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景说的风趣儿,袁可立和徐光启同时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李景接道:“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找一些有影响力的女人来做表率。最适合做女人表率的当然是皇后和公主,只是皇后和公主离咱们太远,咱们八竿子打不着她们,于是我只能让两位夫人来做这个表率。
    实事求是地说,我现在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及皇上,两位夫人的影响力跟皇后和公主相比相差更远,因此,两位夫人表率的效果不甚明显。
    这次皇上要跟我结亲,我正好借上皇上这个牌子,借上公主这个牌子。
    让公主从小在我这里长大,让她像平民百姓一样生活,让老百姓了解公主的言行举止,那么大家都会有样学样,这可比我强行推行政令好用的多。”
    袁可立和徐光启闻听,相互对视一眼,脸上均露出欣慰的笑容。
    通过李景的讲述,二老心里均感觉到李景的政治手腕是越来越成熟了。
    此次结亲不过是一件小事,谁能想到竟然让他利用到如此地步?
    而且要是他自己不说,别人根本看不出他的用意。
    崇祯皇帝的应对大出范文程的意料。
    范文程万万没想到以朱由检如此多疑的性格,竟然会这么处理李景和大金私下暗通之事。
    在客栈里范文程琢磨了许久,脸上终于露出微笑。
    刚才他终于想明白,朱由检对李景终究是抱以怀疑的态度的。
    范文程敢下这个结论,是通过朱由检褒奖李景的时候并没有对李景的职务进行实质性的提升上看出来的。
    朱由检提升的只是李景的虚衔,实际的职务依然是山西参将。(这种做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提了一级工资。)
    范文程现在只有一点没弄明白,他愣是没搞明白李景为什么会跟朱由检提出把公主送到了平阳府的条件。
    朱由检已经放低了身价向李景示好,李景居然还提条件,难道他就不怕激怒朱由检么?
    至于朱由检答应了李景的条件范文程倒是不大在意,如果把结亲看成朱由检和李景已经成为一家人,那实在是太小看历朝的帝王们了。
    范文程很清楚,对帝王们来说,女儿是否幸福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前面派人送亲,后面磨刀霍霍这样的事情,历史中可谓所在多有。
    想不明白范文程也就不想了,在范文程看来,此行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虽然朱由检表面上平息了他的离间计,但是范文程知道,他已经在朱由检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猜忌的种子。
    日后只要再施施肥,浇浇水,这颗种子就会发芽成长。
    算算时间,皇太极应该已经想明李景的阴谋,而且他这次出来时间已经不短,是时候返回盛京了。
    在临走之前,范文程安排了最后一件事。
    他留下了四个人。
    范文程这次来平阳府招降李景,随行护卫的人员都是从投降后金的汉军中挑选的最精锐的士卒。
    这些士卒都在后金的治下生活了多年,并且有家有口,跟范文程一样,这些人已经不再把自己当成大明的子民,全都沦为汉奸。
    范文程留下四个人的目的只有一个,潜入平阳府,接近李景,伺机刺杀。
    范文程知道,即便是李景不受朱由检的重用,但李景依然是大金的心腹大患,必须得除掉这个人。
    不过范文程也知道想刺杀李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范文程在平阳府见李景的时候曾仔细观察过李景的府邸,当时他清楚地看到在李景的府邸周围布满了亲兵护卫。
    但是在会面时,范文程发现李景的身边竟然只有一名侍卫,而且这名侍卫一直站在那位老先生的身旁,显然是李景怕自己突然发难伤了那位老先生,命护卫保护那位老先生。
    由此可见李景对自己的防护是外紧内松,也说明李景对自己的身手非常自信。
    而范文程觉得可以刺杀李景就是基于这一点。
    因为不管李景的身手如何了得,只要他身边没有多少人护卫,那就有机会将他刺杀。
    当然,强攻肯定是不行的,以李景府邸护卫的实力,没有几倍的兵力别想攻下来。
    如果范文程能在平阳府调动这么多人围攻李景的府邸,那说明后金的部队已经打到了平阳府,李景的手里已经没兵了,那时刺不刺杀他已经没有必要了。
    要想刺杀李景只能用一个办法,那就是派人混进李景的府里。
    范文程留下的这四个人,是他这次带的护卫当中身手最好,也是最机灵的。
    范文程只给他们留下一句话:先寻机混进李府,然后耐心等候,最后一击必杀。
    给这四人留了一大笔钱之后,范文程随即带着其余部众返回盛京。
    ……
    李景和范文程对皇太极和后金众王公大臣的反应,判断的一点没有错。
    在看到范文程的信时,皇太极和众王公大臣们的确都是愤怒异常,众王公大臣直嚷嚷着范文程贪生怕死,丢尽了大金的脸面,更言汉人不可信。皇太极也当即下令锁拿范文程,要把他斩首示众。
    但无疑,范文程对皇太极更加了解。
    当信使告知皇太极,范文程并未返回,而是奔赴北京时,此时后金那些王公重臣们都炸了锅,直言范文程已经投奔了大明,背叛了大金,要把范文程全家抄斩,而这时,皇太极却突然沉默了。
    范文程了解皇太极,同样,皇太极对范文程也是非常了解。
    皇太极知道范文程贪生怕死,因此没敢在李景羞辱大金的时候以死维护大金的名誉,但是要说范文程畏罪潜逃,皇太极是绝不相信的。因为如果范文程真的背叛了大金的话,那他绝不会逃往北京。
    皇太极相信,范文程到北京必然另有目的。
    拿着范文程写的信,皇太极重新仔细地看了一遍,随即闭目默默沉思起来。
    见皇太极突然闭口不语,一众王公大臣当即住口不言,眼睛直盯着皇太极,等着皇太极下令擒拿范文程一家。
    沉思了一会儿,皇太极慢慢睁开眼睛,看向一众臣工。从长兄代善开始,皇太极的眼睛依次看了下去,待看到多尔衮时,皇太极忽然笑了笑,把手中的信扬了扬道:“十四弟,这封信你再仔细看一遍,然后说说你的看法。”
    多尔衮闻言,上前几步,从皇太极手中接过信,然后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多尔衮将信双手奉于皇太极,然后接道:“大汗,依臣弟之见,范文程这封信怕是大有深意。”
    皇太极点了点头道:“说说你的看法。”
    多尔衮冲皇太极施了一礼,然后方道:“这封信通篇写的都是范文程跟李景见面时发生的事情,里面几乎全是李景说的话,连李景如何辱骂大金都没有任何遗漏。范文程为何要写这样一封信?难道是想拿李景骂我们的话再骂我们一遍?他这是不想活了么?”
    说到这里,多尔衮忽然笑了笑,转头看向众位大臣:“范文程于天命三年降我大金,一直忠心耿耿,汗兄继位后,更是屡立功勋。说范文程背叛大金,我是不相信的。
    那么范文程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我觉得他是想把李景的意图告诉我们,我估计他是因为人在平阳府,送信受到李景的监视,怕直接把李景的意图告诉我们被李景发现。这才把李景的原话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分析。”
    见在场诸人默默点头,多尔衮接道:“那么我们就分析一下这封信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封信几乎通篇都是李景辱骂范文程本人和侮辱大金的话,看李景的言辞,对范文程可谓恨之入骨。
    但是李景竟然没有杀范文程,难道是顾忌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么?李景不过是个参将,根本无需顾虑这一点,何况范文程是去招降李景的,根本算不上什么使者。
    那么李景为什么不杀他?
    汉人有句话叫主辱臣死,李景如此侮辱大金,范文程若是忠心,便该血溅五步,与李景拼命。
    李景若杀范文程,我们便知道范文程泯不畏死,是我大金的忠臣。
    但是范文程怕死,没有这么做,那么我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范文程丢了大金的脸面,应当处死,同时都认为汉人不可信,不可用。
    我觉得,李景羞辱大金,同时不杀范文程的目的,不过是要激怒我们,让我们不再重用汉人。”
    见在场有人露出不以为然之色,多尔衮知道在这些人眼中,根本没把汉人当一回事儿,认为汉人可有可无。
    轻轻摇摇头,多尔衮接道:“汉人作战虽然远不及我大金,但是并非一无可取,比如说明军使用的火器,便非我大金所能及,想当年,先汗便是于宁远城下被明军之火炮所伤。
    另外,我女真勇士不擅耕种,需赖汉人耕田以资食用,若没有这些汉人,我大金便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壮大。因此,如何对待汉人,一定要慎而又慎。”
    说到这里,多尔衮肃身冲皇太极行了一礼道:“大汗,此为愚弟愚见,言之不当,还望大汗休怪。”
    皇太极微笑着摆了摆手道:“十四弟分析的条理分明,以朕(不知当时皇太极是否用朕这个自称,权当是吧)看来,范文程这封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确如十四弟所说,如何使用汉人,一定要谨慎,切不可逼迫太过。”
    顿了顿,皇太极接道:“范文程此次令我大金丢尽了脸面,却是不可不罚。只是范文程尚在大明京师,待他回转时再说吧。”
    “大汗圣明!”多尔衮率先行礼道。

章节目录

明朝大丈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燕西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燕西风并收藏明朝大丈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