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明亡以后,朱家弋阳王七世孙朱耷削发为僧,自称八大山人,亦僧亦道且装疯卖傻。
晚年,八大山人在南昌城郊的潮王洲上搭起草房,题名为寤歌草堂。
“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
康熙四十四年,朱耷留下几册画稿和一篇别样的文字,世称江永蚂蚁字。
02
无聊笑哭似杏花,天肥地瘦任由它。
雪埋柴门是也非,半截禅杖柱天涯……
朱耷用江永蚂蚁字简略地记录了永王朱慈炤的流浪史,名为情僧录。
崇祯十七年之春,太子十六岁,定王慈炯十二岁,永王慈炤十二岁,悼王慈焕十一岁。
太子与定王为周后所生,永王慈炤与悼王慈焕则出自于田贵妃。崇祯四年,永王慈炤出生以后,刚满二十岁的崇祯帝将田贵妃居住的永宁宫更名为承乾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炤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03
崇祯三年,袁崇焕受剐于京师。
崇祯四年,祖大寿领三万关宁铁骑守大凌河,战事惨烈。
大凌河古称渝水或白狼河,辽代以后改称为灵河,其河谷是中原与东北间的交通枢纽。
袁崇焕在锦州以东两修大凌城,都被后金的铁骑踏平了。这次,皇太极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点打援,连战连捷。
清军战报:“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死守三月,援尽城降。”
04
崇祯四年,田贵妃十八岁。
宫中,周后联合袁妃处处刁难。崇祯十五年,田贵妃薨。
崇祯十五年春,北京城陷。太子与定王去周后家,永王与悼王去了田府。
传信录说:“城陷后,太子在周后家见到朱媺娖,相拥而泣。周后之父上告,清军以假太子之名捕杀之。幸永王与悼王未入其门,得脱。”
在朱耷留下的情僧录里面,永王与悼王是去了崇祯的母舅家,而且随老太太取道关中陕西,南下四川并就藩于嘉州。
05
崇祯的生母刘氏是朱常洛身边的小淑女,没有一点地位。
万历四十四年,也是努尔哈赤立国的那一年,刘氏被人活活打死。这年,崇祯帝只有五岁。
崇祯登基,追谥其生母为孝纯皇后,并大力尊封外祖母一家,并称外婆徐媪为瀛国太夫人。在红楼梦里,以刘佬佬记其事。
李闯王破城后,刘家一门四十二人殉国,只有近七旬的瀛国太夫人和十五岁的小孙子文炤两人不在其内。这时,瀛国太夫人已经带着两位皇王与自己的小孙子出了永定门,队伍中还有一位身怀有孕的帝妃。
“一自居庸贼骑来,禁城宫阙望烽开。如今头白故人问,风雨柴门永夜哀。”
刘文炤活到了康熙时代,给一个故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没有细说逃亡的种种细节。
06
酸风冷雨赴重泉,一去忠魂不复旋。
已分全家成大节,独留遗种问苍天……
有人给刘文炤作小传:“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刘家死难四十二人,独新乐侯少弟自缢不死,独身走江南。”
文炤字雪舫,康熙己酉与余交。面微黄,髭长二寸许,发有杂白,年及不惑。著有殉难纪略一册,宁都魏叔子癸卯十月赠序。余问再缢不死状,雪舫涕曰:“天也!十九日闻变,母急登楼,炤亦登。亲见次姐先死,投环而堕其地。再入,再堕。起见吾母亦堕,呼不应……长号而出,哭拜祖母瀛国太夫人前。太夫人曰: 汝兄原令汝留侍我,今不死,天也!
吴伟业曾与刘雪舫相见于高邮,写诗记其事。
07
在情僧录里,朱耷说:“文炤代永王赴清营,就死前留诗曰:失国七载家千里,得雪三冬花万朵。”
盐城的宋曹与幸存下来的永王慈炤结为儿女亲家,娶其独生女为儿媳,生子名刘存。相传,汤村有座皇姑坟。
永王有稽山客怀:江东风景近如何?十里钱塘倚棹过。白发每从愁里尽,青山偏是客中多。攒宫草没冬青死,禹庙碑倾古字磨。独有若耶溪畔女,秋来独唱旧吴歌。
永王有清河夜泊:孤舟离绪又清明,一挂蒲帆千里程。去住向谁商出处,飘零到我负平生。云连海气天无色,风鼓河流夜有声。襥被春寒眠不稳,凄然双泪落三更。
还写有:建业荒城王气销,逃名何地寄渔樵。干戈梦里怀三径,刀尺声中过六朝。旧雨不来江路晚,归鸿信断楚山遥。孤镫此际堪愁绝,独立寒空夜寂寥。
还写有:黄叶萧萧眼倦开,北风吹客上高台。千秋王气朝云散,万里边声塞雁来。旧苑荒榛多牧马,青山落日独衔杯。不须更下新亭泪,晋代园陵已劫灰。
还写有:极目离离土一丘,汉皇陵庙此山头。宫云有意终朝变,淮水无情逐夜流。汤沐昔年曾赐复,禾麻今日不完秋。疲驴踏遍残阳外,烟树萧萧动客愁。
08
我来古寺暗销魂,瓦砾盈阶一径存。
仅有炉烟凝白昼,绝无钟鼓课黄昏……
相传,刘文炤和祖母逃到海州,先是藏在南山中。过了一年多,刘文炤在洞旁修建会隐庵。
康熙二十六年秋,刘文炤病故于高邮的汤村。有人到会隐庵写下一诗:“东海逃归负母时,几如偕隐介之推。隔朝莫上陈情表,在洞难兴恢复师。正气直随天地老,忠魂惟许雪霜知。迄今庙貌垂千古,月落深山啼鸟悲。”
自古山川难恃险,从来花鸟易伤情。
南朝过眼繁华尽,倚杖长干看月明。
永王朱慈炤生于崇祯五年八月十五,那是个令人神往的中秋节。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明亡以后,朱家弋阳王七世孙朱耷削发为僧,自称八大山人,亦僧亦道且装疯卖傻。
晚年,八大山人在南昌城郊的潮王洲上搭起草房,题名为寤歌草堂。
“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
康熙四十四年,朱耷留下几册画稿和一篇别样的文字,世称江永蚂蚁字。
02
无聊笑哭似杏花,天肥地瘦任由它。
雪埋柴门是也非,半截禅杖柱天涯……
朱耷用江永蚂蚁字简略地记录了永王朱慈炤的流浪史,名为情僧录。
崇祯十七年之春,太子十六岁,定王慈炯十二岁,永王慈炤十二岁,悼王慈焕十一岁。
太子与定王为周后所生,永王慈炤与悼王慈焕则出自于田贵妃。崇祯四年,永王慈炤出生以后,刚满二十岁的崇祯帝将田贵妃居住的永宁宫更名为承乾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炤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03
崇祯三年,袁崇焕受剐于京师。
崇祯四年,祖大寿领三万关宁铁骑守大凌河,战事惨烈。
大凌河古称渝水或白狼河,辽代以后改称为灵河,其河谷是中原与东北间的交通枢纽。
袁崇焕在锦州以东两修大凌城,都被后金的铁骑踏平了。这次,皇太极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点打援,连战连捷。
清军战报:“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死守三月,援尽城降。”
04
崇祯四年,田贵妃十八岁。
宫中,周后联合袁妃处处刁难。崇祯十五年,田贵妃薨。
崇祯十五年春,北京城陷。太子与定王去周后家,永王与悼王去了田府。
传信录说:“城陷后,太子在周后家见到朱媺娖,相拥而泣。周后之父上告,清军以假太子之名捕杀之。幸永王与悼王未入其门,得脱。”
在朱耷留下的情僧录里面,永王与悼王是去了崇祯的母舅家,而且随老太太取道关中陕西,南下四川并就藩于嘉州。
05
崇祯的生母刘氏是朱常洛身边的小淑女,没有一点地位。
万历四十四年,也是努尔哈赤立国的那一年,刘氏被人活活打死。这年,崇祯帝只有五岁。
崇祯登基,追谥其生母为孝纯皇后,并大力尊封外祖母一家,并称外婆徐媪为瀛国太夫人。在红楼梦里,以刘佬佬记其事。
李闯王破城后,刘家一门四十二人殉国,只有近七旬的瀛国太夫人和十五岁的小孙子文炤两人不在其内。这时,瀛国太夫人已经带着两位皇王与自己的小孙子出了永定门,队伍中还有一位身怀有孕的帝妃。
“一自居庸贼骑来,禁城宫阙望烽开。如今头白故人问,风雨柴门永夜哀。”
刘文炤活到了康熙时代,给一个故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没有细说逃亡的种种细节。
06
酸风冷雨赴重泉,一去忠魂不复旋。
已分全家成大节,独留遗种问苍天……
有人给刘文炤作小传:“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刘家死难四十二人,独新乐侯少弟自缢不死,独身走江南。”
文炤字雪舫,康熙己酉与余交。面微黄,髭长二寸许,发有杂白,年及不惑。著有殉难纪略一册,宁都魏叔子癸卯十月赠序。余问再缢不死状,雪舫涕曰:“天也!十九日闻变,母急登楼,炤亦登。亲见次姐先死,投环而堕其地。再入,再堕。起见吾母亦堕,呼不应……长号而出,哭拜祖母瀛国太夫人前。太夫人曰: 汝兄原令汝留侍我,今不死,天也!
吴伟业曾与刘雪舫相见于高邮,写诗记其事。
07
在情僧录里,朱耷说:“文炤代永王赴清营,就死前留诗曰:失国七载家千里,得雪三冬花万朵。”
盐城的宋曹与幸存下来的永王慈炤结为儿女亲家,娶其独生女为儿媳,生子名刘存。相传,汤村有座皇姑坟。
永王有稽山客怀:江东风景近如何?十里钱塘倚棹过。白发每从愁里尽,青山偏是客中多。攒宫草没冬青死,禹庙碑倾古字磨。独有若耶溪畔女,秋来独唱旧吴歌。
永王有清河夜泊:孤舟离绪又清明,一挂蒲帆千里程。去住向谁商出处,飘零到我负平生。云连海气天无色,风鼓河流夜有声。襥被春寒眠不稳,凄然双泪落三更。
还写有:建业荒城王气销,逃名何地寄渔樵。干戈梦里怀三径,刀尺声中过六朝。旧雨不来江路晚,归鸿信断楚山遥。孤镫此际堪愁绝,独立寒空夜寂寥。
还写有:黄叶萧萧眼倦开,北风吹客上高台。千秋王气朝云散,万里边声塞雁来。旧苑荒榛多牧马,青山落日独衔杯。不须更下新亭泪,晋代园陵已劫灰。
还写有:极目离离土一丘,汉皇陵庙此山头。宫云有意终朝变,淮水无情逐夜流。汤沐昔年曾赐复,禾麻今日不完秋。疲驴踏遍残阳外,烟树萧萧动客愁。
08
我来古寺暗销魂,瓦砾盈阶一径存。
仅有炉烟凝白昼,绝无钟鼓课黄昏……
相传,刘文炤和祖母逃到海州,先是藏在南山中。过了一年多,刘文炤在洞旁修建会隐庵。
康熙二十六年秋,刘文炤病故于高邮的汤村。有人到会隐庵写下一诗:“东海逃归负母时,几如偕隐介之推。隔朝莫上陈情表,在洞难兴恢复师。正气直随天地老,忠魂惟许雪霜知。迄今庙貌垂千古,月落深山啼鸟悲。”
自古山川难恃险,从来花鸟易伤情。
南朝过眼繁华尽,倚杖长干看月明。
永王朱慈炤生于崇祯五年八月十五,那是个令人神往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