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太守士燮乃当地豪族之首,其子弟多在交州任郡守或县令长,我看就以其任交州牧好了。”经过数日反复权衡,刘琮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不过他还是习惯性的想听听贾诩的意见。
虽然刘琮在后世对这位士燮了解不多,但通过特卫营的密探,他对士燮以及士燮所在的家族,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士燮,字威彦,出生于苍梧郡广信。其先祖为鲁国汶阳人,为躲避新莽末年的动乱而移居交州,经过六世到士燮的父亲士赐,士氏成为当地豪族,士赐曾于汉桓帝时任日南太守。士燮年轻时随颍川人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而免官。其父士赐去世后,士燮被举为茂才,任巫县令一职。
及至中平四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如今已有十余年,而士燮现在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
交州做为百蛮之地,偏处南方远离朝廷,若非士燮这样出身当地豪强大族之人很难治理。所以刘琮才会一改荆扬二州的做法,试图任命士燮为交州牧,所看重的,正是这一点。
至于士燮会不会反叛,刘琮通过对他这些年来的作为,认为士燮此人本质上还是个儒生,并不是那种野心勃勃,不自量力之辈。其实交州地广人稀,刘琮也没打算从交州征收多少赋税、征募多少兵员。他要的是自己攻略益州时周边没有隐患,不拖自己的后腿。如果士燮能将交州治理的更好,即便使其雄掌一州,威尊无上又如何呢?
贾诩思忖片刻,缓缓说道:“以士威彦为交州牧,似有不妥。”
“哦?”刘琮有些意外的看了眼贾诩,见他捏着稀疏胡须若有所思,不由问道:“先生觉得何处不妥?”
“牧伯之设,起于王莽改刺史称州牧,及至刘焉建言朝廷之后,如今已是并掌军民,位高权重之职,非心腹不可轻任。今交州张津已平,然欲地方宁靖,必不可将州牧授之于人,否则焉知来日不以此为祸乱之肇?”贾诩将自己的担忧和盘托出。他这话也很有道理:士燮本就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若是再让他成为交州牧,很可能会助长他的威势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祸乱。
刘琮皱眉道:“若非如此,何以安抚交州豪强?”
“不若仍仿江东之例,不设州牧,使士燮以镇夷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领交趾太守即可。”贾诩沉吟道。
贾诩这个提议使得刘琮不得不认真思考起来。也许士燮本人的确没有野心,但是这样增加士家的权力和威望,对于交州的长治久安的确是个很大的隐患。
而给士燮一个镇夷中郎将的称号,令其总督交州七郡则可以有效避免将来出现叛乱之事,毕竟交州各郡县兵卒有限,除非张津那样行事荒诞的人,才会来主动进攻荆州。
“既如此,便依先生所言。如今交州即平,琮也应当向朝廷上书,以嘉有功之将士,士燮之任便同时向朝廷奏请。”刘琮从善如流,当下便对贾诩说道。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士威彦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可见也是博学好儒之人,将军何不在交州亦设官学,想必他是不会反对的。除此之外,赋税徭役,亦不可少。若将军根据年景适当斟酌,自有法度可行,否则交州百姓,何以知将军恩威?”
他这番话的意思,是再度提醒刘琮,必须在交州竖立自己的权威。哪怕你找借口免征或者减少赋税徭役都行,但这件事的决定权,一定是要掌握在刘琮手中!
这其实是有一些朴素的主权意识,所以刘琮一听就明白了。原本在刘琮想来,如今交州物产不丰而民又寡少,诸多蛮夷居于山中不服管束,所以不求从交州得到多少,只要能在自己争夺天下时保持稳定就行。现在看来仅仅有愿望还不足够,必须有相应的手段来确保。否则的话自己岂不也成了一厢情愿?
两人又就是否在交州驻扎军队,驻扎多少合适,由何人领兵镇守等事商议了一番,待初步决定下来之后,已是晌午时分。刘琮留贾诩一同用饭,席间不觉便说到了刘备。
“刘备既已至青州,想来曹操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不过官渡一战,曹操损耗也不小,只怕一时还不会有所行动。”刘琮停箸说道:“我倒希望刘备能在北方立足,那么对于曹操,他就是个很大的威胁。”
贾诩皱着眉头凝思片刻,对刘琮说道:“刘玄德绝不会甘居人下,现在蛰伏于青州,所行者不过韬光养晦罢了。以老夫看来,多则三年,少则两年,袁绍必生内乱。彼时刘备必将有所作为,可惜……”
“可惜什么?”刘琮听了不由好奇问道。在他看来若是袁绍一死,袁谭袁尚兄弟三个打出狗脑子的时候,刘备肯定不会坐失良机,以他的声望和能力,很可能就会雀占鸠巢,甚至就算三兄弟不内乱,他都会挑唆着使他们大打出手。当然了,三人各有拥护者,为了争夺袁绍的遗产,不打起来是不可能的。
贾诩小眼睛中闪过一丝笑意:“可惜刘备麾下始终没有出众谋臣,即便能在北方立足,也必然不是曹操之对手。”
他这话倒不是自矜。刘备不是没有占据过地盘,而是占了之后守不住。这其中固然也有强敌环伺、自身兵微将寡的因素,但没有一个为其出谋划策的军师,始终是刘备的软肋。历史上若非他在荆州遇到徐庶,之后通过徐庶又勾搭上诸葛亮,恐怕结局堪忧。
刘备麾下目前倒是有糜竺、孙乾等人,可糜竺那是大财主出身,让他治理地方或许能够胜任,孙乾呢?长袖善舞,很能交际,做为使者奔走是足够的,但让他给刘备提出战略上的建议,那就太难为人了。
“真若是袁绍内部生乱,恐怕刘备就会有谋臣了吧?”刘琮想到这个可能,不由皱眉沉思起来。
虽然刘琮在后世对这位士燮了解不多,但通过特卫营的密探,他对士燮以及士燮所在的家族,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士燮,字威彦,出生于苍梧郡广信。其先祖为鲁国汶阳人,为躲避新莽末年的动乱而移居交州,经过六世到士燮的父亲士赐,士氏成为当地豪族,士赐曾于汉桓帝时任日南太守。士燮年轻时随颍川人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而免官。其父士赐去世后,士燮被举为茂才,任巫县令一职。
及至中平四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如今已有十余年,而士燮现在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
交州做为百蛮之地,偏处南方远离朝廷,若非士燮这样出身当地豪强大族之人很难治理。所以刘琮才会一改荆扬二州的做法,试图任命士燮为交州牧,所看重的,正是这一点。
至于士燮会不会反叛,刘琮通过对他这些年来的作为,认为士燮此人本质上还是个儒生,并不是那种野心勃勃,不自量力之辈。其实交州地广人稀,刘琮也没打算从交州征收多少赋税、征募多少兵员。他要的是自己攻略益州时周边没有隐患,不拖自己的后腿。如果士燮能将交州治理的更好,即便使其雄掌一州,威尊无上又如何呢?
贾诩思忖片刻,缓缓说道:“以士威彦为交州牧,似有不妥。”
“哦?”刘琮有些意外的看了眼贾诩,见他捏着稀疏胡须若有所思,不由问道:“先生觉得何处不妥?”
“牧伯之设,起于王莽改刺史称州牧,及至刘焉建言朝廷之后,如今已是并掌军民,位高权重之职,非心腹不可轻任。今交州张津已平,然欲地方宁靖,必不可将州牧授之于人,否则焉知来日不以此为祸乱之肇?”贾诩将自己的担忧和盘托出。他这话也很有道理:士燮本就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若是再让他成为交州牧,很可能会助长他的威势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祸乱。
刘琮皱眉道:“若非如此,何以安抚交州豪强?”
“不若仍仿江东之例,不设州牧,使士燮以镇夷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领交趾太守即可。”贾诩沉吟道。
贾诩这个提议使得刘琮不得不认真思考起来。也许士燮本人的确没有野心,但是这样增加士家的权力和威望,对于交州的长治久安的确是个很大的隐患。
而给士燮一个镇夷中郎将的称号,令其总督交州七郡则可以有效避免将来出现叛乱之事,毕竟交州各郡县兵卒有限,除非张津那样行事荒诞的人,才会来主动进攻荆州。
“既如此,便依先生所言。如今交州即平,琮也应当向朝廷上书,以嘉有功之将士,士燮之任便同时向朝廷奏请。”刘琮从善如流,当下便对贾诩说道。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士威彦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可见也是博学好儒之人,将军何不在交州亦设官学,想必他是不会反对的。除此之外,赋税徭役,亦不可少。若将军根据年景适当斟酌,自有法度可行,否则交州百姓,何以知将军恩威?”
他这番话的意思,是再度提醒刘琮,必须在交州竖立自己的权威。哪怕你找借口免征或者减少赋税徭役都行,但这件事的决定权,一定是要掌握在刘琮手中!
这其实是有一些朴素的主权意识,所以刘琮一听就明白了。原本在刘琮想来,如今交州物产不丰而民又寡少,诸多蛮夷居于山中不服管束,所以不求从交州得到多少,只要能在自己争夺天下时保持稳定就行。现在看来仅仅有愿望还不足够,必须有相应的手段来确保。否则的话自己岂不也成了一厢情愿?
两人又就是否在交州驻扎军队,驻扎多少合适,由何人领兵镇守等事商议了一番,待初步决定下来之后,已是晌午时分。刘琮留贾诩一同用饭,席间不觉便说到了刘备。
“刘备既已至青州,想来曹操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不过官渡一战,曹操损耗也不小,只怕一时还不会有所行动。”刘琮停箸说道:“我倒希望刘备能在北方立足,那么对于曹操,他就是个很大的威胁。”
贾诩皱着眉头凝思片刻,对刘琮说道:“刘玄德绝不会甘居人下,现在蛰伏于青州,所行者不过韬光养晦罢了。以老夫看来,多则三年,少则两年,袁绍必生内乱。彼时刘备必将有所作为,可惜……”
“可惜什么?”刘琮听了不由好奇问道。在他看来若是袁绍一死,袁谭袁尚兄弟三个打出狗脑子的时候,刘备肯定不会坐失良机,以他的声望和能力,很可能就会雀占鸠巢,甚至就算三兄弟不内乱,他都会挑唆着使他们大打出手。当然了,三人各有拥护者,为了争夺袁绍的遗产,不打起来是不可能的。
贾诩小眼睛中闪过一丝笑意:“可惜刘备麾下始终没有出众谋臣,即便能在北方立足,也必然不是曹操之对手。”
他这话倒不是自矜。刘备不是没有占据过地盘,而是占了之后守不住。这其中固然也有强敌环伺、自身兵微将寡的因素,但没有一个为其出谋划策的军师,始终是刘备的软肋。历史上若非他在荆州遇到徐庶,之后通过徐庶又勾搭上诸葛亮,恐怕结局堪忧。
刘备麾下目前倒是有糜竺、孙乾等人,可糜竺那是大财主出身,让他治理地方或许能够胜任,孙乾呢?长袖善舞,很能交际,做为使者奔走是足够的,但让他给刘备提出战略上的建议,那就太难为人了。
“真若是袁绍内部生乱,恐怕刘备就会有谋臣了吧?”刘琮想到这个可能,不由皱眉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