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怎么一共才两句?!”
当钟繇兴致勃勃的跟着郭嘉来到住所,把那传说中的《笔论》手抄本翻出来,流着口水打开来一看,知道真相的钟繇眼泪流了下来。
“咦?原来只有两句吗?”郭嘉顿时又开始装疯卖傻了起来,“啊,实在是不好意思啊,当时我心思都在其他事情上面,只记得自己是抄了一些,也知道没有抄完,却没想到抄了这么少,只有两句而已。”
很明显,这又是郭嘉的阴谋。郭嘉虽然也不是故意在欺负老人家,也不是为了吊钟繇的胃口,但只有手中有牌,那才有说服力啊。
好比令狐冲在那个梅庄地底的时候,要是直接就把口诀说完了,以后还会有好酒好肉吃吗?当然,钟繇绝对不会是那种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不知道知恩图报的家伙。只是,郭嘉如果真的一来就把整篇《笔论》全部交给钟繇的话,那按照钟繇的性格,肯定会立马把什么都放下,回家认真钻研的。
到时候,钟繇不是不在乎郭嘉,而是完全顾不上郭嘉了,那样的话,还如何联络感情啊,是吧。毕竟书法可不是拿到了《笔论》这种秘籍,回去很快就能修炼成功的。如果真那么容易,那郭嘉也早就成为书法大家了。
可以想象,就算是钟繇,得到《笔论》之后,也要花费好多年时间才能书法大成。如果郭嘉真等到那时候,岂不是连花儿都谢了?因此,关系还是越早打下越好,郭嘉也只有利用这种手段来慢慢先吊着钟繇了。
“伯父,我觉得吧,其实少一点也算不错,毕竟贪多嚼不烂嘛。如此秘籍,私以为还是先一句一句的领悟到位比较好。要是伯父一口气把所有的都看完了,反而可能才抓不住要点呢。”郭嘉开口安慰起来,当然,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为郭嘉以后每次也只给钟繇两句“口诀”埋下伏笔。此时钟繇一时不查,被郭嘉给忽悠了,以后他也只能选择无奈承受。
“说的也是呢,你看看这上面写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果然不愧为蔡邕大家,我以前一直为了写好字而去不停写字,实在是太拘泥于形了啊。”钟繇顿时拉着郭嘉感叹起来,人一激动起来就是这样,难道他已经忘记了这手抄本完全就是郭嘉抄录的吗,上面什么内容,郭嘉会不清楚,还用他钟繇说?
当然,郭嘉现在自然会是相当配合的在旁边给钟繇当一个忠实的听众,让他畅所欲言。总而言之,虽然只是两句话,钟繇也如获巨宝,把郭嘉的手抄本,捧在手里,简直爱不释手。明明早就能够背诵了,还时不时的拿出来,反复观看阅读,仿佛每读完一次,就会有不同的领悟呢。
还真别说,人带着特殊目的去刻意解读,还真能解读出不少东西来。名家随便的一句普通的话,一般人写整本书可能都比不上。好比鲁迅的那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你换其他人来说说看?好比同样是“我靠”,别人说来就是粗话,而郭嘉说出来,虽然只是两个字,但却表达了说话者深深的愤慨,言简意赅(咳咳)。。。。。。
好比这书法的事,郭嘉也知道气势重要,情感重要,平常要注意陶冶情操,最终写出来的字才会有韵味。不过,郭嘉要是直接跟钟繇说,钟繇可能不会太在意,但从蔡邕书中写来,钟繇顿时就当成真理一样牢牢记在了心中。这绝对是标准的名人效应啊。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书者,散也。。。。。。”最终,钟繇就不停反复的背诵着这两句,迷迷糊糊的就回家去了。
虽然这个时代应该还不至于会那么容易遇到车祸什么的,但郭嘉最终还是不放心的亲自送钟繇回到了他的家中。这个家伙,估计短时间内都无法恢复正常了吧。希望他不要废寝忘食,把身体搞出毛病来了。
......
终于,在曹操把献帝接到许都之后,足足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各种闲杂之事才忙完,而曹营内部才终于有机会重新聚集,召开内部会议。这是迎奉献帝之后的第一次内部正式会议,这将决定曹营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是一次相当重要的会议。
而且,不仅是对曹营,对郭嘉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因为,郭嘉终于将会有竞争对手出现了!早在之前的战争中,曹操就有多找几个军师的打算了,不是故意给郭嘉增加对手,也不是不相信郭嘉的实力,只是单纯的集思广益而已!
如今的曹操,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曹操,当年曹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的曹操,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地盘,再不是什么光脚的人,特别在迎奉了献帝之后,曹操所代表的就是朝廷,是大汉,现在的曹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能够轻易输得起,能够随意的输了重新再来了。所以,从今往后的任何战争,曹操都会慎重再慎重,争取不要出什么差错。
如今,献帝已经被曹操迎奉到了许都,有献帝的名义,作为朝廷正统,可以说,今后,曹操几乎已经不会再缺任何文臣了。因此,挑几个足够聪明,懂得变通的人,像郭嘉一样,作为军师随军出征,已经成为曹操势在必行的改革!
“荀彧,经过这些年,我越发的确定你非常适合居中持重。纵观我麾下,如此多的人才,却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比得上荀彧你。当年奉孝说你是张良,如今来看,荀彧你不但是张良,更是萧何!那么,依你之见,在我出征的这段时间,谁能代卿为我谋者?”曹操直接开口问道。
荀彧转头看了郭嘉一眼。
曹操不由说道,
“当然,奉孝就不用再提了。”
如此,荀彧也明白了曹操的想法,不是要撤了郭嘉的位,而是要增加军师的人手了,于是荀彧立刻回道,
“荀攸。公达之才,不在我之下,我相信他必然能够帮上主公的忙的。”
荀彧这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至少,荀攸也确实有能力,只是一直少了一个能够完美表现自己的机会而已。因此,荀彧的推荐倒也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当钟繇兴致勃勃的跟着郭嘉来到住所,把那传说中的《笔论》手抄本翻出来,流着口水打开来一看,知道真相的钟繇眼泪流了下来。
“咦?原来只有两句吗?”郭嘉顿时又开始装疯卖傻了起来,“啊,实在是不好意思啊,当时我心思都在其他事情上面,只记得自己是抄了一些,也知道没有抄完,却没想到抄了这么少,只有两句而已。”
很明显,这又是郭嘉的阴谋。郭嘉虽然也不是故意在欺负老人家,也不是为了吊钟繇的胃口,但只有手中有牌,那才有说服力啊。
好比令狐冲在那个梅庄地底的时候,要是直接就把口诀说完了,以后还会有好酒好肉吃吗?当然,钟繇绝对不会是那种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不知道知恩图报的家伙。只是,郭嘉如果真的一来就把整篇《笔论》全部交给钟繇的话,那按照钟繇的性格,肯定会立马把什么都放下,回家认真钻研的。
到时候,钟繇不是不在乎郭嘉,而是完全顾不上郭嘉了,那样的话,还如何联络感情啊,是吧。毕竟书法可不是拿到了《笔论》这种秘籍,回去很快就能修炼成功的。如果真那么容易,那郭嘉也早就成为书法大家了。
可以想象,就算是钟繇,得到《笔论》之后,也要花费好多年时间才能书法大成。如果郭嘉真等到那时候,岂不是连花儿都谢了?因此,关系还是越早打下越好,郭嘉也只有利用这种手段来慢慢先吊着钟繇了。
“伯父,我觉得吧,其实少一点也算不错,毕竟贪多嚼不烂嘛。如此秘籍,私以为还是先一句一句的领悟到位比较好。要是伯父一口气把所有的都看完了,反而可能才抓不住要点呢。”郭嘉开口安慰起来,当然,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为郭嘉以后每次也只给钟繇两句“口诀”埋下伏笔。此时钟繇一时不查,被郭嘉给忽悠了,以后他也只能选择无奈承受。
“说的也是呢,你看看这上面写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果然不愧为蔡邕大家,我以前一直为了写好字而去不停写字,实在是太拘泥于形了啊。”钟繇顿时拉着郭嘉感叹起来,人一激动起来就是这样,难道他已经忘记了这手抄本完全就是郭嘉抄录的吗,上面什么内容,郭嘉会不清楚,还用他钟繇说?
当然,郭嘉现在自然会是相当配合的在旁边给钟繇当一个忠实的听众,让他畅所欲言。总而言之,虽然只是两句话,钟繇也如获巨宝,把郭嘉的手抄本,捧在手里,简直爱不释手。明明早就能够背诵了,还时不时的拿出来,反复观看阅读,仿佛每读完一次,就会有不同的领悟呢。
还真别说,人带着特殊目的去刻意解读,还真能解读出不少东西来。名家随便的一句普通的话,一般人写整本书可能都比不上。好比鲁迅的那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你换其他人来说说看?好比同样是“我靠”,别人说来就是粗话,而郭嘉说出来,虽然只是两个字,但却表达了说话者深深的愤慨,言简意赅(咳咳)。。。。。。
好比这书法的事,郭嘉也知道气势重要,情感重要,平常要注意陶冶情操,最终写出来的字才会有韵味。不过,郭嘉要是直接跟钟繇说,钟繇可能不会太在意,但从蔡邕书中写来,钟繇顿时就当成真理一样牢牢记在了心中。这绝对是标准的名人效应啊。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书者,散也。。。。。。”最终,钟繇就不停反复的背诵着这两句,迷迷糊糊的就回家去了。
虽然这个时代应该还不至于会那么容易遇到车祸什么的,但郭嘉最终还是不放心的亲自送钟繇回到了他的家中。这个家伙,估计短时间内都无法恢复正常了吧。希望他不要废寝忘食,把身体搞出毛病来了。
......
终于,在曹操把献帝接到许都之后,足足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各种闲杂之事才忙完,而曹营内部才终于有机会重新聚集,召开内部会议。这是迎奉献帝之后的第一次内部正式会议,这将决定曹营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是一次相当重要的会议。
而且,不仅是对曹营,对郭嘉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因为,郭嘉终于将会有竞争对手出现了!早在之前的战争中,曹操就有多找几个军师的打算了,不是故意给郭嘉增加对手,也不是不相信郭嘉的实力,只是单纯的集思广益而已!
如今的曹操,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曹操,当年曹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的曹操,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地盘,再不是什么光脚的人,特别在迎奉了献帝之后,曹操所代表的就是朝廷,是大汉,现在的曹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能够轻易输得起,能够随意的输了重新再来了。所以,从今往后的任何战争,曹操都会慎重再慎重,争取不要出什么差错。
如今,献帝已经被曹操迎奉到了许都,有献帝的名义,作为朝廷正统,可以说,今后,曹操几乎已经不会再缺任何文臣了。因此,挑几个足够聪明,懂得变通的人,像郭嘉一样,作为军师随军出征,已经成为曹操势在必行的改革!
“荀彧,经过这些年,我越发的确定你非常适合居中持重。纵观我麾下,如此多的人才,却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比得上荀彧你。当年奉孝说你是张良,如今来看,荀彧你不但是张良,更是萧何!那么,依你之见,在我出征的这段时间,谁能代卿为我谋者?”曹操直接开口问道。
荀彧转头看了郭嘉一眼。
曹操不由说道,
“当然,奉孝就不用再提了。”
如此,荀彧也明白了曹操的想法,不是要撤了郭嘉的位,而是要增加军师的人手了,于是荀彧立刻回道,
“荀攸。公达之才,不在我之下,我相信他必然能够帮上主公的忙的。”
荀彧这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至少,荀攸也确实有能力,只是一直少了一个能够完美表现自己的机会而已。因此,荀彧的推荐倒也并不存在任何问题。