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最近很郁闷,青云直上做到了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可还没等春风得意呢,赶上了彻查都察院集体舞弊案。
原本他就和刘观等人尿不到一壶去,为官清廉,正暗自欣喜,上面的萝卜都拔光了,晋升看起来是必然的,起码也得给个巡查御史干干吧,咱也到地方狐假虎威去。
谁知沾了徐灏的光,官职倒是没撸,直接坐上冷板凳了,管着几个同样坐冷板凳的监察御史(编制一百七十人,正七品),每天处理人民群众的上访信啥的,这个郁闷别提了。
接到徐灏的委托,他瞅着眼前有些局促的谷福生,说道:“你写一张官衔条子,以便本官代你呈递。”
谷福生忙说道:“学生身上并没有什么功名。”
“哦。”薛文想了想说道:“没有功名,监生总该有一个,没事,就是写个假监生亦不要紧。哎,不太妥,眼下行不通了。”
对徐老三的委托不敢怠慢,谁让就这么一个‘狐朋狗友’,薛文又说道:“那就干脆写你的大学出身吧,好在你谋的是夷文教习,不是监生也可当得,不比汉文教习,一定要进士举人。”
“是。”谷福生恭敬的接过一张红纸,在上面写了辽东大学谷福生七个小字,双手递了过去。
“这就完了?”薛文很诧异,“我听说你在山东官场上历练了快一年,怎么连这点规矩还不晓得?你既然谋朝廷的差事,怎么名字底下,连个生平阅历也不写上?并且咱们还得求人,如今不比往日,起码得写晚生拜求宪恩,赏派学堂夷文教习差使几个字,这都懒得写么?快快添上吧。实话跟你说,这就是官场,倘若拿你的原条子递给了他,包你一辈子不会成功。”
薛文习惯性的打起了官腔,谷福生一来年轻属于后辈,二来无官无职,堂堂四品大员能如此亲自提携,搁在任何人不但会不以为恼,反而绝对会欢喜雀跃,要知道官场上向来惜字如金呀,瞧这一口气说了多少话?
倒是自负的谷福生犯了年轻人的通病,听了这番教训,不禁脸上一红,心里着实生气。好在为了糊口也只能权时忍耐,听话的又写了一些字。
薛文还指点他,指着纸条说道:“宪恩二字,比名字抬高两格。”
谷福生一一照办,字写得还算不错,反应也很快,书法一气呵成没有错别字。薛文见他可堪栽培,很是欢喜,平常最不耐烦遇到些榆木疙瘩,让谷福生回去听候消息,次日亲自把条子递给了顺天府府尹胡大人。
按照官场上的习惯,顺天府尹人称太守,这位胡太守乃太子妃胡氏的娘家叔叔,这时候正是气焰嚣天,寻常的官员都不在他眼里。
但是薛文不是一般人,人尽皆知徐灏的死党,稍微晓得些皇室的人都清楚徐灏的分量。就算朱瞻基如愿搬开了徐灏,当晚也亲自去了一趟徐府,当面解释,张口叔叔闭口叔叔,所以胡太守痛快的把条子收下了。
第二天,薛文叫人去知会谷福生,叫他去禀见顺天府尹。谷福生兴匆匆的去了,没有见到人。第三天又去,等了半天,里头传出话来,叫他到官办的金陵学府当差,并说等在学堂里再见吧。
谷福生见事已成,满心欢喜,高高兴兴的回家告诉母亲,当天收拾行李搬到了京城,到学堂里的客舍住下。
学堂监督得到了上面的命令,对他很是客气,帮他办了一系列手续,派他暂充夷文教习,照着学堂的章程到日子上课。
如此谷福生开始了官办教习生涯,俸禄加上杂七杂八一年下来,将将二十两银子,身份比之教四书五经的先生低了一头,收不到学生的孝敬,也没有任何的额外收入,但是社会地位自然比新学老师高了不少,毕竟算是一名公务员嘛,正八经的文吏。
谷福生挺满意,现实教会了他不要好高骛远,打算做满两年再说。
来了半个月,有一次胡太守过来查访,谷福生方才同其他教习,站班见了一面,这么多人,胡太守也没有什么吩咐,不免让谷福生很失望。
这天,轮到谷福生上课,他教的一班学生,只有十个人,不是打算做翻译就是对此感兴趣的,不想十个人竟有一半没来。
谷福生忙问别的学生:“这人都到哪去了?”
学生说道:“先生,您还不知道吗?胡大人的少爷病了,学堂今天早上得的信儿,咱们当学生的都得轮流去看病,分成了两班,等他们回来之后,我们再去。不但我们要去,就是监督提调以及大小官吏,诸位先生教习亦一起要去的。”
谷福生纳闷的问道:“至于如此兴师动众么?”
学生惊奇的道:“先生真的不知?咱们学堂其实是胡太守创办的,模仿新式学校,加设算学历史夷文等科目,没有他,咱们这些人哪有资格在这儿念书?有本事的都去了国子监。”
谷福生这才恍然,那自然要过去了,于是出去询问别的教习,有的已去,有的准备去,故此大家约定今天不上课,专程过府探病。谷福生来的时间短,所以不知道这个规矩,如今既然晓得了,少不得吩咐学生一律停课。
他自己回去换了衣服,跟着大家伙一同前往顺天府,因风声紧谁也没拎着礼物。走着走着,他低头一瞧,人人手里拿着一个手本,里面夹着名帖等。
有个教习就关照他,说道:“太尊最讲究这些礼节的,还是赶紧买个手本的好。”
谷福生无奈,赶忙在附近的书斋里买了一个手本,写好了出来追了上去。到了顺天府后衙,先找到执帖的管事,人家说道:“老爷吩咐了,教习以上,都请到上房看病,所有学生一概挂号。”
一群教习纷纷把手本投了进去,谷福生瞅了瞅两侧凉棚下黑压压的人群,不乏一两个县太爷,心说果然还是做官气派呀,不过这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实在麻烦,人前风光八面,等见了上司就跟见了爹妈似的。
之所以他们做教习的能被请到上房,无非仗着人为师表的清贵身份,没什么好骄傲的。
胡思乱想,在阳光下站了没多久,里头有人出来叫“请”,众教习神态各异的鱼贯而入。
进了内宅到了上房,胡太守从房里迎出来,大家先上前施礼,胡太守请他们到房间里坐。
谷福生跟着进去一看,床上正睡着的是少爷,丫鬟都躲出去了,三四个老妈子围着,一屋子的药香。
胡太守含着两泡眼泪,对众教习说道:“兄弟自先父罢官之后,一身落魄,万里飘零,以前之事一言难尽。乃至中年,得以中举出人头地,喜逢敝侄女屏雀中选,入主东宫,实乃胡家之全族荣耀。我在成都做县令时,蒙恩师做媒,方续娶了这位内人,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唤尽忠,今年十一岁,这个小的,名唤报国,年方九岁。”
谷福生暗暗点头,这才了解胡府尹的生平,心说一声惭愧,他本以为是仗着皇亲国戚的缘故,骤然显贵,原来人家也是经过科举才做的官,一步步当到了顺天府尹。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胡太守没有足够的资历,朱瞻基岂能在没登基前就把亲戚提拔到顺天府尹这么瞩目关键的位置上?还是那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什么能耐没有,想照顾你都得深思。
就听胡太守继续说道:“因两个孩子自幼喜欢耍枪弄棒,颇有些报效朝廷的尚武精神,所以兄弟把他们一起送到武备学堂。满望他二人将来技艺学成,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上为朝廷之用,下为门第之光,所以才改了‘尽忠’‘报国’两个名字。不料昨日下午,学堂进行操练,这个小的,不知何故忽然摔倒碰了石头一下,当时就皮破血流,不省人事。抬回衙门,赶紧请了御医,看了都不中用,说碰了脑袋伤及内颅。
我想这人的脑袋是最要紧的部位,如果碰坏,岂不终身成了废人?因此兄弟十分着急,赶紧到药房买了些补脑的药剂给他吃。谁知这些药如同清水一样,吃下之后,一点效验都没有。还是女医堂的脑科郎中和外科郎中来了,才见孩子睡得略微安稳了些。可怜我这老头子,已经是两天一夜未曾合眼,但不知犬子这条小命能否救得回来,求祖宗保佑吧。”
这番话说得舔犊情深,谷福生想起自己的父亲,当年也是为了生病的自己几天不睡觉,眼眶红了,心里反复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呀,一定要好生孝顺母亲。
其他教习也很同情,其中两个长于词令的,说道:“大人吉人天相,忠孝传家,看来二少爷受得乃是皮肉之伤,静养两天就会好的。”
胡太守谦逊几句,这时又有别的学堂教习来了,大家赶紧告辞,各自回去,预备明日一早再来探视。
萧家村,薛文对徐灏说道:“老胡的小儿子伤了脑袋,昏迷不醒,我要过去看看,你呢去不去?别成天困在村里,跟着我出去散散心。”
“伤了头?”徐灏想起徐煜来了,有一次和同学们胡闹,被一颗石头砸在了脑袋上,血流如注,至今想想仍然心有余悸。
“那就去吧。”
徐灏换了衣服,出来后看见了村里被人嘲笑轻蔑的傻子李二,整日流浪在村子里,街上,菜市场,人人都嫌他,徐灏却知道李二是十分厚道善良的一个人。
原本他就和刘观等人尿不到一壶去,为官清廉,正暗自欣喜,上面的萝卜都拔光了,晋升看起来是必然的,起码也得给个巡查御史干干吧,咱也到地方狐假虎威去。
谁知沾了徐灏的光,官职倒是没撸,直接坐上冷板凳了,管着几个同样坐冷板凳的监察御史(编制一百七十人,正七品),每天处理人民群众的上访信啥的,这个郁闷别提了。
接到徐灏的委托,他瞅着眼前有些局促的谷福生,说道:“你写一张官衔条子,以便本官代你呈递。”
谷福生忙说道:“学生身上并没有什么功名。”
“哦。”薛文想了想说道:“没有功名,监生总该有一个,没事,就是写个假监生亦不要紧。哎,不太妥,眼下行不通了。”
对徐老三的委托不敢怠慢,谁让就这么一个‘狐朋狗友’,薛文又说道:“那就干脆写你的大学出身吧,好在你谋的是夷文教习,不是监生也可当得,不比汉文教习,一定要进士举人。”
“是。”谷福生恭敬的接过一张红纸,在上面写了辽东大学谷福生七个小字,双手递了过去。
“这就完了?”薛文很诧异,“我听说你在山东官场上历练了快一年,怎么连这点规矩还不晓得?你既然谋朝廷的差事,怎么名字底下,连个生平阅历也不写上?并且咱们还得求人,如今不比往日,起码得写晚生拜求宪恩,赏派学堂夷文教习差使几个字,这都懒得写么?快快添上吧。实话跟你说,这就是官场,倘若拿你的原条子递给了他,包你一辈子不会成功。”
薛文习惯性的打起了官腔,谷福生一来年轻属于后辈,二来无官无职,堂堂四品大员能如此亲自提携,搁在任何人不但会不以为恼,反而绝对会欢喜雀跃,要知道官场上向来惜字如金呀,瞧这一口气说了多少话?
倒是自负的谷福生犯了年轻人的通病,听了这番教训,不禁脸上一红,心里着实生气。好在为了糊口也只能权时忍耐,听话的又写了一些字。
薛文还指点他,指着纸条说道:“宪恩二字,比名字抬高两格。”
谷福生一一照办,字写得还算不错,反应也很快,书法一气呵成没有错别字。薛文见他可堪栽培,很是欢喜,平常最不耐烦遇到些榆木疙瘩,让谷福生回去听候消息,次日亲自把条子递给了顺天府府尹胡大人。
按照官场上的习惯,顺天府尹人称太守,这位胡太守乃太子妃胡氏的娘家叔叔,这时候正是气焰嚣天,寻常的官员都不在他眼里。
但是薛文不是一般人,人尽皆知徐灏的死党,稍微晓得些皇室的人都清楚徐灏的分量。就算朱瞻基如愿搬开了徐灏,当晚也亲自去了一趟徐府,当面解释,张口叔叔闭口叔叔,所以胡太守痛快的把条子收下了。
第二天,薛文叫人去知会谷福生,叫他去禀见顺天府尹。谷福生兴匆匆的去了,没有见到人。第三天又去,等了半天,里头传出话来,叫他到官办的金陵学府当差,并说等在学堂里再见吧。
谷福生见事已成,满心欢喜,高高兴兴的回家告诉母亲,当天收拾行李搬到了京城,到学堂里的客舍住下。
学堂监督得到了上面的命令,对他很是客气,帮他办了一系列手续,派他暂充夷文教习,照着学堂的章程到日子上课。
如此谷福生开始了官办教习生涯,俸禄加上杂七杂八一年下来,将将二十两银子,身份比之教四书五经的先生低了一头,收不到学生的孝敬,也没有任何的额外收入,但是社会地位自然比新学老师高了不少,毕竟算是一名公务员嘛,正八经的文吏。
谷福生挺满意,现实教会了他不要好高骛远,打算做满两年再说。
来了半个月,有一次胡太守过来查访,谷福生方才同其他教习,站班见了一面,这么多人,胡太守也没有什么吩咐,不免让谷福生很失望。
这天,轮到谷福生上课,他教的一班学生,只有十个人,不是打算做翻译就是对此感兴趣的,不想十个人竟有一半没来。
谷福生忙问别的学生:“这人都到哪去了?”
学生说道:“先生,您还不知道吗?胡大人的少爷病了,学堂今天早上得的信儿,咱们当学生的都得轮流去看病,分成了两班,等他们回来之后,我们再去。不但我们要去,就是监督提调以及大小官吏,诸位先生教习亦一起要去的。”
谷福生纳闷的问道:“至于如此兴师动众么?”
学生惊奇的道:“先生真的不知?咱们学堂其实是胡太守创办的,模仿新式学校,加设算学历史夷文等科目,没有他,咱们这些人哪有资格在这儿念书?有本事的都去了国子监。”
谷福生这才恍然,那自然要过去了,于是出去询问别的教习,有的已去,有的准备去,故此大家约定今天不上课,专程过府探病。谷福生来的时间短,所以不知道这个规矩,如今既然晓得了,少不得吩咐学生一律停课。
他自己回去换了衣服,跟着大家伙一同前往顺天府,因风声紧谁也没拎着礼物。走着走着,他低头一瞧,人人手里拿着一个手本,里面夹着名帖等。
有个教习就关照他,说道:“太尊最讲究这些礼节的,还是赶紧买个手本的好。”
谷福生无奈,赶忙在附近的书斋里买了一个手本,写好了出来追了上去。到了顺天府后衙,先找到执帖的管事,人家说道:“老爷吩咐了,教习以上,都请到上房看病,所有学生一概挂号。”
一群教习纷纷把手本投了进去,谷福生瞅了瞅两侧凉棚下黑压压的人群,不乏一两个县太爷,心说果然还是做官气派呀,不过这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实在麻烦,人前风光八面,等见了上司就跟见了爹妈似的。
之所以他们做教习的能被请到上房,无非仗着人为师表的清贵身份,没什么好骄傲的。
胡思乱想,在阳光下站了没多久,里头有人出来叫“请”,众教习神态各异的鱼贯而入。
进了内宅到了上房,胡太守从房里迎出来,大家先上前施礼,胡太守请他们到房间里坐。
谷福生跟着进去一看,床上正睡着的是少爷,丫鬟都躲出去了,三四个老妈子围着,一屋子的药香。
胡太守含着两泡眼泪,对众教习说道:“兄弟自先父罢官之后,一身落魄,万里飘零,以前之事一言难尽。乃至中年,得以中举出人头地,喜逢敝侄女屏雀中选,入主东宫,实乃胡家之全族荣耀。我在成都做县令时,蒙恩师做媒,方续娶了这位内人,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唤尽忠,今年十一岁,这个小的,名唤报国,年方九岁。”
谷福生暗暗点头,这才了解胡府尹的生平,心说一声惭愧,他本以为是仗着皇亲国戚的缘故,骤然显贵,原来人家也是经过科举才做的官,一步步当到了顺天府尹。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胡太守没有足够的资历,朱瞻基岂能在没登基前就把亲戚提拔到顺天府尹这么瞩目关键的位置上?还是那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什么能耐没有,想照顾你都得深思。
就听胡太守继续说道:“因两个孩子自幼喜欢耍枪弄棒,颇有些报效朝廷的尚武精神,所以兄弟把他们一起送到武备学堂。满望他二人将来技艺学成,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上为朝廷之用,下为门第之光,所以才改了‘尽忠’‘报国’两个名字。不料昨日下午,学堂进行操练,这个小的,不知何故忽然摔倒碰了石头一下,当时就皮破血流,不省人事。抬回衙门,赶紧请了御医,看了都不中用,说碰了脑袋伤及内颅。
我想这人的脑袋是最要紧的部位,如果碰坏,岂不终身成了废人?因此兄弟十分着急,赶紧到药房买了些补脑的药剂给他吃。谁知这些药如同清水一样,吃下之后,一点效验都没有。还是女医堂的脑科郎中和外科郎中来了,才见孩子睡得略微安稳了些。可怜我这老头子,已经是两天一夜未曾合眼,但不知犬子这条小命能否救得回来,求祖宗保佑吧。”
这番话说得舔犊情深,谷福生想起自己的父亲,当年也是为了生病的自己几天不睡觉,眼眶红了,心里反复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呀,一定要好生孝顺母亲。
其他教习也很同情,其中两个长于词令的,说道:“大人吉人天相,忠孝传家,看来二少爷受得乃是皮肉之伤,静养两天就会好的。”
胡太守谦逊几句,这时又有别的学堂教习来了,大家赶紧告辞,各自回去,预备明日一早再来探视。
萧家村,薛文对徐灏说道:“老胡的小儿子伤了脑袋,昏迷不醒,我要过去看看,你呢去不去?别成天困在村里,跟着我出去散散心。”
“伤了头?”徐灏想起徐煜来了,有一次和同学们胡闹,被一颗石头砸在了脑袋上,血流如注,至今想想仍然心有余悸。
“那就去吧。”
徐灏换了衣服,出来后看见了村里被人嘲笑轻蔑的傻子李二,整日流浪在村子里,街上,菜市场,人人都嫌他,徐灏却知道李二是十分厚道善良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