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几日的功夫,辽西局势便已经在京师传的沸沸扬扬,什么刘阁老自投罗网,李信兵败锦州,一桩桩件件传的真乎其真,就仿佛是亲眼所见一般。更有甚者,居然就有说书的编成了段子,在酒楼茶肆中讲的那叫一个热闹。
百姓们哪有分辨真假的能力,自是一个个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这一日,东直门外的茶肆依旧是客人爆满,爆满的原因并非是这家茶肆的茶香,而是其请来的说书人实乃一绝。却听茶肆里传出了阵阵惋惜,惊叹,与平日里的掌声如雷大相径庭。
可巧,正有马队缓步由此经过,穿红挂甲一眼便知是京中高官,可冲撞不得。百姓们纷纷躲闪,谁知那剧中的青袍便装的中年男子却顿马不前,不解的向左右道:“奇怪,每日经过此处,所闻者皆是如雷掌声,今日为何这茶肆中尽是叹息一片?”
中年男子虽然为着官府锦衣,但一看那雍容气度便知道不是寻常百姓,听口音却也不是本地人。
“回部堂,这几日京中流行的段子颇有几分悲壮,百姓们听了自然不会叫好。”
“哦?”那中年男人听护卫如此说,顿时便好像来了兴趣,问道:“说说,究竟是什么段子,能让百姓们如此唏嘘,便是讲岳武穆冤死风波亭也没见百姓们这般景象。”
那护卫听口音便是地道的京畿人士,闻上有所问,当即便扯开了话匣子。
“回部堂老爷,您老整日行走大内部堂,恐怕对这酒楼茶肆里流传的市井段子有所不知,今日这茶肆中讲的是‘李征西折戟锦州城,刘阁老匹马全忠义’,大将身死,忠臣蒙难,就是这眼巴前的事,您说说哪个爷们听了能不落泪,再说了,就算不为他们伤心,这战事一天不如一天,没准……”
那护卫越说嘴越快,竟差点将大逆不道之言也顺了出来,多亏反映还算快,一把捂住了嘴,接下来就算打死也不多说一句话了。
中年男人的心思显然不在护卫差点说出的大逆不道之言上,冷冷出神了片刻,却是一声冷笑道:“说李信是大将身死也不为过,将来就算为国捐躯了,也算求仁得仁,封谥得爵身后荣耀。那刘宇亮算什么东西,匹马全忠义?”
到了刘宇亮这句话,声音便小的连那紧在他身边的护卫都听不甚清楚,只是却暗暗奇怪,今儿部堂老爷是怎么了,平日里瞅着可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就算火上房恐怕还不紧不慢的,如何现在居然有几分急躁?
战马噌的窜了出去,那护卫这才如梦方醒,看来部堂老爷也是性情中人,得知了李征西和刘阁老的光荣事迹,亦是心有所感啊。当即便催马也追了上去,落后事小,万一被哪些不长眼的百姓冲撞了部堂老爷,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部堂老爷进了内城便又直奔皇城而去,再往里走就是东华门,他们这些护卫也只能到此为止,再进去就是皇宫大内,他们倒是想跟着进去,但是守门的公公们却是不会答应的。
那护卫瞅了一眼不做丝毫停留的部堂老爷,心里骂道:牛什么牛,听说还不是从你手上折了我大明数万大军,如今倒好,不但不用领罪,还要加官进爵。再看看征西大将军李信,人家可是真刀真枪的玩命,如今倒好却只落得个埋骨辽东的下场,怕是连个全尸都捞不回来吧。
那护卫一边摇头,一边在心里边将京中几个大官都骂了个遍,可表面上却又嘻嘻哈哈,和同僚们招呼起来,等到了没人处又是一变,颓然坐在了地上。
他是真希望京中沸沸扬扬的传言是假的,自家兄弟也在军中当差,这回是护送刘阁老去的山海关,本来之前就传,过说是刘阁老凶多吉少,谁知几天前,自家的兄弟却从山海关捎回了信,报平安,谢天谢地之余,亦是庆幸不已。可如今传言又起,若是刘阁老去了锦州,怕是自家的兄弟也得跟着去了,这回真真是凶多吉少了。
洪承畴于耳房内换了官服,便又匆匆入内。至于那护卫如何沮丧正要入宫觐见皇帝的洪承畴不清楚,也不想了解,他现在更多的忧虑是辽西的真实情况。说实话,在个人情感上他希望李信还活着,毕竟两人也算有过共患难的经历,此人待人也算真诚,未有非分之心。可理智却告诉他,李信若真的死在了锦州,对他却是大大有利的。一直以来,辽西被俘的经历就像一块大石头般压在胸口,每每午夜梦回都是一身冷汗,倍觉喘息困难。
而李信是知道他被俘之事的,虽然此事在李信的刻意压制下知情的人并不多,但却终究是个隐患,若是此人平安凯旋,难保某一日便会起了要挟之心,到时后授人以柄,被人要挟,什么抱负理想通通都不要在想,自此将沦为一介武夫的牵线木偶。一想到此处,便使洪承畴的内心便像油烹火烤一样的倍感煎熬。
在踏入文华殿的一瞬间,洪承畴心思千回百转,终于随着最后一只左脚结结实实踩在了文华殿金砖之上,戛然而止。他打定了主意,近走几步来到御前,撩袍跪倒。
“臣洪承畴……”
山呼万岁,三跪九叩之后,御座之上的大明天子朱由检虚扶一把,令他起来。
“洪卿在京中已经有些时日,奈何辽西战事屡屡走下坡路,内阁的几位阁臣们都建议你重回山海关,不知洪卿有什么退敌之策,说与朕听听。”
洪承畴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去山海关,但却要装作恨不得立即杀回山海关的模样,先是表了一通忠心,然后又是老声长谈,将以往那些中规中矩的策略一一道来,随时有板有眼,可听在希望有猛药来救势的大明天在朱由检的耳朵里,却是失望至极。
一时间,朱由检也没了奏对的兴趣,更不主动发问,只是等着洪承畴例行公事一般的滔滔不绝。看着洪承畴满脸认真的模样,心中不由得惋惜,洪承畴也是个忠于王事之人,只可惜少了几分进取之心,沉稳有余而,进取不足。用来守御一方,是不可多得的不二人选。可若是想打开辽西的僵局,怕是非思维开阔之人不可啊。
到了这时,朱由检便突然想起了李信,若说敢打敢冲干做的,这李信还真是个不二人选。此人每每总能从绝望处做出令人意料之外的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居然每一次都让他达成了目标。
只可惜李信这次是进取的过了头,乃至使自己沦落到深陷东虏十万大军重重围住的危险之地。就算他身为大明皇帝,想要去救此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御座上的朱由检叹了口气,这让洪承畴颇感尴尬,很显然皇帝并没有在听他的奏对,而且还走神了,不知在想些什么。
“洪卿不必说了,你与李信在锦州也算共事过,朕问你,京师中最近谣传的事,你认为有几分真,又有几分假?”
这可将洪承畴难住了,平心而论他也不确定李信究竟能否逢凶化吉,仅凭眼下所知的各种情报,绝对是凶多吉少。但是,与皇帝奏对却绝不能如此说,可偏偏又不能说其没事,若是由此而误导了皇帝,将来都是惹祸上身的引子。
事到临头,洪承畴却突然灵光乍现,顿时便冷汗淋漓,将本来打好的腹稿又收了回去。他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道:“圣上,李信所部精兵悍将,实为大明所罕见,以此人只能,将锦州守个数月半年当不是问题,若说他短短数日便命丧东虏之手,臣是不信的。”
朱由检眉头一跳,对洪承畴的这个回答却颇感意外,如果让内阁中的那些老家伙们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一定会顾左右而言他,绝不会轻易便下了断言,授人以话柄。
随即,朱由检又是暗暗冷笑,就算断言了,也必是诅咒李信万死而已。
朱由检陡然间有了一个绝佳的想法,他甚至为自己的这个想法颇感得意,再看丹墀下诚惶诚恐的洪承畴,挥挥手道:“朕乏了,回去候旨吧!”
这让洪承畴骤然间紧张了起来,心中越发的忐忑,难道是刚才的奏对触了皇帝的逆鳞,扶了圣心?刚才的临时起意的确危险,但是以支持却是没有后悔药吃的,只好再次三拜九叩,山呼万岁之后,起身告退离开。
洪承畴离开皇宫不到一个时辰,他此番入大内碰了软钉子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因为他此番入宫奏对,谁都知道是返回辽西山海关之前的一次例行陛见,可皇帝之让他回去候旨,这其中定然是有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变化。
至于这次奏对中,君臣二人说了些什么,宫内的宦官们口严的紧,除了洪承畴碰软钉子这一节,却是说什么也不肯再多吐露半句了。
百姓们哪有分辨真假的能力,自是一个个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这一日,东直门外的茶肆依旧是客人爆满,爆满的原因并非是这家茶肆的茶香,而是其请来的说书人实乃一绝。却听茶肆里传出了阵阵惋惜,惊叹,与平日里的掌声如雷大相径庭。
可巧,正有马队缓步由此经过,穿红挂甲一眼便知是京中高官,可冲撞不得。百姓们纷纷躲闪,谁知那剧中的青袍便装的中年男子却顿马不前,不解的向左右道:“奇怪,每日经过此处,所闻者皆是如雷掌声,今日为何这茶肆中尽是叹息一片?”
中年男子虽然为着官府锦衣,但一看那雍容气度便知道不是寻常百姓,听口音却也不是本地人。
“回部堂,这几日京中流行的段子颇有几分悲壮,百姓们听了自然不会叫好。”
“哦?”那中年男人听护卫如此说,顿时便好像来了兴趣,问道:“说说,究竟是什么段子,能让百姓们如此唏嘘,便是讲岳武穆冤死风波亭也没见百姓们这般景象。”
那护卫听口音便是地道的京畿人士,闻上有所问,当即便扯开了话匣子。
“回部堂老爷,您老整日行走大内部堂,恐怕对这酒楼茶肆里流传的市井段子有所不知,今日这茶肆中讲的是‘李征西折戟锦州城,刘阁老匹马全忠义’,大将身死,忠臣蒙难,就是这眼巴前的事,您说说哪个爷们听了能不落泪,再说了,就算不为他们伤心,这战事一天不如一天,没准……”
那护卫越说嘴越快,竟差点将大逆不道之言也顺了出来,多亏反映还算快,一把捂住了嘴,接下来就算打死也不多说一句话了。
中年男人的心思显然不在护卫差点说出的大逆不道之言上,冷冷出神了片刻,却是一声冷笑道:“说李信是大将身死也不为过,将来就算为国捐躯了,也算求仁得仁,封谥得爵身后荣耀。那刘宇亮算什么东西,匹马全忠义?”
到了刘宇亮这句话,声音便小的连那紧在他身边的护卫都听不甚清楚,只是却暗暗奇怪,今儿部堂老爷是怎么了,平日里瞅着可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就算火上房恐怕还不紧不慢的,如何现在居然有几分急躁?
战马噌的窜了出去,那护卫这才如梦方醒,看来部堂老爷也是性情中人,得知了李征西和刘阁老的光荣事迹,亦是心有所感啊。当即便催马也追了上去,落后事小,万一被哪些不长眼的百姓冲撞了部堂老爷,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部堂老爷进了内城便又直奔皇城而去,再往里走就是东华门,他们这些护卫也只能到此为止,再进去就是皇宫大内,他们倒是想跟着进去,但是守门的公公们却是不会答应的。
那护卫瞅了一眼不做丝毫停留的部堂老爷,心里骂道:牛什么牛,听说还不是从你手上折了我大明数万大军,如今倒好,不但不用领罪,还要加官进爵。再看看征西大将军李信,人家可是真刀真枪的玩命,如今倒好却只落得个埋骨辽东的下场,怕是连个全尸都捞不回来吧。
那护卫一边摇头,一边在心里边将京中几个大官都骂了个遍,可表面上却又嘻嘻哈哈,和同僚们招呼起来,等到了没人处又是一变,颓然坐在了地上。
他是真希望京中沸沸扬扬的传言是假的,自家兄弟也在军中当差,这回是护送刘阁老去的山海关,本来之前就传,过说是刘阁老凶多吉少,谁知几天前,自家的兄弟却从山海关捎回了信,报平安,谢天谢地之余,亦是庆幸不已。可如今传言又起,若是刘阁老去了锦州,怕是自家的兄弟也得跟着去了,这回真真是凶多吉少了。
洪承畴于耳房内换了官服,便又匆匆入内。至于那护卫如何沮丧正要入宫觐见皇帝的洪承畴不清楚,也不想了解,他现在更多的忧虑是辽西的真实情况。说实话,在个人情感上他希望李信还活着,毕竟两人也算有过共患难的经历,此人待人也算真诚,未有非分之心。可理智却告诉他,李信若真的死在了锦州,对他却是大大有利的。一直以来,辽西被俘的经历就像一块大石头般压在胸口,每每午夜梦回都是一身冷汗,倍觉喘息困难。
而李信是知道他被俘之事的,虽然此事在李信的刻意压制下知情的人并不多,但却终究是个隐患,若是此人平安凯旋,难保某一日便会起了要挟之心,到时后授人以柄,被人要挟,什么抱负理想通通都不要在想,自此将沦为一介武夫的牵线木偶。一想到此处,便使洪承畴的内心便像油烹火烤一样的倍感煎熬。
在踏入文华殿的一瞬间,洪承畴心思千回百转,终于随着最后一只左脚结结实实踩在了文华殿金砖之上,戛然而止。他打定了主意,近走几步来到御前,撩袍跪倒。
“臣洪承畴……”
山呼万岁,三跪九叩之后,御座之上的大明天子朱由检虚扶一把,令他起来。
“洪卿在京中已经有些时日,奈何辽西战事屡屡走下坡路,内阁的几位阁臣们都建议你重回山海关,不知洪卿有什么退敌之策,说与朕听听。”
洪承畴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去山海关,但却要装作恨不得立即杀回山海关的模样,先是表了一通忠心,然后又是老声长谈,将以往那些中规中矩的策略一一道来,随时有板有眼,可听在希望有猛药来救势的大明天在朱由检的耳朵里,却是失望至极。
一时间,朱由检也没了奏对的兴趣,更不主动发问,只是等着洪承畴例行公事一般的滔滔不绝。看着洪承畴满脸认真的模样,心中不由得惋惜,洪承畴也是个忠于王事之人,只可惜少了几分进取之心,沉稳有余而,进取不足。用来守御一方,是不可多得的不二人选。可若是想打开辽西的僵局,怕是非思维开阔之人不可啊。
到了这时,朱由检便突然想起了李信,若说敢打敢冲干做的,这李信还真是个不二人选。此人每每总能从绝望处做出令人意料之外的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居然每一次都让他达成了目标。
只可惜李信这次是进取的过了头,乃至使自己沦落到深陷东虏十万大军重重围住的危险之地。就算他身为大明皇帝,想要去救此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御座上的朱由检叹了口气,这让洪承畴颇感尴尬,很显然皇帝并没有在听他的奏对,而且还走神了,不知在想些什么。
“洪卿不必说了,你与李信在锦州也算共事过,朕问你,京师中最近谣传的事,你认为有几分真,又有几分假?”
这可将洪承畴难住了,平心而论他也不确定李信究竟能否逢凶化吉,仅凭眼下所知的各种情报,绝对是凶多吉少。但是,与皇帝奏对却绝不能如此说,可偏偏又不能说其没事,若是由此而误导了皇帝,将来都是惹祸上身的引子。
事到临头,洪承畴却突然灵光乍现,顿时便冷汗淋漓,将本来打好的腹稿又收了回去。他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道:“圣上,李信所部精兵悍将,实为大明所罕见,以此人只能,将锦州守个数月半年当不是问题,若说他短短数日便命丧东虏之手,臣是不信的。”
朱由检眉头一跳,对洪承畴的这个回答却颇感意外,如果让内阁中的那些老家伙们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一定会顾左右而言他,绝不会轻易便下了断言,授人以话柄。
随即,朱由检又是暗暗冷笑,就算断言了,也必是诅咒李信万死而已。
朱由检陡然间有了一个绝佳的想法,他甚至为自己的这个想法颇感得意,再看丹墀下诚惶诚恐的洪承畴,挥挥手道:“朕乏了,回去候旨吧!”
这让洪承畴骤然间紧张了起来,心中越发的忐忑,难道是刚才的奏对触了皇帝的逆鳞,扶了圣心?刚才的临时起意的确危险,但是以支持却是没有后悔药吃的,只好再次三拜九叩,山呼万岁之后,起身告退离开。
洪承畴离开皇宫不到一个时辰,他此番入大内碰了软钉子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因为他此番入宫奏对,谁都知道是返回辽西山海关之前的一次例行陛见,可皇帝之让他回去候旨,这其中定然是有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变化。
至于这次奏对中,君臣二人说了些什么,宫内的宦官们口严的紧,除了洪承畴碰软钉子这一节,却是说什么也不肯再多吐露半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