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皇甫惟明早有预备,还是不打算和杜士仪继续住在一个驿馆,当杜士仪终于来到长安都亭驿,他就得知,皇甫惟明并没有住在这里。节度使都是不入见就不能回私宅的,他才不相信皇甫惟明会有这么大胆量自行回家,大约是换到城东驿等其他驿馆了,因此他也没多想,一面命人送禀帖到尚书省和中书门下,以及自己的家中,一面就送了信去给高力士,争取能够早日召见,早日回家。
他阔别长安转眼又是两年,这里却已经是物是人非。朝中老一批的官员几乎都已经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崛起的新贵。而每一个这样的新贵,几乎和李林甫全都扯得上关系。放眼看去,他的亲朋故旧之中,唯一牢牢钉在外任上的,就只有裴宽。即便这样,裴宽也还是因为裴宁此前每个月几封信地提醒,这才一面和光同尘,不与人结怨,一面却死命在天子近臣身上下功夫,否则险些就在数月前李林甫的阴招下败北了。
才刚安顿下来,他便只听外头传来了阿兹勒与人说话的声音。心中一动的他立刻起身上前拉开了房门,就只见一个身姿挺拔的少年侧头看了过来,正是幼子杜幼麟。父子俩如今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对视一眼后,他便颔首说道:“进屋吧。”
“是,阿爷。”杜幼麟做出老老实实的样子,对阿兹勒打了个手势之后,就追着杜士仪进了屋子,又乖巧地掩上了房门。可是,他还来不及上前向父亲行礼,却冷不防已经坐下的杜士仪突然一巴掌拍在了扶手上。
“你自己说吧,为什么不肯去应万年县试?”
杜士仪总共就两个儿子,因为他这些年的功勋,二子全都有恩荫,杜广元如今在河东追随王忠嗣,战绩即便不说极其突出,可也稳扎稳打,而嗜好读书的杜幼麟在长安这几年,据他所知,诸多前辈名士都对其颇为看好。在他看来,让儿子下科场去试一试,无论成功失败,总是难能的经验。可他没想到,去年得了他的信之后,杜幼麟竟是硬不肯下场!
“我不想去。”和兄长不同,一贯顺从父母的杜幼麟竟是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见父亲勃然色变,杜幼麟却是声音平静地说道,“不论我是否凭真本事得了京兆府解送,别人都会认为是阿爷的缘故,而如若落榜,肯定又有人借此指摘阿爷。就算我最终金榜题名成了新进士,守选之后便要派官,到时候天南海北便要任由别人,难道留着阿娘一个人在长安?而且,我踏进了官场,阿爷阿娘就要多一个需要操心的人,可我现在不踏进科场,日后或者陛下万一想起我来,就会如同寻常公卿贵戚子弟那样,随便在太仆寺光禄寺给个闲职,我就能帮上阿娘的忙,也不会让她一个人独居寂寞。”
当年那个最小的儿子,如今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来,杜士仪不禁五味杂陈。那些大道理在这些小想法之前,显得软弱而无力。他只能深深叹了一口气,继而认真地说道:“你可想清楚了?今后真的不打算下科场,应制科?”
“就让人觉得我胸无大志好了。”杜幼麟想都不想,径直说道,“家里有阿爷和阿兄在外打拼,已经够了。”
长久的沉默之后,杜士仪招手示意他上前来,随即仔仔细细端详着这个小儿子,最终方才迸出了寥寥几个字:“你长大了。”
平心而论,他对于长子素来教养严厉,很小就让人跟着王忠嗣学习武艺军略,很小就将其扔到民家,然后又把其放在中受降城磨练,可是,他对幼子就没有花费那么大精力了,因为那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已经太多了,后来又常年不在身边。而且,杜幼麟比杜广元懂事更早,想当初才那么一丁点年纪,就曾经为私自离开朔方任所的他打过掩护,潜意识中,他总认为这是个很省心的孩子。
“阿爷,你不要担心,长安这里有我呢,我会帮着阿娘的!”
幼子离开时说出的这句话,直到杜士仪奉诏前往兴庆宫兴庆殿见天子时,依旧萦绕在耳边。他此行带着掌书记杜甫,因此,关于安北牙帐城的一些具体信息,他都索性让杜甫在天子面前禀报,自己则是趁机发会呆。
李隆基对于漠北这第一座坚城着实兴趣十足,可即便他并不是喜欢窝在深宫的天子,甚至还曾经封禅泰山,对于深入漠北巡幸安北牙帐城却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但听得仔细,还不时发问。见此情景,杜甫瞥了一眼杜士仪,见其微微点头,他便起身展开了一幅长卷。
“这是……”
“陛下,这是安北牙帐城落成后,我亲自手绘的一幅画。虽说着实献丑了,但以亲笔丹青奉献御前,也是臣的一点心意。”
杜士仪的画功确实不过尔尔,可这是他在安北牙帐城的修筑期间,对于草图等等不断做出点滴修改,而后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人物,最终成就的一幅画,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李隆基此刻看的,便是城中格局,兵马雄风,四夷宾服,到最后便笑着对高力士说道:“道玄之前不是说,正觉得百无聊赖吗?召他来!朕虽不能远去漠北,一观安北牙帐城,他却可以代朕一行,将这一方雄奇山水,全都装入画卷中为朕带回来!”
高力士巴不得天子对杜士仪兴趣越大越好,他这些年对上李林甫越发不支,李适之虽得他襄助,可同样在李林甫面前不占优势,所以,他当即出去亲自找吴道子,好一会方才回到了殿内。而这时候,他就发现李隆基仿佛对杜甫起了几分兴致,当即笑着说道:“杜大帅每一任掌书记,全都是俊杰之才,这位杜书记既是与你同姓,难道也是出自京兆杜氏?”
杜甫早已不是当年四处宣称自己是当阳县侯杜预后人的愣头青了,他之前在陇右帮了杜士仪一阵子,而后回朝应考,好歹也是中过进士的,奈何把持朝堂的权贵容不下自己,同时他一时执拗,希望凭一己之力做出些事迹,结果却碰得头破血流。此刻高力士发问,李隆基饶有兴致地看向自己,他却不无谨慎地答道:“臣是襄阳杜氏,和杜大帅只是同姓,并非同宗。”
李隆基突然想起曾有人对自己提过杜甫,突然轻咦道:“朕记起来了,你是杜审言的孙子。”
“陛下好记性!子美文采斐然,诗赋文章尽显民计民生,朴实隽永。”杜士仪并不介意让自己用过的人走得更远,当即提了一句,果见李隆基微微颔首,“朔方集在长安广为流传,朕也曾看过几卷,记得岑仲高更擅长军旅,杜子美则擅长以诗记事。”
尽管李隆基并未表示拔擢之意,可能够让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杜甫亦是欣喜若狂。等到吴道子奉诏而来,听到前往漠北的消息后满口答应,甚至都等不及和他们同行,立刻就打算在这冰天雪地的时候启程,李隆基拗不过他,也就答应了。
随杜士仪出宫时,杜甫听到亲自相送的高力士提到,兴许来日天子就会对下头提及调他进京,他一时更加难捺兴奋。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高力士就又是兜头一盆凉水浇下来:“不过,如今人事大权全都握在李林甫手中,纵使以杨慎矜当年得圣眷,大家要擢他为御史中丞,他瞧着李林甫似乎不那么乐意,就推辞不敢就职,更何况外人?不去阿谀奉承李林甫,那就休想有什么美职!”
高力士在长安是如何煊赫显贵,杜甫当然知道,听高力士竟然这样断言,他只觉得心凉了半截。想到自己当年为县尉时的光景,他甚至不等杜士仪开口说话,便低声说道:“高大将军所言极是,长安虽好,居不易,更何况我才疏学浅,还是安于在朔方的好,还请高大将军代奏陛下。”
杜士仪听了杜甫这话,有些好笑地看了高力士一眼,果然见其向自己投了一个善意的笑容,显然是说,你看看我又给你堵回去一个想要攀高枝的人。尽管他不想让人以为,他挡了下属的上升之路,此时高力士都已经这么做了,他也只好默认。快到宫门时,他见外间显然已经有家里人前来迎接,便找借口支走了杜甫,这才低声问道:“大将军这是怎么个说法?”
“瞧这杜子美实诚心眼的样子,料想不是李林甫的对手,让他任京官不是送死?你要是能送个如张奇骏这样的人回来,那还有几分指望。”高力士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才叹息了一声,“李林甫实在是太会做样子,大家如今连我的话都有些听不进去了。幸好我总算有这许多年的情分在,还有……”
高力士突然把话截住,随即就改口道:“杨玉瑶如今颇得圣心,你对杨家人可别再如同从前那样。”
杨家的崛起是长安城中每个人都眼睁睁看到的,杜士仪却更清楚,自己让玉奴金蝉脱壳死遁出来,实则是丢掉了控制杨家的一把钥匙。可是,他并没有任何后悔,如果不是这么做,到了将来世道大乱的那一天,他纵有天大的力量,也未必能够保住自己的这个女弟子。因此,他只是欣然点头表示接纳了高力士的提醒,心中却越发冷然。
杨玉瑶从前便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惹事的本领应该比真正的杨贵妃要强多了!也许,他甚至不用隐忍那么多年!
他阔别长安转眼又是两年,这里却已经是物是人非。朝中老一批的官员几乎都已经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崛起的新贵。而每一个这样的新贵,几乎和李林甫全都扯得上关系。放眼看去,他的亲朋故旧之中,唯一牢牢钉在外任上的,就只有裴宽。即便这样,裴宽也还是因为裴宁此前每个月几封信地提醒,这才一面和光同尘,不与人结怨,一面却死命在天子近臣身上下功夫,否则险些就在数月前李林甫的阴招下败北了。
才刚安顿下来,他便只听外头传来了阿兹勒与人说话的声音。心中一动的他立刻起身上前拉开了房门,就只见一个身姿挺拔的少年侧头看了过来,正是幼子杜幼麟。父子俩如今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对视一眼后,他便颔首说道:“进屋吧。”
“是,阿爷。”杜幼麟做出老老实实的样子,对阿兹勒打了个手势之后,就追着杜士仪进了屋子,又乖巧地掩上了房门。可是,他还来不及上前向父亲行礼,却冷不防已经坐下的杜士仪突然一巴掌拍在了扶手上。
“你自己说吧,为什么不肯去应万年县试?”
杜士仪总共就两个儿子,因为他这些年的功勋,二子全都有恩荫,杜广元如今在河东追随王忠嗣,战绩即便不说极其突出,可也稳扎稳打,而嗜好读书的杜幼麟在长安这几年,据他所知,诸多前辈名士都对其颇为看好。在他看来,让儿子下科场去试一试,无论成功失败,总是难能的经验。可他没想到,去年得了他的信之后,杜幼麟竟是硬不肯下场!
“我不想去。”和兄长不同,一贯顺从父母的杜幼麟竟是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见父亲勃然色变,杜幼麟却是声音平静地说道,“不论我是否凭真本事得了京兆府解送,别人都会认为是阿爷的缘故,而如若落榜,肯定又有人借此指摘阿爷。就算我最终金榜题名成了新进士,守选之后便要派官,到时候天南海北便要任由别人,难道留着阿娘一个人在长安?而且,我踏进了官场,阿爷阿娘就要多一个需要操心的人,可我现在不踏进科场,日后或者陛下万一想起我来,就会如同寻常公卿贵戚子弟那样,随便在太仆寺光禄寺给个闲职,我就能帮上阿娘的忙,也不会让她一个人独居寂寞。”
当年那个最小的儿子,如今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来,杜士仪不禁五味杂陈。那些大道理在这些小想法之前,显得软弱而无力。他只能深深叹了一口气,继而认真地说道:“你可想清楚了?今后真的不打算下科场,应制科?”
“就让人觉得我胸无大志好了。”杜幼麟想都不想,径直说道,“家里有阿爷和阿兄在外打拼,已经够了。”
长久的沉默之后,杜士仪招手示意他上前来,随即仔仔细细端详着这个小儿子,最终方才迸出了寥寥几个字:“你长大了。”
平心而论,他对于长子素来教养严厉,很小就让人跟着王忠嗣学习武艺军略,很小就将其扔到民家,然后又把其放在中受降城磨练,可是,他对幼子就没有花费那么大精力了,因为那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已经太多了,后来又常年不在身边。而且,杜幼麟比杜广元懂事更早,想当初才那么一丁点年纪,就曾经为私自离开朔方任所的他打过掩护,潜意识中,他总认为这是个很省心的孩子。
“阿爷,你不要担心,长安这里有我呢,我会帮着阿娘的!”
幼子离开时说出的这句话,直到杜士仪奉诏前往兴庆宫兴庆殿见天子时,依旧萦绕在耳边。他此行带着掌书记杜甫,因此,关于安北牙帐城的一些具体信息,他都索性让杜甫在天子面前禀报,自己则是趁机发会呆。
李隆基对于漠北这第一座坚城着实兴趣十足,可即便他并不是喜欢窝在深宫的天子,甚至还曾经封禅泰山,对于深入漠北巡幸安北牙帐城却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但听得仔细,还不时发问。见此情景,杜甫瞥了一眼杜士仪,见其微微点头,他便起身展开了一幅长卷。
“这是……”
“陛下,这是安北牙帐城落成后,我亲自手绘的一幅画。虽说着实献丑了,但以亲笔丹青奉献御前,也是臣的一点心意。”
杜士仪的画功确实不过尔尔,可这是他在安北牙帐城的修筑期间,对于草图等等不断做出点滴修改,而后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人物,最终成就的一幅画,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李隆基此刻看的,便是城中格局,兵马雄风,四夷宾服,到最后便笑着对高力士说道:“道玄之前不是说,正觉得百无聊赖吗?召他来!朕虽不能远去漠北,一观安北牙帐城,他却可以代朕一行,将这一方雄奇山水,全都装入画卷中为朕带回来!”
高力士巴不得天子对杜士仪兴趣越大越好,他这些年对上李林甫越发不支,李适之虽得他襄助,可同样在李林甫面前不占优势,所以,他当即出去亲自找吴道子,好一会方才回到了殿内。而这时候,他就发现李隆基仿佛对杜甫起了几分兴致,当即笑着说道:“杜大帅每一任掌书记,全都是俊杰之才,这位杜书记既是与你同姓,难道也是出自京兆杜氏?”
杜甫早已不是当年四处宣称自己是当阳县侯杜预后人的愣头青了,他之前在陇右帮了杜士仪一阵子,而后回朝应考,好歹也是中过进士的,奈何把持朝堂的权贵容不下自己,同时他一时执拗,希望凭一己之力做出些事迹,结果却碰得头破血流。此刻高力士发问,李隆基饶有兴致地看向自己,他却不无谨慎地答道:“臣是襄阳杜氏,和杜大帅只是同姓,并非同宗。”
李隆基突然想起曾有人对自己提过杜甫,突然轻咦道:“朕记起来了,你是杜审言的孙子。”
“陛下好记性!子美文采斐然,诗赋文章尽显民计民生,朴实隽永。”杜士仪并不介意让自己用过的人走得更远,当即提了一句,果见李隆基微微颔首,“朔方集在长安广为流传,朕也曾看过几卷,记得岑仲高更擅长军旅,杜子美则擅长以诗记事。”
尽管李隆基并未表示拔擢之意,可能够让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杜甫亦是欣喜若狂。等到吴道子奉诏而来,听到前往漠北的消息后满口答应,甚至都等不及和他们同行,立刻就打算在这冰天雪地的时候启程,李隆基拗不过他,也就答应了。
随杜士仪出宫时,杜甫听到亲自相送的高力士提到,兴许来日天子就会对下头提及调他进京,他一时更加难捺兴奋。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高力士就又是兜头一盆凉水浇下来:“不过,如今人事大权全都握在李林甫手中,纵使以杨慎矜当年得圣眷,大家要擢他为御史中丞,他瞧着李林甫似乎不那么乐意,就推辞不敢就职,更何况外人?不去阿谀奉承李林甫,那就休想有什么美职!”
高力士在长安是如何煊赫显贵,杜甫当然知道,听高力士竟然这样断言,他只觉得心凉了半截。想到自己当年为县尉时的光景,他甚至不等杜士仪开口说话,便低声说道:“高大将军所言极是,长安虽好,居不易,更何况我才疏学浅,还是安于在朔方的好,还请高大将军代奏陛下。”
杜士仪听了杜甫这话,有些好笑地看了高力士一眼,果然见其向自己投了一个善意的笑容,显然是说,你看看我又给你堵回去一个想要攀高枝的人。尽管他不想让人以为,他挡了下属的上升之路,此时高力士都已经这么做了,他也只好默认。快到宫门时,他见外间显然已经有家里人前来迎接,便找借口支走了杜甫,这才低声问道:“大将军这是怎么个说法?”
“瞧这杜子美实诚心眼的样子,料想不是李林甫的对手,让他任京官不是送死?你要是能送个如张奇骏这样的人回来,那还有几分指望。”高力士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才叹息了一声,“李林甫实在是太会做样子,大家如今连我的话都有些听不进去了。幸好我总算有这许多年的情分在,还有……”
高力士突然把话截住,随即就改口道:“杨玉瑶如今颇得圣心,你对杨家人可别再如同从前那样。”
杨家的崛起是长安城中每个人都眼睁睁看到的,杜士仪却更清楚,自己让玉奴金蝉脱壳死遁出来,实则是丢掉了控制杨家的一把钥匙。可是,他并没有任何后悔,如果不是这么做,到了将来世道大乱的那一天,他纵有天大的力量,也未必能够保住自己的这个女弟子。因此,他只是欣然点头表示接纳了高力士的提醒,心中却越发冷然。
杨玉瑶从前便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惹事的本领应该比真正的杨贵妃要强多了!也许,他甚至不用隐忍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