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河水“哗哗”的流淌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响亮。这里是一片滩涂,长满了半人高的芦苇,在朦胧月色中,随着夜风轻轻摇曳。
    然而这夜的寂静却被一阵低语声打破,芦苇分开,一个个黑影出现在河面上,随着陆续燃起的火把光亮,可以看出那是些狭长的小艇。每个小艇上不过七八个人,紧贴着船舷,小心翼翼的划动着短小的木桨。这样的小艇黑压压的从芦苇荡中驶出,船上的火把星星点点,一眼望去也不知有多少。
    水面宽阔,水流便不是那么湍急,然而这些小艇形制不一,有带小屋的,有挂着硬帆的,船上士卒又多,还是发生了几次意外。
    落水的士卒若是水性好的还罢,不会水的便拍打着河水大呼“救命”,其中一只较大的船上,一名立在船头上的汉子蹙眉扫了一眼水面,神情很是严厉。
    “将军,如此往返,只怕要到天明才能将大军全都渡过河去。”他身旁一名校尉回头望望,对他说道。
    这名沉默不语的汉子,正是才接任广陵太守不久的于禁。他抓着船头护板,对校尉说道:“慢一点不要急,一定要让将士们全都渡过河去。”
    自从荆州军在九江郡发动攻势以来,于禁顿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对于刘琮,于禁也算是早就打过交道的人了。当初在宛城曹军大败,若非于禁坚守住了他的营寨,恐怕曹操都要遭遇不测。也正是从哪一次之后,于禁便得到了曹操的青睐,如今得以就任广陵太守,也足见曹操对他的信任。
    曹操对他的信任越深,于禁便越对自己要求严格。此番得以就任广陵太守,于禁也深知不是件轻松的差事。他行前曾专门就此请教过荀彧、程昱等人,而到了广陵之后他也没有闲着,立即派出了许多细作探子,往九江郡和丹阳郡等地渗透。
    虽说因时日不长的缘故,细作探子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但于禁对于荆州军的动向,尤其是江东三营的动向有了些了解。
    江东三营去年在攻取寿春之战中,表现的极为抢眼,也让于禁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敌人,在战力上并不输于荆州军精锐。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肯能略有高出,毕竟这些年来,刘琮一直也没有放松对军队的打造。
    就在上个月初得知周瑜亲自领大军两万,向当涂进攻,同时黄盖等率部夺取了西曲阳威逼阴陵之后,于禁便立即开始着手准备。他密切的注视着战况的发展,不断派出斥候与各方联系,同时那些细作和探子也传回了大量的消息。
    而从于禁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荆州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寿春、合肥方向,而自己当面的丹徙、江乘等地,不过留了数千人马防守而已。
    将这些情报综合分析以后,于禁有些惊讶的得出一个他觉得难以置信的推论:历阳、阜陵等地防守极为空虚!
    于禁第一感觉是不相信。他认为这是刘琮布置的圈套,要么诱使自己从广陵出兵,要么诱使东城守军南下。然而当他反复计算江东的荆州军人马之后,却不得不开始相信了。
    面对这样的诱惑,于禁怎么也没法收服自己不去试一试。如今周瑜领两万余大军在当涂,不管接下来是去攻击钟离,还是与黄盖部一同围攻阴陵,都距离历阳还数十日之路程——即便是骑兵在这样曲折山路中,也得有五六天才能赶回历阳。而且这还是从阴陵而来。若是从寿春来的话距离就更远了。
    黄忠所部近两万余就在寿春,至于合肥,应该不会超过三千余人马,而历阳的守军有多少呢?
    根据于禁的推断,至多不过两千余人,这还是加上刘琮所率领的近千余明光骑近卫。
    从整个态势上来看,荆州军是西重东轻,中路空虚。无论是黄盖攻****陵,还是周瑜领兵夺取钟离,都是从西向东,在形势上要扭转这种态势。
    那么当此形势之下于禁该如何呢?他本可以等着曹仁给自己指示,然而于禁很清楚,战场形势千万变化,时机稍纵即逝。若是黄盖等将攻下了阴陵,则自己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先守住东城,待曹仁来淮阴之后再做打算。可若是阴陵能够守得住,那么自己就可以在敌军大部被吸引在阴陵和钟离的时候,自广陵西进,强度滁河,偷袭历阳。
    不错,于禁便是打着偷袭历阳一举拿下刘琮的主意。
    虽然于禁知道这个计划非常大胆也非常冒险,但他认为,很值得一试。
    从广陵到历阳并无直通之路,有的皆是山路小路,而且在两地之间,还有阜陵、全椒二城,不过这两个城中并无多少荆州军,有也是些县兵而已。
    而于禁麾下有多少人马呢?除了他的本部五千人马之外,陈登倒是给他留下了三万余精锐的广陵兵。这就给了于禁很强的信心,他认为只要能出其不意,完全能够直扑历阳,一战而下。
    由于来不及等曹仁给自己回信,于禁在公文中详述了自己的计划之后,便立即点了一万五千余人马出发。同时他还派人去给卫兹送去了自己的军令,令卫兹无论如何也要和胡质一起坚守阴陵,至于原因他自然是不会说的,而给他们坚守的日期,则限定为一个月。
    此时于禁已领兵出了广陵郡,在阜陵下游五十余里处渡河。之所以选择此处,正是因为阜陵城内的荆州军人马很少,这里是他们无法顾及的地方。
    当然于禁也不会太过大意,早就派有斥候往十里、二十里之外巡查了。现在看来一切正常,他站在摇晃摆荡的船头上,心情略微放松了几分。
    夜色朦胧,每条船上的火把却并不多。饶是如此,也连绵了数里之地。若是白天的话,可能会更加隐蔽,但于禁哪儿有时间等待白天渡河?他现在是在与时间作战,早一天杀到历阳城下,就多一份把握,少一份危险。
    至于曹仁在得知自己的计划后会如何行事,于禁在公文中委婉的提出了几条建议,但若是想达成此次突袭的目标,于禁只能依靠自己。
    渡过宽阔的河面之后,于禁不等船挺稳,便“噗通”一声跳入水中,水不及膝,就是水下淤泥太深,很难行走。好在总算挣扎出来,待踏上干爽的地面之后,于禁几乎有些虚脱了。
    等将士们都下了船之后,船老大又摇橹返回,再去接下一批人马渡河。于禁派出了几队人马向外围警戒,自己趁机坐下来歇息。
    过河之后大伙儿都很自觉地熄灭了火把,黑暗中有人摸到于禁身边,递过来一个水囊。于禁借着朦胧的月色,见是自己的部将,便接过来大口灌了几口。
    “这一批过河的将士们有多少损失?”于禁放下水囊之后,对那校尉说道。
    校尉正为此事而来,当下便回道:“翻沉了五只小船,有数十人淹死,其余的都救了上来。”
    “让这边的兄弟们抓紧时间吃些干粮,再休息片刻,便上路!”于禁略一思忖,沉声说道。
    那名校尉愣怔了一下,有些犹豫的对于禁问道:“不等后面的各部了吗?”
    “不等了!再等下去也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于禁说道。
    一万五千余人马,都渡过河的话就如这名校尉所言,天都要亮了,就算等他们全过了河再出发,还不是一样要有人在后面等着?
    若非于禁早就让人准备了这批船只,这么多人马很难在一夜之间过河的。
    不过于禁可没打算玩破釜沉舟,他还指望这些船将后续的援兵源源不断的送过来呢。
    “将军在哪儿?”有人一路询问着摸了过来,没等他靠近,于禁的近卫便贴了上去,不过那人很快便被带到了于禁面前。
    这人却是于禁派出的探子,见了于禁连忙说道:“将军!有一支人马约莫三百余,傍晚时分自阜陵城出来,正沿河巡查,距离此地只怕仅有二十余里了!”
    饶是于禁心性沉稳,此时也不由站起身来,对那人说道:“怎不早报?”
    “小的战马因在一处山道折了前蹄,故此一路步行,才赶到此处。”那人这会儿才算喘匀气,对于禁回到。
    自阜陵城内出来的,必然是荆州军无疑,而看他们行进的路线,正如这名探子所言,是要沿河巡查。只是这会儿都已过了子时,难道他们竟然还不休息,打算一直巡查过来吗?
    于禁站在原地,脑海中飞速盘旋着,这名探子若是估计的不错,那么这支三百余人的荆州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己方在强度滁河。
    “被他们发现或许是免不了,但无论如何却不能让他们逃脱!”于禁扭头向西南方向望去,心中暗自道:“可若是这三百余人到了该回城的时候却杳无踪迹,势必就会引起阜陵城内的警觉,甚至会惊动历阳。现在这种情形,只怕无法面面俱到了。”
    于禁握紧了手中的剑柄,沉声说道:“传我军令!”

章节目录

三国之问鼎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林半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半峰并收藏三国之问鼎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