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事摇了摇头道:“目前还不得而知,只说是京城里直接派下来的,和咱们山西一系没有任何瓜葛的官员。”
李信看着夏都事的眼睛,试图在他的目光中找出一丝端倪,判断他所说的究竟是实话,还是不尽不实。最终他在夏都事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疑惑,一个知府的人选牵扯到方方面面,相信如夏都事这般四处游说的人应不在少数。
可惜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忘记了,大明朝自立国以来便是以文御武,虽然山西行都司府虽然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直接听命于兵部,而且比大同知府的级别要高,但在实际上却多方受到钳制,想与庞大的文官集团相抗衡,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何况在山西行都司府中本身就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文官兼领各个要职。
李信不动声色,打定了主意要坐山观虎斗,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便是如何才能将这货舒舒坦坦的打发走,既不得罪人,又不能答应他任何事情。
钱泰的想法竟也和李信惊人的相似,他不认为三卫总兵府现在就抱住都司府的大腿就是上上之策,那位同知大人现在继续的急先锋、出头鸟,总兵大人怎么看都是这种角色。他微不可察的以摇头示意李信不要轻易答应夏都事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怎奈李信便像没看到一般,目光始终不曾转向他这里。
夏都事见有些冷场,自己干笑了两声,长长出了口气,道:“酒足饭饱,咱们到处走走吧。”钱泰总算逮到了机会,抢先一步拦住李信。
“总兵大人下午还有检查站的急务需要处理,陪同的任务就交给卫司衙门吧,下官一定将都事大人招呼好了!”
李信见钱泰背着夏都事频频冲他使眼色,便有几分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就坡下驴,一怕脑门。
“哎呀,钱知事若不说,险些耽搁了大事。”
夏都事也是玲珑剔透之人,自然不会,也没有立场强拉着人家一个堂堂正三品总兵陪自己一个正七品的都事瞎转。
“总兵大人请自便,夏某无非是走个过场,看过即可回去赴命。”
看着夏都事随钱泰出了大门的背影,李信想起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这货此番前来,一定还有事没说出来。这事用脚趾头都能想得通,无非是打上了那一大批由行商处没收的财货的主意。
不知何时介休和尚站在了李信的身后,自从到了镇虏卫以后,这大和尚变得深居简出极为低调。只听他冷冷的道:
“施主明鉴,这钱泰甚为可疑不可不防哪。”
李信颇觉奇怪,“大和尚何出此言哪?”
“据可靠渠道得来的消息,这厮早在施主来镇虏卫之前便与那姓夏的都事勾勾搭搭,眉来眼去,两人之间没准有什么幕后交易。”
李信眼睛一亮,先是来到整堂门口,将大门吱呀一声关上,这才反身回来,声音略为放低的问道:“如此说,你的工作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说说,关于钱泰的消息,当有几成可信?”
介休和尚看似低调,实则半分都没闲着,尤其是往来于大同府与镇虏卫之间,李信此前将压箱底的钱都交给了他。所以,他那趟大同之行的胆子与责任也是十分之重。说白了,李信准备让介休这货替他做情报工作。想在乱世立足,除了财富与军事实力,还有一点不可或缺,那就是情报工作,很多事件的发生,随时会因为先一步得知了情报,从而做出最为有利的决策。
李信将这个任务说与介休之时,他便连不迭的满口答应,这说明了李信从最初对他的厌恶已经成功的转为信任。而这一次大同之行,除了联络行商方面一无所获,却是在都司府中收买了一个重要人物。
“十有八九,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他与那姓夏的勾结到什么程度了。原本看他做事还算踏实,想着这消息是否有误,可刚才看他抢着独自陪同那都事,贫僧这才又犯了疑惑。总而言之,施主对此人不可不防。”
李信还是头一次听说钱泰与都司府居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可他对钱泰其人,尤其是正月这几日,感官愈发的提升,这暂且他记下来,改日寻个机会,再好好与之详谈一番。
李信留下本就是借口,见这里再没什么事,就准备去甲字号军营,进行下一个科目的训练。设置那介休和尚却一把又将他拉住。
“施主且慢!”
“何事?”
“经费没了,能否再拨点?”
李信一阵头疼,介休和尚赶上烧钱了,但既然已经开了头便不能半途而废,只好应了下来,随后又问道:
“现在可有章程了?”
介休和尚神秘一笑。
“施主还不知道吧,贫僧网罗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准备好好训练一番再撒将出去……”
交给介休的事李信从不过问细节,听他如此说不禁暗笑,这货看来还真是天生搞情报工作的,懂得训练一批自己的嫡系,这应该相当于当年老蒋的军统训练班吧。想到这又觉得军统的名声不好,叫地下党到还合适。随即又不由自主的笑了,现在是明朝,举目朝廷上下,长城内外,各方对情报工作显然是极为轻视的。
自己已经走在了这方面的前列,有这样一支秘密队伍,做起事来事半功倍。想到此处,一个念头又跳了出来,介休这货近日来很少听到他在耳边聒噪造反自立的事了,莫不是有了新差事,注意力都转移了?但仅仅是片刻之后,李信知道自己又想错了。
“贫僧还有一言,积兵,积粮两点,后者尤为重要,山西产粮少,多数都要从外地调运,为今后长远计,施主还要造作筹谋啊……”
介休的这番说辞他早就听的耳朵起了茧子,不说倒背如流也都了然于心。粮食固然重要,一支精兵则更为难得。李信摔倒喋喋不休的介休,出了卫司衙门便直奔甲字号军营而去。
刚到军营辕门,便见铁工所的老铁工带着两个小徒弟拉着三辆板车在门下歇脚,车上罩着苫布,下边鼓鼓显是装满了货物。老铁工虽然来,但眼睛却尖的很,离着老远便看到了李信,赶紧伏地跪倒行礼。
地上都是冰雪,李信哪能让老铁工跪下去,三步两步便到近前,将其扶住。又指着满满两大车货物道:“我要的长枪打造了多少?这些都是吗?”
老铁工颤微微的点头。
“不多不少正好五百杆,虽然还剩下五百之数,只是老朽之人听说总兵大人练兵,没有趁手的武器如何使得,这才将赶制的长枪都拉了来。”
说着,老铁工揪住身边大车上的苫布一角,使劲用力,只听哗啦一声,苫布被掀飞,露出了下边崭新的长枪,锃亮的铁枪头在耀眼的太阳光下闪闪发亮。
李信有几分激动,自他来到明朝,在高阳也好,如今的镇虏卫也罢,能真心实意做点事的不多,眼前这老铁工算一个。
“老人家辛苦,需要什么只管去卫司衙门支取便是!”
老铁工连不迭的摆手,“够用,够用,年前大人送来的生铁和石炭到现在也没用完。”
守辕门的军卒发现李信来此,赶紧将门打开,老铁工和两个徒弟又拉起板车徐徐进入军营之中。
校场之上军卒们训练的热火朝天,号子喊的震天响,连日下来,基本的口令大家伙基本都已经会喊了,只是一涉及到整体队列的转向,前进,后退等在李信看来简单之极的动作,他们便弄的一塌糊涂。果如在高阳时训练民壮队列,遇到的麻烦一样。
李信后来才想明白,不是说古人笨,这些动作要领,练了几天都连不明白。而是他们觉得这东西没啥用处,与其费力的操练,不如偷偷懒攒着力气好练那杀敌的本领。所以,挡他得知这个原因之后,立即便想出了应对之策。
将甲字号军营里的五百镇虏卫军卒分成五个百人队,每队设临时队官一名,在训练队列变换之时,若有一人出错,整个百人队则一齐加训一次,然后以此类推。同时又责令每队派出监督,分别去监督其他队的出错情况。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其中最为倒霉的便是顾十四所在的百人队,由于平日里顾十四没少得罪人,大家伙都瞪圆了眼珠子看他的百人队出错。顾十四虽然极是要强,将动作做的一丝不苟,可他手下的百人队便良莠不齐了。
不过一个上午的功夫,他的百人队已经被加训近百次,就是连着一天一夜不睡觉,恐怕也练不完。加训太多还在其次,主要是丢不起这个人。
顾十四十分恼火,便放言,谁再出错,别怪他翻脸无情不认人。大伙有了戒惧之心,训练的效果很快就出来了。
李信便在此时带着两大车长枪进了校场。
“都停下,都停下,下边开始发枪!”
李信看着夏都事的眼睛,试图在他的目光中找出一丝端倪,判断他所说的究竟是实话,还是不尽不实。最终他在夏都事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疑惑,一个知府的人选牵扯到方方面面,相信如夏都事这般四处游说的人应不在少数。
可惜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忘记了,大明朝自立国以来便是以文御武,虽然山西行都司府虽然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直接听命于兵部,而且比大同知府的级别要高,但在实际上却多方受到钳制,想与庞大的文官集团相抗衡,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何况在山西行都司府中本身就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文官兼领各个要职。
李信不动声色,打定了主意要坐山观虎斗,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便是如何才能将这货舒舒坦坦的打发走,既不得罪人,又不能答应他任何事情。
钱泰的想法竟也和李信惊人的相似,他不认为三卫总兵府现在就抱住都司府的大腿就是上上之策,那位同知大人现在继续的急先锋、出头鸟,总兵大人怎么看都是这种角色。他微不可察的以摇头示意李信不要轻易答应夏都事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怎奈李信便像没看到一般,目光始终不曾转向他这里。
夏都事见有些冷场,自己干笑了两声,长长出了口气,道:“酒足饭饱,咱们到处走走吧。”钱泰总算逮到了机会,抢先一步拦住李信。
“总兵大人下午还有检查站的急务需要处理,陪同的任务就交给卫司衙门吧,下官一定将都事大人招呼好了!”
李信见钱泰背着夏都事频频冲他使眼色,便有几分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就坡下驴,一怕脑门。
“哎呀,钱知事若不说,险些耽搁了大事。”
夏都事也是玲珑剔透之人,自然不会,也没有立场强拉着人家一个堂堂正三品总兵陪自己一个正七品的都事瞎转。
“总兵大人请自便,夏某无非是走个过场,看过即可回去赴命。”
看着夏都事随钱泰出了大门的背影,李信想起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这货此番前来,一定还有事没说出来。这事用脚趾头都能想得通,无非是打上了那一大批由行商处没收的财货的主意。
不知何时介休和尚站在了李信的身后,自从到了镇虏卫以后,这大和尚变得深居简出极为低调。只听他冷冷的道:
“施主明鉴,这钱泰甚为可疑不可不防哪。”
李信颇觉奇怪,“大和尚何出此言哪?”
“据可靠渠道得来的消息,这厮早在施主来镇虏卫之前便与那姓夏的都事勾勾搭搭,眉来眼去,两人之间没准有什么幕后交易。”
李信眼睛一亮,先是来到整堂门口,将大门吱呀一声关上,这才反身回来,声音略为放低的问道:“如此说,你的工作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说说,关于钱泰的消息,当有几成可信?”
介休和尚看似低调,实则半分都没闲着,尤其是往来于大同府与镇虏卫之间,李信此前将压箱底的钱都交给了他。所以,他那趟大同之行的胆子与责任也是十分之重。说白了,李信准备让介休这货替他做情报工作。想在乱世立足,除了财富与军事实力,还有一点不可或缺,那就是情报工作,很多事件的发生,随时会因为先一步得知了情报,从而做出最为有利的决策。
李信将这个任务说与介休之时,他便连不迭的满口答应,这说明了李信从最初对他的厌恶已经成功的转为信任。而这一次大同之行,除了联络行商方面一无所获,却是在都司府中收买了一个重要人物。
“十有八九,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他与那姓夏的勾结到什么程度了。原本看他做事还算踏实,想着这消息是否有误,可刚才看他抢着独自陪同那都事,贫僧这才又犯了疑惑。总而言之,施主对此人不可不防。”
李信还是头一次听说钱泰与都司府居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可他对钱泰其人,尤其是正月这几日,感官愈发的提升,这暂且他记下来,改日寻个机会,再好好与之详谈一番。
李信留下本就是借口,见这里再没什么事,就准备去甲字号军营,进行下一个科目的训练。设置那介休和尚却一把又将他拉住。
“施主且慢!”
“何事?”
“经费没了,能否再拨点?”
李信一阵头疼,介休和尚赶上烧钱了,但既然已经开了头便不能半途而废,只好应了下来,随后又问道:
“现在可有章程了?”
介休和尚神秘一笑。
“施主还不知道吧,贫僧网罗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准备好好训练一番再撒将出去……”
交给介休的事李信从不过问细节,听他如此说不禁暗笑,这货看来还真是天生搞情报工作的,懂得训练一批自己的嫡系,这应该相当于当年老蒋的军统训练班吧。想到这又觉得军统的名声不好,叫地下党到还合适。随即又不由自主的笑了,现在是明朝,举目朝廷上下,长城内外,各方对情报工作显然是极为轻视的。
自己已经走在了这方面的前列,有这样一支秘密队伍,做起事来事半功倍。想到此处,一个念头又跳了出来,介休这货近日来很少听到他在耳边聒噪造反自立的事了,莫不是有了新差事,注意力都转移了?但仅仅是片刻之后,李信知道自己又想错了。
“贫僧还有一言,积兵,积粮两点,后者尤为重要,山西产粮少,多数都要从外地调运,为今后长远计,施主还要造作筹谋啊……”
介休的这番说辞他早就听的耳朵起了茧子,不说倒背如流也都了然于心。粮食固然重要,一支精兵则更为难得。李信摔倒喋喋不休的介休,出了卫司衙门便直奔甲字号军营而去。
刚到军营辕门,便见铁工所的老铁工带着两个小徒弟拉着三辆板车在门下歇脚,车上罩着苫布,下边鼓鼓显是装满了货物。老铁工虽然来,但眼睛却尖的很,离着老远便看到了李信,赶紧伏地跪倒行礼。
地上都是冰雪,李信哪能让老铁工跪下去,三步两步便到近前,将其扶住。又指着满满两大车货物道:“我要的长枪打造了多少?这些都是吗?”
老铁工颤微微的点头。
“不多不少正好五百杆,虽然还剩下五百之数,只是老朽之人听说总兵大人练兵,没有趁手的武器如何使得,这才将赶制的长枪都拉了来。”
说着,老铁工揪住身边大车上的苫布一角,使劲用力,只听哗啦一声,苫布被掀飞,露出了下边崭新的长枪,锃亮的铁枪头在耀眼的太阳光下闪闪发亮。
李信有几分激动,自他来到明朝,在高阳也好,如今的镇虏卫也罢,能真心实意做点事的不多,眼前这老铁工算一个。
“老人家辛苦,需要什么只管去卫司衙门支取便是!”
老铁工连不迭的摆手,“够用,够用,年前大人送来的生铁和石炭到现在也没用完。”
守辕门的军卒发现李信来此,赶紧将门打开,老铁工和两个徒弟又拉起板车徐徐进入军营之中。
校场之上军卒们训练的热火朝天,号子喊的震天响,连日下来,基本的口令大家伙基本都已经会喊了,只是一涉及到整体队列的转向,前进,后退等在李信看来简单之极的动作,他们便弄的一塌糊涂。果如在高阳时训练民壮队列,遇到的麻烦一样。
李信后来才想明白,不是说古人笨,这些动作要领,练了几天都连不明白。而是他们觉得这东西没啥用处,与其费力的操练,不如偷偷懒攒着力气好练那杀敌的本领。所以,挡他得知这个原因之后,立即便想出了应对之策。
将甲字号军营里的五百镇虏卫军卒分成五个百人队,每队设临时队官一名,在训练队列变换之时,若有一人出错,整个百人队则一齐加训一次,然后以此类推。同时又责令每队派出监督,分别去监督其他队的出错情况。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其中最为倒霉的便是顾十四所在的百人队,由于平日里顾十四没少得罪人,大家伙都瞪圆了眼珠子看他的百人队出错。顾十四虽然极是要强,将动作做的一丝不苟,可他手下的百人队便良莠不齐了。
不过一个上午的功夫,他的百人队已经被加训近百次,就是连着一天一夜不睡觉,恐怕也练不完。加训太多还在其次,主要是丢不起这个人。
顾十四十分恼火,便放言,谁再出错,别怪他翻脸无情不认人。大伙有了戒惧之心,训练的效果很快就出来了。
李信便在此时带着两大车长枪进了校场。
“都停下,都停下,下边开始发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