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诏既然投到李景的麾下,许多问题便不再像以前那样考虑,尤其李景对他十分信任的情况下,就更得投桃报李。
    琢磨了一会儿,曹文诏说道:“大帅,曹某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养骑兵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是兵员难选,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骑马驰骋自如,有的人训练多年,骑术还是不行。”
    李景点点头,要是骑兵是那么容易练出来的,他手头也不至于连一小队骑兵都没有。
    在李景的部下当中,骑术最好的当属斥候部队,但是这些人同样达不到真正的骑兵水准。
    因为斥候骑马最主要的目的是打探消息,而骑兵却要在马上作战,在马背上要做到跟平地一样,绝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李景也曾练过骑术,跟部下这些人比起来,他的骑术都算佼佼者,但是如果跟曹文诏比的话,那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见李景点头认可,曹文诏接道:“另外大帅想组建一支上万人的骑兵部队,那么至少需要两倍的马匹,不过骑兵对马匹的要求非常严格,不是什么马都能骑着打仗的,而且这么多马匹如何放养都是大帅需要考虑的。”
    李景闻听默默点点头,曹文诏刚才所说确实是养骑兵的关键问题。
    李景手里的军马并不多,除了主要将领配备了坐骑,再加上李景的亲兵备有马匹,剩下的都交给斥候使用了。
    而且李景手下也不是没有懂马之人,非但有而且还不少,根据这些人所说,李景知道就他手里这些所谓的军马,用来给骑兵使用都是不合格的。
    另外这些人还告诉李景,要养军马必须得有马场,养几百匹军马至少得要数百亩的马场以供马匹驰骋。
    红山岭上哪去找这么大的马场?就算有这么大的土地也早种粮食了。
    也就是占据了平阳府以后,土地面积大增,而且这里恰好是平原地带,李景才打算开辟一个占地两千余亩的马场出来。
    如果李景从外地购买的马匹是未经训练的马匹的话,那么两千亩的马场依然是不够训练使用的。
    上万匹马那可是一个巨大的马群,怎么也得差不多的草原才跑的开。
    另外真正的骑兵并非一年四季都处于作战状态。
    一般来说,军马都是在秋草膘肥的时候最适合于出征,如果要想军马持续不停地作战,那就需要喂食粮食,这样才能保持住军马的体能充足,否则的话军马就会掉膘。
    如果军马掉膘持续的时间过长,那军马就会报废,只能淘汰用于民用。
    想了想,李景问道:“军马如何挑选,由你全权做主,至于马场,我这边给你开辟一个占地两千余亩的马场,你估算一下可以放养多少马匹?”
    曹文诏点点头,知道李景已经做了一些准备。
    琢磨了一会儿,曹文诏道:“大帅,我觉得咱们可以从口外(张家口到大同一线以北)的蒙古喀喇沁部购买现成的军马,这样咱们就不用自己训练马匹,马场的面积就算小一点也没关系,两千亩的马场我估计放养一万匹马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再多肯定更是不够的。”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曹文诏说两千亩的马场养一万匹马,应该是最大的限度了。
    只是一万匹马只有五千骑兵,五千骑兵加上曹文诏手里的一千关宁铁骑和那两千半吊子骑兵也不过八千骑兵。
    八千骑兵离李景承诺给曹文诏的骑兵数量可差了一大截呢!
    见李景不置可否,曹文诏接道:“大帅,依曹某之见,咱们就先搞五千骑兵出来,加上曹某手下的三千骑兵那也是八千之众。三年之内,曹某必定将这八千士兵打造成一支虎贲之师,然后曹某挥师北向,将口外的草场占据,那时大帅要养多少骑兵都没问题。”
    李景点点头,知道曹文诏所说确实是老成稳妥之法。
    而且曹文诏能这么说,说明曹文诏已经把自己当成李景部下的一份子,开始为李景考虑问题了。
    想到此,李景一拍手:“就这么定了!曹兄,此事你与高奇商议一下,然后从咱们军中挑选五千最精锐的士兵出来,这些人都是久经训练,能够更快成军,这支部队就由你全权指挥。”
    曹文诏大喜,李景手里的老兵虽然经历战阵不多,但是要说素质比之官军高了不止凡几,有这些人加入,三年之内,打造一支铁血骑兵自是不在话下。
    不过曹文诏回头一下,自己可不能得陇望蜀,李景最精锐的士兵自己可不能要,要是把这些人要走,可别给李景心里造成不好的印象。
    笑了笑,曹文诏道:“大帅,你的嫡系曹某可不敢动,次一等就可以。”
    李景摆摆手,正色道:“要弄就弄最好的,我的部下你任意挑选!曹兄,我跟你说,这些军队虽然是李某花钱练出来的,但是李某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自己私人的财产。无论是谁,只要是为了咱们这个国家,就算把他们全部带走我都没有任何意见。”
    曹文诏闻听重重点了点头,心中暗叹:大明能有李景,实是苍天不亡大明。
    李景顿了顿接道:“曹兄,咱们定下五年之期,五年以后,我要对外用兵,那时你就是先锋大将,我要你的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你能做到么?”
    曹文诏抱了抱拳道:“大帅,你再给我两个人,曹某必定做到!”
    李景挥手道:“你想要谁就要谁,我答应你,你要什么尽管开口,钱粮人,要多少我给你多少!”
    “多谢大帅,曹某只要定国和虎头两位少爷即可!”曹文诏抱拳道。
    李景一怔:“嗯?要他二人?虎头还说的过去,定国只有十四岁,他去能做什么?你不会是想……”
    曹文诏笑了笑道:“大帅,曹某没那么多想法,曹某只是想让两位少爷帮曹某坐镇。”
    李景闻听轻轻点了点头,曹文诏思虑周全,知道自己初来咋到,贸然把李景最精锐的部队要走,怕是很多人会有想法,如果有孙虎头和李定国两人在军中坐镇,下面的人知道他俩是李景的义子,这样才不会有任何想法。
    想了想,李景笑道:“曹兄能看上这两个小子,那是他俩的造化,不过虎头勇则勇矣,就是性子有些倔强,定国倒是没什么毛病,只是年纪还小,曹兄还是不要给他俩太大的权力,先磨砺磨砺他们吧。”
    曹文诏点点头,知道李景不想让孙虎头和李定国的身份羁绊住自己,同时也在告诉自己,军队还是由他全权做主。
    筹建骑兵的事情议完,李景从书桌上拿起一个册子递给曹文诏道:“曹兄,这是济世军的军规,你回去好好看一下,然后回去告诉你的部下,以后他们也得按照这些规矩来,要是触犯了军规,执法队那些人是不讲情面的。”
    曹文诏接过册子,重重点了点头。
    李景给士兵的军饷极高,但是对士兵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犯了军法处罚极重,对此曹文早早有耳闻。
    将册子小心放在怀中,曹文诏四下看了看李景的书房笑道:“大帅,你这书房一看就知道是读书人的书房,可笑朝廷中那些人还一直把大帅当成商人来看待。”
    李景摆摆手笑道:“不过是充充样子罢了,其中好多书都没读过,惭愧惭愧。”
    曹文诏笑笑,起身来到书架前,仔细打量了一番,果见有两爬书架上的书好像没有动过,曹文诏随手拿起一本,一看封面,只见封面上写着《大学》两个字。
    曹文诏摇摇头,将书放在原处,又拿出一本,看了一眼后,苦笑着又放了回去。
    然后曹文诏回身苦笑道:“难怪大帅不看这些书,这些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大帅看了何用?”
    李景笑了笑道:“也不能说没用,不过我一看这些书就头疼,只是先生让我有时间的话还是要看一看,我只好放在书房,免得被先生看了骂我。”
    曹文诏笑了笑道:“不是能给大帅做先生的是哪位高人,有时间还望大帅引见一下。”
    李景收起笑容正色道:“是节寰公,先生这段时间劳累,我让他留在绛县休养,待过两日带曹兄见见先生。”
    “谁?节寰公?节寰公是大帅的先生?”曹文诏惊道。
    当年明军对后金可谓是屡战屡败,辽东大半的土地落入后金的手中,直到任命孙承宗为蓟辽督师,袁可立任登莱巡抚以后才稳定局势。
    尤其袁可立在登莱任职期间,更是收复了许多被占领土,在军中威望极高。
    曹文诏早年在孙承宗手下当兵,知道孙承宗对袁可立仰仗极多,用左膀右臂来形容都不过分。对袁可立的号曹文诏自然十分清楚,只是没想到袁可立失踪多年,竟然是李景的先生。
    李景笑笑点了点头。
    袁可立的真实身份在济世军中所知之人并不多,也就最高层的几个人知道,而且大家提到袁可立时皆称先生,因此袁可立的身份并未泄露出去。
    现在把袁可立的身份告诉曹文诏,那是真正把曹文诏当成自己人看待了。否则的话,袁可立的身份岂能告诉外人?
    而曹文诏对此也十分清楚,朱由检多次准备启用袁可立,可惜都没找到袁可立,若是朱由检知道袁可立居然在李景的军中,只怕立时便要大起波澜。
    叹了口气,李景说道:“曹兄,袁先生一生最大心愿就是富国强军,驱除鞑虏。咱们这些做晚辈的要想给他老人家尽孝,就得帮他老人家完成心愿,只希望先生能多保重身体,看到咱们实现他的愿望。”
    曹文诏默默点了点头。袁可立不愿复起,实是对大明的现状已经失望到了极点,李景应该就是袁可立最后的希望所在,否则的话,袁可立也不会帮助李景。

章节目录

明朝大丈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燕西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燕西风并收藏明朝大丈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