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成捆的刀枪从牛车上卸下,簇新的箭矢更是堆积的如同小山一般。粗手大脚的农夫们娴熟的摆弄着刚领到的硬弓,有人挂好弓弦用力拉动,一边笑道:“这荆州的弓果然要得!”
也有人试着穿戴起油光滑亮的皮甲,用拳头在胸口“砰砰”敲打,感受着皮甲的防护硬度和强度。
这些农夫都是郑氏族人,也有很多托庇于郑家的雇农匿户,农时耕作,战时为兵。虽说和那些常年征战的精锐老卒不能相提并论,但对付同样出身的县兵还是不相上下的。现在又得到一批荆州兵器甲仗,使得他们的信心更为高涨。
至于和谁打,在这年头又有什么区别?
不得不说,郑横在泾县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加上来自荆州的支持和暗中协助,郑横如今已是荆州丹阳郡游击将军,麾下不但有自家部曲私兵一千五百余人,还有来自其他豪强的人马,加起来共有五千出头。
与这批军械一同而来的,还有数位荆州军都伯、百人将。郑横知道和那些刀枪剑戟相比,这些身经百战的军官才是最有用的。自从起兵之后郑横也曾与泾县的县兵打过两仗,若非那位使者在关键时刻临阵指挥,自己这点人马差点就被对方全歼了。经过这两次之后,郑横才知道那使者本就是荆州军中的骑督。
与这几位百人将、都伯见过之后,郑横正要唤来管家设宴款待,就见老管家迈着小碎步急匆匆的赶了过来。看他那着急的样子,八成是有什么要紧事。
“什么?”听了管家附耳低语之后,郑横不由有些愣怔,心中暗自思忖,自家什么时候竟如此吃香了?孙权派来的使者,也到了坞堡之中,据管家所言,那使者奉讨虏将军孙权之命,要给自己加封官职。
眯了眯双眼,郑横决定不管怎样,还是先见上一见,且听他会说些什么。反正两面押注的手段,他郑横以前也没少做过,所为的却是整个家族的利益,任谁也说不得什么。
然而郑横匆匆而去的背影落在这几个荆州军官的眼中,他们彼此看了一眼,都觉察出有事情发生。恰在此时,原先的使者如今的游击偏将看到了郑横的侄子,便招手请他过来,低语几句之后,那郑横侄子点头往坞堡而去。
郑氏坞堡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扩建,占地越来越大,自大门进去之后左转右拐,随处可见高高的围墙以及墙上四尺见方的黑洞。巡守的私兵在墙头上来回走动,不时有人探头向郑横的侄子打招呼,询问今天送来的那些军械,何时才能发放到自己手中。
在坞堡偏北的方向,坐落着郑氏大院,此时郑横和孙权派来的使者正在偏院内堂交谈,不过看郑横的脸色,可不怎么好看。
那使者看起来倒也是个精明人,两只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盯着郑横说道:“足下莫非是嫌弃讨虏将军所封官职太小?”
能不嫌弃吗?不过是个别部司马而已,哪儿有游击将军威风?不过郑横在乎的并不是官职大小,他沉吟半晌,这才摩挲着下巴说道:“某举兵反孙拥周,实为前讨虏鸣不平也!江东归于孙权治下,绝非江东人之福。先生受命而来,某也不为难与你,还请先生勿复多言!”
使者神色一僵,很快调整好心态,笑道:“足下大才,奈何屈身事贼?今讨虏将军聪明仁惠,敬贤礼士,如今又正是用人之际,以足下才智,族中实力,当大有可为,建功立业更待何时?想那刘琮无故兴兵,陷江东于水火之中,宁不为江东之患乎?观其所为,乱我江东士民之心,诬我明主贤名,其用心何其毒也……”
“先生不用再说了,我意已决,恕难从命!”郑横怒气勃发,出口打断了使者的话。他之所以决心追随刘琮,一方面是荆州军大兵压境,另一方面则是刘琮给他们这些豪强规划好了未来发展的路线,而不是仅仅封个官职而已。与刘琮所提出的规划相比,孙权封官许愿就显得太单薄了些。郑横的取舍,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当郑横的侄子赶来时,正好看到那使者脸色尴尬,灰溜溜的出来。
然而不是所有豪强都和郑横一样看的如此长远,有人动摇,有人投降,但大多数豪强,还是选择了荆州。只是如此一来,江东内部便显得更加混乱,有的县里今天这家豪强叛乱,明天那家豪强归顺,隔三差五乱战一场……
这种乱局随着世家的加入,而演变的愈发不堪。
进入八月以来,刘琮见时机成熟,便下令魏延、赵云等人率部攻占了位于虎林西南的凌阳、歙县等地。这几场战斗几乎兵不血刃,早就被豪强叛乱搞得焦头烂额的县令长们见到荆州军旗帜,便带着家眷部曲逃跑了,而没跑的自然便选择了投降。左右不过是为了当官,给谁家当官还不是一样?
如此一来,丹阳郡的治所宛陵,便暴露在荆州军的兵锋之下,只是刘琮不想逼迫过甚,除了派兵收割粮草之外,并没有进一步攻城的打算。刘琮的目光,除了盯着江东之外,还时常会转向北方。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也相持了半年多,却不知最终结果如何?没有自己的掺合,想来结局也会和历史上一样吧?
其实刘琮早就改变了许多人和许多事,比如如今的曹操军中没有关羽,也没了史涣。而曹操所拥有的,却是比历史上更为先进、威力更大的投石车。
偌大的地图之上,小小的官渡毫不起眼,然而刘琮知道,正是在这里,袁绍和曹操双方共集结了十几万军队,立营对峙。
最新的消息就是如此,看来一时半会,官渡之战还很难打出个胜负。而江东这边,也当继续进一步的行动了。刘琮想着刚才贾诩对自己所说的计策,沉吟片刻,这才对贾诩说道:“这计策只怕很难瞒过周瑜啊。”
“周瑜信不信并不重要。”贾诩捋着稀疏的胡须缓缓说道:“只要孙权信了,以将军看来,他又会如何?”
也有人试着穿戴起油光滑亮的皮甲,用拳头在胸口“砰砰”敲打,感受着皮甲的防护硬度和强度。
这些农夫都是郑氏族人,也有很多托庇于郑家的雇农匿户,农时耕作,战时为兵。虽说和那些常年征战的精锐老卒不能相提并论,但对付同样出身的县兵还是不相上下的。现在又得到一批荆州兵器甲仗,使得他们的信心更为高涨。
至于和谁打,在这年头又有什么区别?
不得不说,郑横在泾县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加上来自荆州的支持和暗中协助,郑横如今已是荆州丹阳郡游击将军,麾下不但有自家部曲私兵一千五百余人,还有来自其他豪强的人马,加起来共有五千出头。
与这批军械一同而来的,还有数位荆州军都伯、百人将。郑横知道和那些刀枪剑戟相比,这些身经百战的军官才是最有用的。自从起兵之后郑横也曾与泾县的县兵打过两仗,若非那位使者在关键时刻临阵指挥,自己这点人马差点就被对方全歼了。经过这两次之后,郑横才知道那使者本就是荆州军中的骑督。
与这几位百人将、都伯见过之后,郑横正要唤来管家设宴款待,就见老管家迈着小碎步急匆匆的赶了过来。看他那着急的样子,八成是有什么要紧事。
“什么?”听了管家附耳低语之后,郑横不由有些愣怔,心中暗自思忖,自家什么时候竟如此吃香了?孙权派来的使者,也到了坞堡之中,据管家所言,那使者奉讨虏将军孙权之命,要给自己加封官职。
眯了眯双眼,郑横决定不管怎样,还是先见上一见,且听他会说些什么。反正两面押注的手段,他郑横以前也没少做过,所为的却是整个家族的利益,任谁也说不得什么。
然而郑横匆匆而去的背影落在这几个荆州军官的眼中,他们彼此看了一眼,都觉察出有事情发生。恰在此时,原先的使者如今的游击偏将看到了郑横的侄子,便招手请他过来,低语几句之后,那郑横侄子点头往坞堡而去。
郑氏坞堡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扩建,占地越来越大,自大门进去之后左转右拐,随处可见高高的围墙以及墙上四尺见方的黑洞。巡守的私兵在墙头上来回走动,不时有人探头向郑横的侄子打招呼,询问今天送来的那些军械,何时才能发放到自己手中。
在坞堡偏北的方向,坐落着郑氏大院,此时郑横和孙权派来的使者正在偏院内堂交谈,不过看郑横的脸色,可不怎么好看。
那使者看起来倒也是个精明人,两只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盯着郑横说道:“足下莫非是嫌弃讨虏将军所封官职太小?”
能不嫌弃吗?不过是个别部司马而已,哪儿有游击将军威风?不过郑横在乎的并不是官职大小,他沉吟半晌,这才摩挲着下巴说道:“某举兵反孙拥周,实为前讨虏鸣不平也!江东归于孙权治下,绝非江东人之福。先生受命而来,某也不为难与你,还请先生勿复多言!”
使者神色一僵,很快调整好心态,笑道:“足下大才,奈何屈身事贼?今讨虏将军聪明仁惠,敬贤礼士,如今又正是用人之际,以足下才智,族中实力,当大有可为,建功立业更待何时?想那刘琮无故兴兵,陷江东于水火之中,宁不为江东之患乎?观其所为,乱我江东士民之心,诬我明主贤名,其用心何其毒也……”
“先生不用再说了,我意已决,恕难从命!”郑横怒气勃发,出口打断了使者的话。他之所以决心追随刘琮,一方面是荆州军大兵压境,另一方面则是刘琮给他们这些豪强规划好了未来发展的路线,而不是仅仅封个官职而已。与刘琮所提出的规划相比,孙权封官许愿就显得太单薄了些。郑横的取舍,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当郑横的侄子赶来时,正好看到那使者脸色尴尬,灰溜溜的出来。
然而不是所有豪强都和郑横一样看的如此长远,有人动摇,有人投降,但大多数豪强,还是选择了荆州。只是如此一来,江东内部便显得更加混乱,有的县里今天这家豪强叛乱,明天那家豪强归顺,隔三差五乱战一场……
这种乱局随着世家的加入,而演变的愈发不堪。
进入八月以来,刘琮见时机成熟,便下令魏延、赵云等人率部攻占了位于虎林西南的凌阳、歙县等地。这几场战斗几乎兵不血刃,早就被豪强叛乱搞得焦头烂额的县令长们见到荆州军旗帜,便带着家眷部曲逃跑了,而没跑的自然便选择了投降。左右不过是为了当官,给谁家当官还不是一样?
如此一来,丹阳郡的治所宛陵,便暴露在荆州军的兵锋之下,只是刘琮不想逼迫过甚,除了派兵收割粮草之外,并没有进一步攻城的打算。刘琮的目光,除了盯着江东之外,还时常会转向北方。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也相持了半年多,却不知最终结果如何?没有自己的掺合,想来结局也会和历史上一样吧?
其实刘琮早就改变了许多人和许多事,比如如今的曹操军中没有关羽,也没了史涣。而曹操所拥有的,却是比历史上更为先进、威力更大的投石车。
偌大的地图之上,小小的官渡毫不起眼,然而刘琮知道,正是在这里,袁绍和曹操双方共集结了十几万军队,立营对峙。
最新的消息就是如此,看来一时半会,官渡之战还很难打出个胜负。而江东这边,也当继续进一步的行动了。刘琮想着刚才贾诩对自己所说的计策,沉吟片刻,这才对贾诩说道:“这计策只怕很难瞒过周瑜啊。”
“周瑜信不信并不重要。”贾诩捋着稀疏的胡须缓缓说道:“只要孙权信了,以将军看来,他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