就是军队,军队是发展的重点,也是接下来培养的重点。
按照顾同的要求,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不管是西京军还是陈季常掌握着的神武军,都要想尽办法,扩充军力,两年的时光,顾同的目标是手下拥有十万可供征伐的将士。十余万,这个数字听着很多,但是按着目前西京军和神武军的人数,已经有了五万多人,再加上五万,不过是轻松之举,只要顾同愿意,就是两年时间,扩军四倍都不是问题。但是顾同并不打算扩充太多的兵马,因为那样会引来女真朝廷的注意,十万人马,已经是一个可以承受的极限。
当然,发展军队并不只是人数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完善军种。
西京军和神武军有一点很好,就是从立军之初,骑兵的发展,一直都在大力扶持,虽然发展骑兵,耗费巨大,可是一想到未来还要和蒙古骑兵对抗,顾同就觉得,下再大的资本,也值得。
除开骑兵,再就是步兵,虽然相比于骑兵,步兵在机动、速度、战力等方面都显得落后,但是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步兵依旧有他的长处,譬如说攻城,总不能让骑兵骑在马上去攻城吧,所以说,步兵还是要发展,只不过相对比重要小一些,这是顾同在考虑了以后军队的发展空间之后做出的判断。按照他的想法,将来只要自己能够利用骑兵的强大机动力,迅速在北方取得优势,到那个时候,再从各地抽调壮丁,或者直接从俘虏的军队中补充兵力,步兵的数量,一定不会少,而且随着地盘的增大,也一定会不断地增多的。
步兵、骑兵之后,再有一个就是炮兵。克夷门一战,火炮的威力,展现无遗。一想到那赤果果一面倒的攻城战的景象,顾同就恨不得将自己手下的兵马全部武装成为后世手拿机关枪的军队,不过这也就是yy,没有一点的实际操作性,按着西京军火器局目前的速度,两年之后,能有一百门火炮,顾同就已经高兴地谢天谢地了。
火炮的数量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它强大的震慑力,这个才是顾同所看重的。
试想一下,在和蒙古骑兵对战的时候,突然一百多门火炮从四面八方齐发,估计不用打,蒙古人就吓得四处逃窜了。
军队上的事情,顾同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他打算再成立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参谋本部,负责制定军队未来的发展以及两年后的战争的战略布置`````
军事上的准备之外,就是经济上的支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想要争夺天下,那绝对是痴人说梦。
虽然余庆堂的红利已经足够多了,可是放眼天下,顾同觉得还是不够,而且差很多。
但是他的脑海之中,已经有了一个最好的经济来源,那就是晋地的富户士绅,虽然之前和王中立这个三晋士绅的代言人因为核心问题发生了矛盾,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他,手握重兵,更是金国皇帝钦封的晋北候,于名于利,他都占据了很大的主动权,顾同相信,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找王中立的话,相信他绝对不会再坚持什么以王家为主导的话。
“如果王老头实在不识相的话,老子就派锦衣卫,给他来个绝户计,哼,抄他家,灭他门,看到时候还有那一家富户敢不支持我!”
顾同心中恶狠狠的想着,一副老虎护食的样子,将身边的何方等人吓了个跳,不知道自家的这位主公又在算计那个。
经济之后,顾同也发现,自己手下的人才还是太少了。
就算是算上即将投靠过来的张嘉贞、张复亨、赵枢,他手下能够支撑未来战争需要的人才还是太少。
虽然已经有了西山学院这个人才的摇篮,可是人才培养,绝非是一两年就可以见到成效的,况且顾同也没有打算,将那些培养出来的人用来放到官场上,比起主政一方的官员,他更加注重的是学院学子学到的手艺,而这些人,无疑会成为将来国家技术革新和长久发展的驱动力。
顾同心中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去上几次课,讲一讲基本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然后就放手,由着感兴趣的学子去研究,说不定几十年之后,也能出一个牛顿之类的天才人物出来呢。
``````
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做一件。
想的再好,如果不去付诸实践,也是白搭。
这两天粗浅的道理,顾同比谁都清楚,是以在思想上形成一个未来发展的脉络之后,他就开始将理想中的这片蓝图实践。
一点点脚踏实地的去做,一点点的去积累,一点点的慢慢发掘,滴水穿石,谁又能知道,两年之后,是不是比开始设想的还要发展的好呢?
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面对未来,顾同是有信心的,虽然信心这个东西,很是虚无,很是不着边际,有的时候,甚至显得不怎么可靠,但是,有信心的人,总比没信心的人好,有信心,就只有走下去的动力,哪怕,未来的这条路子真的很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顾同现在就像是将要搏击九天的雄鹰一样,处在一个蛰伏的时期,只要渡过这个时期,那么那才是他笑傲天下的时刻。
西京路的一切,都开始走上了正轨。
按照既定的发展计划,军队、经济、人才引进,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在顾同的统一部署之中,就像是奔跑的火车一样,一节跟着一节,一列随着一列,飞速的向前。
```````
公元1202年的冬天,一如往常的寒冷,不过依附于顾同的极大草原部落,例如汪古部、兀立特部都安稳的经过了一场一场的暴风雪。
牧人的牛羊,在入冬的时候,就被余庆堂的商客将大部分收购走了,余下的,供给着牧民正常的生活,同时也避免了雪灾对牛羊、马匹的损伤。
牧人们很高兴,口袋中有了钱,他们在雪灾来临之前,就将部落迁到了金界壕之前,依着城墙扎下营寨,然后进入西京治下靠近草原的城池,购买粮食、盐巴、棉衣等等御寒的物资。
精明的汉族商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赚钱机会,加上又有顾同早早的安排,一对对的商旅,将粮食、盐巴、棉衣等等牧民们需要的东西,干脆运到了界壕下,供牧民们购买,反倒形成了一个繁荣的临时集市。
随着商业贸易的进行,汪古部、兀立特部等几个部落的牧民也开始衷心的归附西京,淳朴的牧民眼中,西京现任的留守,晋北候顾同实在是一个好人,不像其他的金国将领,对他们剥削压迫,反而开设集市供牧民生活,而且收购牛羊马匹,让牧民们可以安心的度过寒冷的冬天``````一桩桩,一件件,虽然没有人说出来,可是这些好,已经存在到了他们的心中。
````````
年中与蒙古部结盟的时候,蒙古人答应的十万头牛羊、五千匹骏马,终于在第一场大雪之前送到了西京。
押送马匹、牛羊的是木华黎,对于这个老熟人,顾同极尽热枕,不过,这也是看在木华黎是送‘贡物’,如若不是,顾同才懒得搭理。
蒙古人自然不是真心的想要将这么多的牛羊马匹送到顾同手中,不说其他,铁木真早已经将顾同看做了他崛起途中的一根刺,他才不愿意送物资壮大敌人,况且如此数目的牛羊马匹,对于才才完成统一,建立汗国的蒙古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铁木真怎会舍得?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经过一番试探,木华黎终于还是向顾同说出了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贸易。
是的,看到汪古部、兀立特部等依附顾同的部落,不愁吃、不愁穿,可以安稳的渡过寒冬,同样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眼睛红了。
粮食,寒冷的冬天,还有什么比粮食更加的重要呢?
牛羊放在冰天雪地里会冻死、冻伤,可是粮食不会。
是以铁木真才会痛下血本,将顾同所要求的牛羊、马匹送到西京。
面对蒙古人的诉求,顾同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凭什么要资助敌人,况且是铁木真这个近乎于妖孽的敌人?
不过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看在蒙古部落送来的牛羊、马匹的份上,再加上木华黎一张伶牙俐齿,顾大人本着人文情怀,不忍心蒙古汗国那些可怜的牧民冻死冻伤,终究还是大度的答应了蒙古人的诉求。
当然,依着顾大人雁过留毛的性子,自然不是不计回报的赠送`````要粮食,可以,拿钱来买,没钱,行啊,没钱就用骏马、牛羊、皮革来换,什么,你嫌价格比汪古部的买卖价格高,笨啊,难道不知道贸易要加运费吗?什么,你们的人到西京购买,为什么要把运费也要加进去?咳咳,难道你们人跑到西京这么遥远得过来,不该算上路途的消耗吗`````
木华黎悲催的回去了,当然,面对顾大人的无耻,木华黎不得不答应,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粮食、棉衣、盐巴等等东西。
至于闷声发了大财、坑了“队”友的顾大人,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的,一边让罗通将蒙古人送来的骏马武装到西京军,另外一方面,放出话,让四方的商人,将陈谷子、烂粮食等等哪怕是老鼠吃过的谷物往西京运,丝毫也不害怕铁木真吃到这些沾满了老鼠屎尿的粮食,会比划着中指问候他全家。
``````
时间,一点点流逝,日子,变成了月子,秋去冬来,冬去春来,转眼又是一个新的春天,又是一个新的发展。
成就大事业者,须有恒心,有毅力,有勇气,更要善于把握时机。
顾同将争霸天下的时间,调到了两年之后,在这两年之间,他不想别人破坏自己的计划,也不打算暴露出什么,扮猪吃虎,到最后,给予敌人最凶猛的一击,才是王道。
不打算暴露,不代表他什么都不会去做,相反,为了保证自己的计划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有些事情,还非得去做。
听完王仁杰的一番汇报,将天下大事掌握在胸,顾同目光如炬的一共指出了几点发展的方向。
首先就是军队,军队是发展的重点,也是接下来培养的重点。
按照顾同的要求,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不管是西京军还是陈季常掌握着的神武军,都要想尽办法,扩充军力,两年的时光,顾同的目标是手下拥有十万可供征伐的将士。十余万,这个数字听着很多,但是按着目前西京军和神武军的人数,已经有了五万多人,再加上五万,不过是轻松之举,只要顾同愿意,就是两年时间,扩军四倍都不是问题。但是顾同并不打算扩充太多的兵马,因为那样会引来女真朝廷的注意,十万人马,已经是一个可以承受的极限。
当然,发展军队并不只是人数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完善军种。
西京军和神武军有一点很好,就是从立军之初,骑兵的发展,一直都在大力扶持,虽然发展骑兵,耗费巨大,可是一想到未来还要和蒙古骑兵对抗,顾同就觉得,下再大的资本,也值得。
除开骑兵,再就是步兵,虽然相比于骑兵,步兵在机动、速度、战力等方面都显得落后,但是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步兵依旧有他的长处,譬如说攻城,总不能让骑兵骑在马上去攻城吧,所以说,步兵还是要发展,只不过相对比重要小一些,这是顾同在考虑了以后军队的发展空间之后做出的判断。按照他的想法,将来只要自己能够利用骑兵的强大机动力,迅速在北方取得优势,到那个时候,再从各地抽调壮丁,或者直接从俘虏的军队中补充兵力,步兵的数量,一定不会少,而且随着地盘的增大,也一定会不断地增多的。
步兵、骑兵之后,再有一个就是炮兵。克夷门一战,火炮的威力,展现无遗。一想到那赤果果一面倒的攻城战的景象,顾同就恨不得将自己手下的兵马全部武装成为后世手拿机关枪的军队,不过这也就是yy,没有一点的实际操作性,按着西京军火器局目前的速度,两年之后,能有一百门火炮,顾同就已经高兴地谢天谢地了。
火炮的数量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它强大的震慑力,这个才是顾同所看重的。
试想一下,在和蒙古骑兵对战的时候,突然一百多门火炮从四面八方齐发,估计不用打,蒙古人就吓得四处逃窜了。
军队上的事情,顾同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他打算再成立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参谋本部,负责制定军队未来的发展以及两年后的战争的战略布置`````
军事上的准备之外,就是经济上的支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想要争夺天下,那绝对是痴人说梦。
虽然余庆堂的红利已经足够多了,可是放眼天下,顾同觉得还是不够,而且差很多。
但是他的脑海之中,已经有了一个最好的经济来源,那就是晋地的富户士绅,虽然之前和王中立这个三晋士绅的代言人因为核心问题发生了矛盾,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他,手握重兵,更是金国皇帝钦封的晋北候,于名于利,他都占据了很大的主动权,顾同相信,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找王中立的话,相信他绝对不会再坚持什么以王家为主导的话。
“如果王老头实在不识相的话,老子就派锦衣卫,给他来个绝户计,哼,抄他家,灭他门,看到时候还有那一家富户敢不支持我!”
顾同心中恶狠狠的想着,一副老虎护食的样子,将身边的何方等人吓了个跳,不知道自家的这位主公又在算计那个。
经济之后,顾同也发现,自己手下的人才还是太少了。
就算是算上即将投靠过来的张嘉贞、张复亨、赵枢,他手下能够支撑未来战争需要的人才还是太少。
虽然已经有了西山学院这个人才的摇篮,可是人才培养,绝非是一两年就可以见到成效的,况且顾同也没有打算,将那些培养出来的人用来放到官场上,比起主政一方的官员,他更加注重的是学院学子学到的手艺,而这些人,无疑会成为将来国家技术革新和长久发展的驱动力。
顾同心中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去上几次课,讲一讲基本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然后就放手,由着感兴趣的学子去研究,说不定几十年之后,也能出一个牛顿之类的天才人物出来呢。
``````
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做一件。
想的再好,如果不去付诸实践,也是白搭。
这两天粗浅的道理,顾同比谁都清楚,是以在思想上形成一个未来发展的脉络之后,他就开始将理想中的这片蓝图实践。
一点点脚踏实地的去做,一点点的去积累,一点点的慢慢发掘,滴水穿石,谁又能知道,两年之后,是不是比开始设想的还要发展的好呢?
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面对未来,顾同是有信心的,虽然信心这个东西,很是虚无,很是不着边际,有的时候,甚至显得不怎么可靠,但是,有信心的人,总比没信心的人好,有信心,就只有走下去的动力,哪怕,未来的这条路子真的很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顾同现在就像是将要搏击九天的雄鹰一样,处在一个蛰伏的时期,只要渡过这个时期,那么那才是他笑傲天下的时刻。
西京路的一切,都开始走上了正轨。
按照既定的发展计划,军队、经济、人才引进,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在顾同的统一部署之中,就像是奔跑的火车一样,一节跟着一节,一列随着一列,飞速的向前。
```````
公元1202年的冬天,一如往常的寒冷,不过依附于顾同的极大草原部落,例如汪古部、兀立特部都安稳的经过了一场一场的暴风雪。
牧人的牛羊,在入冬的时候,就被余庆堂的商客将大部分收购走了,余下的,供给着牧民正常的生活,同时也避免了雪灾对牛羊、马匹的损伤。
牧人们很高兴,口袋中有了钱,他们在雪灾来临之前,就将部落迁到了金界壕之前,依着城墙扎下营寨,然后进入西京治下靠近草原的城池,购买粮食、盐巴、棉衣等等御寒的物资。
精明的汉族商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赚钱机会,加上又有顾同早早的安排,一对对的商旅,将粮食、盐巴、棉衣等等牧民们需要的东西,干脆运到了界壕下,供牧民们购买,反倒形成了一个繁荣的临时集市。
随着商业贸易的进行,汪古部、兀立特部等几个部落的牧民也开始衷心的归附西京,淳朴的牧民眼中,西京现任的留守,晋北候顾同实在是一个好人,不像其他的金国将领,对他们剥削压迫,反而开设集市供牧民生活,而且收购牛羊马匹,让牧民们可以安心的度过寒冷的冬天``````一桩桩,一件件,虽然没有人说出来,可是这些好,已经存在到了他们的心中。
````````
年中与蒙古部结盟的时候,蒙古人答应的十万头牛羊、五千匹骏马,终于在第一场大雪之前送到了西京。
押送马匹、牛羊的是木华黎,对于这个老熟人,顾同极尽热枕,不过,这也是看在木华黎是送‘贡物’,如若不是,顾同才懒得搭理。
蒙古人自然不是真心的想要将这么多的牛羊马匹送到顾同手中,不说其他,铁木真早已经将顾同看做了他崛起途中的一根刺,他才不愿意送物资壮大敌人,况且如此数目的牛羊马匹,对于才才完成统一,建立汗国的蒙古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铁木真怎会舍得?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经过一番试探,木华黎终于还是向顾同说出了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贸易。
是的,看到汪古部、兀立特部等依附顾同的部落,不愁吃、不愁穿,可以安稳的渡过寒冬,同样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眼睛红了。
粮食,寒冷的冬天,还有什么比粮食更加的重要呢?
牛羊放在冰天雪地里会冻死、冻伤,可是粮食不会。
是以铁木真才会痛下血本,将顾同所要求的牛羊、马匹送到西京。
面对蒙古人的诉求,顾同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凭什么要资助敌人,况且是铁木真这个近乎于妖孽的敌人?
不过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看在蒙古部落送来的牛羊、马匹的份上,再加上木华黎一张伶牙俐齿,顾大人本着人文情怀,不忍心蒙古汗国那些可怜的牧民冻死冻伤,终究还是大度的答应了蒙古人的诉求。
当然,依着顾大人雁过留毛的性子,自然不是不计回报的赠送`````要粮食,可以,拿钱来买,没钱,行啊,没钱就用骏马、牛羊、皮革来换,什么,你嫌价格比汪古部的买卖价格高,笨啊,难道不知道贸易要加运费吗?什么,你们的人到西京购买,为什么要把运费也要加进去?咳咳,难道你们人跑到西京这么遥远得过来,不该算上路途的消耗吗`````
木华黎悲催的回去了,当然,面对顾大人的无耻,木华黎不得不答应,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粮食、棉衣、盐巴等等东西。
至于闷声发了大财、坑了“队”友的顾大人,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的,一边让罗通将蒙古人送来的骏马武装到西京军,另外一方面,放出话,让四方的商人,将陈谷子、烂粮食等等哪怕是老鼠吃过的谷物往西京运,丝毫也不害怕铁木真吃到这些沾满了老鼠屎尿的粮食,会比划着中指问候他全家。
``````
时间,一点点流逝,日子,变成了月子,秋去冬来,冬去春来,转眼又是一个新的春天,又是一个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