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李景任命的这些人都是副职,正职虚置。
    这样任命,用意自然跟先前一样。
    朱由检看了看李景,心里叹了口气,李景的年纪比他大不了几岁,但是政治手腕实在厉害异常。
    任命诏书发完,李景给自己和朱由检各倒了杯茶,然后笑道:“皇上,接下来咱们还有最后一道诏书要下。”
    朱由检接过茶杯饮了一口奇道:“还要下什么诏书?”
    “御驾亲征!”李景正色道。
    “什么?你要朕御驾亲征?你是要朕死在东虏的手里么?”朱由检一惊,端着茶杯的手猛地哆嗦起来。
    李景摇摇头,凝视着朱由检道:“我已调动曹文诏大军北上,曹文诏最迟后天便会进京,到时我会陪皇上一起出征,我对皇上只有一个要求。”
    “你说。”朱由检道。
    李景看着朱由检,缓缓说道:“此战过后,皇上的威名便会达到顶峰,以后就请皇上过个清闲的日子吧,政事就不要理会了。我会制定新的律法,皇帝以后将只是大明的象征,不再干涉政务。”
    “好手段,你这是想把朕捧得高高的,然后让大家都认为朕是急流勇退是吧。”朱由检看着李景冷笑道。
    李景注视着朱由检,忽然笑了笑:“皇上,你说你这个皇帝位置做的有意思么?我跟你说实话,我根本就不贪图你皇帝的位置。若不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大明亿兆子民,我早就携妻带子隐居山林,这些事情你让我做我都不会去做。”
    叹了口气,李景接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干涉政务么?其实我不是针对你,我是针对皇帝这个制度。大明迄今已历十六帝十七朝(明英宗朱祁镇干过两届,用过两个年号),可以说除了有限几位明君,大明的皇帝大多昏庸无能,再加上任用了一些庸臣,于是便令大明帝国江河日下,到了皇上这里已经是回天无力了。我不敢把大明帝国的未来压在不知道贤明还是昏庸的皇帝身上,因此才让皇帝不干涉政务。”
    “那你就敢保证,处理政务的都是能臣么?”朱由检瞪着李景说道。
    李景摇摇头笑道:“我不敢保,但是制度敢保。我会制定一个选拔能臣干吏的制度,以后用制度选人,能者上庸者下,只有这样才能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听李景屡次提到大明江山,朱由检沉吟了一下道:“李景,朕听你评价大明历代先帝时,好像颇多微词,为何却对大明江山如此挂怀?”
    李景笑了笑道:“皇上,大明历代先帝跟大明江山完全是两回事儿,大明的江山看似是太祖打下来的,但实际上却是我大明亿万子民的。而且不管哪个朝代更替,中原大地永远都是炎黄子孙生活的地方。”
    顿了顿,李景正色道:“咱们汉人的地盘,我是绝不允许外族入侵的。另外,我对历代先帝有微词,只是针对他们执政的能力,并非针对这个国家,实际上大明有很多政策我还是十分钦佩的。”
    “哦?说来听听。”朱由检奇道。
    李景正色道:“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有一个国策始终没有变过,那就是不和亲,不妥协,哪怕皇帝被俘,依然毫不妥协。历朝历代,只有咱们大明才有这个骨气。而且大明奉行天子守国门,这份气魄更是前朝所不及。皇上,我实话跟你说,就冲大明这份骨气,我也得保住大明的名号。”
    朱由检闻听顿时默然。
    过了良久方道:“李景,你让朕以后不干涉政务,难道准备让朕一辈子在禁宫中呆着么?”
    李景摇摇头:“皇上,你不理政务依然有许多事情可以做,说到底,咱们大明还是在你的治下,大明的子民说到底依然是你的子民。但是大明的子民是如何生活的你知道么?恐怕不知道吧?你可以四下看一看,真正的了解一下民生。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难道臣子们会不采纳?还有,大明中兴,番夷各国必定会遣使来京朝拜于你,你身为皇帝,代表的就是咱们大明,一切礼仪制度,仍要以你为主。”
    朱由检琢磨了一会儿,忽然笑道:“说到底,朕就是顶着皇帝的尊号,管不了事儿吧?”
    李景凝视着朱由检道:“皇上,我不是小看于你,虽然你的政治手腕很高明,但是在用人和执政方面你差的实在太多。其实做一个好皇帝并不难,只要你能选好人才并重用人才就可以。可是你扪心自问,你任用过哪位贤臣?我举个例子吧,你曾把徐光启徐大人引入内阁,那我问你,你说徐光启徐大人是贤臣吗?”
    朱由检琢磨了一下道:“徐光启,德才兼备,应是贤臣无疑。对他我是寄予厚望的,并提拔他入阁,任用徐光启,我自认没有看错人。”
    李景笑了笑道:“你错了,徐光启执政的能力远不及他研究学问的能力,徐光启曾建议你开办科学院是吧?这才是他擅长的东西。我可以告诉你,我在平阳府已经把科学院建起来了,徐光启徐大人就是科学院的院长。
    说到这里,李景轻轻叹了口气:“可惜的是徐先生已经老了,如果早十年,甚至二十年,科学院不定会研究出多少成果。”
    摇了摇头,李景接道:“还有登莱巡抚孙元化,你觉得孙元化是不是人才?”
    朱由检点点头道:“孙元化当然是人才,朕提拔他为登莱巡抚正是看到他在军械方面的能力。”
    李景笑了笑道:“登莱巡抚是个领军打仗的职务,你是不是觉得孙元化写过几篇军事方面的文章,就觉得他能胜任登莱巡抚?”
    见朱由检脸上有些不悦,李景知道自己讥讽的语气有些过重,冲朱由检拱了拱手,李景笑道:“皇上休怪,李景说话有些直了。”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算了,你就算语气再重,朕现在也只能受着。”
    李景轻轻摇了摇头:“孙元化也是个只适合做学问的人,他根本不懂人心,让他为官,尤其是领军作战,必吃大亏。孙元化擅长研制火炮,让他进工部搞火炮研究才是最适合他的。
    我在平阳府搞了个军械局,孙元化就是军械局的主管,现在济世军使用的火炮都是他研制出来的。大同会战时,曹文诏正是充分发挥火炮的威力,这才把东虏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毫不夸张地说,你就算拿十万边军换孙元化一个人,我都不会换给你。”
    见朱由检有些不信,李景笑道:“过两日曹文诏就会进京,到时咱们一起出征,我让你见识一下济世军火炮的威力。”
    朱由检默默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李景的亲兵在宫外回报周衡臣等人已经进宫。
    李景闻听,看着朱由检笑了笑道:“这些新任臣工,皇上见一见吧。”
    朱由检苦笑道:“你说见,那就见吧。”
    李景点点头,对亲兵挥了挥手,亲兵急忙出宫领人去了。
    周衡臣等人跟李景差了不到两天的路程,李景进城后住了一晚,次日又忙了大半日,周衡臣恰好在李景掌握宫中局势之后赶到。
    到京不久,这些人就接到李景让朱由检发下来的诏书,看到诏书上的任命,周衡臣等人又惊又喜,惊的是李景竟然如此迅速便入主中枢,喜的是,李景居然如此重用他们,竟然擢升他们为各部主管。
    这些人跟随李景已久,深知李景做事深谋远虑,而且他们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十分微妙,李景的脚跟尚未站稳,需要一段过渡的时间。
    李景现在绝不想让大明乱起来,之所以没直接让他们担任正职,是怕引起各省地方大员们的激烈反对。
    另外,他们担任的虽然只是副职,但实际上却是各部的主管,升职不过是时间问题,完全不用急于一时。
    因此,在接到诏命之后,这些人第一时间便想进宫向李景谢恩。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李景竟然跟皇上在一起,并且传话让他们觐见皇上。
    接到这个消息,周衡臣等人一时有些发懵,不明李景到底是何用意。
    进宫的路上,周衡臣向沈正问道:“沈大人,您跟随大帅最久,又是大帅的岳父,您说大帅这是什么意思?是试探我们还是真让我们觐见皇上。”
    听周衡臣询问,沈正也有些挠头,他也搞不准李景是什么心思。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官儿是李景给的,跟皇上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要感谢也只能感谢李景,如果去感谢皇上,那不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了么?要是李景是在试探他们,他们这么干,以后会是什么下场就算用脚趾头去想都能猜出来。
    可是李景要是不是试探,而是真心的呢?那他们就是不遵李景的命令行事,同样要吃不了兜着走。
    沈正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李景到底是什么用意,要说沈正虽然跟李景亲近,但是他经商是把好手,要论政治嗅觉差的可就远了。
    猛然间,沈正想起自己进京前,女儿和朱徽媃曾特意跟他交代过,此去进京,大帅说什么就听什么,千万不要妄自揣测,否则,便会误了大帅的大事。

章节目录

明朝大丈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燕西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燕西风并收藏明朝大丈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