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部门要截流下面的举报上访,在锦衣卫面前恐怕也需要点勇气。
但是明朝锦衣卫的弊端更加明显,监察百官,权力太大,以至于整个朝廷都笼罩在锦衣卫的阴云之下,最后明朝皇帝还不得不设置东厂西厂来制衡。
刘璋从来就不想自己这个朝廷都是阴云密布,三省六部制职能是劝的,需要的只是一个监察系统。
锦衣卫的手绝对不能伸进正常的行政部门,如果只是监视御史台和信访部,刘璋觉得锦衣卫应该好使。
这种权力剥离,互不统属,刘璋是从三权分立得到的启发,但是刘璋并不知道西方的三权分立具体什么样子,他也不需要知道,因为情况各不相同,肯定不能照搬。
刘璋的期望是三省六部正常行政,御史台和信访部监督行政,锦衣卫负责御史台和信访部的权力公正。
若锦衣卫犯案,越权执法可交刑部,若是执法不公,群臣可直接上书于皇帝。
这是刘璋的理想模式,但是颁布之后是不是会这样运转,刘璋还不知道,但是体制是时间来检测的,暂时刘璋就想到这么多,也是和黄月英商议过的,如果以后发现纰漏,可以再适当修改。
众文武静静听着,这新体制关系以后的为官,虽然听着很严密的监察网,但是毕竟还没有试行,众文武都在想这些监察到底会怎么样。
黄月英继续道:“三省六部之兵部,负责军械,兵籍管理,所有兵部官员,必须有相应从军经历,兵部尚书必须是老将退役,无从军经历者不得进入兵部。
三省六部之户部,负责所有军队后勤保障,非皇帝直接下旨,所有军队后勤不得越过户部。
另设军部,直属皇帝,负责管理将领升迁,军队训练,作战指挥,以及边军与中央军轮替调动。
非皇帝直接下旨,任何军队调动不得越过军部。”
军权是中央集权最重要的保证,如果过分掣肘军队,那就会让军队战力急剧下滑,可要是不掣肘军队,强兵猛将是练出来了,可惜大将造反概率也大大增加。
于是刘璋决定用户部,兵部,军部,三方制衡。
古代有的朝代为了制衡军队,将指挥权和调兵权或者训练的将领分开,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以至于军队凝聚力下跌。
刘璋没有打算这样做,无论是调兵,指挥,训练,皆在军部手上,且由皇帝直辖。但是户部制衡后勤,兵部制衡兵员,军部也不是在军方一家独大。
兵部负责统计兵员数量,管理军械,皇帝可以随时从兵部知道所有军队的概况,防止军部多报兵员,截流截流军饷,贪污军械。
这个部门显然不适合文官,后世用了文官的,基本都造成了弱军,于是刘璋希望启用退役将领,这些人才是懂兵的人,军部要玩什么猫腻,应该能看出来。
或许这些人文化不是很过关,但是刘璋觉得就算是中央文官,也用不着那么博学,在老将中找几个人当兵部文职,应该是不难的。
“另设军机处,直属皇帝,军机处由军机参谋和军机大臣组成,军机参谋按需设置,军机大臣限定六人,皆平级。
所有政令军令皇帝一言而决,若皇帝不决,交军机处,需至少四名军机大臣签署通过,且反对不得超过一人。
军机大臣不得兼任其他任何职位。”
行政部门需要严密的监察网,军队需要控制军权和保证士兵战力,新设的御史台,信访部,锦衣卫,军部,都是为了这两个目的,且全部直辖于皇帝。
皇帝的权力可谓空前的大了,但是这就必然导致一个问题,就像乾隆时期皇权完全集中一般,皇帝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所谓军机处,不过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如果皇帝处理不了那么多政务,就可以选择一些不重要的交给军机处。
而军机处不设首席,六名军机大臣平级处理,按票数抉择,互相制衡,虽然效率稍微低点,却能防止一手遮天。
要是六名军机大臣始终不能达到四人通过,可交皇帝,也不会出现扯皮的景象。
军机大臣不兼任其他任何职位,同样是为了防止军机大臣徇私舞弊。
刘璋并没有像乾隆皇帝一样,给军机大臣收折子的权力,所有折子必须按照正常程序递给皇帝,只有皇帝处理不了那么多公文时,才递交给军机处。
任何制度不可能没漏洞,这已经是刘璋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军部,御史台,信访部,三省六部一样,需要时间来检验军机处。
所有新的体制全部出来,几乎将原来大汉的体制翻了一遍,但其实改变不大,毕竟三省六部制是建立在以前大汉曹和司的基础上,只是分工更明确了而已。
现在要增加的,不过就是御史台,信访部,军部,锦衣卫,军机处。
“现宣读吾皇恩诏,立王后黄玥为皇后,册封黄权为尚书令,李严,蒋琬,分别为门下侍中,其余各部尚书,由尚书令与门下侍中任命。
周不疑,曹冲,王甫,折兰英,荀彧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
军部以张任为首,下属魏延,王越,赵云,马超,黄忠,兀突骨,王双,曹彰,张颌,张辽,高沛等大将。
王绪为皇宫卫队长,好厉害为禁卫长。
卫温任北方水军大都督,甘宁任南方水军大都督,周瑜调入北方天津港水军,担任副都督。
御史台由王累担任尚书令,信访部由秦宓担任尚书。
樊梨香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杜微,庞统,朱亮,蔡洺等都护府职位,边军职位,边疆州牧职位,皆军部下属……”
各个部门的官员依次拟定,大部分都是早已拟定好的,像周不疑,曹冲这样的,如果委任实权,肯定有争议,但是又不能屈才,只能进军机处,刘璋觉得这也是他们适合的职位。
王甫代表着地方文官,折兰英代表着军方,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方面的代表,对于氐人首领,少数民族明显更有亲近感。
荀彧代表曹操麾下原有文武一派,这样算是兼顾各方利益。
所有文武与之前通气时的职位,并没有什么出入,虽然其他许多人员进入文官系统,进的却只是新设的几个部门。
只是这几个新设的部门,都非常要害,让其他文官都倍感失落。
但是这种失落是暂时的,因为他们知道,马上要宣布,是真正的大头,封侯拜王。
黄月英将所有诏令宣读完,长出了一口气,待群臣谢恩,刘璋站了起来,对所有文武道:“如今汉室一统,体制草创,诸君共同努力,助大汉繁荣昌盛。
除职能部门,朕将加封爵位,大汉之爵位,只发对大汉有卓越之功之人。
所谓有功,并不一定是文武官员,或许你是医生,你发明了一种医治以前无法医治却流行的病症。
或许你是农民,却种出一种可以普遍种植的高产作物。
或许你是工人,发明了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机器。
等等所有,只要是对大汉百姓的生产生活,对大汉的繁荣富强有卓越贡献之人,不管士农工商奴隶富贵,皆可享有爵位。
当然,功勋不同,爵位也有不同,有的人可能只是惠及一方,有的却是惠及万年,差异很大。
所以朕将重启六等爵,男,子,伯,候,公,王。
其中王爵五等,公爵五等,侯爵从以前的二十等减少为五等,伯爵五等,男爵五等,子爵五等,共三十等爵。”
下面的文武小声议论着,这么多等级的爵位,是来画大饼,还是真的封出来?
可是这些文武都知道刘璋是个务实的人,如果不需要这么多等级的爵位,肯定不会设置出来,也就是说,既然设置了,那肯定是要封了。
按照这个架势,那是要封无数的爵位啊。
这时他们有很强烈预感,自己被封的爵位,肯定比自己预想的要高。
“但是爵位评定非常复杂,由于诸事仓促,到现在还没完全评定,朕只册封几人,其余爵位明日再行册封。”
刘璋说完也不管下面文武想什么,立即道:“黄月英为川军军师,劳苦功高,以燕王加封并肩王,为第一等王。”
“哗。”群臣大哗,并肩王,从古到今有几个人到了这个位置?
黄月英是除了刘璋外川军第一人,她获得最高的爵位,没有任何人有意见,而这也恰恰成为众文武的风向标,黄月英如果封的爵位低了,他们肯定更低。
黄月英的爵位,直接关系他们的期望。
原本觉得黄月英封个燕王就很大了,他们的爵位肯定小不了,现在黄月英竟然是并肩王,那岂不是自己也要活得一个大大的爵位?
“加封张任为齐王,法正为秦王,魏延为吴王,折兰英为北海王,皆为二等王,其余爵位待定,明日可加封。”
众文武原来都是小声议论,现在再也克制不住,殿中议论声渐渐大了,这么多的王,真是亘古未有暗示,甚至一些一心为公的文武,都有些焦虑。
分封这么多王,可不是好事啊,如果坐视不理,最后肯定造成中央权力败落,如果想要中央集权,那么……岂不是后面又要像汉初一样铲除异姓王?
刘璋给文武的印象一向是务实,这些大臣现在都有点不理解刘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刘璋登基第一天的朝堂,众大臣都满意而退,虽然官职上,多出几个要害部门都没自己份,原本以为权位极重的三省六部,被御史台,信访部制衡后,如履薄冰。
但是能有一个高爵位,封妻荫子,那比现在这个官职更重要一些,何况自己官职的品阶并没有和原来通气时缩小,可谓诸事圆满。
所有大臣里面,只有一个人不是太高兴的样子,那就是黄权,黄权到了黄玥宫外,想去见见黄玥,却见到刘璋带着兵过来,应该是要进黄玥的宫门,虽然登基了,但是刘璋还是不习惯坐车驾,直接骑马过来。
黄权没有进宫,直接回了府邸。
……
黄玥按照礼仪迎接了刘璋到登基的正殿,然后就回了自己的寝宫,这时正坐在花园的一旁,看着风景,却有些漫不经心。
刘康从外面走进来。
“母后,刚才我出去时,看到黄权伯伯在外面,我还没出去,伯伯又走了。”刘康进来说道。
“是吗?”
“要不要叫人去请伯伯进来?”
“不用了,我知道你伯伯要说什么。”黄玥摇摇头,自从知道黄家犯案,并且将面临大批的斩首,黄玥就一直精神恍惚,她理解刘璋为什么这样做,更知道,以刘璋的性格,黄家犯下这样的事,只有这个结果。
这么多黄家的人被杀,哪怕知道刘璋杀人的理由,可是那些都是黄玥的亲人,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又怎么能无动于衷。
更何况,里面还有父亲。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喊声,黄玥站了起来,向进来的刘璋一礼:“臣妾参见皇上。”
“快起来,你们退下。”
刘璋挥退了下人,刘康也出去了,刘璋带着黄玥进入屋中,看着黄玥半响才道:“玥儿,对不起。”
黄玥缓缓摇头:“夫君……皇上……”
“你还是叫我夫君吧,这样我听着舒服一些。”刘璋还不太习惯称“朕”。
“这怎么行?”
刘璋笑道:“那就有人的时候叫皇上,没人的时候叫夫君。”
黄玥点点头,这样几句话,反而好像让黄玥心中平复了许多,也略微好受了一些,无论如何,刘璋还是在乎自己的,之所以那样做,那是理政的需要,同时自己也应该知道刘璋的为人。
“玥儿。”刘璋将黄玥抱过来,轻声道:“我知道,不管有多少理由,那些人都是你的亲人,你和你哥哥一内一外,辅佐我到了今天这个位置,要不是你哥哥,后方不会那么安定。
如果不是你,后院也不知会成什么样子,至少循儿都会觉得无依无靠,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哥哥。”
黄玥听着刘璋的话,忽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只觉得人生好多无奈,一边是亲人,一边是夫君。
夫君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得不杀这些人,而这些人又恰恰是自己的亲人,黄玥只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自处。
黄玥靠在刘璋身上,过了许久道:“夫君,玥儿很伤心,但是不怪你,我知道你也有难处,何况的确是堂哥他们咎由自取,只是父亲……”
黄玥想起来,又哭了起来,无论如何,她无法释怀,只是心如刀绞,却不知道该怪谁。
刘璋怀抱黄玥,明白黄玥的想法,可是除了一句对不起,他没有任何说的,那些被处决的黄家人,都是黄玥的至亲,无论怎么安慰,怎么可能平复黄玥的心。
想起黄玥跟着自己的前后,先是在州牧府守了一年,照顾刘循,刘循从小失去母亲,要不是黄玥在,不知道那个牧府他会怎么熬过来。
后来自己娶了她,却刚好碰到叛乱,以至于困守危城而难产。
以后的日子也是聚少离多。
黄玥却从来没抱怨过,将自己的后院打理的井井有条,从来没让自己烦心过,每次回到府中,都能感觉到那是真正的家。
可是现在出了这样的事,还是自己亲手下令杀的人,虽然如果再来一次,自己还是会这样下令,但是的的确确,是对不起黄玥了。
过了好一会,黄玥道:“夫君,你先离去吧,玥儿只要静一静就好了。”
刘璋知道黄玥现在确实思绪很乱,需要静一静,站起来道:“玥儿,你好好休息,如果有什么事,立刻叫人来通知我,我会很快过来的。”
“恩。”黄玥轻轻点头。
……
院中,曹冲,周不疑和刘循在石桌上饮茶。
“没想到,主公竟然把我们两个都弄进了那什么军机处,军机大臣不能兼任其他任何职位,殿下马上就要行冠礼了。
主公向我透露过,殿下可不能像以前那些王孙贵族那样,就当个皇子,冠礼以后肯定要担任具体官职历练,到时候我们在军机处,都没法帮你了。”
周不疑笑着说道。现在的刘循已经十四岁了,却还是和以前的性格一样,周不疑说了这些话,略有些不好意思,
“看来就是最后几个月了,不疑你帮了我许多,曹冲虽然年纪和我差不多,但是比我博学多了,我要趁着最后几个月,多向你们学习一些。”
周不疑嘿嘿笑起来,一旁曹冲沉思一会道:“我觉得,主公将我和不疑都调进军机处,就是看殿下要成年了,以后需要独立历练,担任官职也是这个意思。
其实循公子虽然经纶什么的,没有我和不疑学的多,但是处理许多事情却很得体,相比来说,我倒是保守些,不疑又太……张狂了。”
自从上次周不疑骗了曹冲后,曹冲在与刘循相处中,虽然发现刘循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作为主上,要那么聪明做什么。
刘循肯学习也没什么架子,而且跟周不疑学了这么多年,对许多政事都有自己的见解,曹冲觉得和刘循在一起,也挺好的,于是就一直留下来。
而曹冲之所以与周不疑这么亲近,却是在自己担任河北总提调的时候,可能是一些官员对自己决策不满,有好几个官员诬告过自己。
自己在川军中毫无根基,而且还是曹操的儿子,就算再聪明,面对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也很麻烦,而且影响自己的工作,幸好都是刘循出面摆平。
对这些,曹冲还是很感激的,毕竟曹冲并不是真的想当隐士,作为才学满腹的才子,曹冲还是想能够发挥。
如果被那些人陷害,很可能呆不下去。
这样一来,曹冲便对刘循多了许多亲近,现在基本被那些文武打上了刘循一党的烙印。
“曹冲,你说什么呢?”周不疑听到曹冲说他张狂,却说自己保守,好像自己就是卖弄的,他就是谦虚的,立刻大为不爽。
刘循道:“曹冲和不疑你们两人,性格不同,却取长补短,现在进了军机处,以后一定是父皇的得力左右手。”
周不疑道:“恐怕皇上不是要我们辅佐他,而是辅佐殿下你。”
“不疑。”曹冲立刻喊了一声,脸上很严肃,周不疑悻悻地收回了话,他当然也知道现在天下一统了,和以前不一样,自己就算再大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
……
“殿下,刚才周不疑在花园中,竟然说他和曹冲进军机处,不是辅佐皇上,而是辅佐循公子,这简直大逆不道啊。”
一名太监走到刘康面前说道,刘康清秀的脸蛋紧皱着眉头,那太监见刘康似乎在思索,立刻道:“要不要将这件事禀报皇上,皇上一定震怒。”
“绝对不可。”刘康稚气的声音迅速说道,看向太监的眼神中充满严厉,那太监吓的一身冷汗,几乎忘了刘康现在才八岁。
“就算说给父皇,以父皇的性情,不会以言治罪的,就算治罪,也不过治罪一个周不疑,那周不疑死猪不怕开水烫,会有什么结果,到时候反而是我落下个不好的名声。”
“小人绝对不会透露出殿下的。”太监连忙道。
“那你是觉得川军的文武比你还蠢,还是我父皇看不出你那点心思?”
刘循话音一落,太监一下子就跪下来:“小人绝没有那个意思啊,小人该死……”
刘康看也没看太监一眼,只是陷入思索,动了刘循身边的人,那一下子就能猜出是谁做的,刘康可没那么傻。
……
“老爷,还在想黄兰的事吗?”
黄权回到家中,妻子端上一杯热茶,递到黄权面前,看到黄权面色郁郁,立刻问了出来,她也知道黄权这些日子,一直心情不好,黄家一下子被杀了一百多人,心情能好才怪。
黄权摇摇头:“黄兰那个畜生,咎由自取,给我黄家带来灭天大祸,我警告过他多少次,当今皇上眼里不揉沙子,叫他别搞小动作,现在竟然……唉。”
黄权一想到黄兰连累了父亲,就恨不得抽他的皮,为了那么点钱值得吗?黄家还缺钱吗?
所有川军文武都知道刘璋的性格,黄权同样知道,虽然恨黄兰牵连了这么多人,却知道黄家做出这样的事,又被当成了新政的垫脚石,那一百多人是必死无疑。
“那老爷为什么还唉声叹气,难道朝中出了什么事吗?”妻子疑惑地问道,看黄权的表情,并不是伤心,而是焦虑。
伤心是伤心以前的事,焦虑却是焦虑以后的事,说明不仅仅是黄兰的事,妻子一下子就想到了今日新帝登基,莫非是出了什么事情,让黄权沉重。
“没出什么事,而且有的方面,说不定比预想的还好一点。”黄权想的是爵位,可是明显这种意外之喜,没有什么作用。
见妻子不解的眼神,黄权沉重地叹口气:“可能我们黄家要出大事了。”
“什么?”妻子一惊:“难道……皇上要做当年高祖之事?”黄权的妻子也是大家闺秀,有些见识,一下子就想到了狡兔死走狗烹。
“那倒不是,至少现在看不出来,我说的是康儿。”
“殿下?”
黄权摇摇头,向妻子挥挥手,“你下去吧,我自己想想。”
所有人,没人知道黄权的担心,黄权忧虑的不是这次一百多黄家子弟被杀,而是整个黄家。
没人注意那些新设部门的官职,黄权却注意了,至少曹冲和周不疑两个人都进入军机处,让黄权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或许皇上从来没改变过,要让刘循继任大位,而周不疑和曹冲进入军机处,明显是为刘循铺路的。
那次刘璋在西域死讯传来,黄权印象深刻,当时黄权就真的担心因为刘康的关系,为了稳固刘循的位置,黄家会遭难,因为的确有人对黄家进行监视。
而这次一百多黄家子弟被杀,让黄权开始害怕起来,自古皇家兄弟相残的事情太过了,如果刘循继位,为了稳固皇权会做什么?
如果自己的官职一般就算了,如果黄玥不是皇后就算了,或许还只针对刘康。
可是自己和妹妹,一个是后宫之主,一个是文臣之首,刘循为了稳固黄权,不打击黄家才怪,除非自己主动辞官。
一百多黄家子弟被杀,是黄家重创,可要是刘循继位,开始对黄家动手,那绝对是黄家灭顶之灾。
今日看到黄家一百多人被杀,黄权仿佛看到了他日刘循下令对黄家大规模诛杀,就像当初汉宣帝诛杀霍光的家族一样。
自己作为文臣之首,不被迫害,周不疑和曹冲两个人都安插不进三省六部。
黄权觉得有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可是也不能与任何人商议,这种事情,自己还根本就无可奈何。
但是明朝锦衣卫的弊端更加明显,监察百官,权力太大,以至于整个朝廷都笼罩在锦衣卫的阴云之下,最后明朝皇帝还不得不设置东厂西厂来制衡。
刘璋从来就不想自己这个朝廷都是阴云密布,三省六部制职能是劝的,需要的只是一个监察系统。
锦衣卫的手绝对不能伸进正常的行政部门,如果只是监视御史台和信访部,刘璋觉得锦衣卫应该好使。
这种权力剥离,互不统属,刘璋是从三权分立得到的启发,但是刘璋并不知道西方的三权分立具体什么样子,他也不需要知道,因为情况各不相同,肯定不能照搬。
刘璋的期望是三省六部正常行政,御史台和信访部监督行政,锦衣卫负责御史台和信访部的权力公正。
若锦衣卫犯案,越权执法可交刑部,若是执法不公,群臣可直接上书于皇帝。
这是刘璋的理想模式,但是颁布之后是不是会这样运转,刘璋还不知道,但是体制是时间来检测的,暂时刘璋就想到这么多,也是和黄月英商议过的,如果以后发现纰漏,可以再适当修改。
众文武静静听着,这新体制关系以后的为官,虽然听着很严密的监察网,但是毕竟还没有试行,众文武都在想这些监察到底会怎么样。
黄月英继续道:“三省六部之兵部,负责军械,兵籍管理,所有兵部官员,必须有相应从军经历,兵部尚书必须是老将退役,无从军经历者不得进入兵部。
三省六部之户部,负责所有军队后勤保障,非皇帝直接下旨,所有军队后勤不得越过户部。
另设军部,直属皇帝,负责管理将领升迁,军队训练,作战指挥,以及边军与中央军轮替调动。
非皇帝直接下旨,任何军队调动不得越过军部。”
军权是中央集权最重要的保证,如果过分掣肘军队,那就会让军队战力急剧下滑,可要是不掣肘军队,强兵猛将是练出来了,可惜大将造反概率也大大增加。
于是刘璋决定用户部,兵部,军部,三方制衡。
古代有的朝代为了制衡军队,将指挥权和调兵权或者训练的将领分开,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以至于军队凝聚力下跌。
刘璋没有打算这样做,无论是调兵,指挥,训练,皆在军部手上,且由皇帝直辖。但是户部制衡后勤,兵部制衡兵员,军部也不是在军方一家独大。
兵部负责统计兵员数量,管理军械,皇帝可以随时从兵部知道所有军队的概况,防止军部多报兵员,截流截流军饷,贪污军械。
这个部门显然不适合文官,后世用了文官的,基本都造成了弱军,于是刘璋希望启用退役将领,这些人才是懂兵的人,军部要玩什么猫腻,应该能看出来。
或许这些人文化不是很过关,但是刘璋觉得就算是中央文官,也用不着那么博学,在老将中找几个人当兵部文职,应该是不难的。
“另设军机处,直属皇帝,军机处由军机参谋和军机大臣组成,军机参谋按需设置,军机大臣限定六人,皆平级。
所有政令军令皇帝一言而决,若皇帝不决,交军机处,需至少四名军机大臣签署通过,且反对不得超过一人。
军机大臣不得兼任其他任何职位。”
行政部门需要严密的监察网,军队需要控制军权和保证士兵战力,新设的御史台,信访部,锦衣卫,军部,都是为了这两个目的,且全部直辖于皇帝。
皇帝的权力可谓空前的大了,但是这就必然导致一个问题,就像乾隆时期皇权完全集中一般,皇帝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所谓军机处,不过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如果皇帝处理不了那么多政务,就可以选择一些不重要的交给军机处。
而军机处不设首席,六名军机大臣平级处理,按票数抉择,互相制衡,虽然效率稍微低点,却能防止一手遮天。
要是六名军机大臣始终不能达到四人通过,可交皇帝,也不会出现扯皮的景象。
军机大臣不兼任其他任何职位,同样是为了防止军机大臣徇私舞弊。
刘璋并没有像乾隆皇帝一样,给军机大臣收折子的权力,所有折子必须按照正常程序递给皇帝,只有皇帝处理不了那么多公文时,才递交给军机处。
任何制度不可能没漏洞,这已经是刘璋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军部,御史台,信访部,三省六部一样,需要时间来检验军机处。
所有新的体制全部出来,几乎将原来大汉的体制翻了一遍,但其实改变不大,毕竟三省六部制是建立在以前大汉曹和司的基础上,只是分工更明确了而已。
现在要增加的,不过就是御史台,信访部,军部,锦衣卫,军机处。
“现宣读吾皇恩诏,立王后黄玥为皇后,册封黄权为尚书令,李严,蒋琬,分别为门下侍中,其余各部尚书,由尚书令与门下侍中任命。
周不疑,曹冲,王甫,折兰英,荀彧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
军部以张任为首,下属魏延,王越,赵云,马超,黄忠,兀突骨,王双,曹彰,张颌,张辽,高沛等大将。
王绪为皇宫卫队长,好厉害为禁卫长。
卫温任北方水军大都督,甘宁任南方水军大都督,周瑜调入北方天津港水军,担任副都督。
御史台由王累担任尚书令,信访部由秦宓担任尚书。
樊梨香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杜微,庞统,朱亮,蔡洺等都护府职位,边军职位,边疆州牧职位,皆军部下属……”
各个部门的官员依次拟定,大部分都是早已拟定好的,像周不疑,曹冲这样的,如果委任实权,肯定有争议,但是又不能屈才,只能进军机处,刘璋觉得这也是他们适合的职位。
王甫代表着地方文官,折兰英代表着军方,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方面的代表,对于氐人首领,少数民族明显更有亲近感。
荀彧代表曹操麾下原有文武一派,这样算是兼顾各方利益。
所有文武与之前通气时的职位,并没有什么出入,虽然其他许多人员进入文官系统,进的却只是新设的几个部门。
只是这几个新设的部门,都非常要害,让其他文官都倍感失落。
但是这种失落是暂时的,因为他们知道,马上要宣布,是真正的大头,封侯拜王。
黄月英将所有诏令宣读完,长出了一口气,待群臣谢恩,刘璋站了起来,对所有文武道:“如今汉室一统,体制草创,诸君共同努力,助大汉繁荣昌盛。
除职能部门,朕将加封爵位,大汉之爵位,只发对大汉有卓越之功之人。
所谓有功,并不一定是文武官员,或许你是医生,你发明了一种医治以前无法医治却流行的病症。
或许你是农民,却种出一种可以普遍种植的高产作物。
或许你是工人,发明了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机器。
等等所有,只要是对大汉百姓的生产生活,对大汉的繁荣富强有卓越贡献之人,不管士农工商奴隶富贵,皆可享有爵位。
当然,功勋不同,爵位也有不同,有的人可能只是惠及一方,有的却是惠及万年,差异很大。
所以朕将重启六等爵,男,子,伯,候,公,王。
其中王爵五等,公爵五等,侯爵从以前的二十等减少为五等,伯爵五等,男爵五等,子爵五等,共三十等爵。”
下面的文武小声议论着,这么多等级的爵位,是来画大饼,还是真的封出来?
可是这些文武都知道刘璋是个务实的人,如果不需要这么多等级的爵位,肯定不会设置出来,也就是说,既然设置了,那肯定是要封了。
按照这个架势,那是要封无数的爵位啊。
这时他们有很强烈预感,自己被封的爵位,肯定比自己预想的要高。
“但是爵位评定非常复杂,由于诸事仓促,到现在还没完全评定,朕只册封几人,其余爵位明日再行册封。”
刘璋说完也不管下面文武想什么,立即道:“黄月英为川军军师,劳苦功高,以燕王加封并肩王,为第一等王。”
“哗。”群臣大哗,并肩王,从古到今有几个人到了这个位置?
黄月英是除了刘璋外川军第一人,她获得最高的爵位,没有任何人有意见,而这也恰恰成为众文武的风向标,黄月英如果封的爵位低了,他们肯定更低。
黄月英的爵位,直接关系他们的期望。
原本觉得黄月英封个燕王就很大了,他们的爵位肯定小不了,现在黄月英竟然是并肩王,那岂不是自己也要活得一个大大的爵位?
“加封张任为齐王,法正为秦王,魏延为吴王,折兰英为北海王,皆为二等王,其余爵位待定,明日可加封。”
众文武原来都是小声议论,现在再也克制不住,殿中议论声渐渐大了,这么多的王,真是亘古未有暗示,甚至一些一心为公的文武,都有些焦虑。
分封这么多王,可不是好事啊,如果坐视不理,最后肯定造成中央权力败落,如果想要中央集权,那么……岂不是后面又要像汉初一样铲除异姓王?
刘璋给文武的印象一向是务实,这些大臣现在都有点不理解刘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刘璋登基第一天的朝堂,众大臣都满意而退,虽然官职上,多出几个要害部门都没自己份,原本以为权位极重的三省六部,被御史台,信访部制衡后,如履薄冰。
但是能有一个高爵位,封妻荫子,那比现在这个官职更重要一些,何况自己官职的品阶并没有和原来通气时缩小,可谓诸事圆满。
所有大臣里面,只有一个人不是太高兴的样子,那就是黄权,黄权到了黄玥宫外,想去见见黄玥,却见到刘璋带着兵过来,应该是要进黄玥的宫门,虽然登基了,但是刘璋还是不习惯坐车驾,直接骑马过来。
黄权没有进宫,直接回了府邸。
……
黄玥按照礼仪迎接了刘璋到登基的正殿,然后就回了自己的寝宫,这时正坐在花园的一旁,看着风景,却有些漫不经心。
刘康从外面走进来。
“母后,刚才我出去时,看到黄权伯伯在外面,我还没出去,伯伯又走了。”刘康进来说道。
“是吗?”
“要不要叫人去请伯伯进来?”
“不用了,我知道你伯伯要说什么。”黄玥摇摇头,自从知道黄家犯案,并且将面临大批的斩首,黄玥就一直精神恍惚,她理解刘璋为什么这样做,更知道,以刘璋的性格,黄家犯下这样的事,只有这个结果。
这么多黄家的人被杀,哪怕知道刘璋杀人的理由,可是那些都是黄玥的亲人,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又怎么能无动于衷。
更何况,里面还有父亲。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喊声,黄玥站了起来,向进来的刘璋一礼:“臣妾参见皇上。”
“快起来,你们退下。”
刘璋挥退了下人,刘康也出去了,刘璋带着黄玥进入屋中,看着黄玥半响才道:“玥儿,对不起。”
黄玥缓缓摇头:“夫君……皇上……”
“你还是叫我夫君吧,这样我听着舒服一些。”刘璋还不太习惯称“朕”。
“这怎么行?”
刘璋笑道:“那就有人的时候叫皇上,没人的时候叫夫君。”
黄玥点点头,这样几句话,反而好像让黄玥心中平复了许多,也略微好受了一些,无论如何,刘璋还是在乎自己的,之所以那样做,那是理政的需要,同时自己也应该知道刘璋的为人。
“玥儿。”刘璋将黄玥抱过来,轻声道:“我知道,不管有多少理由,那些人都是你的亲人,你和你哥哥一内一外,辅佐我到了今天这个位置,要不是你哥哥,后方不会那么安定。
如果不是你,后院也不知会成什么样子,至少循儿都会觉得无依无靠,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哥哥。”
黄玥听着刘璋的话,忽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只觉得人生好多无奈,一边是亲人,一边是夫君。
夫君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得不杀这些人,而这些人又恰恰是自己的亲人,黄玥只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自处。
黄玥靠在刘璋身上,过了许久道:“夫君,玥儿很伤心,但是不怪你,我知道你也有难处,何况的确是堂哥他们咎由自取,只是父亲……”
黄玥想起来,又哭了起来,无论如何,她无法释怀,只是心如刀绞,却不知道该怪谁。
刘璋怀抱黄玥,明白黄玥的想法,可是除了一句对不起,他没有任何说的,那些被处决的黄家人,都是黄玥的至亲,无论怎么安慰,怎么可能平复黄玥的心。
想起黄玥跟着自己的前后,先是在州牧府守了一年,照顾刘循,刘循从小失去母亲,要不是黄玥在,不知道那个牧府他会怎么熬过来。
后来自己娶了她,却刚好碰到叛乱,以至于困守危城而难产。
以后的日子也是聚少离多。
黄玥却从来没抱怨过,将自己的后院打理的井井有条,从来没让自己烦心过,每次回到府中,都能感觉到那是真正的家。
可是现在出了这样的事,还是自己亲手下令杀的人,虽然如果再来一次,自己还是会这样下令,但是的的确确,是对不起黄玥了。
过了好一会,黄玥道:“夫君,你先离去吧,玥儿只要静一静就好了。”
刘璋知道黄玥现在确实思绪很乱,需要静一静,站起来道:“玥儿,你好好休息,如果有什么事,立刻叫人来通知我,我会很快过来的。”
“恩。”黄玥轻轻点头。
……
院中,曹冲,周不疑和刘循在石桌上饮茶。
“没想到,主公竟然把我们两个都弄进了那什么军机处,军机大臣不能兼任其他任何职位,殿下马上就要行冠礼了。
主公向我透露过,殿下可不能像以前那些王孙贵族那样,就当个皇子,冠礼以后肯定要担任具体官职历练,到时候我们在军机处,都没法帮你了。”
周不疑笑着说道。现在的刘循已经十四岁了,却还是和以前的性格一样,周不疑说了这些话,略有些不好意思,
“看来就是最后几个月了,不疑你帮了我许多,曹冲虽然年纪和我差不多,但是比我博学多了,我要趁着最后几个月,多向你们学习一些。”
周不疑嘿嘿笑起来,一旁曹冲沉思一会道:“我觉得,主公将我和不疑都调进军机处,就是看殿下要成年了,以后需要独立历练,担任官职也是这个意思。
其实循公子虽然经纶什么的,没有我和不疑学的多,但是处理许多事情却很得体,相比来说,我倒是保守些,不疑又太……张狂了。”
自从上次周不疑骗了曹冲后,曹冲在与刘循相处中,虽然发现刘循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作为主上,要那么聪明做什么。
刘循肯学习也没什么架子,而且跟周不疑学了这么多年,对许多政事都有自己的见解,曹冲觉得和刘循在一起,也挺好的,于是就一直留下来。
而曹冲之所以与周不疑这么亲近,却是在自己担任河北总提调的时候,可能是一些官员对自己决策不满,有好几个官员诬告过自己。
自己在川军中毫无根基,而且还是曹操的儿子,就算再聪明,面对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也很麻烦,而且影响自己的工作,幸好都是刘循出面摆平。
对这些,曹冲还是很感激的,毕竟曹冲并不是真的想当隐士,作为才学满腹的才子,曹冲还是想能够发挥。
如果被那些人陷害,很可能呆不下去。
这样一来,曹冲便对刘循多了许多亲近,现在基本被那些文武打上了刘循一党的烙印。
“曹冲,你说什么呢?”周不疑听到曹冲说他张狂,却说自己保守,好像自己就是卖弄的,他就是谦虚的,立刻大为不爽。
刘循道:“曹冲和不疑你们两人,性格不同,却取长补短,现在进了军机处,以后一定是父皇的得力左右手。”
周不疑道:“恐怕皇上不是要我们辅佐他,而是辅佐殿下你。”
“不疑。”曹冲立刻喊了一声,脸上很严肃,周不疑悻悻地收回了话,他当然也知道现在天下一统了,和以前不一样,自己就算再大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
……
“殿下,刚才周不疑在花园中,竟然说他和曹冲进军机处,不是辅佐皇上,而是辅佐循公子,这简直大逆不道啊。”
一名太监走到刘康面前说道,刘康清秀的脸蛋紧皱着眉头,那太监见刘康似乎在思索,立刻道:“要不要将这件事禀报皇上,皇上一定震怒。”
“绝对不可。”刘康稚气的声音迅速说道,看向太监的眼神中充满严厉,那太监吓的一身冷汗,几乎忘了刘康现在才八岁。
“就算说给父皇,以父皇的性情,不会以言治罪的,就算治罪,也不过治罪一个周不疑,那周不疑死猪不怕开水烫,会有什么结果,到时候反而是我落下个不好的名声。”
“小人绝对不会透露出殿下的。”太监连忙道。
“那你是觉得川军的文武比你还蠢,还是我父皇看不出你那点心思?”
刘循话音一落,太监一下子就跪下来:“小人绝没有那个意思啊,小人该死……”
刘康看也没看太监一眼,只是陷入思索,动了刘循身边的人,那一下子就能猜出是谁做的,刘康可没那么傻。
……
“老爷,还在想黄兰的事吗?”
黄权回到家中,妻子端上一杯热茶,递到黄权面前,看到黄权面色郁郁,立刻问了出来,她也知道黄权这些日子,一直心情不好,黄家一下子被杀了一百多人,心情能好才怪。
黄权摇摇头:“黄兰那个畜生,咎由自取,给我黄家带来灭天大祸,我警告过他多少次,当今皇上眼里不揉沙子,叫他别搞小动作,现在竟然……唉。”
黄权一想到黄兰连累了父亲,就恨不得抽他的皮,为了那么点钱值得吗?黄家还缺钱吗?
所有川军文武都知道刘璋的性格,黄权同样知道,虽然恨黄兰牵连了这么多人,却知道黄家做出这样的事,又被当成了新政的垫脚石,那一百多人是必死无疑。
“那老爷为什么还唉声叹气,难道朝中出了什么事吗?”妻子疑惑地问道,看黄权的表情,并不是伤心,而是焦虑。
伤心是伤心以前的事,焦虑却是焦虑以后的事,说明不仅仅是黄兰的事,妻子一下子就想到了今日新帝登基,莫非是出了什么事情,让黄权沉重。
“没出什么事,而且有的方面,说不定比预想的还好一点。”黄权想的是爵位,可是明显这种意外之喜,没有什么作用。
见妻子不解的眼神,黄权沉重地叹口气:“可能我们黄家要出大事了。”
“什么?”妻子一惊:“难道……皇上要做当年高祖之事?”黄权的妻子也是大家闺秀,有些见识,一下子就想到了狡兔死走狗烹。
“那倒不是,至少现在看不出来,我说的是康儿。”
“殿下?”
黄权摇摇头,向妻子挥挥手,“你下去吧,我自己想想。”
所有人,没人知道黄权的担心,黄权忧虑的不是这次一百多黄家子弟被杀,而是整个黄家。
没人注意那些新设部门的官职,黄权却注意了,至少曹冲和周不疑两个人都进入军机处,让黄权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或许皇上从来没改变过,要让刘循继任大位,而周不疑和曹冲进入军机处,明显是为刘循铺路的。
那次刘璋在西域死讯传来,黄权印象深刻,当时黄权就真的担心因为刘康的关系,为了稳固刘循的位置,黄家会遭难,因为的确有人对黄家进行监视。
而这次一百多黄家子弟被杀,让黄权开始害怕起来,自古皇家兄弟相残的事情太过了,如果刘循继位,为了稳固皇权会做什么?
如果自己的官职一般就算了,如果黄玥不是皇后就算了,或许还只针对刘康。
可是自己和妹妹,一个是后宫之主,一个是文臣之首,刘循为了稳固黄权,不打击黄家才怪,除非自己主动辞官。
一百多黄家子弟被杀,是黄家重创,可要是刘循继位,开始对黄家动手,那绝对是黄家灭顶之灾。
今日看到黄家一百多人被杀,黄权仿佛看到了他日刘循下令对黄家大规模诛杀,就像当初汉宣帝诛杀霍光的家族一样。
自己作为文臣之首,不被迫害,周不疑和曹冲两个人都安插不进三省六部。
黄权觉得有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可是也不能与任何人商议,这种事情,自己还根本就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