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还了东西老宅子的人不用心疼,自家也不用烦恼该怎么处理,凌国栋松了口气,一家子美美的吃着饺子,心里顿时一点负担也没有了。
第23章 小学
村里人对孩子上学的态度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嫌半大孩子漫山遍野跑心烦,可是真要让他们下地干活,队里也没那么多半成人工分的活给他们干,很多就是在家里看看更小的弟弟妹妹,或者说帮着家里的长辈做一些劈柴做饭洗衣裳之类的零碎活。
这些事根本就用不了太多人,现在谁家不是四五六口孩子的,要是祖辈的还活着,父母那辈没分家,孩子就更多了,乌泱泱的一群光是吵闹就让人烦心,你想想你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好不容易回家躺躺歇歇,结果大房的崽子和三房的崽子吵起来了,大儿子和小儿子打架了,这休息能舒心吗。
读小学花不了太多钱,一年的学费也就六毛钱,加上课本之类的零零碎碎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块钱,当然,你家里有闲钱,为了撑门面给孩子买新书包,买好看的铅笔橡皮,那花费就是另一回事了,在村里,没有哪户人家会那么干。
反正比起一群孩子在村子里瞎捣蛋,多数人更愿意出点钱让他们祸害老师去,等小学读完了,也识点字了,不会做睁眼瞎,而且那个年纪的孩子男孩也能下地干活了,女孩再过几年也能嫁人了,正正好。
至于另一种吗,那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的,他们的目标不止是读完小学就行了,他们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一路读上去,能考上中专是最好的,再不济高中也行,要是运气好,成了工农兵大学生,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一家子都能沾光飞黄腾达了。
这种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肯定是更看重许多了,前一种孩子拿鸭蛋回来,家长顶多觉得丢脸意思意思揍一顿,实际上只要他们不在学校惹祸,家长的气愤程度也是有限的,后一种就不同了,他们要是没有取得好成绩,一整个假期都过不愉快,光是爸妈的碎碎念就足够他们头疼的了。
当然,不论是上头抱有两种不同目的家长中的哪一种,他们都是绝对不会亲自送孩子去上学的,即便从塘石村到他们公社唯一的小学光步行得花上将近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通常都是要好的孩子结成伴,一块去上学。
暑假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到了公社小学开学的日子了,以往村里人也从来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儿,顶多就是觉得暑假里成天在村子里晃荡,饭点还得扯着嗓子喊人的孩子得去学校了,给家里省点心。
今年和往年又有点不同,多了海大富和兰秀梅两个要去公社小学任职的教师,这一路上,就有他们看着那群孩子了。
“海叔,我家牛牛皮实,还得麻烦你把人看着点了。”
“海叔,我们家大柱吵闹,不过他要是不听话你尽管上手揍,打折了腿我们也不怪你。”
“兰婶……”
村子口乌泱泱的,一群父母挤在那儿,围着海大富和兰秀梅说话说话,还不时地将自己的孩子往他们身前推。
以前每学期开学可从来没见他们那么积极过,因为多了两个曾经是老教授的老师,这家长的心态都变了,他们心里琢磨,这教授教的可都是大学生,自己的儿子/闺女要是能被他们两位教教,再不济考个中专总是可以的吧。
这么想着心思就活泛起来了,不过多数人都没赵梅那么厚脸皮,只能趁着这个时候来套近乎。
“哈哈哈。”
海公公能说啥,闹哄哄的他压根什么都没听清,又是牛牛又是猪猪的,谁知道哪个孩子是哪个啊,除了哈哈哈想不到该怎么应付了。
“都挤在这儿干啥呢,不用下地干活了,会计可都去地里了,晚去的分到什么活我可不敢保证。”
还是汪老队长来解了围,这段时间正是烧火粪的时候,运气不好就会被分去挑粪,又脏又臭,虽然工分不低可是一天下来浑身上下沾到的臭味,洗三遍澡都不带消的,多数人都不愿意摊上这个活,赶紧一溜烟跑了。
临跑的时候还不忘威胁了自家的孩子几句,让他们乖乖的,听两位老师的话,要不然,回家有他们好瞧的。
几个刺头现在也焉哒哒的,耸着肩,怨气都快形成实质了。
要是没有海大富和兰秀梅,他们一个礼拜五天的课,很有可能三天都是不会去上的,走到半路就偷溜了,撒泼似得玩。
现在公社的老师也少,他们都不会为了几个逃学的孩子特地跑来塘石村告状,打电话那就更不可能了,公社学校都还没装电话机呢,这也给了他们肆无忌惮逃课的胆量。
可是现在身边多了两个报耳神,他们要是敢逃学当天晚上爸妈就都知道了,一块钱不到的学费杂费不算多,可要是浪费了也心疼,一顿毒打是少不了了。
凌坤为首的几人现在正是烦透了海大富夫妇了,你说臭老九当得好好的,干啥平反啊,拖累他们受罪。
大人听了汪有贵的威胁跑的差不多了,可是还是有那么几个留下来的。
烧火粪是力气活,这个活基本上不会分给女人,所以几个身材娇小的年轻媳妇和凌国栋都没在意,至于万金枝,她是种地干活的主力,烧火粪这种事自然也不会交给她,因此万金枝夫妻俩也留在村口没挪脚。
“娇娇甜甜,要听你海爷爷和兰奶奶的话知道吗,好好读书,咱们要当大学生。”万金枝觉得自己作为一家之主,这时候要对两个闺女说出一番告诫的话。
“好好和同学相处。”有漂亮的哥儿提前下手,讨夫郎要从娃娃抓起,后半句话万金枝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懊恼昨晚没想起这件事,不过不急,今天晚上孩子回来了再讲也是一样的。
“别和同学闹矛盾,不过要是人家欺负你,别忍着,回来告诉妈,妈不打孩子,打孩子的妈还是可以的。”
一开始也没觉得孩子去上学有什么不好,可真要送孩子去上学了,万金枝又开始舍不得了,姐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现在万金枝就想哭了。
边上还在场的几个小媳妇眼皮跳了跳,这威胁的话是说给她们听的吧,看了看一旁模样可爱,笑容甜美的凌娇和凌甜,在心里这两个孩子的危险等级提高了十倍,等会一定得好好告诫自家孩子,没事千万别惹凌家两个女娃娃,不对,就是有事那也不能惹,都给她憋着,不然他们妈可打不过人家妈。
“妈,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人欺负妹妹的。”凌娇很郑重的说道,看了看一旁六岁的妹妹,完全忘了自己也还是个八岁的孩子。
时间差不多了,也该出发去学校了。
“等等,壮壮你干啥去?”
万金枝和凌国栋正要转身走呢,就看到一直站在身边的儿子不见了,四处张望了一圈,这小不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跟着大姐二姐跑了,小腿虽然短,可是频率快,居然还真没掉队。
听到了万金枝的声音,海公公和兰姑姑赶紧的回头看,小太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跟在了队伍的最后头。
他的身上背着一个小挎包,和凌娇凌甜的书包是同一个款式的,都是时下最流行的军绿色的书包,就是用那块万金枝买来原本打算给凌壮做新衣裳的军绿棉布做的。
不比商店里卖的麻布书包结实,可是现在是开学的时候,那些时髦的书包早就被县城里的人抢光了,根本就买不到,退而求其次的,万金枝就用了那块绿棉布。
家里不缺钱,用破了正好买新的。
因为三个孩子,小儿子虽然还没到上学的年纪万金枝也特地给他做了一个,大小相较于两个姐姐的更小一点,用来放画笔,零嘴点心正好。
凌壮现在就背着自己的小书包,一脸开心地跟在大部队后头。
“壮壮去上学。”
小太子挺了挺胸膛,他现在还以为今天就是他和几个姐姐一块去上学的日子呢,没想到以前六岁才能去上书房念书,现在他三岁就能去念书了,离他打江山的日子更进了一步。
昨个晚上他把自己的宝贝画笔和画纸都装在书包里了,就等着今天去报道呢。
“你还小不用去上学。”
凌国栋回去把胖儿子逮了回来,他还以为儿子背着新书包就是学两个姐姐好玩呢,没想到他以为自己也要去上学呢。
qaq,姐姐上学一个白天都不在家,爸妈又要干活,那他不是又要剩下一个人了吗?
噔噔噔,他迈着小腿跑到凌娇和凌甜边上,双手抱着最好说话的二姐的腰,扭头看着爸妈,也不说话,就用水汪汪的眼睛瞅着你,瞅着你,再瞅着你。
凌国栋挠了挠头,这他还真是没办法,小闺女能开后门上学,纯粹就是因为她也已经六岁了,活动活动关系开个后门也能上学,可小儿子才三岁,就算自家人知道他乖巧懂事,学校里的老师不知道,送这么小的孩子去读书,人家老师还会以为你的给他们添乱来的呢。
还是海公公和兰姑姑先败下阵来,他们俩那存粹就是无底线纵容孩子的家长,反正太子干啥都是对的,他就只是单纯的想和姐姐一块上学,这么点要求都满足不了,他们还算是合格的保父乳娘吗。
“算了,就让壮壮一块过去吧,有我和你兰婶看着。”海大富对着万金枝夫妇说道,“再说了,你们俩要干活,总不能一直把壮壮托给别人养。”
海大富的话算是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一听自己可以上学了,小太子的脸一下子阴转多云了,牵着两个姐姐的手,生怕又被错下了。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姐妹俩的小学之旅,一下子就变成了姐弟三的小学之旅。
第24章 学校
在到学校前,凌甜就已经想过这个年头的公社小学估计好不到哪里去,村子里还有一部分人家至今还住着牛粪掺黄泥垒的泥房子呢,可以想象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即便这公社小学是各个生产队凑钱给建的,那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每个村子的财政情况都摆在那儿呢。
海星公社一共分了十个生产大队,塘石村排第七,不过这排名也不是按照每个村的能力贡献排的,当初有那么个意思,可是几个大队长谁也不服谁,后来就改成了抽签。
塘石村虽然排第七,可是每年交给国家的粮食,都是排行前列的,倒是运气好抽到第一的生产大队赵家沟,每年上交的粮食都挂公社尾巴,年景差一点的时候,还得倒欠粮站粮食,一窝的懒汉,其他生产队也看不起他们。
凌国栋的媳妇赵梅就是赵家沟的姑娘,那个村里多数人都姓赵,整个生产队都是姓赵的人做主,外姓人在村里受欺负,也说不上话,日子就过得艰难了,更重要的是赵家沟的赵姓人霸道,一个鼻孔出气,要是他们本家的人在外头受了什么委屈,大半个村的壮年小伙能拿着锄头跟人干架,民风彪悍,有时候公社里也拿他们没主意。
赵梅虽然是外嫁女,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只是受点小委屈不见得家里人会给她出头,但要是委屈狠了,连带着损坏了他们老赵家的利益了,这事或许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也是为什么徐爱娟很想学村里那些恶婆婆,却还是把着个度,偶尔给赵梅一点甜头,没让她真回家告状的原因。
当初建公社小学,县里给了精神上的支持,建房子,买教具那都是几个村一块出的钱,家家户户都有孩子,支持的多过反对的,最后每个村出了一百块,磕磕绊绊的就把这学校给建好了。
一千块是个大数字,可是放在建一所小学上就有些不够看了。
因为是全公社的事,特事特办,建房的木材石头都是从山上来的,可是这青砖灰瓦实打实的得花钱去砖瓦厂买,好在县里知道这是件好事,给批了条子,不然就现在那些国营唱一个个眼高于顶的架势,这砖瓦批不批还是一回事呢。
精打细算,这一千块钱就建了五间宽敞的大教室,以及一个教职工的办公室,因为有些生产队离学校远,一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带午饭来学校吃的,大冬天的几个小时过去饭菜早就冻得硬邦邦了,为此还特地建了个灶房,请了一个老大娘专门给孩子们热饭。
除了前头几间房,这学校后头还搞了块大空地,听说是公社的领导去了县城小学后学来的,说是什么给孩子活动的场所。
两个乒乓球桌,是村里人自己打的,几块乒乓球板,也是照着人家供销社卖的板子做的,除了两个乒乓球桌,还搞了一个沙坑,反正一到下课的时间无数的孩子就冲出去抢那两个乒乓球桌,每个人玩的时间都有定数,时间到了,那就得给其他人玩了,至于剩下的,要么去沙坑里蹦蹦跳跳,要么自己想其他玩耍的游戏,扔沙包,跳房子……总能想出玩耍的游戏来。
在操场的后头,还有一排小平房,一共三间,都是老师的宿舍,这些宿舍平日里也派不上用场,因为所有的老师都是公社里的人,每天晚上人家都是回家住的,也就夏天冬天懒得回家的时候午休能派上用场。
公社小学是六六年的时候建的,至今也有十年了,自从修好后就再也没有改建过,墙皮斑驳脱落,瓦片碎裂都是正常的现象,也就暴雨天屋子漏水了,公社会派人来修,其他粉刷之类的那些费钱的事公社都是不批准的,从房屋到原先的一些运动设施,早就已经老化了,看上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刚建成时候的气派,当然,这气派,也只是相对于那些茅草房而言的。
除了基建,还得聊聊这公社小学的师资情况。
现在是五三三制,小学五年,初中中专或高中三年,因为公社小学比较破旧,十个生产队加起来,满打满算五个年级估计也就七八十个学生,其中一二年级是大头,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还小,干不了多少活还吵闹,家长把他们送来,存粹就是想给家里减少麻烦的。
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村里就是半大孩子了,也能干一些体力活了,因此小学里能读到五年级的孩子是最少的,这一届五年级的学生,总共就只有五个。
学生少,老师就更不多了,在海大富两人来学校教书之前,公社小学一共一位校长,两位老师,校长也兼任四五年级的教师,加起来总共就三个。
校长姓刘,是第四生产大队的,初中文化,他个子不高,似乎将将一米六,人又长得瘦小,四十多岁的人,每天端着一杯泡着茶叶的浓茶水在学校里巡视。
还有两个女老师,一个是公社书记的闺女,名叫黄莲花,小学文化,她负责教一二年级的学生,一个就是那个难缠的赵家沟出来的,名叫赵建红,原先叫赵牡丹,后来处处搞革命她觉得自己这名字不好,就给搞成了拥军护党的赵建红。
她是赵家沟大队长的闺女,后来又嫁给了第三生产队队长的小儿子,借着这两重关系,虽然和黄莲花一样都是小学文化,却也当上了学校里的老师。
别觉得这样的教育程度就来教孩子可笑,这年头许多农村小学都是这样的,他们不算正式教职工,可是工资也都是挂教育部门的,就是低了些,每个月只有十五块钱,又因为户口还挂在村里,每年分粮的时候人头粮还有他们一份,实际上也是个很受欢迎的工作,多少人挤破头想要啊。
因为只有三个老师,平时上课的时候,要么一二年级一块上课,要么一年级上课,二年级去操场放风,或者反一反,低年级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课程,尤其教师的水平还不高,翻来覆去也就是拿着一本红宝书颠来倒去的念,能写出主席的名字,会读几句脍炙人口的主席语录,这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三年级是赵建红教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实际上村里的孩子,基本得上四年级,才算是真正开始学习,刘校长好歹也是初中文化,比起其他两个老师来说,那真是好太多了,只可惜,就是这四五年级,能念到这个年级的孩子,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好在今年这情况不一样了,多了两位老师,还是大城市大学校的老教授,这样的文化水平居然跑来教小学,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
这个消息一早就传出去了,不少村里的人心思都活泛了起来,原本不打算再送孩子来念书的家长,也狠狠心又把自家的孩子给送过来了,今年一开学,学生的人数突破了往年新高,足足有一百二十七个,五年级的学生首次突破十个,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因为估计不足,很多孩子交了爸妈出门前给他们的学杂费,可是却还领不到新书,只能两个孩子或三个孩子拼一本。
刘伯言刘校长擦了擦汗,想着自己改天还得去一趟县里,跟上头再要一批教材下来才好。
凌娇和凌甜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教材不够,两姐妹暂时合用一本书,至于小太子,他就是个凑热闹的,实际上根本就没他的事。
教室里的桌椅都是最简陋的,因为用了好些年,不少椅子已经不坚固了,坐上去摇摇晃晃的,他们来的早,提前挑选了一个还算完好的椅子。都是长条凳,一条坐两三人绰绰有余。
墙壁距离上一次粉刷也不知道过多少年了,高处还好,低一些的地方都是黑手印,窗户的玻璃破了一块,用废纸团填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换块好的,现在天气还不冷,等冬天到了,破了个洞的窗户,那可得把人冻死。
黑板倒是擦得很干净,凌甜看到讲台上有一块湿抹布,看来小学里也没有板擦,都是直接用抹布擦的。
凌娇上辈子除了父母早逝,在金钱上没受过什么委屈,穿越后,父母都是能干的,在吃住上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直到上学了,看到了这样的小学,她才认识到自己来到的是七十年代,那个缺衣少食,又处在政治风波中的年代。
凌娇对此早就有准备了,她对于学校怎么样没有过多观察,只是对教她们的老师十分好奇,毕竟不出意外,接下去的一年她们都是那个老师教的呢。
可惜现在外头报名的学生多,几个老师都在忙,连海爷爷和兰奶奶都过去帮忙了,要知道是谁教她们,还得一些时间呢。
其他孩子就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多,选了个座位把领到的课本往课桌里一塞,就撒欢似的闹起来了,有些干脆去别的年纪找哥哥姐姐去了,整间教室也没几个人。
小太子想正襟危坐,只可惜手段腿短,就是这椅子还是在大姐的帮助下坐上了的,他努力抬着自己小脑袋,就差用屁股在椅子上蹦蹦跳跳了,即便这样,他的下巴还是够不到书桌啊,可把他委屈坏了,这学校的桌椅歧视三岁孩子啊。
第23章 小学
村里人对孩子上学的态度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嫌半大孩子漫山遍野跑心烦,可是真要让他们下地干活,队里也没那么多半成人工分的活给他们干,很多就是在家里看看更小的弟弟妹妹,或者说帮着家里的长辈做一些劈柴做饭洗衣裳之类的零碎活。
这些事根本就用不了太多人,现在谁家不是四五六口孩子的,要是祖辈的还活着,父母那辈没分家,孩子就更多了,乌泱泱的一群光是吵闹就让人烦心,你想想你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好不容易回家躺躺歇歇,结果大房的崽子和三房的崽子吵起来了,大儿子和小儿子打架了,这休息能舒心吗。
读小学花不了太多钱,一年的学费也就六毛钱,加上课本之类的零零碎碎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块钱,当然,你家里有闲钱,为了撑门面给孩子买新书包,买好看的铅笔橡皮,那花费就是另一回事了,在村里,没有哪户人家会那么干。
反正比起一群孩子在村子里瞎捣蛋,多数人更愿意出点钱让他们祸害老师去,等小学读完了,也识点字了,不会做睁眼瞎,而且那个年纪的孩子男孩也能下地干活了,女孩再过几年也能嫁人了,正正好。
至于另一种吗,那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的,他们的目标不止是读完小学就行了,他们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一路读上去,能考上中专是最好的,再不济高中也行,要是运气好,成了工农兵大学生,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一家子都能沾光飞黄腾达了。
这种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肯定是更看重许多了,前一种孩子拿鸭蛋回来,家长顶多觉得丢脸意思意思揍一顿,实际上只要他们不在学校惹祸,家长的气愤程度也是有限的,后一种就不同了,他们要是没有取得好成绩,一整个假期都过不愉快,光是爸妈的碎碎念就足够他们头疼的了。
当然,不论是上头抱有两种不同目的家长中的哪一种,他们都是绝对不会亲自送孩子去上学的,即便从塘石村到他们公社唯一的小学光步行得花上将近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通常都是要好的孩子结成伴,一块去上学。
暑假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到了公社小学开学的日子了,以往村里人也从来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儿,顶多就是觉得暑假里成天在村子里晃荡,饭点还得扯着嗓子喊人的孩子得去学校了,给家里省点心。
今年和往年又有点不同,多了海大富和兰秀梅两个要去公社小学任职的教师,这一路上,就有他们看着那群孩子了。
“海叔,我家牛牛皮实,还得麻烦你把人看着点了。”
“海叔,我们家大柱吵闹,不过他要是不听话你尽管上手揍,打折了腿我们也不怪你。”
“兰婶……”
村子口乌泱泱的,一群父母挤在那儿,围着海大富和兰秀梅说话说话,还不时地将自己的孩子往他们身前推。
以前每学期开学可从来没见他们那么积极过,因为多了两个曾经是老教授的老师,这家长的心态都变了,他们心里琢磨,这教授教的可都是大学生,自己的儿子/闺女要是能被他们两位教教,再不济考个中专总是可以的吧。
这么想着心思就活泛起来了,不过多数人都没赵梅那么厚脸皮,只能趁着这个时候来套近乎。
“哈哈哈。”
海公公能说啥,闹哄哄的他压根什么都没听清,又是牛牛又是猪猪的,谁知道哪个孩子是哪个啊,除了哈哈哈想不到该怎么应付了。
“都挤在这儿干啥呢,不用下地干活了,会计可都去地里了,晚去的分到什么活我可不敢保证。”
还是汪老队长来解了围,这段时间正是烧火粪的时候,运气不好就会被分去挑粪,又脏又臭,虽然工分不低可是一天下来浑身上下沾到的臭味,洗三遍澡都不带消的,多数人都不愿意摊上这个活,赶紧一溜烟跑了。
临跑的时候还不忘威胁了自家的孩子几句,让他们乖乖的,听两位老师的话,要不然,回家有他们好瞧的。
几个刺头现在也焉哒哒的,耸着肩,怨气都快形成实质了。
要是没有海大富和兰秀梅,他们一个礼拜五天的课,很有可能三天都是不会去上的,走到半路就偷溜了,撒泼似得玩。
现在公社的老师也少,他们都不会为了几个逃学的孩子特地跑来塘石村告状,打电话那就更不可能了,公社学校都还没装电话机呢,这也给了他们肆无忌惮逃课的胆量。
可是现在身边多了两个报耳神,他们要是敢逃学当天晚上爸妈就都知道了,一块钱不到的学费杂费不算多,可要是浪费了也心疼,一顿毒打是少不了了。
凌坤为首的几人现在正是烦透了海大富夫妇了,你说臭老九当得好好的,干啥平反啊,拖累他们受罪。
大人听了汪有贵的威胁跑的差不多了,可是还是有那么几个留下来的。
烧火粪是力气活,这个活基本上不会分给女人,所以几个身材娇小的年轻媳妇和凌国栋都没在意,至于万金枝,她是种地干活的主力,烧火粪这种事自然也不会交给她,因此万金枝夫妻俩也留在村口没挪脚。
“娇娇甜甜,要听你海爷爷和兰奶奶的话知道吗,好好读书,咱们要当大学生。”万金枝觉得自己作为一家之主,这时候要对两个闺女说出一番告诫的话。
“好好和同学相处。”有漂亮的哥儿提前下手,讨夫郎要从娃娃抓起,后半句话万金枝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懊恼昨晚没想起这件事,不过不急,今天晚上孩子回来了再讲也是一样的。
“别和同学闹矛盾,不过要是人家欺负你,别忍着,回来告诉妈,妈不打孩子,打孩子的妈还是可以的。”
一开始也没觉得孩子去上学有什么不好,可真要送孩子去上学了,万金枝又开始舍不得了,姐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现在万金枝就想哭了。
边上还在场的几个小媳妇眼皮跳了跳,这威胁的话是说给她们听的吧,看了看一旁模样可爱,笑容甜美的凌娇和凌甜,在心里这两个孩子的危险等级提高了十倍,等会一定得好好告诫自家孩子,没事千万别惹凌家两个女娃娃,不对,就是有事那也不能惹,都给她憋着,不然他们妈可打不过人家妈。
“妈,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人欺负妹妹的。”凌娇很郑重的说道,看了看一旁六岁的妹妹,完全忘了自己也还是个八岁的孩子。
时间差不多了,也该出发去学校了。
“等等,壮壮你干啥去?”
万金枝和凌国栋正要转身走呢,就看到一直站在身边的儿子不见了,四处张望了一圈,这小不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跟着大姐二姐跑了,小腿虽然短,可是频率快,居然还真没掉队。
听到了万金枝的声音,海公公和兰姑姑赶紧的回头看,小太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跟在了队伍的最后头。
他的身上背着一个小挎包,和凌娇凌甜的书包是同一个款式的,都是时下最流行的军绿色的书包,就是用那块万金枝买来原本打算给凌壮做新衣裳的军绿棉布做的。
不比商店里卖的麻布书包结实,可是现在是开学的时候,那些时髦的书包早就被县城里的人抢光了,根本就买不到,退而求其次的,万金枝就用了那块绿棉布。
家里不缺钱,用破了正好买新的。
因为三个孩子,小儿子虽然还没到上学的年纪万金枝也特地给他做了一个,大小相较于两个姐姐的更小一点,用来放画笔,零嘴点心正好。
凌壮现在就背着自己的小书包,一脸开心地跟在大部队后头。
“壮壮去上学。”
小太子挺了挺胸膛,他现在还以为今天就是他和几个姐姐一块去上学的日子呢,没想到以前六岁才能去上书房念书,现在他三岁就能去念书了,离他打江山的日子更进了一步。
昨个晚上他把自己的宝贝画笔和画纸都装在书包里了,就等着今天去报道呢。
“你还小不用去上学。”
凌国栋回去把胖儿子逮了回来,他还以为儿子背着新书包就是学两个姐姐好玩呢,没想到他以为自己也要去上学呢。
qaq,姐姐上学一个白天都不在家,爸妈又要干活,那他不是又要剩下一个人了吗?
噔噔噔,他迈着小腿跑到凌娇和凌甜边上,双手抱着最好说话的二姐的腰,扭头看着爸妈,也不说话,就用水汪汪的眼睛瞅着你,瞅着你,再瞅着你。
凌国栋挠了挠头,这他还真是没办法,小闺女能开后门上学,纯粹就是因为她也已经六岁了,活动活动关系开个后门也能上学,可小儿子才三岁,就算自家人知道他乖巧懂事,学校里的老师不知道,送这么小的孩子去读书,人家老师还会以为你的给他们添乱来的呢。
还是海公公和兰姑姑先败下阵来,他们俩那存粹就是无底线纵容孩子的家长,反正太子干啥都是对的,他就只是单纯的想和姐姐一块上学,这么点要求都满足不了,他们还算是合格的保父乳娘吗。
“算了,就让壮壮一块过去吧,有我和你兰婶看着。”海大富对着万金枝夫妇说道,“再说了,你们俩要干活,总不能一直把壮壮托给别人养。”
海大富的话算是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一听自己可以上学了,小太子的脸一下子阴转多云了,牵着两个姐姐的手,生怕又被错下了。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姐妹俩的小学之旅,一下子就变成了姐弟三的小学之旅。
第24章 学校
在到学校前,凌甜就已经想过这个年头的公社小学估计好不到哪里去,村子里还有一部分人家至今还住着牛粪掺黄泥垒的泥房子呢,可以想象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即便这公社小学是各个生产队凑钱给建的,那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每个村子的财政情况都摆在那儿呢。
海星公社一共分了十个生产大队,塘石村排第七,不过这排名也不是按照每个村的能力贡献排的,当初有那么个意思,可是几个大队长谁也不服谁,后来就改成了抽签。
塘石村虽然排第七,可是每年交给国家的粮食,都是排行前列的,倒是运气好抽到第一的生产大队赵家沟,每年上交的粮食都挂公社尾巴,年景差一点的时候,还得倒欠粮站粮食,一窝的懒汉,其他生产队也看不起他们。
凌国栋的媳妇赵梅就是赵家沟的姑娘,那个村里多数人都姓赵,整个生产队都是姓赵的人做主,外姓人在村里受欺负,也说不上话,日子就过得艰难了,更重要的是赵家沟的赵姓人霸道,一个鼻孔出气,要是他们本家的人在外头受了什么委屈,大半个村的壮年小伙能拿着锄头跟人干架,民风彪悍,有时候公社里也拿他们没主意。
赵梅虽然是外嫁女,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只是受点小委屈不见得家里人会给她出头,但要是委屈狠了,连带着损坏了他们老赵家的利益了,这事或许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也是为什么徐爱娟很想学村里那些恶婆婆,却还是把着个度,偶尔给赵梅一点甜头,没让她真回家告状的原因。
当初建公社小学,县里给了精神上的支持,建房子,买教具那都是几个村一块出的钱,家家户户都有孩子,支持的多过反对的,最后每个村出了一百块,磕磕绊绊的就把这学校给建好了。
一千块是个大数字,可是放在建一所小学上就有些不够看了。
因为是全公社的事,特事特办,建房的木材石头都是从山上来的,可是这青砖灰瓦实打实的得花钱去砖瓦厂买,好在县里知道这是件好事,给批了条子,不然就现在那些国营唱一个个眼高于顶的架势,这砖瓦批不批还是一回事呢。
精打细算,这一千块钱就建了五间宽敞的大教室,以及一个教职工的办公室,因为有些生产队离学校远,一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带午饭来学校吃的,大冬天的几个小时过去饭菜早就冻得硬邦邦了,为此还特地建了个灶房,请了一个老大娘专门给孩子们热饭。
除了前头几间房,这学校后头还搞了块大空地,听说是公社的领导去了县城小学后学来的,说是什么给孩子活动的场所。
两个乒乓球桌,是村里人自己打的,几块乒乓球板,也是照着人家供销社卖的板子做的,除了两个乒乓球桌,还搞了一个沙坑,反正一到下课的时间无数的孩子就冲出去抢那两个乒乓球桌,每个人玩的时间都有定数,时间到了,那就得给其他人玩了,至于剩下的,要么去沙坑里蹦蹦跳跳,要么自己想其他玩耍的游戏,扔沙包,跳房子……总能想出玩耍的游戏来。
在操场的后头,还有一排小平房,一共三间,都是老师的宿舍,这些宿舍平日里也派不上用场,因为所有的老师都是公社里的人,每天晚上人家都是回家住的,也就夏天冬天懒得回家的时候午休能派上用场。
公社小学是六六年的时候建的,至今也有十年了,自从修好后就再也没有改建过,墙皮斑驳脱落,瓦片碎裂都是正常的现象,也就暴雨天屋子漏水了,公社会派人来修,其他粉刷之类的那些费钱的事公社都是不批准的,从房屋到原先的一些运动设施,早就已经老化了,看上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刚建成时候的气派,当然,这气派,也只是相对于那些茅草房而言的。
除了基建,还得聊聊这公社小学的师资情况。
现在是五三三制,小学五年,初中中专或高中三年,因为公社小学比较破旧,十个生产队加起来,满打满算五个年级估计也就七八十个学生,其中一二年级是大头,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还小,干不了多少活还吵闹,家长把他们送来,存粹就是想给家里减少麻烦的。
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村里就是半大孩子了,也能干一些体力活了,因此小学里能读到五年级的孩子是最少的,这一届五年级的学生,总共就只有五个。
学生少,老师就更不多了,在海大富两人来学校教书之前,公社小学一共一位校长,两位老师,校长也兼任四五年级的教师,加起来总共就三个。
校长姓刘,是第四生产大队的,初中文化,他个子不高,似乎将将一米六,人又长得瘦小,四十多岁的人,每天端着一杯泡着茶叶的浓茶水在学校里巡视。
还有两个女老师,一个是公社书记的闺女,名叫黄莲花,小学文化,她负责教一二年级的学生,一个就是那个难缠的赵家沟出来的,名叫赵建红,原先叫赵牡丹,后来处处搞革命她觉得自己这名字不好,就给搞成了拥军护党的赵建红。
她是赵家沟大队长的闺女,后来又嫁给了第三生产队队长的小儿子,借着这两重关系,虽然和黄莲花一样都是小学文化,却也当上了学校里的老师。
别觉得这样的教育程度就来教孩子可笑,这年头许多农村小学都是这样的,他们不算正式教职工,可是工资也都是挂教育部门的,就是低了些,每个月只有十五块钱,又因为户口还挂在村里,每年分粮的时候人头粮还有他们一份,实际上也是个很受欢迎的工作,多少人挤破头想要啊。
因为只有三个老师,平时上课的时候,要么一二年级一块上课,要么一年级上课,二年级去操场放风,或者反一反,低年级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课程,尤其教师的水平还不高,翻来覆去也就是拿着一本红宝书颠来倒去的念,能写出主席的名字,会读几句脍炙人口的主席语录,这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三年级是赵建红教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实际上村里的孩子,基本得上四年级,才算是真正开始学习,刘校长好歹也是初中文化,比起其他两个老师来说,那真是好太多了,只可惜,就是这四五年级,能念到这个年级的孩子,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好在今年这情况不一样了,多了两位老师,还是大城市大学校的老教授,这样的文化水平居然跑来教小学,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
这个消息一早就传出去了,不少村里的人心思都活泛了起来,原本不打算再送孩子来念书的家长,也狠狠心又把自家的孩子给送过来了,今年一开学,学生的人数突破了往年新高,足足有一百二十七个,五年级的学生首次突破十个,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因为估计不足,很多孩子交了爸妈出门前给他们的学杂费,可是却还领不到新书,只能两个孩子或三个孩子拼一本。
刘伯言刘校长擦了擦汗,想着自己改天还得去一趟县里,跟上头再要一批教材下来才好。
凌娇和凌甜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教材不够,两姐妹暂时合用一本书,至于小太子,他就是个凑热闹的,实际上根本就没他的事。
教室里的桌椅都是最简陋的,因为用了好些年,不少椅子已经不坚固了,坐上去摇摇晃晃的,他们来的早,提前挑选了一个还算完好的椅子。都是长条凳,一条坐两三人绰绰有余。
墙壁距离上一次粉刷也不知道过多少年了,高处还好,低一些的地方都是黑手印,窗户的玻璃破了一块,用废纸团填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换块好的,现在天气还不冷,等冬天到了,破了个洞的窗户,那可得把人冻死。
黑板倒是擦得很干净,凌甜看到讲台上有一块湿抹布,看来小学里也没有板擦,都是直接用抹布擦的。
凌娇上辈子除了父母早逝,在金钱上没受过什么委屈,穿越后,父母都是能干的,在吃住上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直到上学了,看到了这样的小学,她才认识到自己来到的是七十年代,那个缺衣少食,又处在政治风波中的年代。
凌娇对此早就有准备了,她对于学校怎么样没有过多观察,只是对教她们的老师十分好奇,毕竟不出意外,接下去的一年她们都是那个老师教的呢。
可惜现在外头报名的学生多,几个老师都在忙,连海爷爷和兰奶奶都过去帮忙了,要知道是谁教她们,还得一些时间呢。
其他孩子就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多,选了个座位把领到的课本往课桌里一塞,就撒欢似的闹起来了,有些干脆去别的年纪找哥哥姐姐去了,整间教室也没几个人。
小太子想正襟危坐,只可惜手段腿短,就是这椅子还是在大姐的帮助下坐上了的,他努力抬着自己小脑袋,就差用屁股在椅子上蹦蹦跳跳了,即便这样,他的下巴还是够不到书桌啊,可把他委屈坏了,这学校的桌椅歧视三岁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