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骆养性坐定,李景接道:“前段时间我在宫里看到一些有关白莲教的史料,我发现白莲教从南宋时期就开始造反,一直到咱们大明,竟然造了好几百年的反。他妈的,这个白莲教想干啥,是不是只有他们的教主当了皇帝他们才不会造反。”
听李景突然大爆粗口,宋应星不由一愣,万没想到李景居然如此不注意形象。
不过宋应星随即发现,包括涂绍煃在内的在座诸人根本就没当回事儿,想来他们早就见过李景骂人了。
看到宋应星惊愕的表情,李景笑了笑,也不在意,随即看向骆养性正色道:“据史料所记,白莲教主要在江南一带活动,好像还发展出一些分支教派,骆大人,让你的人注意一下,要是发现这些教派的头头脑脑,就给我抓起来。”
“是!”骆养性抱拳说道。
说了半天的话,李景不免有些嘴唇发干,端起茶杯饮了一口,不由皱了皱眉,却是茶水已经凉了。
看到李景喝完茶表情不对,王承恩这才想起半天没有给李景换热茶了,急忙起身说道:“哎呀,对不住了大帅,刚才我听得入神,居然忘了给大帅换水。”
说完,王承恩急忙招呼小太监给李景换热茶。
李景笑了笑,指着王承恩说道:“王兄,小事儿而已,不用在意。”
见王承恩神情有些萧索,李景心中一动,王承恩以前大权在握,现在却只是皇宫里的大内总管,名字听着威风,实际上却是半点权力也无,长此下去,王承恩难免会怨恨自己。
想到此,李景不由思索起来,看来应该给王承恩安排个差事才行。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看向朱由检笑道:“皇上,这段时间您休息得差不多了吧,有没有兴趣找件事情做做。”
朱由检闻言大喜:“别说,还真有些闷了,有啥事是我能做的,赶紧说来听听。”
听朱由检连皇帝的自称都不说了,宋应星和涂绍煃不由暗暗叹息,这个李景可真够厉害的,居然把皇上架空到这种程度。
却不知要不是他二人在场,朱由检叫李景都是李兄这样的称呼,绝不会称呼兴国公。
可能是看到宋应星两人表情不对,朱由检忽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称呼有误,脸上不免有些尴尬。
看到朱由检神情尴尬,李景笑了笑道:“皇上,看来你这段日子过的挺轻松,把臣子们都当家里人了。不过嘛,也不能算错,臣子们本来就是你的家人,你说是不是?”
听李景给自己解围,朱由检心里不由一阵感激,连忙笑道:“呵呵,还是兴国公能看出我的心思,以前一直称朕,把自己弄得都成孤家寡人了。”
见朱由检表情恢复自然,李景笑着接道:“皇上乃是万民之君父,确该把臣民们当做家人才是。呵呵,皇上既是君父,有些事情也该做出表率,拿点钱出来建几个厂子吧,正好宋先生进京,有宋先生给你提供技术,厂子肯定能挣钱。”
“我出钱建厂,不会被人骂与民争利么?”朱由检疑惑道。
李景微笑着摇了摇头:“怎么会是与民争利?应该说为民造福才是!你想啊,你出资建厂要招人工吧?要给工人开饷吧?你每招一名工人,就等于是解决了一个人的吃饭问题,厂子规模越大,招的人越多,解决吃饭的人就越多。
另外工厂还能给国家交税,国家有了税收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这些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是个人都应该明白开办工厂乃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要是有人说皇上与民争利,那不是胡说八道么?要是有人这么说,你把他交给我,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朱由检闻言笑道:“你要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你赶紧告诉我,我应该开什么厂子,要最挣钱的。”
李景笑了笑,打开《天工开物》翻到中篇,指着陶埏篇道:“就干这个,制造砖瓦,陶瓷。”
朱由检侧着头看了看书,然后疑惑地看着李景说道:“制作砖瓦陶瓷,这玩意儿能挣钱么?你可别糊弄我。”
李景闻言笑道:“我怎么会糊弄你?我保证这都是挣钱的好买卖,你想想,方程前段时间在城西湖边那里干什么?”
“听说你让他在那里建造新的办公场所。”朱由检说道。
说着朱由检忽然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新建的办公场所使用我的厂子生产的砖瓦陶瓷?”
“呵呵,皇上开办的厂子可是关乎皇上的名声,不至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吧?”李景笑着反问道。
朱由检急忙摆手:“我怎么会干这样的事情?用你的话说,这可事关朕的名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传出去,朕还要不要脸了。”
李景拍手笑道:“这不就结了么?只要你的厂子生产出来的东西品质合格,甚至比别的厂子做的还好,方程自然会采购你生产出来的东西?呵呵,那可是个大工程,我估计工程结束以后,三五万两银子的利润是跑不掉的。”
“就挣这点儿?”朱由检闻听不由有些泄气。
李景闻言苦笑道:“你还想挣多少?换别的厂子可能连一半都挣不到。别的厂子为了把他们生产的东西打进这个工程,必定会到处托人找关系。上上下下这一圈打点下来,你算算得多少钱?你开办的厂子需要打点么?”
“可是工程结束以后咋办?我总不至于开个工厂就做一锤子的买卖。”朱由检接问道。
李景闻听一阵无语,过了好一会儿,指着朱由检气道:“我能让你开个只做一笔生意的厂子么?以后我还要改造京城的排水设施,现在京城的排水设施都在地上,咱俩在城里逛街的时候,你看看城里城外都成什么样子了?到处都是臭水沟,我打算以后把城里的排水设施全部改到地下,你想想那得需要多少石头砖瓦?”
“啊!还有这个工程?这个工程的规模可不小,你等一下,我算算这个工程需要多少砖石。”朱由检喜道。
李景气道:“你算得出么?我都不知道最后得需要多少材料。得了,你还是别算了,咱们继续说别的。”
朱由检嘿嘿一笑:“这不高兴么!行,咱们再说别的买卖。还有啥来钱的买卖?”
李景听了一阵好笑,摇摇头道:“我刚才不说了么,还有个陶瓷厂呢。”
“陶瓷厂?陶瓷大多在南方生产,尤其宋先生所在的江西,据我所知,咱们大明的瓷器大部分都出自江西,咱们在北边建陶瓷厂恐怕不大行吧?”朱由检疑惑道。
李景看了看宋应星笑道:“以前可能不行,但是咱们现在有宋先生,那就肯定行。”
说着,李景轻轻拍了拍手中的书笑道:“宋先生所著的这本《天工开物》可算得上咱们大明的国宝,宋先生本人更是咱们大明的国宝,有宋先生指点,我想咱们很快就能培养出大批拥有精湛技艺的陶瓷工人。到时,咱们成规模地生产,然后销往海外。
不过要想牟取利润,还得迈过郑芝龙这道坎儿。东南一带海域现在都是郑芝龙的势力范围,所有往来的商船都得给他交钱。”
说到这里,李景突然冷笑两声:“嘿嘿,郑芝龙顶着我大明的名义做事,海外贸易却不上交一文赋税,他是看到朝廷没有一支像样的水师,没有力量控制他才敢如此嚣张,不过别急,等孙传庭打造出水师舰队,看我怎么收拾他。”
听闻李景要收拾郑芝龙,众人心中均是一凛,郑芝龙拥有舰船千余艘,要对付此人可是不大容易。
见众人神情肃穆,李景叹道:“其实我知道外面的传言,很多人说我整天就知道收税弄钱,是钻进钱眼里了,说我是要钱阁老,还有的说我是抄家阁老。
说这些话的人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们根本不知道咱们大明现在有多困难。半年前我刚进京的时候,国库只有二十万两银子。二十万两银子,这就是咱们堂堂大明的国库。
而当时大明内外是个什么情况呢?
外部,北方地区女真人已经降服了朝鲜和蒙古诸部,正对我中原大地虎视眈眈,我刚进京时,女真人正在京畿腹地大肆烧杀掳掠。
内部,西北数省连年大旱,流民四起,中原大地几乎一片荒芜。
我既要灭了东虏还要平定内乱,二十万两银子能够么?”
宋应星等人急忙摇头。
见众人不言,李景接道:“说实话,灭东虏不难,难的是平定内乱,这不是把流寇杀光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流民为什么造反,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吃不上饭,官府不管,无奈之下才造的反。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那流寇就永远杀不完。
而只要能让老百姓吃上饭,吃饱饭,流寇不用剿就平了。
但是现在最难的就是让老百姓吃饱饭。
老百姓不是不想种田,可是西北连年大旱,土地大多已经荒芜,想让老百姓种田,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所以半年来我一边大举赈灾,一边命人大兴水利,军事上只让高奇,洪承畴和卢象升三人带兵控制流寇的动向,不让流寇在各地流窜就行。”
听李景突然大爆粗口,宋应星不由一愣,万没想到李景居然如此不注意形象。
不过宋应星随即发现,包括涂绍煃在内的在座诸人根本就没当回事儿,想来他们早就见过李景骂人了。
看到宋应星惊愕的表情,李景笑了笑,也不在意,随即看向骆养性正色道:“据史料所记,白莲教主要在江南一带活动,好像还发展出一些分支教派,骆大人,让你的人注意一下,要是发现这些教派的头头脑脑,就给我抓起来。”
“是!”骆养性抱拳说道。
说了半天的话,李景不免有些嘴唇发干,端起茶杯饮了一口,不由皱了皱眉,却是茶水已经凉了。
看到李景喝完茶表情不对,王承恩这才想起半天没有给李景换热茶了,急忙起身说道:“哎呀,对不住了大帅,刚才我听得入神,居然忘了给大帅换水。”
说完,王承恩急忙招呼小太监给李景换热茶。
李景笑了笑,指着王承恩说道:“王兄,小事儿而已,不用在意。”
见王承恩神情有些萧索,李景心中一动,王承恩以前大权在握,现在却只是皇宫里的大内总管,名字听着威风,实际上却是半点权力也无,长此下去,王承恩难免会怨恨自己。
想到此,李景不由思索起来,看来应该给王承恩安排个差事才行。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看向朱由检笑道:“皇上,这段时间您休息得差不多了吧,有没有兴趣找件事情做做。”
朱由检闻言大喜:“别说,还真有些闷了,有啥事是我能做的,赶紧说来听听。”
听朱由检连皇帝的自称都不说了,宋应星和涂绍煃不由暗暗叹息,这个李景可真够厉害的,居然把皇上架空到这种程度。
却不知要不是他二人在场,朱由检叫李景都是李兄这样的称呼,绝不会称呼兴国公。
可能是看到宋应星两人表情不对,朱由检忽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称呼有误,脸上不免有些尴尬。
看到朱由检神情尴尬,李景笑了笑道:“皇上,看来你这段日子过的挺轻松,把臣子们都当家里人了。不过嘛,也不能算错,臣子们本来就是你的家人,你说是不是?”
听李景给自己解围,朱由检心里不由一阵感激,连忙笑道:“呵呵,还是兴国公能看出我的心思,以前一直称朕,把自己弄得都成孤家寡人了。”
见朱由检表情恢复自然,李景笑着接道:“皇上乃是万民之君父,确该把臣民们当做家人才是。呵呵,皇上既是君父,有些事情也该做出表率,拿点钱出来建几个厂子吧,正好宋先生进京,有宋先生给你提供技术,厂子肯定能挣钱。”
“我出钱建厂,不会被人骂与民争利么?”朱由检疑惑道。
李景微笑着摇了摇头:“怎么会是与民争利?应该说为民造福才是!你想啊,你出资建厂要招人工吧?要给工人开饷吧?你每招一名工人,就等于是解决了一个人的吃饭问题,厂子规模越大,招的人越多,解决吃饭的人就越多。
另外工厂还能给国家交税,国家有了税收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这些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是个人都应该明白开办工厂乃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要是有人说皇上与民争利,那不是胡说八道么?要是有人这么说,你把他交给我,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朱由检闻言笑道:“你要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你赶紧告诉我,我应该开什么厂子,要最挣钱的。”
李景笑了笑,打开《天工开物》翻到中篇,指着陶埏篇道:“就干这个,制造砖瓦,陶瓷。”
朱由检侧着头看了看书,然后疑惑地看着李景说道:“制作砖瓦陶瓷,这玩意儿能挣钱么?你可别糊弄我。”
李景闻言笑道:“我怎么会糊弄你?我保证这都是挣钱的好买卖,你想想,方程前段时间在城西湖边那里干什么?”
“听说你让他在那里建造新的办公场所。”朱由检说道。
说着朱由检忽然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新建的办公场所使用我的厂子生产的砖瓦陶瓷?”
“呵呵,皇上开办的厂子可是关乎皇上的名声,不至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吧?”李景笑着反问道。
朱由检急忙摆手:“我怎么会干这样的事情?用你的话说,这可事关朕的名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传出去,朕还要不要脸了。”
李景拍手笑道:“这不就结了么?只要你的厂子生产出来的东西品质合格,甚至比别的厂子做的还好,方程自然会采购你生产出来的东西?呵呵,那可是个大工程,我估计工程结束以后,三五万两银子的利润是跑不掉的。”
“就挣这点儿?”朱由检闻听不由有些泄气。
李景闻言苦笑道:“你还想挣多少?换别的厂子可能连一半都挣不到。别的厂子为了把他们生产的东西打进这个工程,必定会到处托人找关系。上上下下这一圈打点下来,你算算得多少钱?你开办的厂子需要打点么?”
“可是工程结束以后咋办?我总不至于开个工厂就做一锤子的买卖。”朱由检接问道。
李景闻听一阵无语,过了好一会儿,指着朱由检气道:“我能让你开个只做一笔生意的厂子么?以后我还要改造京城的排水设施,现在京城的排水设施都在地上,咱俩在城里逛街的时候,你看看城里城外都成什么样子了?到处都是臭水沟,我打算以后把城里的排水设施全部改到地下,你想想那得需要多少石头砖瓦?”
“啊!还有这个工程?这个工程的规模可不小,你等一下,我算算这个工程需要多少砖石。”朱由检喜道。
李景气道:“你算得出么?我都不知道最后得需要多少材料。得了,你还是别算了,咱们继续说别的。”
朱由检嘿嘿一笑:“这不高兴么!行,咱们再说别的买卖。还有啥来钱的买卖?”
李景听了一阵好笑,摇摇头道:“我刚才不说了么,还有个陶瓷厂呢。”
“陶瓷厂?陶瓷大多在南方生产,尤其宋先生所在的江西,据我所知,咱们大明的瓷器大部分都出自江西,咱们在北边建陶瓷厂恐怕不大行吧?”朱由检疑惑道。
李景看了看宋应星笑道:“以前可能不行,但是咱们现在有宋先生,那就肯定行。”
说着,李景轻轻拍了拍手中的书笑道:“宋先生所著的这本《天工开物》可算得上咱们大明的国宝,宋先生本人更是咱们大明的国宝,有宋先生指点,我想咱们很快就能培养出大批拥有精湛技艺的陶瓷工人。到时,咱们成规模地生产,然后销往海外。
不过要想牟取利润,还得迈过郑芝龙这道坎儿。东南一带海域现在都是郑芝龙的势力范围,所有往来的商船都得给他交钱。”
说到这里,李景突然冷笑两声:“嘿嘿,郑芝龙顶着我大明的名义做事,海外贸易却不上交一文赋税,他是看到朝廷没有一支像样的水师,没有力量控制他才敢如此嚣张,不过别急,等孙传庭打造出水师舰队,看我怎么收拾他。”
听闻李景要收拾郑芝龙,众人心中均是一凛,郑芝龙拥有舰船千余艘,要对付此人可是不大容易。
见众人神情肃穆,李景叹道:“其实我知道外面的传言,很多人说我整天就知道收税弄钱,是钻进钱眼里了,说我是要钱阁老,还有的说我是抄家阁老。
说这些话的人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们根本不知道咱们大明现在有多困难。半年前我刚进京的时候,国库只有二十万两银子。二十万两银子,这就是咱们堂堂大明的国库。
而当时大明内外是个什么情况呢?
外部,北方地区女真人已经降服了朝鲜和蒙古诸部,正对我中原大地虎视眈眈,我刚进京时,女真人正在京畿腹地大肆烧杀掳掠。
内部,西北数省连年大旱,流民四起,中原大地几乎一片荒芜。
我既要灭了东虏还要平定内乱,二十万两银子能够么?”
宋应星等人急忙摇头。
见众人不言,李景接道:“说实话,灭东虏不难,难的是平定内乱,这不是把流寇杀光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流民为什么造反,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吃不上饭,官府不管,无奈之下才造的反。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那流寇就永远杀不完。
而只要能让老百姓吃上饭,吃饱饭,流寇不用剿就平了。
但是现在最难的就是让老百姓吃饱饭。
老百姓不是不想种田,可是西北连年大旱,土地大多已经荒芜,想让老百姓种田,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所以半年来我一边大举赈灾,一边命人大兴水利,军事上只让高奇,洪承畴和卢象升三人带兵控制流寇的动向,不让流寇在各地流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