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回来了,快快起身!”袁可立把孩子交给沈莹,拉起李景笑道:“知夫莫若妻,莹儿和徽媃得知你要回来,就来到为师的家中,说你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看为师。哈哈哈,看来真让她俩猜中了。”
“学生不孝,让先生劳累,回来岂能不先看老师?”李景忙道。
袁可立笑着摆摆手道:“你很好,莹儿和徽媃也很好!你走以后,她俩每天都来伺候我。呵呵!我可有福喽!晚年收了两个女儿,比亲的还亲!”
“父亲,这都是女儿该当做的,何况夫君是您的学生,我们伺候您,也是替夫君尽孝心!”沈莹接口笑道。
袁可立大笑道:“你俩最孝敬我的地方就是生了这两个小东西。我每天看到这两个小家伙就开心了,济民,你还没看到这两个小家伙,快来看看,比安国小时候好玩儿多了!”
李景闻言苦笑,都说百姓爱幺儿,袁可立的表现实在太过明显,以前喜欢安国喜欢成什么样子,现在有了小的,马上就把注意力放在小的身上了。
两三个月大的婴儿自然看不出像谁,不过两个小孩粉雕玉琢,尤其扎着小手去抓袁可立的胡子的样子着实可爱,难怪袁可立喜欢的不得了。
逗弄了一会儿孩子,李景将孩子递于沈莹和朱徽媃道:“曹文诏的夫人带着孩子来了,这回儿应该快到家里了,你俩回去好好招呼曹夫人,不可怠慢了她。”
两人知道李景非常看重曹文诏,曹夫人来了,那可不是怠慢不怠慢的问题,而是要让曹夫人成为家里人。
同时两人也知道李景必然有话要跟袁可立谈,两人急忙对袁可立和李景福了福,然后接过孩子,转身进了后室。
向两位夫人轻轻摆了摆手,李景转身扶着袁可立坐下,然后给袁可立倒了杯茶:“先生,您怎么看这件事?”
袁可立接过茶杯轻饮一口,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依我看,曹将军是铁了心要追随你了,他怕你疑心,因此才把老婆孩子送到平阳府。”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曹文诏却是多心了,不过这样也好,在我这里,他就不必挂念家里的安危。”
袁可立轻轻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忽道:“皇上派人来看过你的孩子,你可知道?”
李景一愕:“什么时候的事情?”
袁可立道:“有半个月了。”
李景默默点了点头,根据路程,再算算时间,看来大同会战刚刚结束,捷报刚报到京里,朱由检便派人来了。
见李景不语,袁可立沉吟着说道:“济民,此事透着些蹊跷,皇上派人千里迢迢来到平阳府,却什么旨意也没下,只给两个孩子赏赐了点东西便回去了。这段时间,我一直琢磨这事儿,我觉得皇上恐怕要打你孩子的主意。”
“此话怎讲?”李景奇道。
袁可立郑重道:“事后,我问过莹儿,钦使看似对两个孩子不分彼此,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二丫头,而且看的非常仔细,并且还问过二丫头的生辰八字。按说,更应该看重三小子才是。”
李景犹豫了一下道:“丫头是莹儿生的,莹儿是正室,看重二丫头应该没什么吧?”
袁可立摇摇头:“太子今年六岁,我怀疑皇上有跟你联姻的想法。”
李景闻听大悟,朱由检一直担心自己造反,如果自己的女儿日后成了太子妃,作为老丈人怎么也得保住女婿的皇位。
摇摇头,李景心里苦笑,朱由检的心眼儿怎么全用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面了?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忽然笑道:“皇上要是想跟我联姻,我觉得还是把坤兴公主(长平公主)下嫁给安国更好,他俩的年岁倒是相当。”
袁可立闻听大笑,李景看似玩笑,但是话语中露出的含义极为自负,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朱由检想联姻,得把女儿嫁过来。
同时还透露出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联姻这种事,李景是可以接受的。
闲聊了几句,李景从袖口中取出自己书写的设置风闻署的章程递给袁可立道:“先生请看,这是我琢磨的一个章程,您帮我把把关。”
袁可立接过,打开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后,袁可立沉吟着说道:“让朝中那些言官做这样的事情倒是恰到好处。不过,我担心这些人把持了邸报和塘报以后,天下各地传递的消息皆出自他们之口,怕是要出乱子。”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舆论的重要性他还是很清楚的,不管何朝何代,谁掌握了舆论的导向,就等于谁掌握了局势。
不过,李景考虑的并不是这个,他设置风闻署和实情署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人讲真话而不是讲好话。
一个国家如果没人讲真话说实情,那就无法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
轻轻点了点袁可立手中的纸张,李景说道:“先生,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是真要做起来却很难,尤其现在咱们根本左右不了朝廷的局势,皇上也不可能听咱们的,而且这个东西可不可行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准备先在平阳府试行一下,先摸索一些经验出来。”
袁可立琢磨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道:“济民,你现在做事是越来越稳了。行,咱们就先在平阳府弄个试点出来。平阳府开办学堂已近三年,咱们从中选出一批学业好的,就让这批人来做你说的这个报纸。”
顿了顿袁可立接道:“这个部门的职能跟民情署有些相似,我看就一起并入都察院的管辖吧,让俊扬来抓总。俊扬做事认真,可以给他加加胆子。”
“行,民情署,风闻署,实情署起的都是监督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监督官员,最后都要着落在都察院的头上,整合成一套班子更好管理。嗯……让周衡臣给皇上写个奏折,举荐俊扬为平阳府同知。挂着朝廷的名义,做起事来更能名正言顺一些。”李景点点头道。
袁可立笑了笑:“这样一来,皇上就算明知咱们搞的政令跟朝廷那套格格不入,不过毕竟还是在他的治下,心里也会舒服许多。”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
要成立一个部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人力物力全要跟上,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
和袁可立将细节重新敲定了一下,李景命人把虞乐亭和方程以及杨柳风等人叫来。
方程和杨柳风分别负责工厂以及学院方面的事宜,这次要用一大批人,还要弄一个专门的印刷厂出来,筹备工作自然离不开这两人。
虞乐亭则是这些部门的未来大总管,所有的细节都要交代清楚,选人的时候他更是主考官之一,自然也要通知到位。
这三人都是做实务出身的,理解能力远过那些只知读书的书呆子,听李景讲了一遍之后,马上明白新成立的部门的用处,同时也知道,这是李景为日后做准备。
明白李景的目的之后,三人大为兴奋。
这三人对李景的志向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这几年李景并未作出什么特别的举动,他们也不知李景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明明有了问鼎的实力,却一直不动手。
现在他们才知道,李景这是准备给大明来一个彻底的改变。由于动作太大,李景必须要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出来,同时,还要准备足够的人才出来。
不然的话,即使登堂入室,执掌朝局,手下也无人可用。
而且,李景以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军事和经济以及民心方面。
现在平阳府大局已定,经过一个冬季,瘟疫已经完全消失,由于李景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平阳府在这场瘟疫当中几乎毫发未损,平阳府治下的百姓对李景的感激之情可以想象。
现在李景在平阳府的威望远比皇上高得多,若是李景登高一呼,必然万民景从。
另外,李景率军到了大同以后,逃进太岳山中的高迎祥和李自成抓住李景不在的机会,率部从山西逃了出去,在河南跟别的流寇汇合,随后进入湖北等地。
至此,李景再无牵绊,可以把精力全部用到布局上面。
当李景储备了足够的人力,便是他动手之时。
想到一旦李景执掌朝堂,他们这些人各个都能受到重用,几人一时间血脉贲张,顿时干劲十足。
这三个人一上来劲头,直接把袁可立和李景撇在一边。
袁可立和李景相视苦笑,只好躲在一边喝茶。
喝了杯茶,袁可立忽然笑道:“几个月前,你叔丈来找过我。”
李景一愣:“我叔丈?沈清还是沈义?”
“沈义!”袁可立道。
李景凝眉思索了一下,忽然展颜笑道:“是为继祖和继宗而来吧?”
袁可立点点头,叹了口气道:“你这个岳父行事太过小心谨慎,按说继祖和继宗两人的事情,他自己就可以安排,可是他就是不开口。我估计,这次还是沈义回红山岭,发现两个儿子还在做苦力,心中不忍这才来求我。”
李景闻听默然,当年沈继祖和沈继宗二人擅调税率,更欺压附近的村民百姓,李景当时一怒之下要将二人处斩,由于沈正苦苦相求,这才饶二人不死。
“学生不孝,让先生劳累,回来岂能不先看老师?”李景忙道。
袁可立笑着摆摆手道:“你很好,莹儿和徽媃也很好!你走以后,她俩每天都来伺候我。呵呵!我可有福喽!晚年收了两个女儿,比亲的还亲!”
“父亲,这都是女儿该当做的,何况夫君是您的学生,我们伺候您,也是替夫君尽孝心!”沈莹接口笑道。
袁可立大笑道:“你俩最孝敬我的地方就是生了这两个小东西。我每天看到这两个小家伙就开心了,济民,你还没看到这两个小家伙,快来看看,比安国小时候好玩儿多了!”
李景闻言苦笑,都说百姓爱幺儿,袁可立的表现实在太过明显,以前喜欢安国喜欢成什么样子,现在有了小的,马上就把注意力放在小的身上了。
两三个月大的婴儿自然看不出像谁,不过两个小孩粉雕玉琢,尤其扎着小手去抓袁可立的胡子的样子着实可爱,难怪袁可立喜欢的不得了。
逗弄了一会儿孩子,李景将孩子递于沈莹和朱徽媃道:“曹文诏的夫人带着孩子来了,这回儿应该快到家里了,你俩回去好好招呼曹夫人,不可怠慢了她。”
两人知道李景非常看重曹文诏,曹夫人来了,那可不是怠慢不怠慢的问题,而是要让曹夫人成为家里人。
同时两人也知道李景必然有话要跟袁可立谈,两人急忙对袁可立和李景福了福,然后接过孩子,转身进了后室。
向两位夫人轻轻摆了摆手,李景转身扶着袁可立坐下,然后给袁可立倒了杯茶:“先生,您怎么看这件事?”
袁可立接过茶杯轻饮一口,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依我看,曹将军是铁了心要追随你了,他怕你疑心,因此才把老婆孩子送到平阳府。”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曹文诏却是多心了,不过这样也好,在我这里,他就不必挂念家里的安危。”
袁可立轻轻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忽道:“皇上派人来看过你的孩子,你可知道?”
李景一愕:“什么时候的事情?”
袁可立道:“有半个月了。”
李景默默点了点头,根据路程,再算算时间,看来大同会战刚刚结束,捷报刚报到京里,朱由检便派人来了。
见李景不语,袁可立沉吟着说道:“济民,此事透着些蹊跷,皇上派人千里迢迢来到平阳府,却什么旨意也没下,只给两个孩子赏赐了点东西便回去了。这段时间,我一直琢磨这事儿,我觉得皇上恐怕要打你孩子的主意。”
“此话怎讲?”李景奇道。
袁可立郑重道:“事后,我问过莹儿,钦使看似对两个孩子不分彼此,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二丫头,而且看的非常仔细,并且还问过二丫头的生辰八字。按说,更应该看重三小子才是。”
李景犹豫了一下道:“丫头是莹儿生的,莹儿是正室,看重二丫头应该没什么吧?”
袁可立摇摇头:“太子今年六岁,我怀疑皇上有跟你联姻的想法。”
李景闻听大悟,朱由检一直担心自己造反,如果自己的女儿日后成了太子妃,作为老丈人怎么也得保住女婿的皇位。
摇摇头,李景心里苦笑,朱由检的心眼儿怎么全用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面了?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忽然笑道:“皇上要是想跟我联姻,我觉得还是把坤兴公主(长平公主)下嫁给安国更好,他俩的年岁倒是相当。”
袁可立闻听大笑,李景看似玩笑,但是话语中露出的含义极为自负,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朱由检想联姻,得把女儿嫁过来。
同时还透露出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联姻这种事,李景是可以接受的。
闲聊了几句,李景从袖口中取出自己书写的设置风闻署的章程递给袁可立道:“先生请看,这是我琢磨的一个章程,您帮我把把关。”
袁可立接过,打开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后,袁可立沉吟着说道:“让朝中那些言官做这样的事情倒是恰到好处。不过,我担心这些人把持了邸报和塘报以后,天下各地传递的消息皆出自他们之口,怕是要出乱子。”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舆论的重要性他还是很清楚的,不管何朝何代,谁掌握了舆论的导向,就等于谁掌握了局势。
不过,李景考虑的并不是这个,他设置风闻署和实情署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人讲真话而不是讲好话。
一个国家如果没人讲真话说实情,那就无法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
轻轻点了点袁可立手中的纸张,李景说道:“先生,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是真要做起来却很难,尤其现在咱们根本左右不了朝廷的局势,皇上也不可能听咱们的,而且这个东西可不可行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准备先在平阳府试行一下,先摸索一些经验出来。”
袁可立琢磨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道:“济民,你现在做事是越来越稳了。行,咱们就先在平阳府弄个试点出来。平阳府开办学堂已近三年,咱们从中选出一批学业好的,就让这批人来做你说的这个报纸。”
顿了顿袁可立接道:“这个部门的职能跟民情署有些相似,我看就一起并入都察院的管辖吧,让俊扬来抓总。俊扬做事认真,可以给他加加胆子。”
“行,民情署,风闻署,实情署起的都是监督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监督官员,最后都要着落在都察院的头上,整合成一套班子更好管理。嗯……让周衡臣给皇上写个奏折,举荐俊扬为平阳府同知。挂着朝廷的名义,做起事来更能名正言顺一些。”李景点点头道。
袁可立笑了笑:“这样一来,皇上就算明知咱们搞的政令跟朝廷那套格格不入,不过毕竟还是在他的治下,心里也会舒服许多。”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
要成立一个部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人力物力全要跟上,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
和袁可立将细节重新敲定了一下,李景命人把虞乐亭和方程以及杨柳风等人叫来。
方程和杨柳风分别负责工厂以及学院方面的事宜,这次要用一大批人,还要弄一个专门的印刷厂出来,筹备工作自然离不开这两人。
虞乐亭则是这些部门的未来大总管,所有的细节都要交代清楚,选人的时候他更是主考官之一,自然也要通知到位。
这三人都是做实务出身的,理解能力远过那些只知读书的书呆子,听李景讲了一遍之后,马上明白新成立的部门的用处,同时也知道,这是李景为日后做准备。
明白李景的目的之后,三人大为兴奋。
这三人对李景的志向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这几年李景并未作出什么特别的举动,他们也不知李景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明明有了问鼎的实力,却一直不动手。
现在他们才知道,李景这是准备给大明来一个彻底的改变。由于动作太大,李景必须要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出来,同时,还要准备足够的人才出来。
不然的话,即使登堂入室,执掌朝局,手下也无人可用。
而且,李景以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军事和经济以及民心方面。
现在平阳府大局已定,经过一个冬季,瘟疫已经完全消失,由于李景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平阳府在这场瘟疫当中几乎毫发未损,平阳府治下的百姓对李景的感激之情可以想象。
现在李景在平阳府的威望远比皇上高得多,若是李景登高一呼,必然万民景从。
另外,李景率军到了大同以后,逃进太岳山中的高迎祥和李自成抓住李景不在的机会,率部从山西逃了出去,在河南跟别的流寇汇合,随后进入湖北等地。
至此,李景再无牵绊,可以把精力全部用到布局上面。
当李景储备了足够的人力,便是他动手之时。
想到一旦李景执掌朝堂,他们这些人各个都能受到重用,几人一时间血脉贲张,顿时干劲十足。
这三个人一上来劲头,直接把袁可立和李景撇在一边。
袁可立和李景相视苦笑,只好躲在一边喝茶。
喝了杯茶,袁可立忽然笑道:“几个月前,你叔丈来找过我。”
李景一愣:“我叔丈?沈清还是沈义?”
“沈义!”袁可立道。
李景凝眉思索了一下,忽然展颜笑道:“是为继祖和继宗而来吧?”
袁可立点点头,叹了口气道:“你这个岳父行事太过小心谨慎,按说继祖和继宗两人的事情,他自己就可以安排,可是他就是不开口。我估计,这次还是沈义回红山岭,发现两个儿子还在做苦力,心中不忍这才来求我。”
李景闻听默然,当年沈继祖和沈继宗二人擅调税率,更欺压附近的村民百姓,李景当时一怒之下要将二人处斩,由于沈正苦苦相求,这才饶二人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