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统帅一军的将领,该不该有自己的主见?是不是一定要对上级的命令唯唯诺诺?刘琮认为,在战场上将领可以而且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仅仅因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而是因此战场之上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谓战机瞬即万变,若是事事请示,全无自己的判断的决定,不打败仗才见鬼了。
    这方面的反面教材实在太多,那些庸庸碌碌唯命是从的将领,只能匍匐在胜利者脚下成为其史书上的注脚。
    至于上级的命令,那也要看是否是乱命,昏招。刘琮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多数情况下,他是不会在战场上对正在指挥作战的将领们指手画脚,越殂代疱的。
    然而在战略方面刘琮却不愿意看到将领自作主张,这并非对他们能力的质疑。做为带兵的将领,可能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因其一直统兵作战,对于整个大局的了解和把握,自然不如总揽全局,一直为此谋划布局的刘琮、贾诩等人认识那么全面,了解那么清楚。
    后世读史,刘琮一直不太理解的是为何被刘备信任有加,破格提拔的魏延为何总是被诸葛亮所压制。及至后来他慢慢明白了,所谓的压制并不存在,如果说有迹可循的话,最多也只是诸葛亮反对魏延自子午谷出兵之计。当然这种军事上的左倾机会主义冒险是被很多后人所批判过的。至于后来魏延招祸取咎被兵败身死,历来有很多种说法。但是现在的刘琮才算彻底清楚,为何魏延在原本的历史上,会落得那样凄惨的下场。
    这其中固然有其性格上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恐怕还是他“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缘故。
    任何一个国家也好,集团也罢,在决定国计民生这样的大事上,必须而且只能有一个声音。在此之前怎么商议、吵架、妥协、拉拢都行,但是在重大问题上,必须保持步调一致。唯有如此才能谈得上合力,才能谈得上众志成城。否则你说往东他说往西,又没有一个权威来做出最终裁断,大伙不乱套、不离心离德,不各自为政,可能吗?
    不过这次鼓动出兵许都以迎天子的,并不是魏延,而是荆州军中的少壮派。这些人多为校尉、牙门将等中下级军官,对于刘琮的忠诚自然无可置疑,但他们所掀起的这股暗流,却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并且已在荆州军中,形成了一股风潮。
    宣政郎们最先注意到这个情况,起初只是几个从交州返回的将校在相聚饮宴时谈及,因谋取西川的战略只有刘琮、贾诩、徐庶等少数人知道,所以在他们看来,现在就是出兵攻打许都的最好时机。
    曹操不是刚和袁绍经过一场大战吗?袁绍虽败,曹操的日子也不好过啊,那还不趁此良机出兵北上,难道要等曹操缓过这口气?如今咱们已占了江东,侧面之敌已去,又平了交州,后顾之忧已除,还怕什么呢?
    益州?益州不是也刚刚才平定了内乱,哪儿有心思对付咱们?更何况借他刘璋两个胆,他敢派兵来吗?
    汉中?张鲁那神神叨叨的家伙,只怕打定主意缩在汉中那个乌龟壳里,不打算出来了吧?
    如此种种言论,经过他们的大嘴巴四处宣扬,着实蛊惑了不少急于建功立业的军中将校。他们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还不都是因为战场上捞了军功,才得以升官的吗?
    眼下荆州和扬州虽然遭了水灾,可总不至于连出兵许都的粮食都拿不出来吧?若是依着他们的想法,也不用多,步骑三万足矣!
    最初听到这些言论的时候,刘琮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反倒觉得将士们没有因为连年征战而生出懈怠之心,颇感欣慰。但是随着这股风潮愈演愈烈,刘琮便觉得不能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对于军队的控制力,有所下降!所谓下降,并不是指刘琮指挥不动,而是这些军官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若是关键时刻,先虑自己后虑大局,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出现这样的原因,也有刘琮自己的功劳。如今荆州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多是识字读书的,而这个识字读书也正是刘琮在军中一力推行的结果。脑子开窍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并不是坏事,但如果因此而影响大局,那就是坏的不能再坏的事情了。好在通过向各部宣政郎了解之后,刘琮还没有发现这批人有拉帮结派的行为。若是一旦发现,刘琮是断然不能容许的。
    怎样将这场风潮平息下去?刘琮并未就此询问旁人的意见。即便对贾诩,他都只是知会其事而不加咨询。以贾诩的心机,也自然不会主动在此事出谋划策。告诉诸葛亮此事而不问怎么处置,也是同样的道理。
    刘琮没打算动用特卫营,难道就因为将士们立功心切,加以惩处?刘琮除非疯了,才会动用特卫营去处置此事。
    关于这件事如何处理,刘琮其实心中已有定计。
    在诸葛亮回到襄阳后的第二天,各部宣政郎便陆续从各地赶到襄阳,在城北军营内,刘琮将他们召集起来,一连数日上起了“政治课”。
    宣政郎之设,在如今这个时代唯有荆州军独有。随着刘琮有意识的不断给他们加品级加俸禄,宣政郎在军中的地位,也日渐提高。现在宣政郎们也多加了杂号将军,虽然没有指挥军队作战的权力,但军中其他大小事务,多由宣政郎主持。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如今这批中下级军官,多数都曾经是他们的学生。
    什么?谁说教你认字的就不是先生了?更何况宣政郎们还不仅仅是教其识字这么简单。对于军令政令的解读,是他们,耳提面命督促其读兵书的,也是他们。参赞军务,安抚士卒的,还是他们。在各部军中的影响力,除了统领该部的主将,就数他们了。
    而且这种事刘琮出面并不合适,难道要让他下一道军令,让诸将校勿论军机大事吗?又或者说,都给我老实待着,明年哥带你们杀奔益州,到时候有的是战功可得?
    所以让宣政郎们先领会自己的意图,再去给那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将校们施加影响,这才是刘琮所想好的应对之策。

章节目录

三国之问鼎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林半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半峰并收藏三国之问鼎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