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3章 独裁者
“独裁者”是重庆地下世界流传出来的对欧阳云的最新称呼。
欧阳云借刺杀事件对重庆排学势力进行大清洗,其中自然不乏冤假错案。这不是欧阳云的本意,但是因为前线战事太紧,他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兼顾各方利益,以稳定政局,这个时候,大刀阔斧的进行一些改革就成了无奈之下的必须之举。战争时期,军事先行。首先涉及到的自然是最高军事委员会。老蒋时代,军事委员会其实是他的一言堂。其间欧阳云虽然通过冯玉祥和林森还有张少帅为其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却都被老蒋轻描淡写的给化解了。而他决定以退为进,其最大的倚仗便是因为军事委员会中那超过百位的实力将领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很多人甚至和他有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密切关系。在老蒋心腹们的构想中,只要这些人继续在中国军界存在着,那么假以时日,等欧阳云将当前的烂摊子收拾好了,老蒋登高一呼,那么必然能够重新掌权。
他们却判断错了中央军和学兵军之间的实力差距。战争时期,军事实力和权力可是完全成正比的。恰恰相反的是,在科技力量成为决定战事胜负的关键性因素时,兵力和实力之间的关系却不成正比了。于是,令他们目瞪口呆的是,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一个个曾经的老蒋铁杆纷纷离他而去,投入到了欧阳云这个“独裁者”的阵营中。
话说回来,从某方面来说,欧阳云是坐实了“独裁者”之名的。联合政府目前尚没有自己的宪法,而临时以为准则的《战时法案》因为赋予了总理临机决断权,等于给了欧阳云乾纲独断的权力。于是,虽然所有政令皆出自国务院,所有军令皆出自统帅部,但是因为实际上都出自欧阳云的指示,所以他们说欧阳云是“独裁者”也不是污蔑。
那么,当初叫嚣着要分权、要监督,并以此为组建联合政府根本目的的那些民主党派的大佬们为什么又容许了欧阳云这个“独夫”的存在了呢?无它,一者因为欧阳云的任何一条政令、军令都没有背着他们下达,也允许他们进行监督;二者则是因为这些政令和军令确实收到了成效,而且是可以看得见的效率。
日本常年的封锁和轰炸,几乎完全摧毁了重庆的民生和军事工业。工业的落后甚至某些方面的空白自然造成了商业的萧条,进一步的,商业的萧条又影响到了政府的财赋收入,并导致了金融业的瘫痪。乃至于重庆政府不得不通过频繁的增发国债、战争募捐来维系政府的日常支出,实际上就是压榨民间余财。此举无异于杀鸡取卵,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让财政状况越来越恶化。
此时,欧阳云通过对国有银行进行注资并进行整改便属于善政,在他人看来非但无利可图,简直是自寻烦恼。要知道此时的国有银行不仅仅是资不抵债的问题,根本就是负债累累,是仗着政治上的特权才勉强苟延残喘了下去。
金融上进行输血,工业上出台种种优惠措施鼓励原学兵军特区的军企和民企来重庆投资,这些企业在重庆开设的分厂不仅可以帮助政府解决糟糕的重庆就业情况,让相当一部分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还能促进本地一些相关小厂矿死灰复燃获得新生。
如果说财经上的种种措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成绩,那么军事上的进展却是显而易见的了。
学兵军入渝第二天,日军应该是得到消息想要制造恐怖氛围打击一下重庆的民心士气,给欧阳云一个下马威,一天之内连续出动了超过三百架次的战机对重庆实施空袭。第一批日机飞临重庆上空时,凄厉的警报声一响,出于惯性,重庆所有人等无分身份、职业第一时间都赶紧往防空洞跑。日军空袭最频繁的时候,其实防空洞也不安全。日军空袭重庆太多次,早就摸清了一些防空洞的位置,有的时候,这些鬼子战机就敢堵着防空洞的洞口进行轰炸,并因此制造了多起惨案。
重庆人被日本人炸习惯了,虽然听见警报声必然会入就近的防空洞规避,但是在恐惧之外又会带上一种类似于“听天由命”的淡然。不,应该说是无奈才对。
当然了,也有一些有心人联想到昨天学兵军那多达几百架的战机,心中抱有殷切希望的,奔向防空洞的时候脚步不由自主的就放慢了一拍。
学兵军空军总司令部年轻的航空学兵们没让他们失望,如愿的为他们呈现了一幕精彩的防空战。学兵军入援战机太多,重庆市区的机场根本不足以安置,所以在周边县市都有安置。而铁林飞铁了心要打漂亮的围歼战,不放过一架入侵重庆领空的鬼子战机,便参照这些机场所在地进行战术安排。于是,那些脚步慢了一拍的市民们就有眼福了。当他们脖子举得累了,眼睛酸了忍不住低下头休息一下,再抬起头时,便会发现天上又多了几架已方战机。然后,已方战机越打越多,渐渐的就形成了群殴之势。
日军第一波来袭战机共十八架,结果只有三架逃了回去。而学兵军这边则一架未损。
学兵军重视宣传,来到重庆以后也不例外。很快,相关战报便通过无线电广而全城皆知。好嘛,空战还未结束,越来越多的市民涌出了防空洞,他们完全无视新成立的防空指挥部的劝告,再不肯进入防空洞,一个个仰着头激动的叫着,喊着“格老子的,硬是要得”,不少人兴奋得猛挥拳头,更有较感性的留下了热泪,直呼“学兵军好样的”云云。
“秦岭作战”日军部队配备的战机要比与学兵军对峙的11军等所辖航空部队的落后,于是虽然鬼子飞行员们死不服输、悍不畏死,屡屡发起挑战,奈何战机性能上相差太大,结果只是白白成全了学兵军航空部队的名声,等于配合他们做了次广告而已。而经过这一次防空战,中央军的不少将领终于认识了中央军和学兵军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他们开始认真考虑个人前途,再想起“统帅部”和“学兵军”这两个词时,神情就复杂了许多。
欧阳云借刺杀事件对重庆排学势力进行大清洗,其中自然不乏冤假错案。这不是欧阳云的本意,但是因为前线战事太紧,他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兼顾各方利益,以稳定政局,这个时候,大刀阔斧的进行一些改革就成了无奈之下的必须之举。战争时期,军事先行。首先涉及到的自然是最高军事委员会。老蒋时代,军事委员会其实是他的一言堂。其间欧阳云虽然通过冯玉祥和林森还有张少帅为其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却都被老蒋轻描淡写的给化解了。而他决定以退为进,其最大的倚仗便是因为军事委员会中那超过百位的实力将领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很多人甚至和他有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密切关系。在老蒋心腹们的构想中,只要这些人继续在中国军界存在着,那么假以时日,等欧阳云将当前的烂摊子收拾好了,老蒋登高一呼,那么必然能够重新掌权。
他们却判断错了中央军和学兵军之间的实力差距。战争时期,军事实力和权力可是完全成正比的。恰恰相反的是,在科技力量成为决定战事胜负的关键性因素时,兵力和实力之间的关系却不成正比了。于是,令他们目瞪口呆的是,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一个个曾经的老蒋铁杆纷纷离他而去,投入到了欧阳云这个“独裁者”的阵营中。
话说回来,从某方面来说,欧阳云是坐实了“独裁者”之名的。联合政府目前尚没有自己的宪法,而临时以为准则的《战时法案》因为赋予了总理临机决断权,等于给了欧阳云乾纲独断的权力。于是,虽然所有政令皆出自国务院,所有军令皆出自统帅部,但是因为实际上都出自欧阳云的指示,所以他们说欧阳云是“独裁者”也不是污蔑。
那么,当初叫嚣着要分权、要监督,并以此为组建联合政府根本目的的那些民主党派的大佬们为什么又容许了欧阳云这个“独夫”的存在了呢?无它,一者因为欧阳云的任何一条政令、军令都没有背着他们下达,也允许他们进行监督;二者则是因为这些政令和军令确实收到了成效,而且是可以看得见的效率。
日本常年的封锁和轰炸,几乎完全摧毁了重庆的民生和军事工业。工业的落后甚至某些方面的空白自然造成了商业的萧条,进一步的,商业的萧条又影响到了政府的财赋收入,并导致了金融业的瘫痪。乃至于重庆政府不得不通过频繁的增发国债、战争募捐来维系政府的日常支出,实际上就是压榨民间余财。此举无异于杀鸡取卵,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让财政状况越来越恶化。
此时,欧阳云通过对国有银行进行注资并进行整改便属于善政,在他人看来非但无利可图,简直是自寻烦恼。要知道此时的国有银行不仅仅是资不抵债的问题,根本就是负债累累,是仗着政治上的特权才勉强苟延残喘了下去。
金融上进行输血,工业上出台种种优惠措施鼓励原学兵军特区的军企和民企来重庆投资,这些企业在重庆开设的分厂不仅可以帮助政府解决糟糕的重庆就业情况,让相当一部分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还能促进本地一些相关小厂矿死灰复燃获得新生。
如果说财经上的种种措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成绩,那么军事上的进展却是显而易见的了。
学兵军入渝第二天,日军应该是得到消息想要制造恐怖氛围打击一下重庆的民心士气,给欧阳云一个下马威,一天之内连续出动了超过三百架次的战机对重庆实施空袭。第一批日机飞临重庆上空时,凄厉的警报声一响,出于惯性,重庆所有人等无分身份、职业第一时间都赶紧往防空洞跑。日军空袭最频繁的时候,其实防空洞也不安全。日军空袭重庆太多次,早就摸清了一些防空洞的位置,有的时候,这些鬼子战机就敢堵着防空洞的洞口进行轰炸,并因此制造了多起惨案。
重庆人被日本人炸习惯了,虽然听见警报声必然会入就近的防空洞规避,但是在恐惧之外又会带上一种类似于“听天由命”的淡然。不,应该说是无奈才对。
当然了,也有一些有心人联想到昨天学兵军那多达几百架的战机,心中抱有殷切希望的,奔向防空洞的时候脚步不由自主的就放慢了一拍。
学兵军空军总司令部年轻的航空学兵们没让他们失望,如愿的为他们呈现了一幕精彩的防空战。学兵军入援战机太多,重庆市区的机场根本不足以安置,所以在周边县市都有安置。而铁林飞铁了心要打漂亮的围歼战,不放过一架入侵重庆领空的鬼子战机,便参照这些机场所在地进行战术安排。于是,那些脚步慢了一拍的市民们就有眼福了。当他们脖子举得累了,眼睛酸了忍不住低下头休息一下,再抬起头时,便会发现天上又多了几架已方战机。然后,已方战机越打越多,渐渐的就形成了群殴之势。
日军第一波来袭战机共十八架,结果只有三架逃了回去。而学兵军这边则一架未损。
学兵军重视宣传,来到重庆以后也不例外。很快,相关战报便通过无线电广而全城皆知。好嘛,空战还未结束,越来越多的市民涌出了防空洞,他们完全无视新成立的防空指挥部的劝告,再不肯进入防空洞,一个个仰着头激动的叫着,喊着“格老子的,硬是要得”,不少人兴奋得猛挥拳头,更有较感性的留下了热泪,直呼“学兵军好样的”云云。
“秦岭作战”日军部队配备的战机要比与学兵军对峙的11军等所辖航空部队的落后,于是虽然鬼子飞行员们死不服输、悍不畏死,屡屡发起挑战,奈何战机性能上相差太大,结果只是白白成全了学兵军航空部队的名声,等于配合他们做了次广告而已。而经过这一次防空战,中央军的不少将领终于认识了中央军和学兵军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他们开始认真考虑个人前途,再想起“统帅部”和“学兵军”这两个词时,神情就复杂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