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韩国虽然是天下霸主,但赵、燕、楚之流也不是没有机会追赶上韩国。毕竟,和当初令天下惶恐不安的秦国相比,韩国强则强矣,但终究缺乏底蕴。
想要追赶韩国,于燕、赵两国而言,最佳莫过于吞并齐国,于楚国而言,莫过于先亡越国,再经略淮泗。
如果天下就此弭兵,数十年内不动刀兵,吃亏最大的是无疑是燕、赵、楚三国,获益最大的是韩国!
谁都清楚,弭兵不过是一个幌子,韩国想要借此安心消化已经占据的土地,秦、齐、越之流则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而附议。各怀心思的燕、赵、楚表面上没有提出异议,但心里肯定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如何弭兵,怎么才算弭兵,其中大有玄机。
“韩王所言甚是,寡人以为,天下万民苦于征战久矣!如果列国以信义为先,和平相处,乃天下万幸!”谁也没想到,周王居然抢在燕王、赵王、楚王之前,表态支持韩王的提议。
虽然周王不知是出于激动还是紧张,说话颤颤巍巍,周国也不过是拥兵数百的弹丸小国,说话不够分量,但终究是占据了一个名分。
秦王、齐王、越王皆是下意识地望向高台上笑而不语的韩王,很明显,唯有韩国的怂恿才能让周王敢第一个出来表态。也许,韩王这么做,怕的就是燕赵楚三国从中搅局。
深知依附韩国才能和楚国周旋的越王随即站了起来,大声言道:“周王所言甚是!弭兵势在必行!寡人愿意与民休养生息,若无他国进犯,绝不挑起战事!”
秦王、齐王迅速对视了一眼,明白到了自己表态声援韩国的时候了。如今这个局面,韩王可以派人领十万大军轻轻松松打到自己的都城,弭兵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寡人以为韩王道出了天下万民的心声,当行!”秦王表态附议!
“韩王所言甚是!寡人以为当行!”齐王亦是表态。
随着齐王的一句话,天下八国中,韩、秦、齐、越、周已然是站到了一起,支持弭兵!众人的目光全都望向燕、赵、楚这一方,等着三国的表态。
楚国倒是想和燕、赵一起,顶住来自韩国的压力,但偌大的楚国,身后有越国的牵绊,身前被韩国包围,而且,韩王意味深长地望着国力最弱,最是孤立无援的楚王,明显希望楚王先表态。
楚王无法,只能出言道:“韩王所说,本是极好的。天下万民苦于战事久矣,如能休养生息,善莫大焉!只不过,对于背盟的惩罚,寡人有些许不明白!”
韩王笑意更浓,说道:“楚王请讲!”
楚王分不清韩王是高兴还是愤怒,也不好彻底得罪死韩国,硬着头皮说道:“韩王言称,有背盟者,天下共击之。天下何其大也,如果一国偏远,劳师远征所费太大,怕是会有人懈怠不肯出力!人心若是不齐,这盟......”说到这里,楚王故意咳嗽了几声,望向秦国。
众人立即明白楚王这是拿秦国来说事。当初,秦国强大的时候,山东各国为求自保,发动了数次合纵,共同攻打秦国,却是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各国各怀鬼胎,不肯出力。
燕王适时地站了出来,声援楚王道:“寡人以为楚王所言甚是,这盟是天下之盟,难保不齐有人希望保存实力。当然,寡人的燕国一定与民休养生息,不轻起刀兵。只是,若是有人背盟后,又有人不肯出力攻打背盟的国家,当如何解决呢?”
不少人暗自皱起了眉毛,燕王、楚王说的有道理,弭兵之盟看似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但却经不起推敲,说白了,就是务虚。如何用武力保证遵守盟约的国家利益,惩罚违背盟约的国家,是这个盟能够维持多久的关键因素。若是做不到这一点,这盟,不过是形同虚设。
赵王这个时候也适时地站了出来,用略显稚嫩但坚定的声音说道:“寡人听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而不可争也!韩王为天下万民计,弭兵虽好,但却也要分定!不分定,也难保有人心怀不满,寻衅挑事!”
赵王说得虽然含蓄,但众人也都明白。各国要划定疆界,疆界不清楚,为了争夺土地,也许不用三五个月,战事又起!若要划定疆界,对韩国造成的影响最大。因为这些年韩国所占据的巴蜀、汉中等郡都是从他国手中夺取的,说起来,秦、齐、楚三国是最大的受害者。如果要韩国交出这些土地,韩国肯定不乐意。如果让秦、齐、楚三国就此承认已经被韩国占据的土地永远归韩,三国肯定也不乐意。既然双方都不乐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打了,打到其中一方认输屈服,既然要开打,所谓的弭兵就成了儿戏。赵国一语双关,却是要挑拨原本赞成弭兵的秦、齐两国和韩国的关系。
赵王说得简短,却直接道出了礼制的弊端。礼制的作用在乎克己,以礼仪约束自我,达到对利益的有限追求。谁都清楚,这次的弭兵之会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大,更多的作用是承认韩国的霸主地位。就这么弭兵,绝不符合各国的长远利益。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哪怕是各国君王都是圣人君子,底下的大臣为了立功,底层的百姓为了军功,都会让战端再次开启。
如今,各国君王道貌岸然地坐在一起,表面上是为了天下苍生商讨弭兵,其实是各国打累了,为继续打下去而养精蓄锐。
赵国直接提出划定疆界,再商量弭兵,直接把气氛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地步。楚国提出的问题也切合实际,单纯的谁背盟天下共击之完全阻止不了有人冒险背盟,比如说越国背盟,其他国家隔着千山万水,是不会真心征伐越国的。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众人对韩王很是期待。
想要追赶韩国,于燕、赵两国而言,最佳莫过于吞并齐国,于楚国而言,莫过于先亡越国,再经略淮泗。
如果天下就此弭兵,数十年内不动刀兵,吃亏最大的是无疑是燕、赵、楚三国,获益最大的是韩国!
谁都清楚,弭兵不过是一个幌子,韩国想要借此安心消化已经占据的土地,秦、齐、越之流则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而附议。各怀心思的燕、赵、楚表面上没有提出异议,但心里肯定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如何弭兵,怎么才算弭兵,其中大有玄机。
“韩王所言甚是,寡人以为,天下万民苦于征战久矣!如果列国以信义为先,和平相处,乃天下万幸!”谁也没想到,周王居然抢在燕王、赵王、楚王之前,表态支持韩王的提议。
虽然周王不知是出于激动还是紧张,说话颤颤巍巍,周国也不过是拥兵数百的弹丸小国,说话不够分量,但终究是占据了一个名分。
秦王、齐王、越王皆是下意识地望向高台上笑而不语的韩王,很明显,唯有韩国的怂恿才能让周王敢第一个出来表态。也许,韩王这么做,怕的就是燕赵楚三国从中搅局。
深知依附韩国才能和楚国周旋的越王随即站了起来,大声言道:“周王所言甚是!弭兵势在必行!寡人愿意与民休养生息,若无他国进犯,绝不挑起战事!”
秦王、齐王迅速对视了一眼,明白到了自己表态声援韩国的时候了。如今这个局面,韩王可以派人领十万大军轻轻松松打到自己的都城,弭兵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寡人以为韩王道出了天下万民的心声,当行!”秦王表态附议!
“韩王所言甚是!寡人以为当行!”齐王亦是表态。
随着齐王的一句话,天下八国中,韩、秦、齐、越、周已然是站到了一起,支持弭兵!众人的目光全都望向燕、赵、楚这一方,等着三国的表态。
楚国倒是想和燕、赵一起,顶住来自韩国的压力,但偌大的楚国,身后有越国的牵绊,身前被韩国包围,而且,韩王意味深长地望着国力最弱,最是孤立无援的楚王,明显希望楚王先表态。
楚王无法,只能出言道:“韩王所说,本是极好的。天下万民苦于战事久矣,如能休养生息,善莫大焉!只不过,对于背盟的惩罚,寡人有些许不明白!”
韩王笑意更浓,说道:“楚王请讲!”
楚王分不清韩王是高兴还是愤怒,也不好彻底得罪死韩国,硬着头皮说道:“韩王言称,有背盟者,天下共击之。天下何其大也,如果一国偏远,劳师远征所费太大,怕是会有人懈怠不肯出力!人心若是不齐,这盟......”说到这里,楚王故意咳嗽了几声,望向秦国。
众人立即明白楚王这是拿秦国来说事。当初,秦国强大的时候,山东各国为求自保,发动了数次合纵,共同攻打秦国,却是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各国各怀鬼胎,不肯出力。
燕王适时地站了出来,声援楚王道:“寡人以为楚王所言甚是,这盟是天下之盟,难保不齐有人希望保存实力。当然,寡人的燕国一定与民休养生息,不轻起刀兵。只是,若是有人背盟后,又有人不肯出力攻打背盟的国家,当如何解决呢?”
不少人暗自皱起了眉毛,燕王、楚王说的有道理,弭兵之盟看似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但却经不起推敲,说白了,就是务虚。如何用武力保证遵守盟约的国家利益,惩罚违背盟约的国家,是这个盟能够维持多久的关键因素。若是做不到这一点,这盟,不过是形同虚设。
赵王这个时候也适时地站了出来,用略显稚嫩但坚定的声音说道:“寡人听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而不可争也!韩王为天下万民计,弭兵虽好,但却也要分定!不分定,也难保有人心怀不满,寻衅挑事!”
赵王说得虽然含蓄,但众人也都明白。各国要划定疆界,疆界不清楚,为了争夺土地,也许不用三五个月,战事又起!若要划定疆界,对韩国造成的影响最大。因为这些年韩国所占据的巴蜀、汉中等郡都是从他国手中夺取的,说起来,秦、齐、楚三国是最大的受害者。如果要韩国交出这些土地,韩国肯定不乐意。如果让秦、齐、楚三国就此承认已经被韩国占据的土地永远归韩,三国肯定也不乐意。既然双方都不乐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打了,打到其中一方认输屈服,既然要开打,所谓的弭兵就成了儿戏。赵国一语双关,却是要挑拨原本赞成弭兵的秦、齐两国和韩国的关系。
赵王说得简短,却直接道出了礼制的弊端。礼制的作用在乎克己,以礼仪约束自我,达到对利益的有限追求。谁都清楚,这次的弭兵之会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大,更多的作用是承认韩国的霸主地位。就这么弭兵,绝不符合各国的长远利益。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哪怕是各国君王都是圣人君子,底下的大臣为了立功,底层的百姓为了军功,都会让战端再次开启。
如今,各国君王道貌岸然地坐在一起,表面上是为了天下苍生商讨弭兵,其实是各国打累了,为继续打下去而养精蓄锐。
赵国直接提出划定疆界,再商量弭兵,直接把气氛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地步。楚国提出的问题也切合实际,单纯的谁背盟天下共击之完全阻止不了有人冒险背盟,比如说越国背盟,其他国家隔着千山万水,是不会真心征伐越国的。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众人对韩王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