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彤红的朝阳从东方天际冉冉升起,光芒万道,彩霞喷薄。
位于弗洛根瑙的德国前线军营里,第八集团军司令兴登堡上将正躺在一张行军床上呼呼大睡,阳光透过窗户斜洒进来,在他的脸上投下一片亮白色的光晕。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片光亮已经移动到了他的双眼处;兴登堡眉头微微一皱,随即缓缓睁开了那双灰蓝色的眼睛。
洗漱穿戴,安享早餐。等到日上三竿之时,一身海蓝色旧普鲁士军装的兴登堡才慢悠悠地出现在了指挥所门前。见到集团军司令眼角处那尚未揉去的杂物,鲁登道夫已经是见怪不怪,而旁边的霍夫曼却是脸颊抽搐,眼中满是不悦的神色。为了夺取战役的最终胜利,他和鲁登道夫、格吕特纳等人在这间指挥所里整整熬了一天一夜;而作为第八集团军的最高统帅,兴登堡却像是个没事人一样,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竟然自顾自地回去睡觉了!想到自己们殚精竭虑的工作竟然就这么白白便宜了眼前的这个老家伙,年轻的霍夫曼心中便有一股气冒了出来。
“战斗进行的怎么样了?”兴登堡走到地图跟前,随即开口问道。
鲁登道夫瞟了兀自愤愤不平的霍夫曼一眼,道:“经过最后一夜的战斗,我们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俄国第二集团军彻底不复存在,东普鲁士格局完全逆转了回来。”当下便把兴登堡入睡后的战役格局和统计数据向他详细道来。
原来早在29日白天的战斗中,饥肠辘辘疲惫至极的俄军官兵便已经丧失了全部战斗力;而到了夜晚,整场战斗更是彻底成为了德军单方面屠杀和抓获俘虏的饕餮盛宴。胜利稳操到手,德军唯一担心的便是有多少俄军部队逃出他们的包围圈。而在这一点上,违抗鲁登道夫将令的弗朗索瓦发挥了巨大作用:从27日就开始朝俄第二集团军侧后方狂飙疾进的第一军,已经彻底封锁了俄军所有南逃的退路。无数形容枯槁的俄军官兵就这么一头扎入了德军的封锁线,在丧失了所有希望的情况下被迫缴械投降。等到太阳再度升起的时候,这片70公里长的战场上已经再没有了任何枪声。
当被问及战果如何的时候,原本还古井无波、神似施利芬再世的鲁登道夫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笑容如菊花绽放,以极其激动兴奋的语气向兴登堡汇报了德军的惊世战果。从26日马肯森所部发动进攻以来,德军几乎把整个俄国第二集团军给尽数全歼。俄军的五个军团中,第十三军只有2000人逃出重围,深陷囹圄的第十五军更是只有一名军官逃回俄境,包括两位兵团司令在内的无数俄军都成为了德军的阶下囚。最先撤退的俄军两翼——即第一军和第六军的情况稍好,但其幸存者加起来也不到一个半师;而另一个第二十三军,则只剩下了一个旅左右。德军共击毙俄军7万余人,俘虏更高达13万之众;当用大铁桶熬着稀粥的德军炊事车出现在战俘营前的时候,最少都有三天没吃东西的俄军官兵们险些爆发了德军所无法抑制的暴动。由于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俘虏,德军士兵们不得不暂时将自己的钢盔借给他们当做碗用。而在这一仗结束后的十天时间,德军用了80列火车才把他们尽数押往后方。
在战利品上,德军更是掳掠了难以计数的海量物资。由于俄军士兵早就被饥饿和疲惫给折磨得丧失了斗志,一心逃命,将碍事的辎重军火到处乱扔,这让打扫战场的德军部队收获极丰。俄第二集团军共有约600门大炮,被德军缴获的便有450余门之多,其中甚至有不少都是在俄国军中被奉为瑰宝的122毫米和152毫米重型榴弹炮。俄国人掘地三尺搜刮来的这些重武器,原本是想在东线对德战场上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现在却无端便宜了第八集团军,成为德军反用于打击他们的神兵利刃。至于掳掠的马匹还在统计当中,不过以德军士兵都是将其一群群地驱赶到匆忙搭建起的马厩当中。
相比之下,高唱凯歌的德军损失却极为低微:他们在为其四天的战斗里只有1.3万人的伤亡,期间被俄国人俘虏的袍泽又被重新解救了回来。俄国人劳师远途的筋疲力尽,使得这场原本在纸面上是势均力敌的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碾压;德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一举歼灭了总兵力比它们还要多出一个军团的俄国大集团军。俄国在几天前还气势汹汹的钳形攻势,此刻的其中一翼已经被彻底打断;现在德国第八集团军得以从腹背受敌的危局中摆脱出来,一心一意地对付莱宁坎普这一个敌人了。
毫无疑问,这场空前的胜利应当归功于鲁登道夫。是他一手制定并指挥实施了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战争艺术:德军利用内线作战的空间距离和铁路运输的优势,将大量主力快速转进到预定战场;与此同时,再用部分力量作为牵制、拉长敌军的两翼战线,最后集结全部精锐,于俄军最薄弱的侧翼予以致命一击。面对腹背受敌、且兵力只有敌军一半的极端不利情况,鲁登道夫能敏锐抓住这一闪即逝的战机,并瞬间翻盘、反败为胜;其战略眼光之出类拔萃,组织计划之有序严密,战术手腕之凌厉锋锐,绝对堪称军神般的顶尖存在!
除了鲁登道夫之外,这场逆境翻盘的伟大胜利还要归功于其他的德军将领:得归功于作战处副处长霍夫曼中校,是他提前一步让在贡比楠一役中受挫的德军后撤转进,并率先提出了先打俄第二集团军的设想,从而为鲁登道夫的计划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和实施条件。得归功于兴登堡,是他的沉着坚定感染了鲁登道夫,使其能够在危若累卵的形势下克服了性格上的缺陷,并让后者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得归功于格吕特纳,这位后勤部长兢兢业业的工作,使德军无论是长途转进还是雷霆进击,都能保证物资充足、井然有序,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俄军一样的混乱场景。鲁登道夫的彻底胜利还要归功于第一军军长弗朗索瓦,正是他的两次临战抗命,帮助鲁登道夫顺利完成了对俄军侧翼的突破,并实现了对整个俄第二集团军的全面合围。
除了德军自身的原因之外,他们的胜利还要归功于敌人。得归功于法国人,是他们的层层催促,让萨姆索诺夫的军队在持续的高强度行军中耗尽了体力;得归功于俄国无能的后勤,是他们补给保障的惊人混乱,让这一整支集团军从进入德境的第一天起就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极大加速了俄军战斗力的崩溃。得归功于莱宁坎普,是他“唯恐把德国人吓跑”的裹足不前,让德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并使其从容集结起近乎全部的兵力,猛攻另一支俄军部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德军的胜利要归功于此前他们计划中所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一个因素——俄国的无线电讯。严重缺乏密码、密码员和通讯电线的俄军,要么是用初级密码对电文进行简单的加密,要么干脆就直接明码发报,而这些电文在训练有素的德军密码员面前,几乎毫无任何秘密可言。鲁登道夫此后也就靠截获的电讯了。他手下的情报人员白天按时收集电讯,进行破译或是直接翻译,每夜11时送抵他的桌前。倘偶有迟误,鲁登道夫就会坐卧不安,并亲自前往通信兵的房间来查明原因。霍夫曼后来也承认,真正使这场战役胜利的是截获的电讯。“我们有一个盟友,”他说,“那就是敌人。我们知道敌人的全部计划。”
当鲁登道夫将战场形势详细讲述完毕之后,已是临近中午时分。正午的阳光璀璨耀目,将指挥所映照得一片亮堂。兴登堡背负双手,高大宽厚的身躯如同山岳般巍然屹立;他扫视全场,而后用他那雄浑厚重的声音徐徐开口道:“诸位,我们赢得了一场必将永载史册的伟大胜利。我提议,将这场会战命名为坦能堡战役,以告慰500年前在这片战场上死难的条顿骑士团士兵。”
霍夫曼闻言抬起头来,眼中满是惊讶的神色。1410年,这片土地上也曾爆发过一场大战,由四万名条顿骑士团士兵对阵五万名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联军。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与今天迥然两异,条顿骑士团被打得全军覆没,五百年来一直是德国人所不愿提及的伤痛。若能以坦能堡来命名这场战役,则无疑能为先祖一血惨败于俄国人之手的耻辱。霍夫曼本来亦有此想法,没想到竟先被兴登堡给提前说出!看着眼前的集团军司令,霍夫曼的眼中第一次有郑重之情流露了出来。
位于弗洛根瑙的德国前线军营里,第八集团军司令兴登堡上将正躺在一张行军床上呼呼大睡,阳光透过窗户斜洒进来,在他的脸上投下一片亮白色的光晕。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片光亮已经移动到了他的双眼处;兴登堡眉头微微一皱,随即缓缓睁开了那双灰蓝色的眼睛。
洗漱穿戴,安享早餐。等到日上三竿之时,一身海蓝色旧普鲁士军装的兴登堡才慢悠悠地出现在了指挥所门前。见到集团军司令眼角处那尚未揉去的杂物,鲁登道夫已经是见怪不怪,而旁边的霍夫曼却是脸颊抽搐,眼中满是不悦的神色。为了夺取战役的最终胜利,他和鲁登道夫、格吕特纳等人在这间指挥所里整整熬了一天一夜;而作为第八集团军的最高统帅,兴登堡却像是个没事人一样,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竟然自顾自地回去睡觉了!想到自己们殚精竭虑的工作竟然就这么白白便宜了眼前的这个老家伙,年轻的霍夫曼心中便有一股气冒了出来。
“战斗进行的怎么样了?”兴登堡走到地图跟前,随即开口问道。
鲁登道夫瞟了兀自愤愤不平的霍夫曼一眼,道:“经过最后一夜的战斗,我们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俄国第二集团军彻底不复存在,东普鲁士格局完全逆转了回来。”当下便把兴登堡入睡后的战役格局和统计数据向他详细道来。
原来早在29日白天的战斗中,饥肠辘辘疲惫至极的俄军官兵便已经丧失了全部战斗力;而到了夜晚,整场战斗更是彻底成为了德军单方面屠杀和抓获俘虏的饕餮盛宴。胜利稳操到手,德军唯一担心的便是有多少俄军部队逃出他们的包围圈。而在这一点上,违抗鲁登道夫将令的弗朗索瓦发挥了巨大作用:从27日就开始朝俄第二集团军侧后方狂飙疾进的第一军,已经彻底封锁了俄军所有南逃的退路。无数形容枯槁的俄军官兵就这么一头扎入了德军的封锁线,在丧失了所有希望的情况下被迫缴械投降。等到太阳再度升起的时候,这片70公里长的战场上已经再没有了任何枪声。
当被问及战果如何的时候,原本还古井无波、神似施利芬再世的鲁登道夫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笑容如菊花绽放,以极其激动兴奋的语气向兴登堡汇报了德军的惊世战果。从26日马肯森所部发动进攻以来,德军几乎把整个俄国第二集团军给尽数全歼。俄军的五个军团中,第十三军只有2000人逃出重围,深陷囹圄的第十五军更是只有一名军官逃回俄境,包括两位兵团司令在内的无数俄军都成为了德军的阶下囚。最先撤退的俄军两翼——即第一军和第六军的情况稍好,但其幸存者加起来也不到一个半师;而另一个第二十三军,则只剩下了一个旅左右。德军共击毙俄军7万余人,俘虏更高达13万之众;当用大铁桶熬着稀粥的德军炊事车出现在战俘营前的时候,最少都有三天没吃东西的俄军官兵们险些爆发了德军所无法抑制的暴动。由于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俘虏,德军士兵们不得不暂时将自己的钢盔借给他们当做碗用。而在这一仗结束后的十天时间,德军用了80列火车才把他们尽数押往后方。
在战利品上,德军更是掳掠了难以计数的海量物资。由于俄军士兵早就被饥饿和疲惫给折磨得丧失了斗志,一心逃命,将碍事的辎重军火到处乱扔,这让打扫战场的德军部队收获极丰。俄第二集团军共有约600门大炮,被德军缴获的便有450余门之多,其中甚至有不少都是在俄国军中被奉为瑰宝的122毫米和152毫米重型榴弹炮。俄国人掘地三尺搜刮来的这些重武器,原本是想在东线对德战场上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现在却无端便宜了第八集团军,成为德军反用于打击他们的神兵利刃。至于掳掠的马匹还在统计当中,不过以德军士兵都是将其一群群地驱赶到匆忙搭建起的马厩当中。
相比之下,高唱凯歌的德军损失却极为低微:他们在为其四天的战斗里只有1.3万人的伤亡,期间被俄国人俘虏的袍泽又被重新解救了回来。俄国人劳师远途的筋疲力尽,使得这场原本在纸面上是势均力敌的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碾压;德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一举歼灭了总兵力比它们还要多出一个军团的俄国大集团军。俄国在几天前还气势汹汹的钳形攻势,此刻的其中一翼已经被彻底打断;现在德国第八集团军得以从腹背受敌的危局中摆脱出来,一心一意地对付莱宁坎普这一个敌人了。
毫无疑问,这场空前的胜利应当归功于鲁登道夫。是他一手制定并指挥实施了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战争艺术:德军利用内线作战的空间距离和铁路运输的优势,将大量主力快速转进到预定战场;与此同时,再用部分力量作为牵制、拉长敌军的两翼战线,最后集结全部精锐,于俄军最薄弱的侧翼予以致命一击。面对腹背受敌、且兵力只有敌军一半的极端不利情况,鲁登道夫能敏锐抓住这一闪即逝的战机,并瞬间翻盘、反败为胜;其战略眼光之出类拔萃,组织计划之有序严密,战术手腕之凌厉锋锐,绝对堪称军神般的顶尖存在!
除了鲁登道夫之外,这场逆境翻盘的伟大胜利还要归功于其他的德军将领:得归功于作战处副处长霍夫曼中校,是他提前一步让在贡比楠一役中受挫的德军后撤转进,并率先提出了先打俄第二集团军的设想,从而为鲁登道夫的计划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和实施条件。得归功于兴登堡,是他的沉着坚定感染了鲁登道夫,使其能够在危若累卵的形势下克服了性格上的缺陷,并让后者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得归功于格吕特纳,这位后勤部长兢兢业业的工作,使德军无论是长途转进还是雷霆进击,都能保证物资充足、井然有序,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俄军一样的混乱场景。鲁登道夫的彻底胜利还要归功于第一军军长弗朗索瓦,正是他的两次临战抗命,帮助鲁登道夫顺利完成了对俄军侧翼的突破,并实现了对整个俄第二集团军的全面合围。
除了德军自身的原因之外,他们的胜利还要归功于敌人。得归功于法国人,是他们的层层催促,让萨姆索诺夫的军队在持续的高强度行军中耗尽了体力;得归功于俄国无能的后勤,是他们补给保障的惊人混乱,让这一整支集团军从进入德境的第一天起就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极大加速了俄军战斗力的崩溃。得归功于莱宁坎普,是他“唯恐把德国人吓跑”的裹足不前,让德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并使其从容集结起近乎全部的兵力,猛攻另一支俄军部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德军的胜利要归功于此前他们计划中所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一个因素——俄国的无线电讯。严重缺乏密码、密码员和通讯电线的俄军,要么是用初级密码对电文进行简单的加密,要么干脆就直接明码发报,而这些电文在训练有素的德军密码员面前,几乎毫无任何秘密可言。鲁登道夫此后也就靠截获的电讯了。他手下的情报人员白天按时收集电讯,进行破译或是直接翻译,每夜11时送抵他的桌前。倘偶有迟误,鲁登道夫就会坐卧不安,并亲自前往通信兵的房间来查明原因。霍夫曼后来也承认,真正使这场战役胜利的是截获的电讯。“我们有一个盟友,”他说,“那就是敌人。我们知道敌人的全部计划。”
当鲁登道夫将战场形势详细讲述完毕之后,已是临近中午时分。正午的阳光璀璨耀目,将指挥所映照得一片亮堂。兴登堡背负双手,高大宽厚的身躯如同山岳般巍然屹立;他扫视全场,而后用他那雄浑厚重的声音徐徐开口道:“诸位,我们赢得了一场必将永载史册的伟大胜利。我提议,将这场会战命名为坦能堡战役,以告慰500年前在这片战场上死难的条顿骑士团士兵。”
霍夫曼闻言抬起头来,眼中满是惊讶的神色。1410年,这片土地上也曾爆发过一场大战,由四万名条顿骑士团士兵对阵五万名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联军。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与今天迥然两异,条顿骑士团被打得全军覆没,五百年来一直是德国人所不愿提及的伤痛。若能以坦能堡来命名这场战役,则无疑能为先祖一血惨败于俄国人之手的耻辱。霍夫曼本来亦有此想法,没想到竟先被兴登堡给提前说出!看着眼前的集团军司令,霍夫曼的眼中第一次有郑重之情流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