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在做完所有安排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着郑森带领郑家最精锐的步卒返回安平,只有这些追随他最早的老卒返回安平,他的忐忑之心才能有所安定。
可是,让郑芝龙翘首以盼的郑森却久久未回,直到昨晚,有十几个残兵逃回了安平,说他们本事奉了大公子郑森之命押送淮王到安平的,但在半路上却被一股不明身份的贼寇所劫走。而他们这些人本身也被打了个稀里哗啦。
郑芝龙闻言后最初还不肯相信,但几经确认后才终于肯相信,这的确是事实。令人比较意外的是,郑芝龙亲自接见了那几个残兵败卒。
“你们这次回来,带了多少人,押送的是谁?”
郑芝龙身边的掌书代为发问,郑芝龙则只坐在太师椅上,面色阴郁,一言不发。
“的确是大公子派遣了小人们回安平啊。”被询问的军卒从来没见过郑大帅,本来就心有畏罪,这一刻已经有些身体颤抖,不能自已。
那掌书有点不耐烦,“又没问你们是不是大公子派回来的,直接回答问题!”
这原本是几名逃回的军卒被审问的多了,所以这才一见面就极力的澄清,自己的确是大公子派回来的。
随后,那掌书觉得自己的问话似乎有些不够直接,便又补充了一句。
“你们详细说说,当日究竟发生了什么,要记住,一字不得虚言,否则大帅不会轻饶你们!”
掌书这等说辞原是审讯下属时惯常用的说辞,但落在几个军卒的耳朵里却是已经吓的抖如筛糠,甚至连这句话的意思都没听清楚,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如捣蒜一般的磕头求饶。
“大帅饶命啊,大帅饶命啊。小人就算长了八个胆子也不敢欺瞒大帅啊,大帅明断,小人赤诚之心天日可表,绝不会有一字一句假话……”
虽然有些前言不搭后语,这军卒嘴里仍旧甩出了一套套的求饶说辞。
郑芝龙不满的瞥了一眼身前的掌书,阴沉沉的道:“本帅知道你们都是一片赤子之心,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照实说就行。”
听到大帅亲自发话,那几个军卒这才如蒙大赦,又是一阵磕头谢恩之后,才断断续续的说起了那日的经历。
“大公子本来派了五百劲卒押送淮王返回安平,但过了大仙山以后,突然遭遇了,遭遇了一股强人……”
说到这里,那个伶牙俐齿的军卒脸上显露出了一丝心有余悸的神色,似乎当日情形之恐怖,远远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一般。
“不。他们不是强人,是鬼怪。那些人从始至终都没说过一句话,突然出现以后劈刀就砍,就像,就像和小人们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样。如果不是小人几个见机的快,只怕现在,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回来给大帅报信了。”
那军卒的确是伶牙俐齿,到最后也不忘了为自己的临阵脱逃行为找一些听起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
不过军卒的话落到郑芝龙耳朵里,却让他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恐惧。
“你说那些人从出现开始就一言不发,只知道杀人?”
“回,回大帅,的确如此!”
军卒仍旧结结巴巴。
“确定不曾有一言一语?”
军卒拍着胸脯指天指地赌咒发誓,“小人不敢有半句虚言期满大帅,那些强人就像是从地狱来的恶鬼,场面恐怖,实在非小人生平所见。”
听完了军卒惟妙惟肖的描述,郑芝龙的身体略带无力的靠在了太师椅上。他才不相信什么妖魔鬼怪一说,之所以那些人不发一言,只知道杀人,在身经百战的郑芝龙看来,这分明是一直训练有素,杀人无数的铁军啊。
当世之时练兵最难的并非杀人,也并非是战无不胜,而是让一支人马中万口无声。否则也不会有夜间突袭时士卒口衔枚的法子了,为的就是在行军途中防止士卒喧哗,暴露了行踪。
而这支突袭的人马竟然能做到无声无息,此等军纪实在令人毛骨悚然,若说这是什么山中强人,只有鬼才会相信这种说法。可他们不是山中强人又是谁呢?
最终,所有的目标都直指向了一个郑芝龙想承认又不愿意承认的那个人,那就是李信。
放眼这福建境内,有此军纪的,或许除了李信便再无其他可能了。但是,李信的三卫军又是如何在严密封锁下渗透进福建延平府的呢?要知道,浙江南部掌控在郑家手中,从这条路肯定是行不通的。而那股先前窜入福建的三卫军也被郑森打败。
想到迟迟未归的郑森,郑芝龙的身体就不禁为之一颤。一种不祥的预感陡然从胸口升腾而起。
一个令郑芝龙毛骨悚然的想法从脑子里突然蹦了出来,难道森儿出了意外?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毕竟郑森一直以来都在与安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出了问题,那么消息也该早就传了回来。自己的这种担忧也许是水师惨败带来的患得患失才是。
随后,郑芝龙又询问了一番郑森在邵武的情形如何。那军卒这才眉飞色舞的又讲述了一番,大公子是如何设计全歼史可法,又如何吞并了淮王叛军部众……
从那军卒洋洋得意的表情里,郑芝龙解读到了一些他希望看到的东西,于是更加坚定,自己刚刚蹦出来的想法是杞人忧天。只是那股神秘的人马究竟从何而来,他却百思不得其解。
郑芝龙最终还是没追究那几名军卒的罪责,只派出了数百游骑往大仙山侦查情况,但搜索了一阵后却一无所获,除了发现满地的死尸后,并没有寻见一个活人。
这一点也早在郑芝龙意料之中,既然对方如此训练有素,也根本不可能待在原地等着他派人去侦查。有那么一阵,郑芝龙甚至怀疑起了已经逃跑的死地郑鸿魁。不过,他很快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原因无它,郑芝龙的老部下基本都被郑森带走了,他在安平一带没有多少亲信,这也是郑芝龙敢于突然处置他的原因之一。
不过,郑鸿魁还是眼线无孔不入,否则也不可能如此及时,亦或是说有先见之明的逃离了安平。
为了安定人心,郑芝龙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捕拿郑芝龙,他仅仅是命令亲信人马暗中进行搜捕,希望能将这件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不过,这么大的事就如用纸包火一样,根本就不现实。一股不安与骚动在安平军中蠢蠢欲动。
试想想,先是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隐隐传回来,紧接着又是郑鸿魁叛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不利之事接连发生,对郑芝龙部众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才是郑芝龙为何如此盼着郑森返回安平的原因。
然而就在这一日清早开始,安平乃至整个泉州陡然起了谣言,声言郑森在邵武一带惨败,大军已经支离瓦解,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逃卒。
虽然这些都是小道消息,可一桩桩汇总到总兵府,郑芝龙还是忍不住心惊肉跳。他忽然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
难道真的不可避免了吗?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却无法平静,只能无奈的望着漆黑一片的夜空发呆出神。
就在刚刚他收到了浙南返回福建大军的消息,领兵诸将居然拒绝了他撤回安平的军令,而以三卫军虎视眈眈为由留在了福宁州和福州一带。与此同时,福州的封疆大吏们居然将南京发往福建的质问行文一一转来了安平,大有落井下石的意味。
这一点更加印证了他此前的预感。
或许是该准备后路的时候了,此前在出征邵武之前,郑森一直负责台湾的移民事宜,而今看来这种未雨绸缪无疑成了一件最有先见之明的举措。
“来人!再派人去,无论如何都要将大公子的消息打探回来!”
郑芝龙绝对不相信郑森会惨败,甚至是全军覆没。或许他的确遇到了麻烦,但以郑芝龙对自己这位长子的了解,凡事都谋定而动,绝不会做没有把握之事这一点,就轻易不会将所有的筹码都输干净。
胡思乱想的郑芝龙又想到了荷兰人,不禁咬牙切齿骂道:“这群背信弃义的红毛番,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忽然,有亲兵慌慌张张急吼吼的闯进了后园。
郑芝龙一阵暴怒,“不知道派人通传吗?来呀,拖出去给我打二十军棍再说!”
那亲兵也顾不得求饶,急惶惶道:“大帅,大帅不好了,安平西北起了大火……”
闻言之后,郑芝龙一愣,便问道:“人为纵火还是走水失火?”
“军门已经派了一营人马过去,据,据军门揣测,当是,当是有人故意为之!”
现在的福建淫雨霏霏,又湿又冷,早就过了寻常时可走水失火的日子,那军卒话音未落,陡然间听得远处隐隐传来了隆隆之声,而地面似乎也随之在隐隐颤抖。
郑芝龙的一颗心就像悬崖边跌落的失足人,下沉,下沉……
可是,让郑芝龙翘首以盼的郑森却久久未回,直到昨晚,有十几个残兵逃回了安平,说他们本事奉了大公子郑森之命押送淮王到安平的,但在半路上却被一股不明身份的贼寇所劫走。而他们这些人本身也被打了个稀里哗啦。
郑芝龙闻言后最初还不肯相信,但几经确认后才终于肯相信,这的确是事实。令人比较意外的是,郑芝龙亲自接见了那几个残兵败卒。
“你们这次回来,带了多少人,押送的是谁?”
郑芝龙身边的掌书代为发问,郑芝龙则只坐在太师椅上,面色阴郁,一言不发。
“的确是大公子派遣了小人们回安平啊。”被询问的军卒从来没见过郑大帅,本来就心有畏罪,这一刻已经有些身体颤抖,不能自已。
那掌书有点不耐烦,“又没问你们是不是大公子派回来的,直接回答问题!”
这原本是几名逃回的军卒被审问的多了,所以这才一见面就极力的澄清,自己的确是大公子派回来的。
随后,那掌书觉得自己的问话似乎有些不够直接,便又补充了一句。
“你们详细说说,当日究竟发生了什么,要记住,一字不得虚言,否则大帅不会轻饶你们!”
掌书这等说辞原是审讯下属时惯常用的说辞,但落在几个军卒的耳朵里却是已经吓的抖如筛糠,甚至连这句话的意思都没听清楚,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如捣蒜一般的磕头求饶。
“大帅饶命啊,大帅饶命啊。小人就算长了八个胆子也不敢欺瞒大帅啊,大帅明断,小人赤诚之心天日可表,绝不会有一字一句假话……”
虽然有些前言不搭后语,这军卒嘴里仍旧甩出了一套套的求饶说辞。
郑芝龙不满的瞥了一眼身前的掌书,阴沉沉的道:“本帅知道你们都是一片赤子之心,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照实说就行。”
听到大帅亲自发话,那几个军卒这才如蒙大赦,又是一阵磕头谢恩之后,才断断续续的说起了那日的经历。
“大公子本来派了五百劲卒押送淮王返回安平,但过了大仙山以后,突然遭遇了,遭遇了一股强人……”
说到这里,那个伶牙俐齿的军卒脸上显露出了一丝心有余悸的神色,似乎当日情形之恐怖,远远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一般。
“不。他们不是强人,是鬼怪。那些人从始至终都没说过一句话,突然出现以后劈刀就砍,就像,就像和小人们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样。如果不是小人几个见机的快,只怕现在,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回来给大帅报信了。”
那军卒的确是伶牙俐齿,到最后也不忘了为自己的临阵脱逃行为找一些听起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
不过军卒的话落到郑芝龙耳朵里,却让他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恐惧。
“你说那些人从出现开始就一言不发,只知道杀人?”
“回,回大帅,的确如此!”
军卒仍旧结结巴巴。
“确定不曾有一言一语?”
军卒拍着胸脯指天指地赌咒发誓,“小人不敢有半句虚言期满大帅,那些强人就像是从地狱来的恶鬼,场面恐怖,实在非小人生平所见。”
听完了军卒惟妙惟肖的描述,郑芝龙的身体略带无力的靠在了太师椅上。他才不相信什么妖魔鬼怪一说,之所以那些人不发一言,只知道杀人,在身经百战的郑芝龙看来,这分明是一直训练有素,杀人无数的铁军啊。
当世之时练兵最难的并非杀人,也并非是战无不胜,而是让一支人马中万口无声。否则也不会有夜间突袭时士卒口衔枚的法子了,为的就是在行军途中防止士卒喧哗,暴露了行踪。
而这支突袭的人马竟然能做到无声无息,此等军纪实在令人毛骨悚然,若说这是什么山中强人,只有鬼才会相信这种说法。可他们不是山中强人又是谁呢?
最终,所有的目标都直指向了一个郑芝龙想承认又不愿意承认的那个人,那就是李信。
放眼这福建境内,有此军纪的,或许除了李信便再无其他可能了。但是,李信的三卫军又是如何在严密封锁下渗透进福建延平府的呢?要知道,浙江南部掌控在郑家手中,从这条路肯定是行不通的。而那股先前窜入福建的三卫军也被郑森打败。
想到迟迟未归的郑森,郑芝龙的身体就不禁为之一颤。一种不祥的预感陡然从胸口升腾而起。
一个令郑芝龙毛骨悚然的想法从脑子里突然蹦了出来,难道森儿出了意外?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毕竟郑森一直以来都在与安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出了问题,那么消息也该早就传了回来。自己的这种担忧也许是水师惨败带来的患得患失才是。
随后,郑芝龙又询问了一番郑森在邵武的情形如何。那军卒这才眉飞色舞的又讲述了一番,大公子是如何设计全歼史可法,又如何吞并了淮王叛军部众……
从那军卒洋洋得意的表情里,郑芝龙解读到了一些他希望看到的东西,于是更加坚定,自己刚刚蹦出来的想法是杞人忧天。只是那股神秘的人马究竟从何而来,他却百思不得其解。
郑芝龙最终还是没追究那几名军卒的罪责,只派出了数百游骑往大仙山侦查情况,但搜索了一阵后却一无所获,除了发现满地的死尸后,并没有寻见一个活人。
这一点也早在郑芝龙意料之中,既然对方如此训练有素,也根本不可能待在原地等着他派人去侦查。有那么一阵,郑芝龙甚至怀疑起了已经逃跑的死地郑鸿魁。不过,他很快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原因无它,郑芝龙的老部下基本都被郑森带走了,他在安平一带没有多少亲信,这也是郑芝龙敢于突然处置他的原因之一。
不过,郑鸿魁还是眼线无孔不入,否则也不可能如此及时,亦或是说有先见之明的逃离了安平。
为了安定人心,郑芝龙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捕拿郑芝龙,他仅仅是命令亲信人马暗中进行搜捕,希望能将这件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不过,这么大的事就如用纸包火一样,根本就不现实。一股不安与骚动在安平军中蠢蠢欲动。
试想想,先是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隐隐传回来,紧接着又是郑鸿魁叛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不利之事接连发生,对郑芝龙部众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才是郑芝龙为何如此盼着郑森返回安平的原因。
然而就在这一日清早开始,安平乃至整个泉州陡然起了谣言,声言郑森在邵武一带惨败,大军已经支离瓦解,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逃卒。
虽然这些都是小道消息,可一桩桩汇总到总兵府,郑芝龙还是忍不住心惊肉跳。他忽然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
难道真的不可避免了吗?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却无法平静,只能无奈的望着漆黑一片的夜空发呆出神。
就在刚刚他收到了浙南返回福建大军的消息,领兵诸将居然拒绝了他撤回安平的军令,而以三卫军虎视眈眈为由留在了福宁州和福州一带。与此同时,福州的封疆大吏们居然将南京发往福建的质问行文一一转来了安平,大有落井下石的意味。
这一点更加印证了他此前的预感。
或许是该准备后路的时候了,此前在出征邵武之前,郑森一直负责台湾的移民事宜,而今看来这种未雨绸缪无疑成了一件最有先见之明的举措。
“来人!再派人去,无论如何都要将大公子的消息打探回来!”
郑芝龙绝对不相信郑森会惨败,甚至是全军覆没。或许他的确遇到了麻烦,但以郑芝龙对自己这位长子的了解,凡事都谋定而动,绝不会做没有把握之事这一点,就轻易不会将所有的筹码都输干净。
胡思乱想的郑芝龙又想到了荷兰人,不禁咬牙切齿骂道:“这群背信弃义的红毛番,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忽然,有亲兵慌慌张张急吼吼的闯进了后园。
郑芝龙一阵暴怒,“不知道派人通传吗?来呀,拖出去给我打二十军棍再说!”
那亲兵也顾不得求饶,急惶惶道:“大帅,大帅不好了,安平西北起了大火……”
闻言之后,郑芝龙一愣,便问道:“人为纵火还是走水失火?”
“军门已经派了一营人马过去,据,据军门揣测,当是,当是有人故意为之!”
现在的福建淫雨霏霏,又湿又冷,早就过了寻常时可走水失火的日子,那军卒话音未落,陡然间听得远处隐隐传来了隆隆之声,而地面似乎也随之在隐隐颤抖。
郑芝龙的一颗心就像悬崖边跌落的失足人,下沉,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