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九一〇年,蒋经国生于宁波奉化溪口镇,字建丰。
他的母亲叫毛福梅,其家是溪口附近岩头一带的名门望族。
毛氏一族的祖籍是浙西衢州的清漾村,可谓俊杰满门,清白传家。
清漾的毛氏族谱有六十六册,明确记载自己的始祖为周文王的庶子姬郑,受封于岐山毛国,世称毛公。
毛国包括关中的宝鸡、凤翔和陈仓等地,属于畿内国。秦国初兴,秦哀公收其地,立都城于岐山之东,姬郑后裔遂以国号为姓。
五胡乱华,毛宝率家族南渡。毛宝之子因功受封于衢,世称三衢毛氏。
清漾的祖宅为三进三堂,北京大学的文学院长胡适为其重题门匾。大堂里面有互楹联:“莫把欺心承祖考,要留好样与子孙。”
门柱之上,刻着苏轼题写的对联:“天辟画图星斗文章并烂,地呈灵秀山川人物同奇。”
翻开毛氏族谱,先后出现过八位尚书,还有近百名进士及第,衣锦还乡。
02
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格里历的一九〇一年,还是干支纪历的辛丑年。
这年,庆亲王奕劻代表清廷与八国联军议和,赔款近十亿两白银并确保西方传教士和外国公民的自由和安全,史称辛丑条约。
也是这年,十九岁的毛福梅嫁给只有十四岁的蒋介石,从岩头到了溪口镇。新娘到了门前,当时还叫蒋志清的小丈夫跟着一帮看热闹的孩童争夺地上还没炸的爆竹,横擦鼻涕……
当地有句民谚:“新郎拾爆竹,夫妻难到头。”
当天晚上,毛福梅独坐于新房,自己的新郎馆则回了娘屋。后来,蒋志清东渡日本,一呆就是六年,改名蒋介石。回国之后,也是东奔西走,很少回家。传闻到是不少,有人说蒋介石找了日本女人。又有人说蒋介石看上了一个妓院里的梳头师。还有一个儿子,取名蒋纬国,字建镐。
一九一三年夏,蒋介石把一个姓姚的女子和已有三岁多的蒋纬国送回了自己的溪口镇。
03
一九二五年,刚满十五岁的蒋经国就被父亲送到了莫斯科。
那一年,国父逝世,留下一句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苏共领导人郑重地宣布:“我们决定创办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替中国革命培养人材。”
同年秋,苏俄人把沃尔洪卡大街上一幢贵族官邸改成了秘密学校,简称中山大学。
经过层层的选拔,第一批学员只有三百多人。学校要求学生给自己取一个俄国名,蒋经国给自己定的名字是尼古拉,思想激进。
两年后,蒋介石与俄共领袖斯大林翻脸成仇。苏俄的报纸刊出了蒋经国的声明和一封写给蒋介石的公开信,国内的几家报纸也有转载:“蒋介石的叛变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当他滔滔不绝地谈论革命时,他已经逐渐开始背叛革命了。现在我要说,革命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要务。今后,我不再认你为父……”
一九二七年八月,蒋介石跑回老家休掉了糟糖之妻。十二月一日,蒋介石在上海的大华饭店与宋美龄喜结良缘。
这时,只有十七岁的蒋经国已被苏俄贬到荒凉的西伯利亚当兵,苦不堪言……
04
协湾街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
溪口有条风光旖旎的剡溪绕城而过,东面有武岭横卧。
一九二八年,蒋介石荣归故里,重修并大规模地扩建蒋家老屋,立丰镐房、小洋房和玉泰盐铺
丰镐房前厅后堂,两厢四廊。前庭有三个相连的花园,中间是小天井。
宋美龄在小天井里金桂树和银桂树,住东厢房。毛福梅住西厢,依旧主持家务。
中堂名为报本堂,祭祖敬天。蒋介石亲书横匾:寓理帅气。两边有联:“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蒋姓的始组是周公旦的第三子姬伯龄,受封于淮滨的蒋国,其后代也是以国号为姓。
当年周文王在沣水西岸建丰京,周武王又在沣水东岸建立镐京。后世以丰镐称西周王朝的国都,又叫宗周。
相传,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蒋肇聪居周房,有三子两女。蒋介石为次子,得丰镐房。
05
现在,宋美龄身为国母,却偏偏无后。
有消息说,蒋公年青时颇为浪荡,惹上了花柳病,已无力添嗣。
就连蒋纬国也不是蒋介石的骨肉,而是一个好朋友的非婚之子,权且堵人之口。
南京方面通过多条渠道都拿到了一条同样的消息,蒋经国在西伯利亚的劳动表现相当抢眼,被保送到列宁格勒托玛契夫中央军政学院深造。
这所学校被誉为苏俄的西点军校,专门培养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各方面的管理都相当严格。二九年春,蒋经国再一次公开声明:“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就是敌人!”
不料,这年的四月,张学良派军警搜查了苏俄驻东北的领事馆,进而触发了中苏间的军事冲突。
一九三〇年夏,蒋经国以各科全优的好成绩毕业,毕业论文是探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06
蒋经国向校方申请回国,获得了批准。
当时,中国有一首民谣:“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蒋经国在其申请里写道:“革命者的目标是惠及普罗大众,消除万恶的私有制……”
斯大林不同意放蒋经国回国,把他下放到工厂里做技术员,说是体验生活。不久,蒋经国又被送到了西伯利亚。
日本入侵东北,斯大林召见了蒋经国,谈话持续了三个半小时,内容不详。三一年十二月,蒋介石再次下野,回到溪口的老家。
蒋介石对宋美龄说:“如果我死,才能换经国回国,我倒是真想早早谢世,以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后来,听说蒋经国竟爱上了一个俄罗斯姑娘,蒋介石深深地叹了一气。
一九一〇年,蒋经国生于宁波奉化溪口镇,字建丰。
他的母亲叫毛福梅,其家是溪口附近岩头一带的名门望族。
毛氏一族的祖籍是浙西衢州的清漾村,可谓俊杰满门,清白传家。
清漾的毛氏族谱有六十六册,明确记载自己的始祖为周文王的庶子姬郑,受封于岐山毛国,世称毛公。
毛国包括关中的宝鸡、凤翔和陈仓等地,属于畿内国。秦国初兴,秦哀公收其地,立都城于岐山之东,姬郑后裔遂以国号为姓。
五胡乱华,毛宝率家族南渡。毛宝之子因功受封于衢,世称三衢毛氏。
清漾的祖宅为三进三堂,北京大学的文学院长胡适为其重题门匾。大堂里面有互楹联:“莫把欺心承祖考,要留好样与子孙。”
门柱之上,刻着苏轼题写的对联:“天辟画图星斗文章并烂,地呈灵秀山川人物同奇。”
翻开毛氏族谱,先后出现过八位尚书,还有近百名进士及第,衣锦还乡。
02
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格里历的一九〇一年,还是干支纪历的辛丑年。
这年,庆亲王奕劻代表清廷与八国联军议和,赔款近十亿两白银并确保西方传教士和外国公民的自由和安全,史称辛丑条约。
也是这年,十九岁的毛福梅嫁给只有十四岁的蒋介石,从岩头到了溪口镇。新娘到了门前,当时还叫蒋志清的小丈夫跟着一帮看热闹的孩童争夺地上还没炸的爆竹,横擦鼻涕……
当地有句民谚:“新郎拾爆竹,夫妻难到头。”
当天晚上,毛福梅独坐于新房,自己的新郎馆则回了娘屋。后来,蒋志清东渡日本,一呆就是六年,改名蒋介石。回国之后,也是东奔西走,很少回家。传闻到是不少,有人说蒋介石找了日本女人。又有人说蒋介石看上了一个妓院里的梳头师。还有一个儿子,取名蒋纬国,字建镐。
一九一三年夏,蒋介石把一个姓姚的女子和已有三岁多的蒋纬国送回了自己的溪口镇。
03
一九二五年,刚满十五岁的蒋经国就被父亲送到了莫斯科。
那一年,国父逝世,留下一句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苏共领导人郑重地宣布:“我们决定创办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替中国革命培养人材。”
同年秋,苏俄人把沃尔洪卡大街上一幢贵族官邸改成了秘密学校,简称中山大学。
经过层层的选拔,第一批学员只有三百多人。学校要求学生给自己取一个俄国名,蒋经国给自己定的名字是尼古拉,思想激进。
两年后,蒋介石与俄共领袖斯大林翻脸成仇。苏俄的报纸刊出了蒋经国的声明和一封写给蒋介石的公开信,国内的几家报纸也有转载:“蒋介石的叛变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当他滔滔不绝地谈论革命时,他已经逐渐开始背叛革命了。现在我要说,革命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要务。今后,我不再认你为父……”
一九二七年八月,蒋介石跑回老家休掉了糟糖之妻。十二月一日,蒋介石在上海的大华饭店与宋美龄喜结良缘。
这时,只有十七岁的蒋经国已被苏俄贬到荒凉的西伯利亚当兵,苦不堪言……
04
协湾街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
溪口有条风光旖旎的剡溪绕城而过,东面有武岭横卧。
一九二八年,蒋介石荣归故里,重修并大规模地扩建蒋家老屋,立丰镐房、小洋房和玉泰盐铺
丰镐房前厅后堂,两厢四廊。前庭有三个相连的花园,中间是小天井。
宋美龄在小天井里金桂树和银桂树,住东厢房。毛福梅住西厢,依旧主持家务。
中堂名为报本堂,祭祖敬天。蒋介石亲书横匾:寓理帅气。两边有联:“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蒋姓的始组是周公旦的第三子姬伯龄,受封于淮滨的蒋国,其后代也是以国号为姓。
当年周文王在沣水西岸建丰京,周武王又在沣水东岸建立镐京。后世以丰镐称西周王朝的国都,又叫宗周。
相传,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蒋肇聪居周房,有三子两女。蒋介石为次子,得丰镐房。
05
现在,宋美龄身为国母,却偏偏无后。
有消息说,蒋公年青时颇为浪荡,惹上了花柳病,已无力添嗣。
就连蒋纬国也不是蒋介石的骨肉,而是一个好朋友的非婚之子,权且堵人之口。
南京方面通过多条渠道都拿到了一条同样的消息,蒋经国在西伯利亚的劳动表现相当抢眼,被保送到列宁格勒托玛契夫中央军政学院深造。
这所学校被誉为苏俄的西点军校,专门培养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各方面的管理都相当严格。二九年春,蒋经国再一次公开声明:“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就是敌人!”
不料,这年的四月,张学良派军警搜查了苏俄驻东北的领事馆,进而触发了中苏间的军事冲突。
一九三〇年夏,蒋经国以各科全优的好成绩毕业,毕业论文是探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06
蒋经国向校方申请回国,获得了批准。
当时,中国有一首民谣:“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蒋经国在其申请里写道:“革命者的目标是惠及普罗大众,消除万恶的私有制……”
斯大林不同意放蒋经国回国,把他下放到工厂里做技术员,说是体验生活。不久,蒋经国又被送到了西伯利亚。
日本入侵东北,斯大林召见了蒋经国,谈话持续了三个半小时,内容不详。三一年十二月,蒋介石再次下野,回到溪口的老家。
蒋介石对宋美龄说:“如果我死,才能换经国回国,我倒是真想早早谢世,以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后来,听说蒋经国竟爱上了一个俄罗斯姑娘,蒋介石深深地叹了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