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说:铲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些年来,偏偏丁盛勇无力御女,苦不堪言。
在丁鸿臣府上做师爷的瞿拐子给他出一个馊主意:到扬州买匹瘦马,养几年。
扬州瘦马,根本就与马无关。从明朝到满清,有人口贩子到乡下收女童,再转卖给妓院,能数倍其利。老鸨会让这些瘦弱的女孩子学习歌舞应酬和琴棋书画,这就是养瘦马。
史学大家赵翼也记其事:“扬州人多养处女,卖人作妾,谓之曰养瘦马。其语似出自于白香山的诗句: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瘦马也分三六九等,没有人要的瘦马就在烟花柳巷里讨生活。
02
那年盛夏,丁盛勇带了几个亲兵,到了峨边太平堡的抚夷厅。
经过一番明查暗访,当地官员只找到一个石达开的女兵,确实是个客家女子。十年之前,她收养了一个被弃的女婴,小名叫梅娘。
丁盛勇也知道,当地的土司经常是冒功邀赏。成都大将军和四川总督是心知肚明,从不追究。这女兵当然得抓,再殃及无辜就是作孽了。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不知道为什么,丁盛勇是越来越相信一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03
“要喝凉水自己舀,要找细妹过山腰。”
这个女人爱唱山歌:“啊呀勒,郎有心来妹有心,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行路,水深自有摆渡人。
日头很毒,丁盛勇骑在马上昏昏欲睡,听到自己的兵说:“别没盐没味,要唱就给我们唱段十八摸,还能讨一点水喝!”
背着勒颈抄背的细绳子,已经在太阳下面走了几十里的山路,自然是渴得难受。
“啊呀勒……阿哥伸手做什么?阿姊的头上桂花香……桃花朵朵又一春,眼见河水漫山岗……”
所谓徐娘半老,正当如狼似虎……
丁盛勇把注意力放到了她的养女身上,想起了杜牧的一首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04
当天晚上,丁盛勇一行到了峨眉县衙。
县令王大人亲自到西门迎接,还在温泉山庄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这个女人是要犯,得单独关押,今晚过堂。”
王大人连连点头说:“丁爷,我们先去温泉泡一泡,解解乏。这点公事,下面的人自然会办。”
“未必吧?”
“哦!”
王大人转了一转自己的眼珠,就把耳朵贴到了丁盛勇的嘴边,听懂了上面的意思,诺诺应承:“没问题……没有问题……”
丁盛勇重重地拍了拍王大人的肩,仰头而笑。
05
女牢就在衙门里头,石砌的房子配着低矮的门。
里面,梁上垂着粗铁链,墙角堆放着废弃的刑具和油腻发污的绳索。
房间的正中有张笨重的长凳,它的一头嵌在石墙之中,上面挂着一对铁环。绕过长凳还有一道门,里面是一个有三十多平米的大通间。十几个蓬头垢面的女囚挤在一起,就像一群快要入土的饿鬼。听到声响,有人抬起头,懒散地看着从门缝里透过的光。听到开锁声,所有的脑袋都仰了起来。
“进去吧!”
牢头把五花大绑的客家女向里一掀,梅娘看到母亲双腿一软,就摔到了囚室里面。
潮湿的墙上有层薄薄的苔藓,深陷的地面上到处都是恶臭的污水洼。梅娘刚想跳进去扶起自己的母亲,凶狠的牢头就抓住了她的头发,硬生生地提了起来:“鬼撵慌了?先去过堂!”
“妹妹哟,你的父亲在云南……”
母亲从地上爬起来,扶住女牢的门槛向梅娘大声喊道。牢头一脚踩到了她的手指上,接着又提起脚头,踢向心窝……
砰的一声闷声,笨重的牢门关上了,头上落下一层沙。从此,梅娘就与自己的母亲阴阳两隔。
06
梅娘听懂了母亲的话,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自己的身世。
进了大堂,梅娘一眼就看到一块横匾:公正廉明。两旁立着皂班,手握半红半黑的椴木衙棍。
大堂正中是一个巨大的木案,一身官袍的县老爷坐在后面一拍惊堂木:“还不跪下!”
梅娘扭头想跑,站在身后的女牢头一脚踢向她的脚弯,用手抓住她的肩膀向下一压,就让她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
“你叫什么?”
“小女姓梅,父亲病重就把我卖给了义母,唤作梅娘……”
“胡说!你的父母都是反贼!”
县官的声音不大,两边的皂班将手里的水火棍向下杵,擂得大堂里面的青石板咚咚地响。
“不是胡说!”
梅娘刚回嘴,一个衙役抓起梅娘的头发就是两记响亮的耳光。嘴角有一股咸味,这是血的味道。
“我叫梅娘!”
大声地喊了出来,倔强的梅娘才意识到了母亲的一片苦心!
07
这时,丁盛勇的一个手下从侧门里走了出来。
她把打人的衙役推到了边上:“没有错,这个小姑娘就是叫梅娘。”
县官立即就换上了笑脸,大笔一勾就把懵懵懂懂的梅娘交给了这个人。
“还是我们的丁爷心善,怕你再遭罪受!”
低下头,梅娘失声痛哭……越哭越伤心,直到双眼发黑跪到地上,气若游丝。
也就在那夜,丁盛勇的手指染上了处女的血。在木盆里洗了三遍,还有红丝渗出……
08
养了七八年,还是膝下空空。
有一天,剿匪受挫的丁盛勇把一帮兄弟带进了梅娘的房间。
他对病恹恹的女子说:“你不是想还做婊子吗?今天晚上,我就让你趁心如意!”
甩下这句话,丁盛勇就大步流星地甩手而去。得到了统爷的承诺,十几个死里逃生的乡勇极尽疯狂。
从小就身受奇冤,背负着血海深仇,梅娘忍辱含垢,苦苦地挣扎在妖魔当道的世上,就是要给自己的父母亲留下血脉。
都说:铲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些年来,偏偏丁盛勇无力御女,苦不堪言。
在丁鸿臣府上做师爷的瞿拐子给他出一个馊主意:到扬州买匹瘦马,养几年。
扬州瘦马,根本就与马无关。从明朝到满清,有人口贩子到乡下收女童,再转卖给妓院,能数倍其利。老鸨会让这些瘦弱的女孩子学习歌舞应酬和琴棋书画,这就是养瘦马。
史学大家赵翼也记其事:“扬州人多养处女,卖人作妾,谓之曰养瘦马。其语似出自于白香山的诗句: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瘦马也分三六九等,没有人要的瘦马就在烟花柳巷里讨生活。
02
那年盛夏,丁盛勇带了几个亲兵,到了峨边太平堡的抚夷厅。
经过一番明查暗访,当地官员只找到一个石达开的女兵,确实是个客家女子。十年之前,她收养了一个被弃的女婴,小名叫梅娘。
丁盛勇也知道,当地的土司经常是冒功邀赏。成都大将军和四川总督是心知肚明,从不追究。这女兵当然得抓,再殃及无辜就是作孽了。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不知道为什么,丁盛勇是越来越相信一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03
“要喝凉水自己舀,要找细妹过山腰。”
这个女人爱唱山歌:“啊呀勒,郎有心来妹有心,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行路,水深自有摆渡人。
日头很毒,丁盛勇骑在马上昏昏欲睡,听到自己的兵说:“别没盐没味,要唱就给我们唱段十八摸,还能讨一点水喝!”
背着勒颈抄背的细绳子,已经在太阳下面走了几十里的山路,自然是渴得难受。
“啊呀勒……阿哥伸手做什么?阿姊的头上桂花香……桃花朵朵又一春,眼见河水漫山岗……”
所谓徐娘半老,正当如狼似虎……
丁盛勇把注意力放到了她的养女身上,想起了杜牧的一首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04
当天晚上,丁盛勇一行到了峨眉县衙。
县令王大人亲自到西门迎接,还在温泉山庄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这个女人是要犯,得单独关押,今晚过堂。”
王大人连连点头说:“丁爷,我们先去温泉泡一泡,解解乏。这点公事,下面的人自然会办。”
“未必吧?”
“哦!”
王大人转了一转自己的眼珠,就把耳朵贴到了丁盛勇的嘴边,听懂了上面的意思,诺诺应承:“没问题……没有问题……”
丁盛勇重重地拍了拍王大人的肩,仰头而笑。
05
女牢就在衙门里头,石砌的房子配着低矮的门。
里面,梁上垂着粗铁链,墙角堆放着废弃的刑具和油腻发污的绳索。
房间的正中有张笨重的长凳,它的一头嵌在石墙之中,上面挂着一对铁环。绕过长凳还有一道门,里面是一个有三十多平米的大通间。十几个蓬头垢面的女囚挤在一起,就像一群快要入土的饿鬼。听到声响,有人抬起头,懒散地看着从门缝里透过的光。听到开锁声,所有的脑袋都仰了起来。
“进去吧!”
牢头把五花大绑的客家女向里一掀,梅娘看到母亲双腿一软,就摔到了囚室里面。
潮湿的墙上有层薄薄的苔藓,深陷的地面上到处都是恶臭的污水洼。梅娘刚想跳进去扶起自己的母亲,凶狠的牢头就抓住了她的头发,硬生生地提了起来:“鬼撵慌了?先去过堂!”
“妹妹哟,你的父亲在云南……”
母亲从地上爬起来,扶住女牢的门槛向梅娘大声喊道。牢头一脚踩到了她的手指上,接着又提起脚头,踢向心窝……
砰的一声闷声,笨重的牢门关上了,头上落下一层沙。从此,梅娘就与自己的母亲阴阳两隔。
06
梅娘听懂了母亲的话,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自己的身世。
进了大堂,梅娘一眼就看到一块横匾:公正廉明。两旁立着皂班,手握半红半黑的椴木衙棍。
大堂正中是一个巨大的木案,一身官袍的县老爷坐在后面一拍惊堂木:“还不跪下!”
梅娘扭头想跑,站在身后的女牢头一脚踢向她的脚弯,用手抓住她的肩膀向下一压,就让她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
“你叫什么?”
“小女姓梅,父亲病重就把我卖给了义母,唤作梅娘……”
“胡说!你的父母都是反贼!”
县官的声音不大,两边的皂班将手里的水火棍向下杵,擂得大堂里面的青石板咚咚地响。
“不是胡说!”
梅娘刚回嘴,一个衙役抓起梅娘的头发就是两记响亮的耳光。嘴角有一股咸味,这是血的味道。
“我叫梅娘!”
大声地喊了出来,倔强的梅娘才意识到了母亲的一片苦心!
07
这时,丁盛勇的一个手下从侧门里走了出来。
她把打人的衙役推到了边上:“没有错,这个小姑娘就是叫梅娘。”
县官立即就换上了笑脸,大笔一勾就把懵懵懂懂的梅娘交给了这个人。
“还是我们的丁爷心善,怕你再遭罪受!”
低下头,梅娘失声痛哭……越哭越伤心,直到双眼发黑跪到地上,气若游丝。
也就在那夜,丁盛勇的手指染上了处女的血。在木盆里洗了三遍,还有红丝渗出……
08
养了七八年,还是膝下空空。
有一天,剿匪受挫的丁盛勇把一帮兄弟带进了梅娘的房间。
他对病恹恹的女子说:“你不是想还做婊子吗?今天晚上,我就让你趁心如意!”
甩下这句话,丁盛勇就大步流星地甩手而去。得到了统爷的承诺,十几个死里逃生的乡勇极尽疯狂。
从小就身受奇冤,背负着血海深仇,梅娘忍辱含垢,苦苦地挣扎在妖魔当道的世上,就是要给自己的父母亲留下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