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8章 白俄
所有人再次将目光集中到欧阳云脸上。中国当前的境况,和后世的美国其实有点类似,堪称举世皆敌。按说,举世皆敌的情况下,中国还能保持领土的完整甚至在海外压着敌人打,这其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过,因为中国的国家现状是才刚刚走出困境,很多人还没有养成大国心态,所以,绝大多数人非但没有产生自豪感反而显得忧心忡忡。
小日本已经是手下败将,在座的是不怕的。不过,苏俄还有英国,特别是美国,纵然大家从数据上觉得中国的军力要领先于他们,可是却依旧显得有点信心不足。
联合政府借助阵苏俄之机拿回远东,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当时的报纸上,甚至“我们中国人这回是真正站起来了”的话都出来了。然而现在,因为收复远东而引得苏俄举倾国之兵来攻,特别是在美日英缔结反华同盟的时候,不少人便觉得这件事有待商榷,甚至认为欧阳云当初的决策是失误之举,平白无故的给国家招惹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的话,他们当然不敢当着欧阳云的面说。不过,小国国民心态作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却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即——远东既然如此麻烦,不如还给苏俄人得了。基于这种认识,宋子文才会抱有这样的幻想,即认为苏俄人未必就真的会发动进攻。同时对商榷解决也就抱有了一定的幻想。
早在远东收复之初,***的舆论就有欧阳云好大喜功之论。认为贫瘠的远东对于中国而言实际上属于可有可无的鸡肋。对此,欧阳云当然不会站出来特别阐明,告诉国人远东地区蕴藏着多少油气资源。所以他当时只是一笑置之。
已经过去很久的事情,因为苏俄政府在远东地区囤积重兵,又因为流血事件的发生再次成为焦点。于是类似的舆论又出现了,而且,不仅在民间,就是政府军政高层人员,私下里谈论这件事的时候也会发表类似的看法。有中央情报局在,他们的看法当然瞒不过欧阳云。而欧阳云也有意借这样的场合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好坚定众人在这件事上的信念。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慎重其事的说道:“宋外长的猜测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我必须提醒诸位的是,这种几率非常的低。冯老总!”
冯玉祥目光一凝。
欧阳云:“我们在座的数您和苏俄人打的交道最多,以您对苏俄人的了解,您觉得宋外长的推测有可能吗?”
“苏俄人就是喂不饱的狼,绝无可能。他们就是现在不打,以后也迟早会打。我敢说,只要我们的国运稍微露出一点颓势,那么苏俄人立刻就会像闻见血腥味的野狼一样围上来。”
欧阳云点点头,看向众人道:“我对苏俄人的认知和冯老总差不多。所以诸位,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和苏俄人之间,我们迟早会有一战。而且,如果我们这一次不能将苏俄人彻底干趴下的话,将来,我们和苏俄人之间将还有得打!好了,苏俄人在远东地区的兵力布置大家都清楚了。不管苏俄人是否首先发动进攻,我们自己先将战备工作做好。如果万一苏俄人并不接着发动进攻,那么,我们就让邓尼金的白俄军队打头阵。邓尼金不是一直嚷嚷着要我们支持他们复国吗?现在我们就给他们这个机会!”
那个时空中,白俄流亡政府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欧洲,而在这个时空,因为联合政府的主动邀请,邓尼金的流亡政府来到了中国。中国境内本来就存在着很多白俄移民,在联合政府的默许下,邓尼金得以将这些人收拢起来,并组建了一支旅级规模的“白俄复国军”。纯粹为了恶心斯大林,在德国撤出苏俄,苏俄政府开始张嘴想要要回远东的时候,欧阳云让人在远东中俄边境地区圈出了一个大约两百平方千米的区域,送给邓尼金做为白俄政府的复国基地。该处区域自然环境恶劣,根本就不适合人居住,实际上属于两不管区域。但是,因为联合政府堂而皇之的在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将它标注出来并冠上“白俄”两字。此举,一度遭到了苏俄政府的强烈抗议。
联合政府当初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援白俄流亡政府的时候,还曾引得不少人不快,其中陈诚更在相关会议上郑重申明他将持保留意见。而现在,随着白俄流亡政府将被作为一着妙手用出,众人才发现其中的妙处。
“妙啊!”宋子文拍手叫好。
邓锡侯接上一句:“确实是高招。嘿嘿,这下子,斯大林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就怕邓尼金不争气。他那个复国军我去看过,哪有半点军队的样子,要是一触即溃可就适得其反了!”冯玉祥道。
欧阳云笑了笑,说:“那没关系,我们和白俄不是同盟国家么,既然盟友有难,我们当然要不吝帮助。”
何应钦:“那就是主动进攻了!这样的话,远东可就真的难以避免一场大战了!如果美日英同时在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发难,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想要同时取胜难度可不小!”
“哪怕是外了外蒙,远东我们也决不可丢!”欧阳云斩钉截铁的说道。
欧阳云意志坚决,众人便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会议进程随即进入决议阶段。
中国方面正在做着远东之战的准备,苏俄方面同样是如此。而相比欧阳云的态度坚决,斯大林即使已经在四国元首会议上发下狠话,但是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他还是产生了一丝犹豫。
蝴蝶效应的原因,这个时空的苏俄比之那个时空要弱上许多。而且,因为德军对其重军事工业基地的破坏十分彻底,苏俄国内的重建工作也是困难重重,以上这些,都让斯大林对出兵远东抱审慎态度。当然了,正如欧阳云所说,因为远东问题,中苏之间迟早难免一战。所以,当发现中国已经四面楚歌,而将来未必再有这么好的机会时,斯大林即使信心不是很足,依旧还是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小日本已经是手下败将,在座的是不怕的。不过,苏俄还有英国,特别是美国,纵然大家从数据上觉得中国的军力要领先于他们,可是却依旧显得有点信心不足。
联合政府借助阵苏俄之机拿回远东,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当时的报纸上,甚至“我们中国人这回是真正站起来了”的话都出来了。然而现在,因为收复远东而引得苏俄举倾国之兵来攻,特别是在美日英缔结反华同盟的时候,不少人便觉得这件事有待商榷,甚至认为欧阳云当初的决策是失误之举,平白无故的给国家招惹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的话,他们当然不敢当着欧阳云的面说。不过,小国国民心态作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却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即——远东既然如此麻烦,不如还给苏俄人得了。基于这种认识,宋子文才会抱有这样的幻想,即认为苏俄人未必就真的会发动进攻。同时对商榷解决也就抱有了一定的幻想。
早在远东收复之初,***的舆论就有欧阳云好大喜功之论。认为贫瘠的远东对于中国而言实际上属于可有可无的鸡肋。对此,欧阳云当然不会站出来特别阐明,告诉国人远东地区蕴藏着多少油气资源。所以他当时只是一笑置之。
已经过去很久的事情,因为苏俄政府在远东地区囤积重兵,又因为流血事件的发生再次成为焦点。于是类似的舆论又出现了,而且,不仅在民间,就是政府军政高层人员,私下里谈论这件事的时候也会发表类似的看法。有中央情报局在,他们的看法当然瞒不过欧阳云。而欧阳云也有意借这样的场合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好坚定众人在这件事上的信念。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慎重其事的说道:“宋外长的猜测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我必须提醒诸位的是,这种几率非常的低。冯老总!”
冯玉祥目光一凝。
欧阳云:“我们在座的数您和苏俄人打的交道最多,以您对苏俄人的了解,您觉得宋外长的推测有可能吗?”
“苏俄人就是喂不饱的狼,绝无可能。他们就是现在不打,以后也迟早会打。我敢说,只要我们的国运稍微露出一点颓势,那么苏俄人立刻就会像闻见血腥味的野狼一样围上来。”
欧阳云点点头,看向众人道:“我对苏俄人的认知和冯老总差不多。所以诸位,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和苏俄人之间,我们迟早会有一战。而且,如果我们这一次不能将苏俄人彻底干趴下的话,将来,我们和苏俄人之间将还有得打!好了,苏俄人在远东地区的兵力布置大家都清楚了。不管苏俄人是否首先发动进攻,我们自己先将战备工作做好。如果万一苏俄人并不接着发动进攻,那么,我们就让邓尼金的白俄军队打头阵。邓尼金不是一直嚷嚷着要我们支持他们复国吗?现在我们就给他们这个机会!”
那个时空中,白俄流亡政府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欧洲,而在这个时空,因为联合政府的主动邀请,邓尼金的流亡政府来到了中国。中国境内本来就存在着很多白俄移民,在联合政府的默许下,邓尼金得以将这些人收拢起来,并组建了一支旅级规模的“白俄复国军”。纯粹为了恶心斯大林,在德国撤出苏俄,苏俄政府开始张嘴想要要回远东的时候,欧阳云让人在远东中俄边境地区圈出了一个大约两百平方千米的区域,送给邓尼金做为白俄政府的复国基地。该处区域自然环境恶劣,根本就不适合人居住,实际上属于两不管区域。但是,因为联合政府堂而皇之的在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将它标注出来并冠上“白俄”两字。此举,一度遭到了苏俄政府的强烈抗议。
联合政府当初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援白俄流亡政府的时候,还曾引得不少人不快,其中陈诚更在相关会议上郑重申明他将持保留意见。而现在,随着白俄流亡政府将被作为一着妙手用出,众人才发现其中的妙处。
“妙啊!”宋子文拍手叫好。
邓锡侯接上一句:“确实是高招。嘿嘿,这下子,斯大林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就怕邓尼金不争气。他那个复国军我去看过,哪有半点军队的样子,要是一触即溃可就适得其反了!”冯玉祥道。
欧阳云笑了笑,说:“那没关系,我们和白俄不是同盟国家么,既然盟友有难,我们当然要不吝帮助。”
何应钦:“那就是主动进攻了!这样的话,远东可就真的难以避免一场大战了!如果美日英同时在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发难,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想要同时取胜难度可不小!”
“哪怕是外了外蒙,远东我们也决不可丢!”欧阳云斩钉截铁的说道。
欧阳云意志坚决,众人便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会议进程随即进入决议阶段。
中国方面正在做着远东之战的准备,苏俄方面同样是如此。而相比欧阳云的态度坚决,斯大林即使已经在四国元首会议上发下狠话,但是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他还是产生了一丝犹豫。
蝴蝶效应的原因,这个时空的苏俄比之那个时空要弱上许多。而且,因为德军对其重军事工业基地的破坏十分彻底,苏俄国内的重建工作也是困难重重,以上这些,都让斯大林对出兵远东抱审慎态度。当然了,正如欧阳云所说,因为远东问题,中苏之间迟早难免一战。所以,当发现中国已经四面楚歌,而将来未必再有这么好的机会时,斯大林即使信心不是很足,依旧还是做出了出兵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