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江东各增援部队陆续抵达虎林,集结于此的水陆两军,已达到六万之众,几乎使得小小的虎林人满为患。营寨立了一座又一座,有些后来的江东兵,甚至只能在山上扎营。
中军大营内,得知太史慈设伏无果,敌军步骑两万余众正向虎林而来之后,孙权便有些坐不住了。
“公瑾,我欲领步骑前去迎敌,如何?”水军迟迟不与荆州水军决战,现在敌军又打上门来,使得孙权越发心浮气躁。
然后周瑜英俊的脸庞上却若有所思,看着舆图半晌之后,才抬起头对孙权说道:“刘琮这是打算水陆并进,若不出意外,明日荆州水军便会大举来攻,与陆上步骑遥相呼应,意图使我军首尾难以兼顾尔。”
这并非是他现在才想明白的。从地形上来看,虎林地势险要固然可以阻挡荆州水军顺流而下,但也因此而孤悬江边,从陆上并不易防御。所以刘琮若是想拔掉虎林这个卡在大江咽喉上的钉子,就只能通过陆地上的强攻来解决。这一点周瑜早有预料,荆州兵渡江后直扑虎林,不过是证实了他的预测罢了。
然而知道敌军将如何行动是一回事,要想打破刘琮的计划,却又是另一回事。
“斥候报告敌军主力乃是魏延所率炮车营,又有赵云率领的明光骑。这两军善于攻坚,明光骑更是盔甲精良,士卒精锐。”周瑜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冷静的分析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以炮车营攻坚之强,明光骑冲阵跳荡之威,恐虎林各部以营寨防守,都颇为艰难,遑论与之决战野外?江东步军所长,在于弓弩远战,但这一点已被敌军之霹雳车、神弩车所完全压制,至于骑兵,则更难与明光骑正面相抗。所以将军切不可率部迎战。”
孙权对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他站起身走到舆图之前,俯首指点道:“荆州军的炮车营是威名远扬,可对于地形的依赖太过严重。而明光骑嘛……”他说到此处稍顿了下语气,见周瑜似乎正认真听着,便接着又道:“自其南渡之后,已行程两日,所经之处又多是山林丘壑,正是人困马乏之时。我军以逸待劳,且有地利之便,只要诸将同心,士卒用命,当可一举击溃敌军。”
听上去孙权所言也很有道理,但此时周瑜却不敢认同。他的目光从虎林到皖口,再到大江南岸的广阔山区梭巡着,最后还是摇头道:“刘琮既然敢派遣他们前来,必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否则断然不会使其主力南渡,深入我军侧后。”
“不打怎么知道结果如何?”孙权有些急躁的说道。其实这并非是他的常态,只是最近各种流言传出,让他心中很是压抑和烦躁,这才会如此说。
“若是将军执意迎战,那就只能有两种结果。”周瑜见孙权没了耐心,只能对其说道:“或者将来犯之敌拒之于虎林外,或者兵败返回,困守营寨。”
孙权冷哼一声,双目如电,盯着周瑜的脸庞说道:“难道公瑾对我就一点没有必胜的信心?”
“胜也不过是将其阻挡住罢了。”周瑜仿佛没看孙权目光中的怒火,淡然说道。其实孙权说的没错,周瑜是对陆战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否则也不会劝说孙权了。他很清楚孙权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提高在军中的威望。但这并不能成为必须出战的理由,因为此战的结果很可能与孙权的意愿相反。
虽然孙权言语之间,已经有了猜忌之心,但周瑜气度恢弘,并不计较这些,他所考虑的,是如何辅佐孙权保有江东,这样才不负自己与孙策相交相知……
见周瑜神色淡然,孙权却愈发生气,冷声说道:“公瑾勿复再劝,我意已决!此战定然将荆州军击退,让刘琮知道,江东并非无人!”说罢,便让亲卫召集诸将前来听令。周瑜见状,唯有暗自叹息,却也无法阻拦。毕竟他只是护军将军,全军上下还得听孙权的军令调度。
不过周瑜并没有因此而灰心,或者放弃自己的想法。在诸将入帐之后,他先是分析了目前两军形势,对于刘琮下一步的进攻战略作出了预判。孙权神色肃穆地听着,并没有出言打断。
待周瑜说完之后,孙权才环视诸将,正色说道:“若是水陆齐攻,则我军必要遏制其中一路,否则腹背受敌,殊为不易。所以,我决定亲自领兵迎击陆上来犯之敌!”
“将军不可!”长史张昭闻言立即反对道:“将军乃是三军统帅,怎能轻身犯险?还是请将军将此重任,委任给大将吧!”说着,他扭头望向周瑜,倒不是想让周瑜领兵迎战,而是疑惑周瑜怎么没劝住孙权。
对此,周瑜只能无奈苦笑,心说你这会儿一口一个将军,当初孙伯符临终之前,却为何向他举荐孙翊?不过周瑜也知道,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看到诸将仍在劝说孙权不可亲往,而孙权却一意孤行,便起身说道:“诸位,稍安勿躁!”
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周瑜这才徐徐说道:“战守之策,因时而变。此次荆州步骑来犯虎林,水军亦虎视眈眈,故此无论陆战胜负如何,虎林都无法再守下去了。我建议放弃虎林,转至春谷设防,再作计较。”
此言一出,诸将哗然。孙权更是怒气满腔,瞪眼望向周瑜。方才为何不说?现在却当众说什么虎林无法再守?这岂不是动摇军心,自乱阵脚吗?
然而周瑜却再次冷静细致的分析了双方实力的对比,指出唯有江东水军保存实力,才可能迟滞刘琮东进的势头,否则荆州水军顺流而下,数十日便可直抵丹徙,进而转入太湖直扑吴郡,到那时拿什么来抵挡?
不得不说,周瑜的这番话让大部分将领,特别是水军中的将领很是认同。
“但是要想从容退保春谷,必须先以佯攻,打乱刘琮部署,如此一来,我军方可不受干扰的撤出虎林。”周瑜转头看向孙权:“将军既然要在陆上与之迎战,可先保后路不失,才可放心一战。”
孙权见诸将多赞同周瑜此议,也只能点头应允。他这会儿还满脑子想着大获全胜,当下便以孙河为先锋,太史慈、徐琨等各领五千人马,自己亲率一万步骑前去迎战。而周瑜则布置佯攻及撤退计划,很快便给水军诸将分派了任务。
就在孙权领兵出了虎林营寨不久,闷热了半个月的天气,却突然下了暴雨。天空被阴云笼罩,天地之间唯有茫茫雨幕,豆大的雨水敲打在艨艟战船的蒙皮之上,发出沉闷而又密集的声响。天色仿佛一下昏暗下来,江面之上波涛汹涌,仿佛蛟龙挣扎欲出。艨艟和斗舰因船体高大的缘故还好些,走舸等哨探小船,则在风雨中随波晃动,若不是士卒们早就习惯了水上生涯,只怕连坐都坐不稳。
“真乃天助我也!”周瑜见状,心中不由异常喜悦,他现在更不必担心孙权的安危了,这样的暴雨之下,原本就不怎么好的道路必然更加泥泞难行,对于明光骑那样的重甲铁骑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而且据他的了解,在这样的天气里,炮车营的作用更是难以发挥。
不过最重要的,是此次水军佯攻,或许能因此而收到奇效。若是战事顺利,也许就暂时不用放弃虎林了。
这场暴雨直下到傍晚仍无停歇的迹象,周瑜深知暗自祈祷,能下上一夜更好。他此时已将佯攻的计划略做了些调整,几乎已出动了三万水军中的一半,当然这其中有许多战船只是负责接应,至于到底会不会转为强攻,说实话此时周瑜还拿不准。唯有在战场之上随机应变,才是指挥用兵的诀窍所在。
因这暴雨的缘故,天色比往日要黑的更早,黑的更深。周瑜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立在艨艟战船的敌台之上,密切的注视着船队行进的方向,彼此之间的距离,然而他极力望去,也只能在黑暗中影影绰绰地看到附近的几艘战船。只有在天空中偶然闪过一道雪亮的闪电时,才能看到庞大的船队在风雨中,在波浪中,木桨划水拍起千堆雪,旌旗迎风,猎猎作响。
而此时刘琮也站在高高的望台上,举目远眺。
明天便是与魏延等人约定的进攻时间,不知道他们路上可否顺利,此时是否抵近虎林?希望这场暴雨,不要给他们带来太多麻烦。然而看这样子,又怎么可能对他们没有影响?
正思忖着明日水军将如何攻打虎林水寨,一道刺目的闪电划破天际,就见宽阔的江面之上,江东战船密密匝匝地逆流而上,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庞大的数量,还是让刘琮心中一沉,难道说周瑜要趁此机会,夜袭我军水寨吗?
“敌船迫近!”水寨中的锣声几乎同时响起,穿破重重雨幕,令人惊心动魄。
中军大营内,得知太史慈设伏无果,敌军步骑两万余众正向虎林而来之后,孙权便有些坐不住了。
“公瑾,我欲领步骑前去迎敌,如何?”水军迟迟不与荆州水军决战,现在敌军又打上门来,使得孙权越发心浮气躁。
然后周瑜英俊的脸庞上却若有所思,看着舆图半晌之后,才抬起头对孙权说道:“刘琮这是打算水陆并进,若不出意外,明日荆州水军便会大举来攻,与陆上步骑遥相呼应,意图使我军首尾难以兼顾尔。”
这并非是他现在才想明白的。从地形上来看,虎林地势险要固然可以阻挡荆州水军顺流而下,但也因此而孤悬江边,从陆上并不易防御。所以刘琮若是想拔掉虎林这个卡在大江咽喉上的钉子,就只能通过陆地上的强攻来解决。这一点周瑜早有预料,荆州兵渡江后直扑虎林,不过是证实了他的预测罢了。
然而知道敌军将如何行动是一回事,要想打破刘琮的计划,却又是另一回事。
“斥候报告敌军主力乃是魏延所率炮车营,又有赵云率领的明光骑。这两军善于攻坚,明光骑更是盔甲精良,士卒精锐。”周瑜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冷静的分析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以炮车营攻坚之强,明光骑冲阵跳荡之威,恐虎林各部以营寨防守,都颇为艰难,遑论与之决战野外?江东步军所长,在于弓弩远战,但这一点已被敌军之霹雳车、神弩车所完全压制,至于骑兵,则更难与明光骑正面相抗。所以将军切不可率部迎战。”
孙权对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他站起身走到舆图之前,俯首指点道:“荆州军的炮车营是威名远扬,可对于地形的依赖太过严重。而明光骑嘛……”他说到此处稍顿了下语气,见周瑜似乎正认真听着,便接着又道:“自其南渡之后,已行程两日,所经之处又多是山林丘壑,正是人困马乏之时。我军以逸待劳,且有地利之便,只要诸将同心,士卒用命,当可一举击溃敌军。”
听上去孙权所言也很有道理,但此时周瑜却不敢认同。他的目光从虎林到皖口,再到大江南岸的广阔山区梭巡着,最后还是摇头道:“刘琮既然敢派遣他们前来,必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否则断然不会使其主力南渡,深入我军侧后。”
“不打怎么知道结果如何?”孙权有些急躁的说道。其实这并非是他的常态,只是最近各种流言传出,让他心中很是压抑和烦躁,这才会如此说。
“若是将军执意迎战,那就只能有两种结果。”周瑜见孙权没了耐心,只能对其说道:“或者将来犯之敌拒之于虎林外,或者兵败返回,困守营寨。”
孙权冷哼一声,双目如电,盯着周瑜的脸庞说道:“难道公瑾对我就一点没有必胜的信心?”
“胜也不过是将其阻挡住罢了。”周瑜仿佛没看孙权目光中的怒火,淡然说道。其实孙权说的没错,周瑜是对陆战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否则也不会劝说孙权了。他很清楚孙权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提高在军中的威望。但这并不能成为必须出战的理由,因为此战的结果很可能与孙权的意愿相反。
虽然孙权言语之间,已经有了猜忌之心,但周瑜气度恢弘,并不计较这些,他所考虑的,是如何辅佐孙权保有江东,这样才不负自己与孙策相交相知……
见周瑜神色淡然,孙权却愈发生气,冷声说道:“公瑾勿复再劝,我意已决!此战定然将荆州军击退,让刘琮知道,江东并非无人!”说罢,便让亲卫召集诸将前来听令。周瑜见状,唯有暗自叹息,却也无法阻拦。毕竟他只是护军将军,全军上下还得听孙权的军令调度。
不过周瑜并没有因此而灰心,或者放弃自己的想法。在诸将入帐之后,他先是分析了目前两军形势,对于刘琮下一步的进攻战略作出了预判。孙权神色肃穆地听着,并没有出言打断。
待周瑜说完之后,孙权才环视诸将,正色说道:“若是水陆齐攻,则我军必要遏制其中一路,否则腹背受敌,殊为不易。所以,我决定亲自领兵迎击陆上来犯之敌!”
“将军不可!”长史张昭闻言立即反对道:“将军乃是三军统帅,怎能轻身犯险?还是请将军将此重任,委任给大将吧!”说着,他扭头望向周瑜,倒不是想让周瑜领兵迎战,而是疑惑周瑜怎么没劝住孙权。
对此,周瑜只能无奈苦笑,心说你这会儿一口一个将军,当初孙伯符临终之前,却为何向他举荐孙翊?不过周瑜也知道,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看到诸将仍在劝说孙权不可亲往,而孙权却一意孤行,便起身说道:“诸位,稍安勿躁!”
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周瑜这才徐徐说道:“战守之策,因时而变。此次荆州步骑来犯虎林,水军亦虎视眈眈,故此无论陆战胜负如何,虎林都无法再守下去了。我建议放弃虎林,转至春谷设防,再作计较。”
此言一出,诸将哗然。孙权更是怒气满腔,瞪眼望向周瑜。方才为何不说?现在却当众说什么虎林无法再守?这岂不是动摇军心,自乱阵脚吗?
然而周瑜却再次冷静细致的分析了双方实力的对比,指出唯有江东水军保存实力,才可能迟滞刘琮东进的势头,否则荆州水军顺流而下,数十日便可直抵丹徙,进而转入太湖直扑吴郡,到那时拿什么来抵挡?
不得不说,周瑜的这番话让大部分将领,特别是水军中的将领很是认同。
“但是要想从容退保春谷,必须先以佯攻,打乱刘琮部署,如此一来,我军方可不受干扰的撤出虎林。”周瑜转头看向孙权:“将军既然要在陆上与之迎战,可先保后路不失,才可放心一战。”
孙权见诸将多赞同周瑜此议,也只能点头应允。他这会儿还满脑子想着大获全胜,当下便以孙河为先锋,太史慈、徐琨等各领五千人马,自己亲率一万步骑前去迎战。而周瑜则布置佯攻及撤退计划,很快便给水军诸将分派了任务。
就在孙权领兵出了虎林营寨不久,闷热了半个月的天气,却突然下了暴雨。天空被阴云笼罩,天地之间唯有茫茫雨幕,豆大的雨水敲打在艨艟战船的蒙皮之上,发出沉闷而又密集的声响。天色仿佛一下昏暗下来,江面之上波涛汹涌,仿佛蛟龙挣扎欲出。艨艟和斗舰因船体高大的缘故还好些,走舸等哨探小船,则在风雨中随波晃动,若不是士卒们早就习惯了水上生涯,只怕连坐都坐不稳。
“真乃天助我也!”周瑜见状,心中不由异常喜悦,他现在更不必担心孙权的安危了,这样的暴雨之下,原本就不怎么好的道路必然更加泥泞难行,对于明光骑那样的重甲铁骑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而且据他的了解,在这样的天气里,炮车营的作用更是难以发挥。
不过最重要的,是此次水军佯攻,或许能因此而收到奇效。若是战事顺利,也许就暂时不用放弃虎林了。
这场暴雨直下到傍晚仍无停歇的迹象,周瑜深知暗自祈祷,能下上一夜更好。他此时已将佯攻的计划略做了些调整,几乎已出动了三万水军中的一半,当然这其中有许多战船只是负责接应,至于到底会不会转为强攻,说实话此时周瑜还拿不准。唯有在战场之上随机应变,才是指挥用兵的诀窍所在。
因这暴雨的缘故,天色比往日要黑的更早,黑的更深。周瑜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立在艨艟战船的敌台之上,密切的注视着船队行进的方向,彼此之间的距离,然而他极力望去,也只能在黑暗中影影绰绰地看到附近的几艘战船。只有在天空中偶然闪过一道雪亮的闪电时,才能看到庞大的船队在风雨中,在波浪中,木桨划水拍起千堆雪,旌旗迎风,猎猎作响。
而此时刘琮也站在高高的望台上,举目远眺。
明天便是与魏延等人约定的进攻时间,不知道他们路上可否顺利,此时是否抵近虎林?希望这场暴雨,不要给他们带来太多麻烦。然而看这样子,又怎么可能对他们没有影响?
正思忖着明日水军将如何攻打虎林水寨,一道刺目的闪电划破天际,就见宽阔的江面之上,江东战船密密匝匝地逆流而上,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庞大的数量,还是让刘琮心中一沉,难道说周瑜要趁此机会,夜袭我军水寨吗?
“敌船迫近!”水寨中的锣声几乎同时响起,穿破重重雨幕,令人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