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芬双肩微耸,道:“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继俄国国内爆发动乱不久,日本国内的情况也呈现出了失控的态势。由于大量的青壮被征召入伍,其本就不能自给自足的粮食供给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再加上去年发生在日本的大面积霜冻、导致农产品大量歉收,目前日本国内已然爆发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这对于日本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而日本军队的处境则更加糟糕,他们的国力根本无力维持战争中的巨大的消耗,其人力和物力资源已经极尽枯竭。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自然也是不会再继续和俄国进行过多的纠缠。”
得知这一情况,清英眼中讶色一闪,随即脸上便流露出了些许了然的神情。
实际上,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和俄国拼个昏天黑地,他们之所以会首先挑起这场战争,完全是因为圣彼得堡所推行的黄俄罗斯战略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以至于不得不以国运相赌,通过先发制人的战场胜利来谋求俄国承认其在远东地区的权益。
在另一个位面中,日俄战争早在1905年9月就应该在美国的斡旋之下宣告停战,然而在这一片时空里,这场原本只持续了1年半的战争却由于英法协约的延迟缔结、和沙皇求胜的信念改变而得到了大幅度的拖延。持续的战争使得日本的人员和物资消耗都远胜于历史,这对于本就靠竭力压榨国内民众来维持战争的日本政府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更加难以承受的局面。一旦伤亡损失达到他们所无法承受的临界点,那么满洲前线的战局就会在俄国人的进攻下瞬间崩坏!因此,在目前战局仍对日本有利的情况下结束战争,便成为了日本大本营的唯一选择。毕竟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让俄国放弃对南满的侵入,而经过日本这两年多来近乎是节节胜利的对俄战争,俄国应该也会放弃对这一地区的诉求了。
威廉表情渐转凝重,道:“目前日俄双方都已无力再战,只要小尼基和日本猴子们的头脑中还保留着最基本的理智,那么他们便不会再度开启战端,而是会竭力促成这场停战和谈。短则10天,长则一月,这场令人欢欣鼓舞的战争就会遗憾的画上句点,而这对于我德意志而言绝对不是什么有利的事情。”
“按照父亲的意思,我德意志接下来又该如何采取行动?”清英问道。
威廉徐徐道:“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为了避免俄国而同我们产生正面冲突,帝国只得继续推行祸水东引的战略,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俄国把战略重心继续投向远东地区。在这场持续了2年多的战争里,小尼基没有捞得任何的好处,反而在战场上被日本人狠狠扇了几个耳光,以他的性格定然是咽不下这口气。等到俄国国内的局势恢复,我德意志再出面加以利诱挑拨,相信他应该会很愉快的决定整军备战,前往远东对日本实施复仇的。”
听到这里,清英的眉头不由得渐渐皱了起来。从沙皇尼古拉的个人意愿而言,自然是迫切的想要摁死给他造成了屈辱的日本无疑,然而威廉在比约克岛之行中对沙皇的“诱骗”失败,却无疑是显露出了俄国皇帝的意志已经不再意味着绝对的威权。历史上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之后并没有前往远东去找日本复仇,绝非是尼古拉二世大发慈悲的放过日本人,而是有着广泛而深远的缘由。
1905年9月,日俄停战的朴茨茅斯合约在美国签订,然而战争造成的影响却并未就此散去,仍像阴霾一样笼罩在日俄两国的上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留给交战双方的都是一个烂得惊人的烂摊子,其中又以俄国的糟糕局势更加为甚:国家财政濒临崩溃的俄国,不得不再度向法国的银行资本家们求助,如此一来,俄国的国家政策也就再一次打上了深深的法国元素。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上来看,俄国的东进战略都是法国所根本无法接受的!与此同时,英国出于担心英法协约在陆地上的乏力,急需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在东线牵制住德国的力量,因而也通过各种手段来威胁规劝沙皇将目光重新投向欧洲。在外部压力的干涉下,自身因日俄战争的巨额消耗、和动荡混乱的国内形势而极端虚弱的沙皇政府,也是无法挺起任何想要反抗的腰板。
从军事上看,俄国也必须暂时放弃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日俄战争的失败清晰的彰显了一个事实结论:俄国在远东地区胜利的可能性,与俄军战略力量从欧洲向远东投掷的距离成反比。俄国在远东经济实力过于薄弱,漫长的路程会极大的稀释他们本可以在远东地区投放的军事力量;单靠一条尚未完全通车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根本无力支撑起他们在人烟稀少、万里荒原的东方土地上的侵吞战略。相比于俄国陆军120万人的常备军力和动员后可超过600万的恐怖数字,他们在远东战场上所维持的兵力,在最多的时候都只有不到70万人的规模便足见一斑。至于海军……他们在对马海战中把老本都给输了个干净的行为便是最好的例证,事实已经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万里远征就纯粹是去送肉!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俄国的根本核心利益并不在远东。
———————————————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由前财政大臣维特所力主兴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使得俄国获得了染指远东的绿色通道,“黄俄罗斯”的大片土地和永久不冻港的诱惑始终萦绕在圣彼得堡的心头;然而自彼得大帝以来,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就成为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双头鹰”,一头狼顾远东,一头虎视西欧。对远东的贪婪觊觎完全不影响到他们对欧洲和近东地区的领土需求,在俄国的战略排序中,对巴尔干和奥斯曼帝国的侵吞,要远比对远东的占领来得重要的多!
刨开巴尔干地区和圣彼得堡之间那种宗教、民族、历史和政治上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其经济和战略意义,也是直接促使俄国将日俄战争后的主要精力投放于此地、而没有去远东找日本复仇的最关键的原因。
在经济上,巴尔干毗邻俄国工业发达的核心地带和气候温暖的南方农业中心,其与俄国欧洲部分的经贸往来,要远远胜过万里之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同本土核心的纽带联系。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俄国远在北海、波罗的海和太平洋的港口在冬季都会封冻,此地毗邻黑海沿岸的永久不冻港口对于俄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地中海和黑海航道,俄国不仅可以加强同法意两国和北非地区的经贸联系,更能将自己的力量从黑海当中冲脱出来,这对于俄国而言有着极大的利益。
而在战略上,打通达达尼尔海峡、进而获得通往“温暖海洋”的战略隘口,更是俄国自彼得大帝以来历届沙皇的既定国策,为此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这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进行了多达10次的大规模交锋。俄国一直都想冲破这一隘口的夙愿,从他们始终都在紧抓的对黑海舰队的建设上便可以体现出来:在这个近乎是封闭的水域里,俄国人拥有和对面奥斯曼帝国海军完全不成正比的庞大海上力量,甚至还在这里面建成并计划了大量的无畏舰!这支实力近乎与意奥海军齐平的力量,摆明了就是要在战争中强闯达达尼尔海峡,一举突破列强环绕“波罗的海浴缸”对俄国的包围限制,使俄国获得更加广袤的战略行动空间。
在此之前,俄国之所以会将战略中心转到远东地区,完全是由于他们对日本的实力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这个“扔帽子就可以把他们压垮”的撮尔小邦根本不堪一击。在战胜日本“军事旅行”般的较小投资、和侵吞黄俄罗斯土地以及远东不冻港口的丰厚回报的利益驱使下,俄国选择向远东地区用兵便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经历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过后,俄国人却愕然发现远东是一块难以啃下的硬骨头;不仅没能将其征服,反而把自己的利齿都崩碎了大半!
这些因素搅在一起,使得俄国在日俄战争之后便再难以向远东地区继续投放军事力量,其东方战略只能从战略进攻变成战略防守,将目光重新投向维系着他们核心利益的巴尔干和黑海地区。而向巴尔干西进的俄国将不可避免的会和奥匈产生无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将与奥匈签订了攻守同盟的德国也牵涉其中。
当清英将自己的这一思绪说出之后,便见到威廉和施利芬的脸色都渐渐凝重了下来。一时间房间里万籁俱静,只听得见钟摆走动的滴答声。
得知这一情况,清英眼中讶色一闪,随即脸上便流露出了些许了然的神情。
实际上,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和俄国拼个昏天黑地,他们之所以会首先挑起这场战争,完全是因为圣彼得堡所推行的黄俄罗斯战略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以至于不得不以国运相赌,通过先发制人的战场胜利来谋求俄国承认其在远东地区的权益。
在另一个位面中,日俄战争早在1905年9月就应该在美国的斡旋之下宣告停战,然而在这一片时空里,这场原本只持续了1年半的战争却由于英法协约的延迟缔结、和沙皇求胜的信念改变而得到了大幅度的拖延。持续的战争使得日本的人员和物资消耗都远胜于历史,这对于本就靠竭力压榨国内民众来维持战争的日本政府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更加难以承受的局面。一旦伤亡损失达到他们所无法承受的临界点,那么满洲前线的战局就会在俄国人的进攻下瞬间崩坏!因此,在目前战局仍对日本有利的情况下结束战争,便成为了日本大本营的唯一选择。毕竟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让俄国放弃对南满的侵入,而经过日本这两年多来近乎是节节胜利的对俄战争,俄国应该也会放弃对这一地区的诉求了。
威廉表情渐转凝重,道:“目前日俄双方都已无力再战,只要小尼基和日本猴子们的头脑中还保留着最基本的理智,那么他们便不会再度开启战端,而是会竭力促成这场停战和谈。短则10天,长则一月,这场令人欢欣鼓舞的战争就会遗憾的画上句点,而这对于我德意志而言绝对不是什么有利的事情。”
“按照父亲的意思,我德意志接下来又该如何采取行动?”清英问道。
威廉徐徐道:“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为了避免俄国而同我们产生正面冲突,帝国只得继续推行祸水东引的战略,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俄国把战略重心继续投向远东地区。在这场持续了2年多的战争里,小尼基没有捞得任何的好处,反而在战场上被日本人狠狠扇了几个耳光,以他的性格定然是咽不下这口气。等到俄国国内的局势恢复,我德意志再出面加以利诱挑拨,相信他应该会很愉快的决定整军备战,前往远东对日本实施复仇的。”
听到这里,清英的眉头不由得渐渐皱了起来。从沙皇尼古拉的个人意愿而言,自然是迫切的想要摁死给他造成了屈辱的日本无疑,然而威廉在比约克岛之行中对沙皇的“诱骗”失败,却无疑是显露出了俄国皇帝的意志已经不再意味着绝对的威权。历史上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之后并没有前往远东去找日本复仇,绝非是尼古拉二世大发慈悲的放过日本人,而是有着广泛而深远的缘由。
1905年9月,日俄停战的朴茨茅斯合约在美国签订,然而战争造成的影响却并未就此散去,仍像阴霾一样笼罩在日俄两国的上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留给交战双方的都是一个烂得惊人的烂摊子,其中又以俄国的糟糕局势更加为甚:国家财政濒临崩溃的俄国,不得不再度向法国的银行资本家们求助,如此一来,俄国的国家政策也就再一次打上了深深的法国元素。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上来看,俄国的东进战略都是法国所根本无法接受的!与此同时,英国出于担心英法协约在陆地上的乏力,急需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在东线牵制住德国的力量,因而也通过各种手段来威胁规劝沙皇将目光重新投向欧洲。在外部压力的干涉下,自身因日俄战争的巨额消耗、和动荡混乱的国内形势而极端虚弱的沙皇政府,也是无法挺起任何想要反抗的腰板。
从军事上看,俄国也必须暂时放弃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日俄战争的失败清晰的彰显了一个事实结论:俄国在远东地区胜利的可能性,与俄军战略力量从欧洲向远东投掷的距离成反比。俄国在远东经济实力过于薄弱,漫长的路程会极大的稀释他们本可以在远东地区投放的军事力量;单靠一条尚未完全通车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根本无力支撑起他们在人烟稀少、万里荒原的东方土地上的侵吞战略。相比于俄国陆军120万人的常备军力和动员后可超过600万的恐怖数字,他们在远东战场上所维持的兵力,在最多的时候都只有不到70万人的规模便足见一斑。至于海军……他们在对马海战中把老本都给输了个干净的行为便是最好的例证,事实已经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万里远征就纯粹是去送肉!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俄国的根本核心利益并不在远东。
———————————————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由前财政大臣维特所力主兴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使得俄国获得了染指远东的绿色通道,“黄俄罗斯”的大片土地和永久不冻港的诱惑始终萦绕在圣彼得堡的心头;然而自彼得大帝以来,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就成为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双头鹰”,一头狼顾远东,一头虎视西欧。对远东的贪婪觊觎完全不影响到他们对欧洲和近东地区的领土需求,在俄国的战略排序中,对巴尔干和奥斯曼帝国的侵吞,要远比对远东的占领来得重要的多!
刨开巴尔干地区和圣彼得堡之间那种宗教、民族、历史和政治上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其经济和战略意义,也是直接促使俄国将日俄战争后的主要精力投放于此地、而没有去远东找日本复仇的最关键的原因。
在经济上,巴尔干毗邻俄国工业发达的核心地带和气候温暖的南方农业中心,其与俄国欧洲部分的经贸往来,要远远胜过万里之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同本土核心的纽带联系。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俄国远在北海、波罗的海和太平洋的港口在冬季都会封冻,此地毗邻黑海沿岸的永久不冻港口对于俄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地中海和黑海航道,俄国不仅可以加强同法意两国和北非地区的经贸联系,更能将自己的力量从黑海当中冲脱出来,这对于俄国而言有着极大的利益。
而在战略上,打通达达尼尔海峡、进而获得通往“温暖海洋”的战略隘口,更是俄国自彼得大帝以来历届沙皇的既定国策,为此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这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进行了多达10次的大规模交锋。俄国一直都想冲破这一隘口的夙愿,从他们始终都在紧抓的对黑海舰队的建设上便可以体现出来:在这个近乎是封闭的水域里,俄国人拥有和对面奥斯曼帝国海军完全不成正比的庞大海上力量,甚至还在这里面建成并计划了大量的无畏舰!这支实力近乎与意奥海军齐平的力量,摆明了就是要在战争中强闯达达尼尔海峡,一举突破列强环绕“波罗的海浴缸”对俄国的包围限制,使俄国获得更加广袤的战略行动空间。
在此之前,俄国之所以会将战略中心转到远东地区,完全是由于他们对日本的实力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这个“扔帽子就可以把他们压垮”的撮尔小邦根本不堪一击。在战胜日本“军事旅行”般的较小投资、和侵吞黄俄罗斯土地以及远东不冻港口的丰厚回报的利益驱使下,俄国选择向远东地区用兵便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经历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过后,俄国人却愕然发现远东是一块难以啃下的硬骨头;不仅没能将其征服,反而把自己的利齿都崩碎了大半!
这些因素搅在一起,使得俄国在日俄战争之后便再难以向远东地区继续投放军事力量,其东方战略只能从战略进攻变成战略防守,将目光重新投向维系着他们核心利益的巴尔干和黑海地区。而向巴尔干西进的俄国将不可避免的会和奥匈产生无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将与奥匈签订了攻守同盟的德国也牵涉其中。
当清英将自己的这一思绪说出之后,便见到威廉和施利芬的脸色都渐渐凝重了下来。一时间房间里万籁俱静,只听得见钟摆走动的滴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