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斯言诚可为戒啊……”刘琮放下诸葛亮派人送来的书信,有些感慨的说道。巴蜀局势历来都比中原来得要复杂,关中、中原地区历经四百年皇权洗礼,在文化程度上较高,对朝廷的认同感也更为强烈。在蜀地则有着许多少数民族和地方豪强,即便是朝廷指派的官员都很难控制益州这个地区,出兵讨伐往往又因为地形问题而受到限制。
当初皇室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可以说正是刘焉的这个建议,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宏伟序幕。而刘焉入川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通过打击地方豪强的方式立威,结果朝廷派来讨伐黄巾的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在司徒赵谦的游说下起兵反对刘焉。所以刘焉以残酷的方式镇压了任岐和贾龙的叛乱,这意味着刘焉势力再也不可能得到益州本土豪强真正的拥护,人们只是惧怕他的威势而已。
刘焉在世时尚能通过东州兵控制益州形势,然而他一死,巴蜀之地就开始了连绵不绝的战乱。派去攻打汉中的张鲁在得手后,杀掉了别部司马张修,截断交通,斩杀汉使,开始了他以五斗米教在汉中的统治。而刘焉死后的掌权大臣赵韪,这个一路追随刘焉入蜀的重臣起初拥护刘璋,还平定了甘宁的叛乱。但随着东州兵与蜀中豪强矛盾的激化,赵韪也起了异心,联合益州本土势力发动叛乱,企图攻袭成都,却被东州兵击败,复为部将李异所杀。
这是去年年底发生的事,诸葛亮和张绣所领的荆州军,在帮助刘璋平定此次叛乱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若非荆州军西进从后背进攻叛军数个重要的关隘、城池,只怕这场叛乱还会迁延许久。
其实诸葛亮本来的设想并非如此。在他而言,这场叛乱持续的时间越长,益州的实力一直持续地被削弱,对于荆州将来攻取益州就更加容易。然而一方面赵韪的野心和能力实在不成正比,简单来说就是顾头不顾腚:他亲自率领叛军主力进攻成都,结果在东州兵的顽强抵抗之下数次败绩,而空虚的后方被诸葛亮捏着鼻子照单全收。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日益扩大,受战乱之苦的蜀中百姓颠沛流离、田野荒芜的现状,又使得诸葛亮不得不考虑,如果益州因战乱而彻底糜烂,对于荆州是好是坏?
在权衡利弊之后,诸葛亮决定全力帮助刘璋平叛,终于使得赵韪的部下庞乐、李异在赵韪兵败逃到江州的时候,反戈一击杀死了赵韪。彼时刘琮尚在江东,诸葛亮派人送信告知蜀中情形之后,便一直率领人马留驻江州,以待刘琮之决断。然后便是刘琮使人告诉诸葛亮如何行止由其自主,诸葛亮考虑了两天并与张松商议之后,决定先退至巴东郡。
方才刘琮所看的书信中,便是这个内容。至于理由,诸葛亮写的虽然隐晦,但刘琮还是看懂了。对于诸葛亮这个决定,刘琮也是颇为赞同的。正如诸葛亮所言:“赵韪败亡而士民多有怨尤,庞羲在北而屡为张鲁所败,内忧积重非可速解,外患不宁诚难剿除。”
这样的情形之下,刘璋若是雄主还好,或可通过强硬手段来统一内部,然后整军备战,或可保得巴蜀之地。然而以刘璋的软弱,很显然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大事。在乱世中立足,必须拥有人心与力量,单纯的拥有其中一项不足以立足,更何况刘璋二者皆无呢?
至于放弃江州退往巴东郡,则是为了迷惑刘璋,使其不对刘琮产生戒备之心。毕竟此次出兵是应邀相助平叛,如今赵韪兵败身死,荆州兵就没有理由再在人家的腹心之地驻扎了。不过巴东郡紧邻荆州,又控扼巫峡,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领兵占据此处自然是为了将来打算。
见刘琮若有所思,相对而坐的贾诩双眼微眯,捋着胡须的手不自觉地停顿了一下,心中暗自念叨:“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他自然不知道这句话乃是出自后世明末清初人欧阳直公的《蜀警录》,不过对于这话他也是颇为认同的。蜀地虽然看似偏居一隅,但其战略位置却得天独厚,易守难攻,可若是治理好了,未尝不能成为稳固的大后方和大粮仓。旁的不说,高祖以汉王之号领巴蜀之地,休养生息数载,这才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
得之,则荆州无后顾之忧,据山川之险,拥百万之众,足可雄视天下,虎瞰中原。否则荆州便仍然处于两面夹击之困境。
在这一点上,刘琮和贾诩、诸葛亮的看法是一致的。之前鲁肃所提出的先平定北方,待大局已定之后再行攻略益州、汉中的战略,实际上是低估了益州本身的重要性,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地方如果落入一个强势的雄主手中,将会对整个天下的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然这个世之枭雄自然就是刘琮始终防着又不好亲自动手消灭的刘备了。现在与刘备结盟,是出于大势考虑,然而双方都很清楚,这种暂时的结盟是靠不住的。
刘琮抬眼看向贾诩,出言问道:“以先生之见,刘备与我方结盟之后,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会不会约我方出兵汉中,共灭张鲁?”
“不会。”贾诩摇头道:“老夫倒是担心其渡河北上,依附袁绍。”
对于这个假设,刘琮还真没想过,闻言不由吃惊的问道:“何以见得?”
贾诩捏着颏下稀疏胡须沉吟道:“将军虽与刘备结盟,然备兵微将寡,弘农等地又屡遭战火,生灵涂炭,百姓十不存一,何以立足?今袁绍败于曹操之手,实力虽存但内乱又起。当此时备引军投奔袁绍,则袁绍因官渡之战而受损之声望又可提升。更何况刘备与袁绍同与曹操为敌,备若去投,袁绍必然重视。如此种种,试问刘备为何不去依附袁绍?”
“若果真如此……”刘琮心中念头急转,原本的历史中,刘备倒是在官渡之战前投奔袁绍了,为了骚扰曹操跑到汝颍,忽悠了刘辟等黄巾残部一起作乱,后来被曹仁打得鼻青脸肿难以招架,这才带着残兵败将投奔了刘表。
其实认真说来,刘琮还是很佩服刘备的,出身贫寒,半生坎坷,却硬是打出了三分天下的割据之局。他那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屡败屡战的顽强,的确值得刘琮学习。
这固然也有刘备起点低的原因,但他也曾两次据有徐州之地,很可惜自己经营不好,接连被吕布和曹操拍飞。所以很显然刘备不是没有创业的能力,而是没有守业的能力。
当然刘备的另一个天赋是很牛叉的,那就是借鸡下蛋,裹乱妨主。看看历史上被他下过蛋的鸡,被他祸害过的人,这名单可真够长的:曹操、袁绍、公孙瓒、田楷、陶谦、刘表、杨奉、龚都……真壮观。他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借力打力的事儿,唯一玩砸的就是在当时比他还穷,还翻脸比翻书快的吕布身上。
按照这个路数,刘备跑到河北去给袁绍添乱,会产生怎样的变数?刘琮眯着双眼忍不住开始琢磨起来。
期待吗?似乎的确挺值得期待的。
事实上就刘琮所得到的情报来看,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地盘、人口、兵力、粮草、等等硬实力,还都远超曹操。然而袁绍最大的问题还是后院,袁氏家族败亡也不是止于一场官渡之战。以袁绍的性格,刘备去投奔固然会很“重视”,但绝对会给本就派系林立的内部,增加一个更大的隐患。相信只要袁绍一死,刘备必然会跳出来,至于能做到怎样的程度,刘琮现在还不好断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要比袁家兄弟能抗得住曹操的攻伐。
想到这里,刘琮不由笑道:“若果真如此,则对我方来说,实在是件大好事。不过刘备若是不去投袁绍,又当如何?”
贾诩也笑了,不过他这笑容倒是很淡然:“若刘备未曾想到此处,将军何不使人前往弘农劝说?”
刘琮颔首道:“既如此,琮现在便修书一封。至于使者嘛,就让别驾从事刘阖前往,先生以为如何?”当年策反沈弥、娄发、甘宁等人的就是刘阖,相信以他的口才,一定会不辱使命。
对此贾诩自然不会反对,这件事便这么定了下来。待刘阖领命前往弘农时,刘先还在返回荆州的路上。
双方结盟之事,自然很快被曹操知悉,他在官渡之战后并未乘胜追击以扩大战果,非不愿,实不能也。毕竟刘琮已取了江东,关中又被刘备插了一脚,后方不稳,本身长达一年的战争也实力受损,所以他才让曹仁领兵往阳城,准备趁刘备受阻于潼关之时,命令马超韩遂举兵合击,一举将刘备消灭。现在刘琮与刘备结盟,却使得曹操不得不考虑,如果出兵攻打刘备的话,刘琮会做何应对?
官渡之战的胜利果实,曹操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同样的,取了江东的刘琮又何尝不是?
当初皇室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可以说正是刘焉的这个建议,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宏伟序幕。而刘焉入川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通过打击地方豪强的方式立威,结果朝廷派来讨伐黄巾的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在司徒赵谦的游说下起兵反对刘焉。所以刘焉以残酷的方式镇压了任岐和贾龙的叛乱,这意味着刘焉势力再也不可能得到益州本土豪强真正的拥护,人们只是惧怕他的威势而已。
刘焉在世时尚能通过东州兵控制益州形势,然而他一死,巴蜀之地就开始了连绵不绝的战乱。派去攻打汉中的张鲁在得手后,杀掉了别部司马张修,截断交通,斩杀汉使,开始了他以五斗米教在汉中的统治。而刘焉死后的掌权大臣赵韪,这个一路追随刘焉入蜀的重臣起初拥护刘璋,还平定了甘宁的叛乱。但随着东州兵与蜀中豪强矛盾的激化,赵韪也起了异心,联合益州本土势力发动叛乱,企图攻袭成都,却被东州兵击败,复为部将李异所杀。
这是去年年底发生的事,诸葛亮和张绣所领的荆州军,在帮助刘璋平定此次叛乱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若非荆州军西进从后背进攻叛军数个重要的关隘、城池,只怕这场叛乱还会迁延许久。
其实诸葛亮本来的设想并非如此。在他而言,这场叛乱持续的时间越长,益州的实力一直持续地被削弱,对于荆州将来攻取益州就更加容易。然而一方面赵韪的野心和能力实在不成正比,简单来说就是顾头不顾腚:他亲自率领叛军主力进攻成都,结果在东州兵的顽强抵抗之下数次败绩,而空虚的后方被诸葛亮捏着鼻子照单全收。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日益扩大,受战乱之苦的蜀中百姓颠沛流离、田野荒芜的现状,又使得诸葛亮不得不考虑,如果益州因战乱而彻底糜烂,对于荆州是好是坏?
在权衡利弊之后,诸葛亮决定全力帮助刘璋平叛,终于使得赵韪的部下庞乐、李异在赵韪兵败逃到江州的时候,反戈一击杀死了赵韪。彼时刘琮尚在江东,诸葛亮派人送信告知蜀中情形之后,便一直率领人马留驻江州,以待刘琮之决断。然后便是刘琮使人告诉诸葛亮如何行止由其自主,诸葛亮考虑了两天并与张松商议之后,决定先退至巴东郡。
方才刘琮所看的书信中,便是这个内容。至于理由,诸葛亮写的虽然隐晦,但刘琮还是看懂了。对于诸葛亮这个决定,刘琮也是颇为赞同的。正如诸葛亮所言:“赵韪败亡而士民多有怨尤,庞羲在北而屡为张鲁所败,内忧积重非可速解,外患不宁诚难剿除。”
这样的情形之下,刘璋若是雄主还好,或可通过强硬手段来统一内部,然后整军备战,或可保得巴蜀之地。然而以刘璋的软弱,很显然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大事。在乱世中立足,必须拥有人心与力量,单纯的拥有其中一项不足以立足,更何况刘璋二者皆无呢?
至于放弃江州退往巴东郡,则是为了迷惑刘璋,使其不对刘琮产生戒备之心。毕竟此次出兵是应邀相助平叛,如今赵韪兵败身死,荆州兵就没有理由再在人家的腹心之地驻扎了。不过巴东郡紧邻荆州,又控扼巫峡,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领兵占据此处自然是为了将来打算。
见刘琮若有所思,相对而坐的贾诩双眼微眯,捋着胡须的手不自觉地停顿了一下,心中暗自念叨:“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他自然不知道这句话乃是出自后世明末清初人欧阳直公的《蜀警录》,不过对于这话他也是颇为认同的。蜀地虽然看似偏居一隅,但其战略位置却得天独厚,易守难攻,可若是治理好了,未尝不能成为稳固的大后方和大粮仓。旁的不说,高祖以汉王之号领巴蜀之地,休养生息数载,这才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
得之,则荆州无后顾之忧,据山川之险,拥百万之众,足可雄视天下,虎瞰中原。否则荆州便仍然处于两面夹击之困境。
在这一点上,刘琮和贾诩、诸葛亮的看法是一致的。之前鲁肃所提出的先平定北方,待大局已定之后再行攻略益州、汉中的战略,实际上是低估了益州本身的重要性,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地方如果落入一个强势的雄主手中,将会对整个天下的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然这个世之枭雄自然就是刘琮始终防着又不好亲自动手消灭的刘备了。现在与刘备结盟,是出于大势考虑,然而双方都很清楚,这种暂时的结盟是靠不住的。
刘琮抬眼看向贾诩,出言问道:“以先生之见,刘备与我方结盟之后,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会不会约我方出兵汉中,共灭张鲁?”
“不会。”贾诩摇头道:“老夫倒是担心其渡河北上,依附袁绍。”
对于这个假设,刘琮还真没想过,闻言不由吃惊的问道:“何以见得?”
贾诩捏着颏下稀疏胡须沉吟道:“将军虽与刘备结盟,然备兵微将寡,弘农等地又屡遭战火,生灵涂炭,百姓十不存一,何以立足?今袁绍败于曹操之手,实力虽存但内乱又起。当此时备引军投奔袁绍,则袁绍因官渡之战而受损之声望又可提升。更何况刘备与袁绍同与曹操为敌,备若去投,袁绍必然重视。如此种种,试问刘备为何不去依附袁绍?”
“若果真如此……”刘琮心中念头急转,原本的历史中,刘备倒是在官渡之战前投奔袁绍了,为了骚扰曹操跑到汝颍,忽悠了刘辟等黄巾残部一起作乱,后来被曹仁打得鼻青脸肿难以招架,这才带着残兵败将投奔了刘表。
其实认真说来,刘琮还是很佩服刘备的,出身贫寒,半生坎坷,却硬是打出了三分天下的割据之局。他那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屡败屡战的顽强,的确值得刘琮学习。
这固然也有刘备起点低的原因,但他也曾两次据有徐州之地,很可惜自己经营不好,接连被吕布和曹操拍飞。所以很显然刘备不是没有创业的能力,而是没有守业的能力。
当然刘备的另一个天赋是很牛叉的,那就是借鸡下蛋,裹乱妨主。看看历史上被他下过蛋的鸡,被他祸害过的人,这名单可真够长的:曹操、袁绍、公孙瓒、田楷、陶谦、刘表、杨奉、龚都……真壮观。他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借力打力的事儿,唯一玩砸的就是在当时比他还穷,还翻脸比翻书快的吕布身上。
按照这个路数,刘备跑到河北去给袁绍添乱,会产生怎样的变数?刘琮眯着双眼忍不住开始琢磨起来。
期待吗?似乎的确挺值得期待的。
事实上就刘琮所得到的情报来看,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地盘、人口、兵力、粮草、等等硬实力,还都远超曹操。然而袁绍最大的问题还是后院,袁氏家族败亡也不是止于一场官渡之战。以袁绍的性格,刘备去投奔固然会很“重视”,但绝对会给本就派系林立的内部,增加一个更大的隐患。相信只要袁绍一死,刘备必然会跳出来,至于能做到怎样的程度,刘琮现在还不好断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要比袁家兄弟能抗得住曹操的攻伐。
想到这里,刘琮不由笑道:“若果真如此,则对我方来说,实在是件大好事。不过刘备若是不去投袁绍,又当如何?”
贾诩也笑了,不过他这笑容倒是很淡然:“若刘备未曾想到此处,将军何不使人前往弘农劝说?”
刘琮颔首道:“既如此,琮现在便修书一封。至于使者嘛,就让别驾从事刘阖前往,先生以为如何?”当年策反沈弥、娄发、甘宁等人的就是刘阖,相信以他的口才,一定会不辱使命。
对此贾诩自然不会反对,这件事便这么定了下来。待刘阖领命前往弘农时,刘先还在返回荆州的路上。
双方结盟之事,自然很快被曹操知悉,他在官渡之战后并未乘胜追击以扩大战果,非不愿,实不能也。毕竟刘琮已取了江东,关中又被刘备插了一脚,后方不稳,本身长达一年的战争也实力受损,所以他才让曹仁领兵往阳城,准备趁刘备受阻于潼关之时,命令马超韩遂举兵合击,一举将刘备消灭。现在刘琮与刘备结盟,却使得曹操不得不考虑,如果出兵攻打刘备的话,刘琮会做何应对?
官渡之战的胜利果实,曹操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同样的,取了江东的刘琮又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