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风大天冷,甲板上除了几个使船的船工并无其他人,空气里充斥着浓重的泥腥味,浪花与船舷撞击时溅起的碎屑不时扑至。
李茂走上甲板,劲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望了眼灰蒙蒙的天空,觉得无甚看处,正要回舱去,眼前忽然一亮,却见田萁正倚着船舷望着浑浊的河面。
她瘦削的身影在排空的浊浪衬印下显得十分单薄,李茂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人说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这条河还真是一条猛恶的河。”
田萁正出神地望着河面,沉浸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里,猛然听到这话,吃了一惊,她抬头望了李茂一眼,勉力一笑,算是招呼,目光再度滑落河面,淡淡地答道:“一年四季只有这个季节才会这样,大部分时间,她还是很美的。”李茂道:“是啊,若她一年四季都这么狂暴,也就不会被人称作是母亲河了。”
“母亲河?李兄把黄河比作母亲河,这个比喻倒是十分贴切。”
李茂笑道:“我不过拾人牙慧,我是个和尚,幼小出家,没读过几年书,可不懂得什么比喻比拟的,比不了兄台你。”田萁微笑道:“我?我有什么?”李茂道:“观田兄举止谈吐处处与风雅结缘,足见家学渊博。”田萁微微一笑,谦和地回道:“李兄过誉了,家父是个好风雅的人,自幼聘请严师督导,我不过是略略知道些待人接物的礼数罢了。”
李茂笑了笑,没有再问下去,几次三番试探,这个叫田萁的女子都不肯泄露半点家世身份,萍水相逢,他没有理由继续穷追不舍。不问家世,李茂就拿这黄河入题跟她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一时倒十分投机。
田萁不光学问好,眼界也很开阔,看人见事常有独到之处。至于李茂,那眼界自然是开阔的无边无际,从鸿蒙开天辟地扯起,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扯的津津有味。一向矜持的田萁不觉间也展露出了真性情,她双目圆睁,两眼放光,捂着嘴咯咯地笑个不停。李茂说的这些东西听着怪诞,想想却又有一定的道理。
若非他一早就表明了曾做过和尚的经历,田萁简直要把他当作妖异一类了。和尚嘛,不用为生计奔忙,不用考虑传宗接代,不必为子孙后代谋福利,闲着无聊不就是整天琢磨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田萁笑起来的时候很美,美目澄澈如水。
两个青墨吵吵嚷嚷地从船舱里钻了出来,女青墨瞧见田萁正与李茂闲聊,便气鼓鼓地冲着青墨发火道:“我怎么说,我们家大郎被你们家的勾了出来,你还不认账,怎么样,逮了现行吧。”她说着,高傲地扬起小脑袋,冲到田萁面前,厉声责怪道:“外面天这么冷,你怎么吃的消,还不快跟我回去。”
她扯住田萁的胳膊,不由分说拉着就走。田萁像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竟低下了头,一言不发地跟着她走了。待二人走后,青墨扯了把李茂,说道:“不得了,这位田公子可是大有来头!方才那小子急找他不着,就急了眼,嚷着要我交人,我说真是稀奇,田公子脚长在他自家腿上,去哪不去哪,我管得着吗。他不依,发狠说不交人,就抓咱们下大狱。我说你听清楚了,咱们大郎可是朝廷的七品县令,谁敢放肆!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呸,县令算个什么东西’,我家公子的父亲是魏博后院兵马使,掌着好几万兵马呢,谁的势力大?”
李茂倒吸了口冷气,暗道果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早就看出来她来历不凡,却没想到她竟是平卢田氏之后。田氏乃当世大族,声势最旺的有三系,平卢田氏、京兆田氏和信都田氏。平卢田氏自田承嗣起便经营魏博七州,垄断节度使一职已有三代,父死子承,朝廷无权干涉。
田承嗣,平州卢龙人,原是安禄山麾下大将,参与安史之乱,后在莫州降唐,出任魏博节度使,占据魏、博、相、卫、洺、贝、澶等七州,割据地方,不遵朝廷号令,朝廷屡讨不平,不得不默认其割据地方的事实。田承嗣后官居平章事,封雁门郡王,临死传位给侄儿田悦,开中唐以后藩镇世袭的先例。
后人说到中唐以后的藩镇,常将其与“割据”一词联系在一起,言藩镇必说割据,似乎是藩镇就必然要割据地方,不割据地方的就不配称之为藩镇。
李茂先前也是这种印象,但穿越之后的事实告诉他,这个印象是片面的。唐中期以后,地方藩镇林立,河南、河北、京西、京北、河东、西南等地更是节度使遍地开花。但并非所有的藩镇都割据一方,至少在中唐时大部分藩镇还在朝廷的掌控中。
唐初地方只有州县两级行政区域,玄宗时设十道监察区,后缘边设置九节度使,节制驻军并兼管地方财、政事务,是为藩镇雏形。安史之乱后,不论边疆还是内地,藩镇遍地开花,多者辖十余州,少则辖一州。
藩镇长官名称各不相同,以观察使最为常见,观察使例兼任首州刺史,监管辖内其他州县的行政和财务,观察使同时兼任管内营田、支度、经略、招讨、安抚、押藩等使,管理地方的民政、财政、治安、营田等事务,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一级机构。
此外,朝廷在边疆和内地重要的军事节点设置节度使,节制当地驻军。节度使拥有朝廷授予的节钺,对地方驻军有专杀之权,权力极重,地位甚高。
有节度使的藩镇,循例由节度使兼任管辖区域内的观察、营田、支度、经略、招讨、安抚、押藩等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一些有野心的节度使常截留赋税以养军,养军以自重,对朝廷的政令阳奉阴违,谋取地方和私人利益。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严重依赖朝廷,没有朝廷赋予的合法性,他们在藩镇寸步难行。京西、京北等地,因为地方贫窘,财政入不敷出,藩镇军费和行政开支大部仰赖朝廷。
因此之故,这些藩镇的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都护等)的任免由朝廷决定,州县官吏也由朝廷选任,地方所收赋税除留州、送使之外还要上供给朝廷,藩镇的军费虽由地方自筹,军令却还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下诏出兵,藩镇不敢不从。
而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朝廷对藩镇和其所属州县依然能做到如臂使指,节度使或观察使的废立完全取决于朝廷的一纸公文。
不过也有一些藩镇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实际上的独立状态,他们拥兵自重,割据地方,垄断节度使的废立和州县官吏的任免,截留赋税自给自足,对朝廷诏令阳奉阴违,乃至公然对抗。
这些藩镇被称之为“骄藩”,(骄是骄横跋扈的意思)他们主要集中在河朔地区(今天的河北、山东、京津一带),以魏博、成德、幽州三镇为典型代表。
河朔地区曾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和主战场,安史之乱虽然平息已四十年,当年作乱的叛军残余却并未肃清,他们在安史之乱的后期审时度势改换门庭,摇身一变由叛军而成为主政一方的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虚弱,对地方采取绥靖策略,姑息纵容,以保持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时长日久,地方势力坐大,他们相互之间缔结联盟,相约互不侵犯,联合对抗中央,在藩镇内部他们自行废立节度使,不报户口,截留州县赋税,养兵割据地方,乃至自行任免官吏,实行地方自治,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后院军为牙军精锐,牙军则是节度使亲兵,魏博军政大权现把持在平卢田氏一族手里,田萁的父亲果然是魏博后院兵马使,则必是田承嗣一族。
李茂走上甲板,劲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望了眼灰蒙蒙的天空,觉得无甚看处,正要回舱去,眼前忽然一亮,却见田萁正倚着船舷望着浑浊的河面。
她瘦削的身影在排空的浊浪衬印下显得十分单薄,李茂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人说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这条河还真是一条猛恶的河。”
田萁正出神地望着河面,沉浸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里,猛然听到这话,吃了一惊,她抬头望了李茂一眼,勉力一笑,算是招呼,目光再度滑落河面,淡淡地答道:“一年四季只有这个季节才会这样,大部分时间,她还是很美的。”李茂道:“是啊,若她一年四季都这么狂暴,也就不会被人称作是母亲河了。”
“母亲河?李兄把黄河比作母亲河,这个比喻倒是十分贴切。”
李茂笑道:“我不过拾人牙慧,我是个和尚,幼小出家,没读过几年书,可不懂得什么比喻比拟的,比不了兄台你。”田萁微笑道:“我?我有什么?”李茂道:“观田兄举止谈吐处处与风雅结缘,足见家学渊博。”田萁微微一笑,谦和地回道:“李兄过誉了,家父是个好风雅的人,自幼聘请严师督导,我不过是略略知道些待人接物的礼数罢了。”
李茂笑了笑,没有再问下去,几次三番试探,这个叫田萁的女子都不肯泄露半点家世身份,萍水相逢,他没有理由继续穷追不舍。不问家世,李茂就拿这黄河入题跟她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一时倒十分投机。
田萁不光学问好,眼界也很开阔,看人见事常有独到之处。至于李茂,那眼界自然是开阔的无边无际,从鸿蒙开天辟地扯起,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扯的津津有味。一向矜持的田萁不觉间也展露出了真性情,她双目圆睁,两眼放光,捂着嘴咯咯地笑个不停。李茂说的这些东西听着怪诞,想想却又有一定的道理。
若非他一早就表明了曾做过和尚的经历,田萁简直要把他当作妖异一类了。和尚嘛,不用为生计奔忙,不用考虑传宗接代,不必为子孙后代谋福利,闲着无聊不就是整天琢磨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田萁笑起来的时候很美,美目澄澈如水。
两个青墨吵吵嚷嚷地从船舱里钻了出来,女青墨瞧见田萁正与李茂闲聊,便气鼓鼓地冲着青墨发火道:“我怎么说,我们家大郎被你们家的勾了出来,你还不认账,怎么样,逮了现行吧。”她说着,高傲地扬起小脑袋,冲到田萁面前,厉声责怪道:“外面天这么冷,你怎么吃的消,还不快跟我回去。”
她扯住田萁的胳膊,不由分说拉着就走。田萁像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竟低下了头,一言不发地跟着她走了。待二人走后,青墨扯了把李茂,说道:“不得了,这位田公子可是大有来头!方才那小子急找他不着,就急了眼,嚷着要我交人,我说真是稀奇,田公子脚长在他自家腿上,去哪不去哪,我管得着吗。他不依,发狠说不交人,就抓咱们下大狱。我说你听清楚了,咱们大郎可是朝廷的七品县令,谁敢放肆!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呸,县令算个什么东西’,我家公子的父亲是魏博后院兵马使,掌着好几万兵马呢,谁的势力大?”
李茂倒吸了口冷气,暗道果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早就看出来她来历不凡,却没想到她竟是平卢田氏之后。田氏乃当世大族,声势最旺的有三系,平卢田氏、京兆田氏和信都田氏。平卢田氏自田承嗣起便经营魏博七州,垄断节度使一职已有三代,父死子承,朝廷无权干涉。
田承嗣,平州卢龙人,原是安禄山麾下大将,参与安史之乱,后在莫州降唐,出任魏博节度使,占据魏、博、相、卫、洺、贝、澶等七州,割据地方,不遵朝廷号令,朝廷屡讨不平,不得不默认其割据地方的事实。田承嗣后官居平章事,封雁门郡王,临死传位给侄儿田悦,开中唐以后藩镇世袭的先例。
后人说到中唐以后的藩镇,常将其与“割据”一词联系在一起,言藩镇必说割据,似乎是藩镇就必然要割据地方,不割据地方的就不配称之为藩镇。
李茂先前也是这种印象,但穿越之后的事实告诉他,这个印象是片面的。唐中期以后,地方藩镇林立,河南、河北、京西、京北、河东、西南等地更是节度使遍地开花。但并非所有的藩镇都割据一方,至少在中唐时大部分藩镇还在朝廷的掌控中。
唐初地方只有州县两级行政区域,玄宗时设十道监察区,后缘边设置九节度使,节制驻军并兼管地方财、政事务,是为藩镇雏形。安史之乱后,不论边疆还是内地,藩镇遍地开花,多者辖十余州,少则辖一州。
藩镇长官名称各不相同,以观察使最为常见,观察使例兼任首州刺史,监管辖内其他州县的行政和财务,观察使同时兼任管内营田、支度、经略、招讨、安抚、押藩等使,管理地方的民政、财政、治安、营田等事务,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一级机构。
此外,朝廷在边疆和内地重要的军事节点设置节度使,节制当地驻军。节度使拥有朝廷授予的节钺,对地方驻军有专杀之权,权力极重,地位甚高。
有节度使的藩镇,循例由节度使兼任管辖区域内的观察、营田、支度、经略、招讨、安抚、押藩等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一些有野心的节度使常截留赋税以养军,养军以自重,对朝廷的政令阳奉阴违,谋取地方和私人利益。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严重依赖朝廷,没有朝廷赋予的合法性,他们在藩镇寸步难行。京西、京北等地,因为地方贫窘,财政入不敷出,藩镇军费和行政开支大部仰赖朝廷。
因此之故,这些藩镇的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都护等)的任免由朝廷决定,州县官吏也由朝廷选任,地方所收赋税除留州、送使之外还要上供给朝廷,藩镇的军费虽由地方自筹,军令却还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下诏出兵,藩镇不敢不从。
而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朝廷对藩镇和其所属州县依然能做到如臂使指,节度使或观察使的废立完全取决于朝廷的一纸公文。
不过也有一些藩镇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实际上的独立状态,他们拥兵自重,割据地方,垄断节度使的废立和州县官吏的任免,截留赋税自给自足,对朝廷诏令阳奉阴违,乃至公然对抗。
这些藩镇被称之为“骄藩”,(骄是骄横跋扈的意思)他们主要集中在河朔地区(今天的河北、山东、京津一带),以魏博、成德、幽州三镇为典型代表。
河朔地区曾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和主战场,安史之乱虽然平息已四十年,当年作乱的叛军残余却并未肃清,他们在安史之乱的后期审时度势改换门庭,摇身一变由叛军而成为主政一方的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虚弱,对地方采取绥靖策略,姑息纵容,以保持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时长日久,地方势力坐大,他们相互之间缔结联盟,相约互不侵犯,联合对抗中央,在藩镇内部他们自行废立节度使,不报户口,截留州县赋税,养兵割据地方,乃至自行任免官吏,实行地方自治,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后院军为牙军精锐,牙军则是节度使亲兵,魏博军政大权现把持在平卢田氏一族手里,田萁的父亲果然是魏博后院兵马使,则必是田承嗣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