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闽的战略计划明显变了。
在群臣战战兢兢的等候中,李捷非但没有下令第二次渡海进攻,反倒是将新建设成的忠勇八卫十多万军队解散了,沿着小亚细亚划分防区,继续收拾还在小亚细亚东北角,历史上本都王国领土催死挣扎的东罗马残余势力之后,集结在凯撒利亚,以佛所,罗德一线令人窒息的大军开始缓缓后退。
与东罗马帝国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一下子舒缓了下来。
就连李捷本人,也是携带后宫,向安条克换换退去,短时间内,大闽不会向罗马帝国发动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不论是打累了的朝廷高层,还是对岸君士坦丁堡大皇宫中的君士坦丁四世,都是松了口气。
不过很快,这两个轻松了不到片刻的政治团体又都发愁了起来,大闽的百官愁的是,既然退兵了,那么闽王称帝之事自然是告了一段落,据说已经由宰相们议论功劳而准备好的,于称帝之后册封群臣的封赏诏书亦是束之高阁。
不少大臣都七老八十了,谁知道能不能活到下一次闽军进攻,闽王称帝大封功臣的时候,可偏偏称帝一件事儿开始成了大闽政治上的禁忌,谁都不敢再提,话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而君士坦丁四世头疼的却是他手下的盟友,通过联姻的关系,君士坦丁四世是坐上了匈人首领卡巴尔的岳老爷,可骄横的匈人可根本不买他这个罗马皇帝的账,甚至保加尔首领西蒙都约束不住他,匈人骑兵在东罗马帝国境内跟蝗虫一般,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本来就经历了连年战火,还有阿拉伯人劫掠的巴尔干半岛,在他们手下变得更为荒凉。
向匈人求援本来就是饮鸩止渴,如今匈人正一点点破坏君士坦丁四世的统治基础,他却一筹莫展,这时候根本不敢得罪匈人,万一把这帮野蛮人气走了,李捷再次进攻,谁来抵挡?
这也是王玄策让李捷安心等的原因!
大闽开元六年十一月,经历了一年多的征讨,李捷再一次返回了西亚,在安条克稍事休息之后,李捷直接取道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直达泰西封,与阔别快两年的武媚娘团圆了下。
不过就在所有人以为闽王终于满足了,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候,李捷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折腾。
首先从政治上,李捷出乎意料的将那些罗马元老们从大闽朝廷中剥离了出来,又从朝廷里拆出不少人,重新组建了个罗马元老院,讲原本的东罗马帝国东方行省,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行省,安条克行省,还有西美索不达米亚都置于这个元老院的统辖之下。
一时间大闽竟然有了两套中枢,虽然还是李捷这一个大脑指挥,而且重要的大臣宰相依旧留在朝廷中,这个处置依旧令人极其的不适应,三天两头有大臣不断向李捷进谏,可李捷是哼哈答应,却是左耳入右耳出,根本不放在心上。
作为政治上的妥协,凤阁鸾台也可以管辖这个新出的元老院,一大政治力量的转移,弄得原来六部尚书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自己又多出来个平级的同僚。
中枢政治上的改革过后,李捷又是发起了第二波折腾,他向天竺,波斯,这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发布了大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征兵命令。
具体招募多少人并没有数量,反正兵部下达的指标是有多少招多少!一百万不嫌少,二百万不嫌多!
这个命令一下达,第一个受不了的就是在京师主持政务的太子李瑾,堂堂太子殿下干脆扔了京师,快马加鞭的赶到了泰西封,去恳求闽王别再乱折腾了!
要是将天竺与波斯的年轻劳动力都给榨干净了,他个监国太子也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不过得知李瑾过来的消息,李捷居然是将已经在苏伊士运河与埃及交上火的李让给调了回来,父子三人在一间密室里整整商议了两天,出来时候李瑾颇有些不甘心,李让却是带着一种隐隐约约的亢奋。
这场商议决定了三十年之后的帝国剧变,不过此时,参与商议的三人谁也没有透露半句,所以当时谁都无从得知。
李让返回前线,继续督促着阿拉伯部落与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开展那漫长持久的拉锯战,而李瑾返回京师之后,亦是督促各地开展了这规模无比巨大的征兵。
此时移民到天竺的唐人已然有了第二代,并且大闽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目前还属于健康的橄榄形,极其富有或者极其贫穷的两个极端都属于橄榄的上下两个尖儿,中间层还算过得富裕,人口激增之下,土地已经开始出现饱和状态。
李瑾回到京师后,政策开始收紧,减缓开发天竺那茂密林地的过程,限制《均田制》的土地分配,这么一勒,不少家中二三子,土地缺乏的地区平民,不得不开始响应这个征兵号召,浩浩荡荡的向西迁徙。
成为大闽府兵好歹能在两河流域或者小亚细亚分得自己的肥沃土地,在天竺等着均田?也许等到四五十岁能分到一块,还竟是贫瘠的小块土地,这个政策下一贯故土难离的唐人也不得不随着政策汇入庞大的人群。
具体征兵多少人还真没个具体数,反正运河两岸负责兵力运输的官员叫苦不迭中发明了一个词,春运!
除了从天竺,波斯运输人口之外,李捷还在西亚征兵,然后派遣到南洋,东南亚大闽各个据点去戍守,贫瘠的阿拉伯大沙漠中,有着太多吃不饱饭的贫苦贝杜因部落,由大闽提供军粮,而且每个月都有军饷,这种条件诱惑下,那些处于阿拉伯半岛社会底层的不少部族亦是加入了李捷的大军。
差不多能有二十万人拖家带口去了帝国东部,最远的甚至抵达了福州,泉州。
后世五百多年的南宋,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曾经有大批阿拉伯人移居广州,福建,如今李捷倒是让这一盛况提早了五百余年。
闽王在国中折腾的乌烟瘴气,从顶级的宰相们到最底层八九品的驿长,仓曹无不是折腾的脚后跟打后脑勺,叫苦不迭时候,大闽宰相第一人,凤阁令王玄策的认命,却显得无比低调了。
亚平宁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已经繁盛异常的凰港,大闽开元七年初。
一支不算大的舰队劈波斩浪,排开了复杂的水流,缓缓行驶进了后世被称为威尼斯泄湖的凰港内港。
随着苏伊士运河开通,太平洋贸易的注入,已经寂静了二百多年的地中海似乎又恢复了当年罗马帝国内湖时候的盛况,每天出入凰港的这样船队如过江之鲫,可今天这支船队却是截然不同,因为罗马城的真正核心,除了教皇外,几大行会的老大,还有远征军大都督陈樟明夫妇,长使杨芎,还有都督府主要官员都来了。
尤其是风姿绰约的钟凰钟夫人,这位在罗马城跺跺高跟鞋,能引起城市一颤的主儿也来了,这么个庞大阵容,引得往来客商无不是惊奇加神往的多窥探几眼。
如此多的大人物等候中,偏偏这支船队似乎不紧不慢,在泻湖力游历了一圈,这才缓缓靠岸,眼看着护兵们搭起登陆梯,簇拥着一个身材颀长,穿戴着唐人传统丝绸大氅,气质出尘中带着浓重威严的中年人下船,陈章明等不敢怠慢,纷纷上前行礼,哪怕连钟凰钟夫人都是抱着拳,郑重躬身参见道。
“下官等拜见凤阁令,日耳曼道处置大使,西北大行台王大人!”
这是华夏脚步所能触及的最远地方了,踩踏着凰港的土地,第一步王玄策忍不住深深迷醉的吸了一口气。
虽然这些年官当的顺风顺水,而且深得闽王信任,可王玄策骨子里,还是个外交家,他渴望如同当年的苏秦张仪那样,以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为大闽争取到礼仪,如今,这个抱负也是实现的时候了!
满是豪情壮志,王玄策面带笑意,重重的伸手向上一台。
“诸位请起!”
日耳曼,我王某人来了!
在群臣战战兢兢的等候中,李捷非但没有下令第二次渡海进攻,反倒是将新建设成的忠勇八卫十多万军队解散了,沿着小亚细亚划分防区,继续收拾还在小亚细亚东北角,历史上本都王国领土催死挣扎的东罗马残余势力之后,集结在凯撒利亚,以佛所,罗德一线令人窒息的大军开始缓缓后退。
与东罗马帝国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一下子舒缓了下来。
就连李捷本人,也是携带后宫,向安条克换换退去,短时间内,大闽不会向罗马帝国发动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不论是打累了的朝廷高层,还是对岸君士坦丁堡大皇宫中的君士坦丁四世,都是松了口气。
不过很快,这两个轻松了不到片刻的政治团体又都发愁了起来,大闽的百官愁的是,既然退兵了,那么闽王称帝之事自然是告了一段落,据说已经由宰相们议论功劳而准备好的,于称帝之后册封群臣的封赏诏书亦是束之高阁。
不少大臣都七老八十了,谁知道能不能活到下一次闽军进攻,闽王称帝大封功臣的时候,可偏偏称帝一件事儿开始成了大闽政治上的禁忌,谁都不敢再提,话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而君士坦丁四世头疼的却是他手下的盟友,通过联姻的关系,君士坦丁四世是坐上了匈人首领卡巴尔的岳老爷,可骄横的匈人可根本不买他这个罗马皇帝的账,甚至保加尔首领西蒙都约束不住他,匈人骑兵在东罗马帝国境内跟蝗虫一般,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本来就经历了连年战火,还有阿拉伯人劫掠的巴尔干半岛,在他们手下变得更为荒凉。
向匈人求援本来就是饮鸩止渴,如今匈人正一点点破坏君士坦丁四世的统治基础,他却一筹莫展,这时候根本不敢得罪匈人,万一把这帮野蛮人气走了,李捷再次进攻,谁来抵挡?
这也是王玄策让李捷安心等的原因!
大闽开元六年十一月,经历了一年多的征讨,李捷再一次返回了西亚,在安条克稍事休息之后,李捷直接取道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直达泰西封,与阔别快两年的武媚娘团圆了下。
不过就在所有人以为闽王终于满足了,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候,李捷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折腾。
首先从政治上,李捷出乎意料的将那些罗马元老们从大闽朝廷中剥离了出来,又从朝廷里拆出不少人,重新组建了个罗马元老院,讲原本的东罗马帝国东方行省,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行省,安条克行省,还有西美索不达米亚都置于这个元老院的统辖之下。
一时间大闽竟然有了两套中枢,虽然还是李捷这一个大脑指挥,而且重要的大臣宰相依旧留在朝廷中,这个处置依旧令人极其的不适应,三天两头有大臣不断向李捷进谏,可李捷是哼哈答应,却是左耳入右耳出,根本不放在心上。
作为政治上的妥协,凤阁鸾台也可以管辖这个新出的元老院,一大政治力量的转移,弄得原来六部尚书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自己又多出来个平级的同僚。
中枢政治上的改革过后,李捷又是发起了第二波折腾,他向天竺,波斯,这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发布了大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征兵命令。
具体招募多少人并没有数量,反正兵部下达的指标是有多少招多少!一百万不嫌少,二百万不嫌多!
这个命令一下达,第一个受不了的就是在京师主持政务的太子李瑾,堂堂太子殿下干脆扔了京师,快马加鞭的赶到了泰西封,去恳求闽王别再乱折腾了!
要是将天竺与波斯的年轻劳动力都给榨干净了,他个监国太子也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不过得知李瑾过来的消息,李捷居然是将已经在苏伊士运河与埃及交上火的李让给调了回来,父子三人在一间密室里整整商议了两天,出来时候李瑾颇有些不甘心,李让却是带着一种隐隐约约的亢奋。
这场商议决定了三十年之后的帝国剧变,不过此时,参与商议的三人谁也没有透露半句,所以当时谁都无从得知。
李让返回前线,继续督促着阿拉伯部落与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开展那漫长持久的拉锯战,而李瑾返回京师之后,亦是督促各地开展了这规模无比巨大的征兵。
此时移民到天竺的唐人已然有了第二代,并且大闽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目前还属于健康的橄榄形,极其富有或者极其贫穷的两个极端都属于橄榄的上下两个尖儿,中间层还算过得富裕,人口激增之下,土地已经开始出现饱和状态。
李瑾回到京师后,政策开始收紧,减缓开发天竺那茂密林地的过程,限制《均田制》的土地分配,这么一勒,不少家中二三子,土地缺乏的地区平民,不得不开始响应这个征兵号召,浩浩荡荡的向西迁徙。
成为大闽府兵好歹能在两河流域或者小亚细亚分得自己的肥沃土地,在天竺等着均田?也许等到四五十岁能分到一块,还竟是贫瘠的小块土地,这个政策下一贯故土难离的唐人也不得不随着政策汇入庞大的人群。
具体征兵多少人还真没个具体数,反正运河两岸负责兵力运输的官员叫苦不迭中发明了一个词,春运!
除了从天竺,波斯运输人口之外,李捷还在西亚征兵,然后派遣到南洋,东南亚大闽各个据点去戍守,贫瘠的阿拉伯大沙漠中,有着太多吃不饱饭的贫苦贝杜因部落,由大闽提供军粮,而且每个月都有军饷,这种条件诱惑下,那些处于阿拉伯半岛社会底层的不少部族亦是加入了李捷的大军。
差不多能有二十万人拖家带口去了帝国东部,最远的甚至抵达了福州,泉州。
后世五百多年的南宋,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曾经有大批阿拉伯人移居广州,福建,如今李捷倒是让这一盛况提早了五百余年。
闽王在国中折腾的乌烟瘴气,从顶级的宰相们到最底层八九品的驿长,仓曹无不是折腾的脚后跟打后脑勺,叫苦不迭时候,大闽宰相第一人,凤阁令王玄策的认命,却显得无比低调了。
亚平宁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已经繁盛异常的凰港,大闽开元七年初。
一支不算大的舰队劈波斩浪,排开了复杂的水流,缓缓行驶进了后世被称为威尼斯泄湖的凰港内港。
随着苏伊士运河开通,太平洋贸易的注入,已经寂静了二百多年的地中海似乎又恢复了当年罗马帝国内湖时候的盛况,每天出入凰港的这样船队如过江之鲫,可今天这支船队却是截然不同,因为罗马城的真正核心,除了教皇外,几大行会的老大,还有远征军大都督陈樟明夫妇,长使杨芎,还有都督府主要官员都来了。
尤其是风姿绰约的钟凰钟夫人,这位在罗马城跺跺高跟鞋,能引起城市一颤的主儿也来了,这么个庞大阵容,引得往来客商无不是惊奇加神往的多窥探几眼。
如此多的大人物等候中,偏偏这支船队似乎不紧不慢,在泻湖力游历了一圈,这才缓缓靠岸,眼看着护兵们搭起登陆梯,簇拥着一个身材颀长,穿戴着唐人传统丝绸大氅,气质出尘中带着浓重威严的中年人下船,陈章明等不敢怠慢,纷纷上前行礼,哪怕连钟凰钟夫人都是抱着拳,郑重躬身参见道。
“下官等拜见凤阁令,日耳曼道处置大使,西北大行台王大人!”
这是华夏脚步所能触及的最远地方了,踩踏着凰港的土地,第一步王玄策忍不住深深迷醉的吸了一口气。
虽然这些年官当的顺风顺水,而且深得闽王信任,可王玄策骨子里,还是个外交家,他渴望如同当年的苏秦张仪那样,以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为大闽争取到礼仪,如今,这个抱负也是实现的时候了!
满是豪情壮志,王玄策面带笑意,重重的伸手向上一台。
“诸位请起!”
日耳曼,我王某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