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之上对于形势的判断必须分秒必争,否则战机稍纵即逝,甚至很可能会因此导致战败。这种对于战机的把握,最能体现将领能力的高低。
五座营寨的设置虽然分为前后左右中,但绝不是那种四四方方中规中矩的设置。前营控遏道路,中营和前营之间的左营依山而设,居高临下。偏后的右营临河,后营据山崖之险,最为稳固。
现在前寨左寨和后寨同时遇敌,等若红方在轻骑骚扰之后又出一招,文聘出中军营,便是打算往左营亲自观察。
在这样的地形之下,守方尤其占便宜。文聘并不担心红方会突然攻破任何一座营寨,他现在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红方进攻的主攻方向。或者说,是魏延真正进攻的方向。
山岗上秋风阵阵,卷起刘琮身披的猩红大氅,鼓荡不休,然而刘琮却岳峙渊渟,不动如松。他双眼微眯凝视着山下,神色颇为凝重。身旁诸人似乎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又或是被山下“战场”上紧张激烈的战斗所感染,低低的议论声渐次消失了,肃杀的气氛在山岗上弥漫开来。
目力所及之处,红方的陷阵营已从正面向蓝方的前寨发起了进攻。虽然因距离有些远,看的并不真切,但远远传来的战鼓声、厮杀声因在山谷中阵阵回荡,反倒让山岗上的众人,感到很是紧张。有些人不时去看负责判定胜负的观察使,然而代表胜负的旗帜却始终未曾扬起。
左寨虽然地势较高,但坡度徐缓,好在挖了壕沟,红方的进攻将士急切间难以攻到近前,而被长枪营所阻截之后转而游走的那数百轻骑,却突然向前寨而去,看样子是要与陷阵营合计前寨。
文聘出中军寨后,率领百余名轻骑先至左营,他判断左营并非红方进攻的真正方向,就已经出现的红方将士来看,仅有两千余人马,那么魏延的主力在哪儿?
总体来说,攻守双方的实力相差并不太大。即便因为兵种的原因看起来守方较弱,但正因为他们是守方,弱势便不会如野战中那么明显。攻方在暗,守在明,这对于攻方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然而攻方却必须由暗转明,才能完成攻下中军营的任务。种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加上地形条件、攻防之势等,使得这场军演非常考验主将对于战场形势的判断和把握,对于兵力的配置和调度。
前寨的争夺陷入胶着,文聘并没有立即向前寨增派援兵,他可用的机动兵力并不多,除了这百余名轻骑之外,只有八百余人的斗阵营。而在防守中,轻骑兵并没有多少优势。他们的作用,是在关键时刻对攻入营寨中的敌军进行突袭、截杀,而不是浪费在比拼损耗的攻防战中。
至于后寨文聘只是稍加关注,便不再理会,那处山路狭窄而后寨凭险而立,即便红方大队人马进攻,也难以在寨下展开兵力。文聘有理由相信,魏延绝不会以后寨为重点进攻的方向。
而一直悄无声息的右寨呢?因临河而设,视野开阔,现在并未发现敌军踪迹。
那么魏延是想通过硬攻前寨,来迫使自己抽调兵力从而露出破绽吗?文聘下意识的用马鞭敲打着鞍桥,手中缰绳一抖:“走!回中军营!”
在山岗上观看的刘琮见文聘并未调兵前往前寨增援,而是折回了中军营寨,不由点了点头。
虽然还不知魏延到底怎么打算,但一上来便以陷阵营这样的尖刀从正面刺出,却又将明光骑和飞熊军雪藏不用,很明显是要用凌厉的攻势来扰乱文聘的防守布置。之前数百轻骑渡河袭扰,之后三面攻击也都是为了这同一个目的。其实到现在刘琮和文聘都明白了,魏延这三路进攻即便有所侧重,却仍然没有暴露出他的主攻方向。
文聘既然不为所动,那么前寨的防守必然吃紧,尤其是在红方轻骑赶到之后,防守前寨的刀盾兵大感吃紧,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陷阵营攻入营中。
“这是要兑子吗?”刘琮微微一笑,心中暗道:“以放弃前寨为代价,那么中军营就要直接承受来自红方的攻击,左右两营若是能形成合围也还罢了,万一被红方拖住,或是被各个击破,守军便大事去矣……”
然而战况并未如同刘琮所预想的这般发展。前寨的蓝方守军在看到弃寨的旗号之后,便撤出了营寨,利用地形在寨外结阵防守,而攻入寨中的陷阵营将士并没有紧随而出,追击守军。
被刀盾兵占据道路之后,红方的数百轻骑无法展开,双方在前寨附近陷入僵持。
蓝方前寨虽失但仍然在中军营寨前组成了一道坚固防线,更为关键的是这道防线随时可以受到左右两营的支援。而对于进攻方来说,攻破一座前寨并不意味着战斗结束,他们的目标虽然就在不远处,可是在蓝方严密的防守之下,要想攻破中军营,还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就在此时,后寨形势陡变!
因观战的站岗离后寨最近,所以当那些身披皮甲的飞熊军突兀的出现在后寨时,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惊叹声。
“此何部将士?真如神兵天降也!”捋着花白胡须的老先生动作一僵,惊讶的瞪大了双眼。
他身旁的议郎不可思议的摇头道:“这怎么可能?这些都是飞熊军将士,本也擅长攻城拔寨,但是这后山险峻,他们是从何处攀爬而上的?”
老先生叹道:“不过是演武而已何必如此?这万一摔下山去,岂不是命都没了?”
议郎心中腹诽,面上却只淡然一笑,不是军人又如何能体会对胜利的渴望?他虽然现在转为文职,可是骨子里,仍然燃烧着军人的热血,若是换成自己,只怕也会不要命的冲杀上去吧?
眼前的这一幕使得刘琮回想起攻克叶城的那个夜晚,魏延亲自率领两百死士翻山入城,百死余生,活到城破的不过几十人而已。
从那以后已经过去了几年,魏延仍然还是这么喜欢冒险。
不过很显然魏延这一次又获得了成功。虽然自绝壁攀爬而上的飞熊军将士不多,却成功的扰乱了后寨的防守,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破坏了那排寨墙,直到此时,明光骑才从山道上冲杀而出,直奔中军营寨!
这才是魏延的撒手锏!相对而言,山越营本就是文聘防守体系中的弱点。毕竟山越营加入荆州军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在训练、军纪和战斗力上无法与飞熊军相比。文聘将其布置在后寨,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以险要的地形弥补山越营战斗力不够强大的弱点。然而自绝路攀山杀入营中的飞熊军,一下就将文聘的防御体系捅出了个大窟窿。
提着短刀的阳范欲哭无泪,他以为自己已经将所有通往后寨的道路都控制在了手里,甚至有些可能会被红方利用的进攻路线,都被他安排了人手加以警戒,谁知道这些彪悍轻捷的壮汉,还是从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
看着那些汉子们胳膊上、腿上被锋利的岩石所划破的伤口,阳范似乎感悟到了什么。他抬头望向观察使所在的山岗,见号旗升起,不由沮丧的丢下短刀。
那旗号的意思之前已经被他记得烂熟于心,却没想到这么快便看到了:己方被判定失败,一半将士退出战斗。
“凭啥就让咱一半兄弟阵亡了?”有人不服气的嘀咕道。
阳范牛眼一瞪,没好气的说道:“规矩!这是规矩懂不懂?滚,都给我滚的远远的!”
后寨被突破之后紧接着明光骑突飞猛进,从曲折的山路上杀向近在咫尺的中军营寨。许多在山岗上观战的人都认为,蓝方现在腹背受敌,只怕坚持不了多久,战况已经趋于明朗,很快蓝方就要在红方的进攻下全面崩溃。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心情也更加紧张起来。
明光骑在冲至中军营不足百步之时,却不得不突然勒住战马,硬生生的停了下来。可即便如此,山上的观察使还是判定冲在前方的一百骑退出战斗。
“怎么回事?为何突然止步于此,还有……”老先生一脸不解的扭头问道。
那位年约四十许的议郎双眼放光,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妙哉!原来文将军早有防备!怪不得不怕骑兵从后方突袭中营……”
老先生急的抓耳挠腮,追问道:“妙在何处?你倒是说说啊!”
“呃,是这样的。文将军在中营和后营之间设了许多绊马索、陷坑等,不过毕竟是演武,不可能真的以此伤了将士,故此待其冲杀而来时便亮出号旗,所以骑兵才会突然勒马停步,只是按照规矩他们至少要损失一部分人马的。”议郎这会儿心情不错,便耐心的低声解释道。
至于为何心情不错,那是因为他虽姓韩,但与文家却有姻亲,立场上自然便偏向文聘。
五座营寨的设置虽然分为前后左右中,但绝不是那种四四方方中规中矩的设置。前营控遏道路,中营和前营之间的左营依山而设,居高临下。偏后的右营临河,后营据山崖之险,最为稳固。
现在前寨左寨和后寨同时遇敌,等若红方在轻骑骚扰之后又出一招,文聘出中军营,便是打算往左营亲自观察。
在这样的地形之下,守方尤其占便宜。文聘并不担心红方会突然攻破任何一座营寨,他现在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红方进攻的主攻方向。或者说,是魏延真正进攻的方向。
山岗上秋风阵阵,卷起刘琮身披的猩红大氅,鼓荡不休,然而刘琮却岳峙渊渟,不动如松。他双眼微眯凝视着山下,神色颇为凝重。身旁诸人似乎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又或是被山下“战场”上紧张激烈的战斗所感染,低低的议论声渐次消失了,肃杀的气氛在山岗上弥漫开来。
目力所及之处,红方的陷阵营已从正面向蓝方的前寨发起了进攻。虽然因距离有些远,看的并不真切,但远远传来的战鼓声、厮杀声因在山谷中阵阵回荡,反倒让山岗上的众人,感到很是紧张。有些人不时去看负责判定胜负的观察使,然而代表胜负的旗帜却始终未曾扬起。
左寨虽然地势较高,但坡度徐缓,好在挖了壕沟,红方的进攻将士急切间难以攻到近前,而被长枪营所阻截之后转而游走的那数百轻骑,却突然向前寨而去,看样子是要与陷阵营合计前寨。
文聘出中军寨后,率领百余名轻骑先至左营,他判断左营并非红方进攻的真正方向,就已经出现的红方将士来看,仅有两千余人马,那么魏延的主力在哪儿?
总体来说,攻守双方的实力相差并不太大。即便因为兵种的原因看起来守方较弱,但正因为他们是守方,弱势便不会如野战中那么明显。攻方在暗,守在明,这对于攻方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然而攻方却必须由暗转明,才能完成攻下中军营的任务。种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加上地形条件、攻防之势等,使得这场军演非常考验主将对于战场形势的判断和把握,对于兵力的配置和调度。
前寨的争夺陷入胶着,文聘并没有立即向前寨增派援兵,他可用的机动兵力并不多,除了这百余名轻骑之外,只有八百余人的斗阵营。而在防守中,轻骑兵并没有多少优势。他们的作用,是在关键时刻对攻入营寨中的敌军进行突袭、截杀,而不是浪费在比拼损耗的攻防战中。
至于后寨文聘只是稍加关注,便不再理会,那处山路狭窄而后寨凭险而立,即便红方大队人马进攻,也难以在寨下展开兵力。文聘有理由相信,魏延绝不会以后寨为重点进攻的方向。
而一直悄无声息的右寨呢?因临河而设,视野开阔,现在并未发现敌军踪迹。
那么魏延是想通过硬攻前寨,来迫使自己抽调兵力从而露出破绽吗?文聘下意识的用马鞭敲打着鞍桥,手中缰绳一抖:“走!回中军营!”
在山岗上观看的刘琮见文聘并未调兵前往前寨增援,而是折回了中军营寨,不由点了点头。
虽然还不知魏延到底怎么打算,但一上来便以陷阵营这样的尖刀从正面刺出,却又将明光骑和飞熊军雪藏不用,很明显是要用凌厉的攻势来扰乱文聘的防守布置。之前数百轻骑渡河袭扰,之后三面攻击也都是为了这同一个目的。其实到现在刘琮和文聘都明白了,魏延这三路进攻即便有所侧重,却仍然没有暴露出他的主攻方向。
文聘既然不为所动,那么前寨的防守必然吃紧,尤其是在红方轻骑赶到之后,防守前寨的刀盾兵大感吃紧,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陷阵营攻入营中。
“这是要兑子吗?”刘琮微微一笑,心中暗道:“以放弃前寨为代价,那么中军营就要直接承受来自红方的攻击,左右两营若是能形成合围也还罢了,万一被红方拖住,或是被各个击破,守军便大事去矣……”
然而战况并未如同刘琮所预想的这般发展。前寨的蓝方守军在看到弃寨的旗号之后,便撤出了营寨,利用地形在寨外结阵防守,而攻入寨中的陷阵营将士并没有紧随而出,追击守军。
被刀盾兵占据道路之后,红方的数百轻骑无法展开,双方在前寨附近陷入僵持。
蓝方前寨虽失但仍然在中军营寨前组成了一道坚固防线,更为关键的是这道防线随时可以受到左右两营的支援。而对于进攻方来说,攻破一座前寨并不意味着战斗结束,他们的目标虽然就在不远处,可是在蓝方严密的防守之下,要想攻破中军营,还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就在此时,后寨形势陡变!
因观战的站岗离后寨最近,所以当那些身披皮甲的飞熊军突兀的出现在后寨时,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惊叹声。
“此何部将士?真如神兵天降也!”捋着花白胡须的老先生动作一僵,惊讶的瞪大了双眼。
他身旁的议郎不可思议的摇头道:“这怎么可能?这些都是飞熊军将士,本也擅长攻城拔寨,但是这后山险峻,他们是从何处攀爬而上的?”
老先生叹道:“不过是演武而已何必如此?这万一摔下山去,岂不是命都没了?”
议郎心中腹诽,面上却只淡然一笑,不是军人又如何能体会对胜利的渴望?他虽然现在转为文职,可是骨子里,仍然燃烧着军人的热血,若是换成自己,只怕也会不要命的冲杀上去吧?
眼前的这一幕使得刘琮回想起攻克叶城的那个夜晚,魏延亲自率领两百死士翻山入城,百死余生,活到城破的不过几十人而已。
从那以后已经过去了几年,魏延仍然还是这么喜欢冒险。
不过很显然魏延这一次又获得了成功。虽然自绝壁攀爬而上的飞熊军将士不多,却成功的扰乱了后寨的防守,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破坏了那排寨墙,直到此时,明光骑才从山道上冲杀而出,直奔中军营寨!
这才是魏延的撒手锏!相对而言,山越营本就是文聘防守体系中的弱点。毕竟山越营加入荆州军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在训练、军纪和战斗力上无法与飞熊军相比。文聘将其布置在后寨,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以险要的地形弥补山越营战斗力不够强大的弱点。然而自绝路攀山杀入营中的飞熊军,一下就将文聘的防御体系捅出了个大窟窿。
提着短刀的阳范欲哭无泪,他以为自己已经将所有通往后寨的道路都控制在了手里,甚至有些可能会被红方利用的进攻路线,都被他安排了人手加以警戒,谁知道这些彪悍轻捷的壮汉,还是从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
看着那些汉子们胳膊上、腿上被锋利的岩石所划破的伤口,阳范似乎感悟到了什么。他抬头望向观察使所在的山岗,见号旗升起,不由沮丧的丢下短刀。
那旗号的意思之前已经被他记得烂熟于心,却没想到这么快便看到了:己方被判定失败,一半将士退出战斗。
“凭啥就让咱一半兄弟阵亡了?”有人不服气的嘀咕道。
阳范牛眼一瞪,没好气的说道:“规矩!这是规矩懂不懂?滚,都给我滚的远远的!”
后寨被突破之后紧接着明光骑突飞猛进,从曲折的山路上杀向近在咫尺的中军营寨。许多在山岗上观战的人都认为,蓝方现在腹背受敌,只怕坚持不了多久,战况已经趋于明朗,很快蓝方就要在红方的进攻下全面崩溃。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心情也更加紧张起来。
明光骑在冲至中军营不足百步之时,却不得不突然勒住战马,硬生生的停了下来。可即便如此,山上的观察使还是判定冲在前方的一百骑退出战斗。
“怎么回事?为何突然止步于此,还有……”老先生一脸不解的扭头问道。
那位年约四十许的议郎双眼放光,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妙哉!原来文将军早有防备!怪不得不怕骑兵从后方突袭中营……”
老先生急的抓耳挠腮,追问道:“妙在何处?你倒是说说啊!”
“呃,是这样的。文将军在中营和后营之间设了许多绊马索、陷坑等,不过毕竟是演武,不可能真的以此伤了将士,故此待其冲杀而来时便亮出号旗,所以骑兵才会突然勒马停步,只是按照规矩他们至少要损失一部分人马的。”议郎这会儿心情不错,便耐心的低声解释道。
至于为何心情不错,那是因为他虽姓韩,但与文家却有姻亲,立场上自然便偏向文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